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综合信息 > 长江黄石水位查询(黄石长江水位实时水情表)
长江黄石水位查询(黄石长江水位实时水情表)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22 00:25 点击:412 编辑:admin

1. 黄石长江水位实时水情表

正常水位90米,集水面积552平方千米

2. 长江今日水情水位

2021年2月4日以来长江汉口最低水位14.46米

长江枯水期一般是从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受沿江地区天气及降水影响,可能略有偏差。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专家介绍,今年1月至3月上旬,长江流域降雨量总体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近一成。但由于受水库群补水影响,长江流域来水总体反而偏多,其中上游寸滩站(重庆江段控制站)来水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近五成,下游大通站(长江入海径流控制站)来水偏多一成。

3. 黄石长江水位实时水情表最新

长江武汉段水位一度创下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截至8月13日18时,长江汉口站水位仅为17.55米。自16日12时起调度三峡等水库群向长江中下游补水,目前长江武汉段水位下降趋势明显放缓。

2021年8月和2022年8月拍摄的长江武汉段卫星影像对比。

鄱阳湖:萎缩66%

早在8月6日2时,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已退至11.99米,标志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纪录。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鄱阳湖近一个月水体面积减少了约66%。数据显示,湖体面积从今年4月近4000平方公里“缩水”到只剩600平方公里不到。

4. 黄石长江水位实时水情表查询

. 湖南永州最大的水库

湖南省建设了很多的水库,这些水库中最大的十座水库是:

第一大水库:东江水库

东江水库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境内耒水上游,水库大坝坝顶高程294米,坝高157米,水库库容91.5亿立米。

第二大水库:五强溪水库

五强溪水库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境内的沅水干流上,水库坝高85.83米,水库库容42.9亿立方米。

第三大水库:柘溪水库

柘溪水库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的资水中游,水库大坝高104米,水库库容35.7亿立方米。

第四大水库:江垭水库

江垭水库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境内娄水中游,水库大坝坝顶高程245米,坝高131米,水库库容17.4亿立方米。

第五大水库:凤滩水库

凤滩水库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境内酉水下游,水库大坝坝顶高程211.5米,坝高112.5 米,水库库容17.33亿立方米。

第六大水库:皂市水库

皂市水库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境内的渫水下游,水库大坝坝顶高程148米,水库容积14.4亿立方米。

第七大水库:双牌水库

双牌水库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境内潇水中游。水库大坝坝顶高程176.5米,大坝高58.8米,水库库容6.9亿立方米。

第八大水库:铁山水库

铁山水库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境内的新墙河上游,水库大坝高44m,水库库容6.35亿立方米。

第九大水库:黄石水库

黄石水库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内的白洋河上,水库大坝坝顶高程94.5米,,大坝坝高40.5米,水库库容量6.3亿立方米。

第十大水库:水府庙水库

水府庙水库位于湖南省湘乡市双峰县境内涟水中游,水库最高水位94.6米,水库最大库容为5.6亿立方米。

5. 黄冈长江水位查询

答:大别山旁边的湖是:别山湖

1.大别山农家乐景区横跨鄂豫晥三省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相传唐诗人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放眼南北二侧的风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山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

2.大别山不但景色雄壮风光无限,大别山景区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是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主峰白马尖形似白马横空一峰独秀,山顶布满了奇松怪石、东北坡的千年都枝杜娟园,生长着上千棵姿态各异的都枝杜娟,春暧花开漫山遍野洋溢着华贵之气,其赏心悦目之程度举世罕见。

4.别山湖是白马尖脚下最大的湖泊、也是大别山区最高的湖,上游东西两河之间有一座崔嵬嵯峨、高耸入云的山峰——霸王寨,寨顶山岩峥嵘怪石嶙峋,景点有霸王寨、梳妆台、黄金岩、仙女洞、莲花洞等神奇洞穴等。

5.龙井峡原名龙井河后改为龙井峡,峡谷中的所有名称均与龙相关,故以龙为主题命名了峡谷中的四个瀑布、是大别山最大的瀑布群。

6. 黄州水位实时查询

属于鄂东

黄州古城

位于湖北东部的历史遗迹

黄州,位于湖北版图的东部,长江中游的北岸,与鄂州隔江相望,乘船从汉口顺江而下,出三江口就可以看见黄州城的远景。

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期到过黄州城郊,后来筑了土城,名曰:禹王城。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州古城地理位置湖北东部占地面积四百余亩

发展历史

据中国古代史和府县志记载,古城的遗址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在此修筑的一座都城,名曰;邾城,也称邾王城,禹王城。东周时期叫弦国,弦子国,战国时期叫邾国。后来楚灭各小国后,黄州属于楚国的领地。将此城正式定名为“邾城”。

