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综合信息 > 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包括)
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包括)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22 21:45 点击:120 编辑:admin

1. 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包括

通常能用5-20年。

但具体看使用频率和所处位置。如果渗水井位于街道上,经常有行人、车辆通过,每天都使用,那么使用年限会有所减短,约5-10年。反之如果渗水井安装在小区旁或树林内,使用少,维修率低,使用年限可达20年之久。

2. 钻井平台百科

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油气勘探开发从陆地转入海洋。因此,钻井工程作业也必须在灏翰的海洋中进行。在海上进行油气钻井施工时,几百吨重的钻机要有足够的支撑和放置的空间,同时还要有钻井人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就担负起了这一重任。由于海上气候的多变、海上风浪和海底暗流的破坏,海上钻井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显重要。

目前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钻井平台大都建在浅水中,它是借助导管架固定在海底而高出海面不再移动的装置,平台上面铺设甲板用于放置钻井设备。支撑固定平台的桩腿是直接打入海底的,所以,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好,但因平台不能移动,故钻井的成本较高。

为解决平台的移动性和深海钻井问题,又出现了多种移动式钻井平台,主要包括:坐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浮船和半潜式钻井平台。

坐底式钻井平台又称沉浮式或沉底式钻井平台,其上部和固定式钻井平台类似,其下部则是由若干个浮筒或浮箱组成的桁架结构,充水后,使钻井平台下沉坐于海底并处于工作状态,排水后,使钻井平台上浮可进行拖航和移位。坐底式钻井平台多用于水浅、浪小、海底较平坦的海区。

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有多个(一般为3~4个)桩腿插入海底,并可自行升降的移动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以安放钻井设备、器材和生活区的平台,另一部分是可升降并可插入海底的桩腿。我国自行制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平台的四根桩腿是由圆形的钢管做成的,桩腿的高度有七十多米,升降装置是插销式液压控制机构。该型钻井平台造价较低、运移性好、对海底地形的适应性强,因而,我国海上钻井多使用自升式钻井平台。

钻井平台桩腿的高度总是有限的,为解决在深海区的钻井问题,又出现了漂浮在海面上的钻井船。钻井船的排水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不等,它既有普通船舶的船型和自航能力,又可漂浮在海面上进行石油钻井。由于钻井船经常处于漂浮状态,当遇到海上的风、浪、潮时,必然会发生倾斜、摇摆、平移和升降现象,因此钻井船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海上钻井船的定位常用的是抛锚法,但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200m以内的水深,水再深时需用一种新的自动化定位方法。

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结构形式与坐底式钻井平台相似,上部为钻井的工作平台,下部为浮筒结构。它综合了坐底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的优点,解决了稳定性和深水作业的矛盾。钻井作业时,平台呈半潜状态漂浮在海面上,浮筒在海水下的20~30m处,受大海风浪的影响小,所以平台的稳定性比钻井浮船要好,钻井作业结束,排出水形成浮箱后可进行拖航,是目前海上钻井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石油钻井平台。

3. 我国第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是

超深海洋钻井平台的原理:借助导管架固定在海底而高出海面不再移动的装置,平台上面铺设甲板用于放置钻井设备。支撑固定平台的桩腿是直接打入海底的,所以,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好,但因平台不能移动,故钻井的成本较高。   超深海洋钻井平台的种类:   

1、坐底式钻井平台又称沉浮式或沉底式钻井平台,其上部和固定式钻井平台类似,其下部则是由若干个浮筒或浮箱组成的桁架结构,充水后,使钻井平台下沉坐于海底并处于工作状态,排水后,使钻井平台上浮可进行拖航和移位。坐底式钻井平台多用于水浅、浪小、海底较平坦的海区。   

2、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有多个(一般为3~4个)桩腿插入海底,并可自行升降的移动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以安放钻井设备、器材和生活区的平台,另一部分是可升降并可插入海底的桩腿。我国自行制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平台的四根桩腿是由圆形的钢管做成的,桩腿的高度有七十多米,升降装置是插销式液压控制机构。该型钻井平台造价较低、运移性好、对海底地形的适应性强,因而,我国海上钻井多使用自升式钻井平台。   

3、漂浮在海面上的钻井船。钻井船的排水量从几千吨到几万吨不等,它既有普通船舶的船型和自航能力,又可漂浮在海面上进行石油钻井。由于钻井船经常处于漂浮状态,当遇到海上的风、浪、潮时,必然会发生倾斜、摇摆、平移和升降现象,因此钻井船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海上钻井船的定位常用的是抛锚法,但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200m以内的水深,水再深时需用一种新的自动化定位方法。   

4、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结构形式与坐底式钻井平台相似,上部为钻井的工作平台,下部为浮筒结构。它综合了坐底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的优点,解决了稳定性和深水作业的矛盾。钻井作业时,平台呈半潜状态漂浮在海面上,浮筒在海水下的20~30m处,受大海风浪的影响小,所以平台的稳定性比钻井浮船要好,钻井作业结束,排出水形成浮箱后可进行拖航,是目前海上钻井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石油钻井平台。

