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综合信息 > 智能船舶属于智能制造装备吗(现阶段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
智能船舶属于智能制造装备吗(现阶段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2-01 16:45 点击:91 编辑:admin

1. 现阶段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好,人才需求旺盛。

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焊接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迅速,因此给焊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电焊、氩弧焊、数控等技术类工种在就业日趋艰难的大形势下仍是一枝独秀。

2. 船舶智能制造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01

康明斯:康明斯进入中国时间最久,在中国的保有量最大,合资公司和从业人员也最多,康明斯作为全球知名的独立内燃机制造商,其产品高可靠性一直深受中国用户信赖,价格不高,配件好买,大多数修理厂都会修,这也许是康明斯成为最受发电机组行业欢迎第一品牌的主要原因。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2

珀金斯(劳斯莱斯):1932年的Perkins珀金斯公司是世界最早生产发动机公司的公司之一,所生产的以柴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因其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的优点在各行业当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3

卡特彼勒:CATERPILLAR(卡特彼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商,也是全球高品质柴油发电机组和天然气发电机组的首席供应商。CAT发动机的生产力和耐用性经久考验,CAT的品质已经被世界公认为第一。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4

韩国斗山(大宇):大宇综合机械成立于1973年,起初名为朝鲜机械制作所,此后一直是领导韩国机械产业的发展的龙头企业,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质量改革,提高产品竟争力,牢固了世界级的重工业企业的地位。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5

沃尔沃:一个雄居世界500强的瑞典企业,专业从事重型机械、卡车、汽车、轮船的制造。从产量第一的重型卡车到世界三大豪华轿车之一的富豪汽车,从十万吨的油轮到闻名世界的VOLVO-PENTA柴油发动机,重型动力领域无处不见VOLVO-PENTA的风采。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6

MTU:MTU公司是戴姆勒--奔驰公司的柴油机推进系统分部,世界上顶尖的重载柴油机制造公司,其产品广泛用于军用车辆、铁道车辆、海上舰艇及长行电站。MTU公司的前身早于1883年便开发了第一台高速车用内燃机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7

道依茨:道依茨公司总部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科隆市,由四冲程发动机的发明者奥托于 1864 年创建,目前公司在德国有 4 个发动机厂,在全球有 17 个许可证生产厂和合作厂,道依茨公司主要以风冷柴油机闻名 ,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8

曼MAN:曼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慕尼黑,公司业务主要在商用车辆、工业服务、印刷系统、柴油发动机和涡轮机五大领域。曼B&W柴油机公司是曼集团在生产柴油机的公司,在德国、丹麦、英国和法国设有生产基地;产品主要应用在两冲程船用主发动机,和提供船舶、电厂和铁路等四冲程柴油发动机。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09

三菱:从1917年创立的那天起,三菱重工不断的开发和创造容量由0.5马力至56.400马力的各种型号的柴油发动机,以满足客户的一般用途和专业用途,"相信明天"这个三菱重工的企业思想,就是立足于以公司的先进技术来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世界十大船用发动机

10

久保田:久保田集团创立于1890年,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久保田在小功率发电机组市场,因其结构紧凑,经济节油,可靠性高等特点,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久保田发电机组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小型工厂、居民生活等场所。

3. 智能船舶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都是需要付出的!没有任何职业是理想的。海员职业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海员职业尽管有风险,但航运即国运!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航运,航运更离不开海员!

虽然航运界叫噐智能船、无人船时代即将到来,但衣羊船长忠告:世界上只要存在海洋,海员职业将是永恒的。

4. 船舶智能制造技术

船舶制造是国内大学少有开设的专业。但是船舶又承担着国际货物运输的重要任务。船舶承担着每年大约有93%国际货物运输,船舶需求量大,同时国际造船业我国占比大。船舶制造前景应该是可以,但是工作待遇未必是最好的。

船舶制造专业除了从事造船外还可以从事船舶检验,海事执法等工作,也可在船公司从事船舶监造等工作,从就业的角度是有前景的,凡事要靠自己努力。

5. 现阶段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有哪些

1 建筑室内设计 

2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3 船舶工程技术 

4 船舶舾装工程技术 

5 船舶涂装工程技术 

6 游艇设计与制造 

7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 

8 船舶检验 

9 制冷与空调技术 

10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11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管系) 

1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3 轮机工程技术 

14 电气自动化技术 

15 智能控制技术 

16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17 船舶通信装备技术 

18 应用电子技术 

19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0 机械设计与制造 

21 数控技术

22 模具设计与制造 

23 机电设备技术 

24 机电一体化技术

25 工业机器人技术 

26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27 智能焊接技术 

28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无损检测技术) 

29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30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1 软件技术 

32 大数据技术 

33 现代通信技术 

34 云计算技术应用 

35 空中乘务 

37 电子商务 

38 旅游管理 

39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40 学前教育(师范类) 

41 小学教育(师范类) 

42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43 轮机工程技术(海军水兵方向)  直招士官

44 轮机工程技术(武警海警方向)  直招士官

45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海军水兵方向) 直招士官

46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武警水兵方向)

6. 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

前景非常好。

船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

目前我国船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船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

将深刻地影响着船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

7. 船舶制造智能化

船舶工程技术制造大专升本科,专业船舶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自动化,机械智能化,设计船舶机器自动化。

8. 现阶段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应用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好,人才需求旺盛。

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焊接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迅速,因此给焊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电焊、氩弧焊、数控等技术类工种在就业日趋艰难的大形势下仍是一枝独秀。

9. 人工智能在船舶行业的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10. 中国船舶制造能力

东风号远洋货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该船由 江南造船厂制造,1965年交付使用。

东风号远洋货船总长161。4米,船宽 20。2米,深12。4米,载重量1。 3488万吨,排 水量1。7182万吨。船体采用了国产的高强 度低合金钢结构材料,主机采用中国自行设

计制造的第一台8 820匹船用重型低速柴油 机,并且装置了新型的蒸汽透平发电机组,通 讯导航设备和舱室空气调节装置等。

“东风”号为载运一般货物的远洋干货船,船上设有878立方米的冷藏舱及1 145 立方米的液货舱,能载运少量的冷藏货及液

货。同时,在货舱内设有止移板设备,必要时 可以载运散运谷物。在第二和第三舱设有60吨重型吊杆1根,可以吊装重物。

在第一 货舱设有防爆措施,可以装运一般易燃易爆 物品。

东风号远洋货船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 为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定 了基础。

11. 现阶段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

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专业还可以,智能制造专业,是智能制造学科的专业,智能制造类专业,本科专业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