到了东汉末年,魏、吴、蜀三国分争时期,也就是公元208年,在邾城附近的江面上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率2O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皆捷,後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於赤壁。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自楚灭邾后,迁徙其君民于此邾城,逐步建成了江北的大都邑,后赵所灭,经历了600余年。她作为江淮名城,军事重镇,经历过东(齐鲁)西(巴蜀)文化的大融合,促其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景象;也经历过朝代的更替,金戈铁马的战争洗礼,见证了成败得失,兴衰荣辱。可谓是黄州历史源远流长。

黄州之名,始于公元579年,也就是北周大象元年,距今已经有1500余年了。当年北周出师伐陈,杞国公宇文亮攻占大别山南麓广大的地域,改南司州为黄州,设置总管府,领黄陂一县,从此,黄州之名就铸于中国的史册。

翻开历史的黄州府城图,龙王山雄踞府城之北,南有赤鼻山,西有聚宝山,拱护府城。龙王山下有多条山岗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蜿蜒伸展,黄州城内外街道,房屋依山岗、沟谷而建。有人将龙王山下的山岗比喻为龙须,也有人将其比喻做手背和五指。手背即城北高阜龙王山、赤鼻山,聚宝山,五指即为三山发脉的五条山岗。

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建设发展,五条山岗已经不再明显的显露出来。

黄州的地形是龙脉,龙为水之神。形家有言;水养生灵,地通水文,物丰人杰。北宋初年,黄州从故邾城,即今禹王城,南迁五里至江滨修筑土城。当时的黄州城不大,其地势险要,水环州城。

《黄州府志》赞称;“西以江为固,东傍湖泊,东北倚山峦,”又言:“前界大江,后倚高阜”。宋。咸平三年(公元999年)王禹偁任黄州刺史,对黄州的地势用诗来称颂:

“齐安古郡废,移此清江头。筑城随山势,屈曲环复周。”

可见,上善之江水,对黄州大地滋润尤嘉,使其山青水秀,人杰地灵。

黄州自有名以来的一千五百多年间,历经了无数次磨砺,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劫难,几度风雨,几经兴衰。

黄州诞生于朝政更迭的动荡年代,本地域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直到隋文帝杨坚灭后周,统一分裂的局面后,黄州境内才始得安定,经济逐步恢复,人民得以安居。

公元617年,反隋瓦冈军李密率部队攻陷大别山南麓各地城池,,李唐王朝建立后,革除了隋之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原来叫郡;唐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将原来的永安郡改为黄州。

在近一千多年间,黄州经历了多次战火的劫难。唐乾符年间,农民起义军王仙芝所部两次围攻黄州,州城沦陷。后又遭黄巢义军的侵掠,曾一度繁荣的黄州城夷为荒丘。

南宋末年,黄州再次遭劫,公元1209年----1217年间,金兵大将完伯颜率30万精兵攻陷麻城后,其先头部队向黄冈县境内进逼,可是,南宋官军不及10万,无力抗拒金兵强大的攻势,不到半月全县沦陷于金兵之手。金兵以极其残暴的手段进行疯狂的报复,烧杀抢掠,荒尸遍野,黄州城内洗劫一空,古木、修竹、房舍全部烧毁,几十里不见炊烟,黄州地域空旷荒芜,甚至有老虎出入长圻廖,成遍大如掾的楠竹已绝迹。

元朝顺帝年间,黄州仅有18万户,百里平畴只有几家烟花,野草淹没了田地,惨不忍睹,多么凄凉的时代啊!

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采用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政策,大量的移民进入黄冈,在此开垦良田,繁衍生息。所以,今人皆称其祖先是从江西迁来的。

明末,天下大乱,李自成部将罗汝才所部、张献忠所部多次攻陷黄州府属各地城池,繁荣昌盛一时的黄州又遭劫乱,尤其是张献忠所属几“革左五营”在鄂东流动作的时间长,破坏性大,摧域掠地,滥杀无辜,惨绝人寰,境内人口急剧下降,田地荒芜,殍尸遍野,各地集镇、城池、书院均遭兵毁,残破不堪,昔日的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遂成废墟。

清康熙三年,即公元1664年,朝政始通,自此而后的65年间,黄州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四乡读书颂经之声再起。

清末,黄州因太平天国五次攻战,对顺治13年修复的城池有较大的破坏。清同治五年,即1866年,黄州知府举把属之力再度修整,维持了明初府城的规划。

辛亥年八月,武昌起义军一声炮响,黄州军民随即高举义旗,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府地方政权,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黄州古城是明洪武初年开始兴建的,当时朱元璋诏令天下:“广积粮,高筑墙”。黄州知府李仁及驻军指挥黄荣禀承朝廷旨令,动员府属军民兴建黄州府城,将宋元两朝黄州州城不成规划,滨江傍湖,地势低洼,常遭水患的弊端,迁移到向北移二里处修建新城。新城位于龙王山龙脉之上,地势高昂,规制宏伟。