4. 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包括什么

关于海洋钻井平台 半潜式的系统,总的来说,平台的系统有点和普通的船舶相似,它们是:

1,压载系统,ballast system

2,消防系统,fifi system ,包含fire water system , water mist system , deluge system, foam system, co2 extinguishsystem, water spray system 按照每个平台基本设计的不同,会有其中的几个。

3,舱底水系统,bilge system 4, 海水冷却系统,sea water cooling system 5,淡水冷却系统,fresh water cooling system 6,燃油系统,fuel oil system 7,润滑油系统,lub oil system 8,主机排烟系统,exhaust system 9,废油系统,waste oil and sludge system 10,透气溢流系统,vent and overflow system 11,测深系统,souding system 包含 manual soundIng system 或者remote sounding system 12,启动空气系统,starting air system 13,平台空气系统,rig air system 14,仪表与控制空气系统, 15,饮用水系统, 16,生活水排放系统, 17,生活水供给系统 , 18,盐水系统, 19,钻井水液系统, 20,钻井基油系统, 21,泥浆供给系统, 22,高压泥浆排出系统, 23,泥浆处理系统 24,泥浆真空系统, 25,井口控制系统, 26,分流器,高压管系系统, 27,灌井系统, 28,除气系统 29,测井系统, 30,隔水套管张紧系统, 31,液压系统, 32,泥浆混合系统 33,散货系统,包含bulk cement system 以及bulk mud system 34,高压冲洗系统, 35,甲板泄水系统, 36,快关阀系统, 37,切屑处理系统, 38,直升机加油系统 39,排舷外系统, 40,刹车冷却系统, 41,呼吸空气系统, 42,推进器系统,包含 thruster hydraulic oil and lub oil system 43,泥坑冲洗系统

5. 钻井平台开发和设计哪个先

1、含义上的区别海上采油平台是使用钢材或混凝土,或两者混用建造的海上工作平台,供做海上采油作业的场所。海上钻井平台主要用于在海上进行钻探井活动的的海上结构物。上装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

2、分类上的区别海上采油平台的分类,按平台的布置方案分综合式采油平台(集中型采油平台)、组合式采油平台(分散型采油平台);按平台的作用分油气开采平台、海上油气集输平台、海上服务平台;按制造材料分桩基式钢质平台、重力式混凝土平台、桩基混凝土混合式平台。海上钻井平台按运移性分类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移动式钻井平台;按钻井方式可分为浮动式(浮式)钻井平台、稳定式(海底支撑式)钻井平台。

3、特性上的区别海上采油平台主要特征是用来开采油气和对油气进行初步处理的,必须成为多口生产井和油气处理设施的基础;这类平台固定在一个定位点的使用时间较长,一般多使用固定式;开采平台生产的油气,可以自储一部分,大量的则需另用储油平台贮存,由此平台通过固定的管线油轮向陆上输送。海上钻井平台主要特征是稳定性较好,运移性较高,适用水深浅、经济性也比较好;平台用于放置钻井设备,提供作业场所以及工作人员生活场所;锚泊系统给平台定位,通过锚和锚链来控制平台的水平位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钻井工作的要求。

6. 钻井五大系统

钻井车又称移动钻井平台,由汽车底盘、钻井设备、分动装置、液压系统、塔架等几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地震爆破孔的施工;石油、天然气及固体矿产的普查勘探浅孔施工;城建、铁路及水电部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施工;浅层水文地质勘察及水井钻进。

7. 钻井平台的分类

海上钻井平台当然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海的深度与物体是否能漂浮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影响,只要物体水中部分排开水的质量大于物体自身质量,即可漂浮。海上钻井平台本身其实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船只。海上钻井平台有两种,半潜式和自升式。自升式由平台、桩腿和升降机构组成,平台能沿桩腿升降,一般无自航能力。1953年美国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这种平台对水深适应性强,工作稳定性良好,发展较快,约占移动式钻井装置总数的1/2。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并对桩腿进行预压,以保证平台遇到风暴时桩腿不致下陷。完井后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桩腿并全部提起,整个平台浮于海面,由拖轮拖到新的井位。半潜式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一般具备有限的自航能力。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并进行锚定,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然后将钻井管道自然探至海底。海上钻井平台漂浮原理与一般船只类似,通过船体支撑其上的平台。希望该回答能帮助到你,求采纳~

8.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特点有

水平井钻井技术特点:定向井钻井被(英)T .A.英格利期定义为:“使井筒按特定方向偏斜,钻遇地下预定目标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我国学者则定义为,定向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角、方位角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定向井相对与直井而言它具有井斜方位角度而直井是井斜角为零的井,虽然实际所钻的直井它都有一定斜度但它仍然是直井。