据《黄州府志》记载;修筑黄州府城前后共用了17年时间,动用了府属民工5万余人。古城依山傍水,西以大江为固,四周修有坚固的城墙,外环有护城河,有四门:东有清淮门,南有一字门,西有清源门,西北有汉川门。城内的面积约2.19平方公里。至今有存的遗迹可见。

当时在城内先后建有河东书院、府学、县学、贡院、以及旌表儒林寺庙、牌坊。据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府城内建有夫子庙、文昌宫、大士阁、四官殿等,城内有牌坊34处,即激扬坊、善沿坊、武定坊、金榜题名、世科坊、思贤坊、威武坊、文明坊、翔凤坊、驻节坊、清平坊等,这些牌坊都是对境内名贤儒仕的旌表,使其流芳千古,光耀门庭。

黄州府城是当时军事、政治、文化的机关重地,城内不准经商,没有商铺。所有经商的都是在城外沿江的沙街和城南的十字街等处。古代经商之地叫作“市”,黄州是地方官员,守军驻地,称作“城”,绝不能把黄州府城当做今天的“城市”。

这明代兴建的黄州府城到解放也经历了几十次灾难。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冬,黄州沙街商棚起火,连烧数日,清源门焚毁。

明万历二十五年(1578年)春,城南起火,十字街、沙街、数百家商铺毁于大火,且殃及了一字门城楼和考棚街,青云街道房舍数百家,一时间,府城内外乌烟腾空,火光映天,官署眷属携儿带女外逃,惨状难堪。

明崇祯七年至十六年(1634——1643年)的九年间,多次遭罗汝才、张献忠两支农民起义军的攻伐。原称“金汤甲诸郡”的城池,惨遭破坏,烧毁了官绅的房舍和学宫、书院等建筑物。将被俘虏的官兵及官绅眷属妇女来拆城墙,当黄州西部城墙拆至人肩时,将其全部杀害,推入大江以葬鱼腹。这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战争史上最不光彩的事件。

清王朝确立后,顺治三年至十三年(1646——1656年)十年之间,完成了修复府城的任务。仍保持着明代的规制,再一次显露了鄂东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威严气质。

清咸丰年间,黄州府城遭受了战争的劫难,咸丰三年至咸丰十一年(1853——1861)的八年间,太平天国军五次攻克黄州,其中二、三、四次攻克黄州城的破坏尤为严重。焚烧城内的官署,书院,学宫等建筑物,城外的安国寺、东坡赤壁等建筑群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农民起义战争结束后,同治五年(1866年),黄州知府黄益杰率守城官兵,发动民众修复黄州城,缩减了易水患的城西,五月动工,十一月底完工。黄知府督修城池的重点仍是城墙及军事设施,突出了古城黄州历为军事据点的特点,至于城内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类建筑均由官倡民助陆续修建,到清光绪初年,黄州古城修复工程完竣,使其旧貌换新颜了。

翻开清光绪八年版(1882年)《黄冈县志。县城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城内外的主要街道及各类建筑物。县学、贡院、县署、都司、鼓楼、协镇、戌厅、府学、卫署、府署等均在城内街道两旁。

清淮门外过六甲街,在其山岗上建古敌楼一座;一字门外过十字街有安国寺及宝塔等宗教建筑群;汉川门外有名胜古迹赤壁,于公祠建筑;出清源门是商家云集的沙街,向西过观澜桥是滨江码头,南来北往的商船泊于城下,生意兴隆,繁荣热闹。当时的古城黄州,真是“依山近江,雄伟壮阔,为蛟翔鸾峙之地。”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黄州革命志士举火烧毁了河东书院,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队黄州城外的大码头、沙街、安国寺等处进行了多次轰炸,一些民房、商铺、古典建筑受损,宝塔中弹被震歪斜。

1947年春,古城清淮门及其两侧的城墙已拆除,用其砖,石、木料兴建黄冈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5月14日,黄州解放!1955年10月,黄冈县党政机关从团风迁驻黄州,从此,黄州为地、县两级同城同治,成为鄂东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黄州的名气因赤壁之战和大文豪苏轼而来,东坡赤壁是黄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如今的赤壁是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黄州王家店的巨富刘维贞捐巨资重新修建的。历时七年,才形成了东坡赤壁的格局和规模,以后几经修建,才看见现在这样的景观。

东坡赤壁经历了数次劫难,相传三国时期,人们发现赤鼻山峭壁处有一溶洞,名士徐邈在此洞居住修行。徐邈是魏晋蓟人,初为尚书郎,他嗜酒如命,是当时“志行高洁,才博气猛”的名士。后人将此洞取名“徐公洞”。赤壁因自然景观奇特,吸引了名人墨客到次游历。据《黄州府志》记载,晋朝龙骧将军蒯恩,为纪念孙权兄弟在赤壁山下南侧建造横江馆,该馆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至唐朝遗址尚存。