定向井首先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的旋转钻井代替了顿钻钻井。当时没有考虑控制井身轨迹的问题,认为钻出来的井必定是铅垂的,但通过后来的井筒测试发现,那些垂直井远非是垂直的。并由于井斜原因造成了侵犯别人租界而造成被起诉的案例。最早采用定向井钻井技术是在井下落物无法处理后的侧钻。早在1895年美国就使用了特殊的工具和技术达到了这一目的。有记录定向井实例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享廷滩油田钻成的。

第一口救援井是1934年在东德克萨斯康罗油田钻成的。救援井是指定向井与失控井具有一定距离,在设计和实际钻进让救援井和失控井井眼相交,然后自救援井内注入重泥浆压死失控井。

目前最深的定向井由BP勘探公司钻成,井深达10,654米;

水平位移最大的定向井是BP勘探公司于己于1997年在英国北海的Rytch Farm 油田钻成的M11井,水平位移高达1,0114米。

垂深水平位移比最高的是Statoil 公司钻成的的33/9—C2达到了1:3.14;

丛式井口数最多,海上平台:96口;人工岛:170口;

我国定向井钻井技术发展情况

我国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开始起步,首先在玉门和四川油田钻成定向井及水平井:玉门油田的C2—15井和磨三井,其中磨三井总井深1685米,垂直井深表遗憾350米,水平位移444.2米,最大井斜92°,水平段长160米;70年代扩大实验,推广定向井钻井技术;80年代通过进行集团化联合技术攻关,使得我国从定向井软件到定向井硬件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我国目前最深的水平井是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JF128井,井深达到7000米,垂深位移比最大的大位移井是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郭斜 井,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是大港定向井公司完成的 井,水平位移达到2666米,最大的丛式井组是胜利石油管理局的河50丛式井组,该丛式井组长384米,宽115米,该丛式井平台共有钻定向井42口。

9. 第三代钻井技术是

1953年前后,产油大户美国的原油产量呈现出疲软势头,而中东地区一批特大型油田陆续被发现,世界石油生产的中心逐步从美国向中东转移。自此,全球石油大发展的时代来临了。同样是在1953年,中国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年),当时,石油工业在中国的工业部门中还是最薄弱的环节。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地质部部长李四光的建议时表示,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然而,任何事业的起步都是艰难的。在“一五”计划的头三年,国内石油工业队伍装备落后,经验匮乏,将大量精力投放在甘肃玉门和新疆准噶尔地区,但是,勘探开发收效甚微,仅在甘肃和新疆零星发现了几个小油田。随后,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调整思路,在四川、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采取“撒大网、捕大鱼”的策略,开展石油勘探工作。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冷湖地区打出了日喷800吨原油的高产油井。到1959年,又先后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并于当年实现了30.7万吨的原油产量。1959年底,全国已探明石油储量比“一五”计划末增长了77%,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了373.3万吨,比“一五”计划末增长了一倍以上。然而, 1959年,全国石油产品销量为504.9万吨,其中国内自产的只有205万吨,自给率不过40.6%。可见,当时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

此时,石油勘探部署开始东移。195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指示,石油勘探工作应从战略方面来考虑问题。在“二五”计划(1958~1962年)期间,东北地区能够找出油来就很好。石油勘探的东移,为20世纪60年代东部地区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大规模展开,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1959年9月,黑龙江大庆地区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在随后的勘探中,逐渐探明大庆地区位于一个有利于含油的二级构造带上,大庆油田的油藏类型则确定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自此一场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的“石油大会战”,正式打响了。这有望一举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

“石油大会战”与“铁人”王进喜

然而,当时大庆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石油大会战”第一年,4万多职工在毫无依托的大草原上进行工作,既无房屋又缺少交通工具,连锅灶、生活用具都不齐全。可以说,此次“大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为了更好地部署指挥“石油大会战”,石油工业部党组成员和部机关一半以上的干部搬到“会战”前线办公,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就住在现场的一座牛棚里。

为支援大庆“石油大会战”,玉门油田更是将家底掏空,机器设备几乎全部运往大庆,王进喜、孙德福等一批优秀的石油工人一同奔赴大庆。1950年,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在玉门老君庙油田艰苦的环境下,他获得了“钻井闯将”的称号。1960年2月,“石油大会战”刚刚打响。王进喜就带领1205钻井队不远千里来到了大庆东北部的萨尔图。

在1205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创下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之后,1960年4月29日,王进喜率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途中右腿不慎被砸伤,但他仍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伏了井喷。就这样,王进喜带领着1205钻井队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口井。用他的话说就是:“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王进喜及1205钻井队的艰辛经历,只是当年大庆“石油大会战”真实状况的一个缩影。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大庆油田从无到有。自1959年9月第一口探井见油到1960年底基本探明865平方千米的含油面积,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到1963年,大庆油田累计打井1178口,建成了具备年产6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的大油田,并于当年生产原油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7.8%,为实现石油基本自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0. 第五代钻井平台的特点包括哪些

该平台为海门基地自主研发建造的首座非对称无横撑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的姊妹号,可在深水中移除海底结构、地基、系泊设备等,具备辅助油气生产、模块安装、水下服务、平台拆解、风电安装、服务支持等功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