唐朝,赤壁山巅建有四望亭,北宋初年,赤壁山上建筑物毗连栉第,府城西南楼台耸立,煞是壮观。韩琦赞曰:“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诗中的三四楼,即栖霞楼、涵晖、竹楼、月波楼。

苏轼在黄州谪居四年多,他最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过黄泥坂,躬耕东坡;筑雪堂;游赤壁,著华章;出黄州东门,凭吊邾城遗迹;禅安国寺,探究佛经……足迹所至,无不留下赞美黄州山川铭物风情的辞句,形成了黄州东坡的诸胜。

苏轼离开黄州后,当地官民有意识地保护东坡遗迹。

南宋初,金兵南犯,黄州东坡诸胜惨遭战火。绍兴初年,黄州一道士自捐钱粟,修复雪堂,官民皆庆贺。

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到黄州游历东坡胜景时,对保存完好的东坡雪堂记述和赞美。写下了《入蜀记》。他黄州三日游,游历了安国寺,栖霞楼,竹楼,赤壁诸山胜,品赏了黄州的物产及风土人情。

宋末,黄州为官军和元军争雄的战场,城内外东坡诸胜建筑物再遭兵毁。元朝重武轻文,东坡遗迹没有修复,甚至连苏东坡诸胜遗址在何处都无法寻找。一代文豪的英名几乎被人遗忘。

到明弘治十年(1497年)卢浚任黄州知府,他极力倡导恢复东坡遗迹,建设赤壁等名胜古迹。一直到明万历末年,在这120余年间,黄州东坡赤壁形成了规模性的建筑群,东坡遗迹建筑皆取苏轼在黄州所著的诗文名句来命名。具有鲜明的纪念意义。当时人称此为黄州赤壁。

明末,黄州府城惨遭战火劫难,黄州赤壁等建筑物化为灰烬。

清康熙三年至九年(1664——1670年)著名诗人宋荦任黄州通判,他是苏学专家,来黄后,目睹黄州赤壁的断壁残垣,凄凉冷落,心灵震撼,极为伤感。为了恢复东坡名胜遗迹,他自捐薪俸,募化众人,督修雪堂,洗墨池,西爽亭等古迹。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州知府于成龙,督城民在赤壁叽修建“二赋堂”及其他建筑物,并亲自榜书“二赋堂”三字。于成龙离黄后,知府郭朝祚将其正式定名为:东坡赤壁。他书“东坡赤壁”四个大字嵌刻于门楼之上。

清咸丰年间,黄州为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军事重镇,战火再起,硝烟过后,东坡赤壁尽皆瓦砾,一片狼藉。

清同治七年(1868年)黄州府属战乱平息。黄州巨富刘维贞捐巨资,历经七年修建,才形成了东坡赤壁的格局。

1929年4月,蒋介石到武汉指挥所部剿共,曾来到黄州,游览了东坡赤壁。后为新版《黄州赤壁集》题写了书名,并为赤壁题词“文章千古,壁垒一新”。为保护东坡赤壁胜迹,国民政府颁发文告。蒋介石签署的这份布告,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对保护东坡赤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景点

新中国成立后,东坡赤壁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政府将东坡赤壁风景区列为兴城发展的龙头经济,弘扬东坡文化,发展旅游事业,举全民之力,扩建了赤壁公园,公园现有面积四百余亩。

建筑物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

投资十多亿新建了遗爱湖公园,如今,遗爱湖公园一片蓝蓝的湖水,湖畔依旧绿意盎然。广阔的湖面,明净而通透。喷泉、浮雕、楼亭、栈道,还有绿色草坪、阳光沙滩、水幕影院、滨湖风情吧、生态走廊、竹林幽径……

一个个景点、一道道景观,凭借着一湖春水、十里风光,内揽自然之秀、外得人文之胜,成为了黄冈的城市名片,成为市民游憩、娱乐和休闲的福地。她以其强大的凝聚力、牵动力和辐射力,对外充分展示了古城黄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逐步形成了东坡旅游文化名城。

7. 长江水位实时水情表 武汉

武汉长江的海拔高度随长江水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枯水季节,长江武汉关的水位非常低,只有10多米,在汛期,水位变化很大,与枯水期相比会高很多,一般情况下,武汉关水位有20多米,极端情况下,可达将近30米。因此,不同的季节,长江水位的海拔高度相差10多米。

8. 黄州长江水位

  长江第一阁  地 点: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  长:24米  高:14米  别 名:观音阁  兴 废:公元1527年  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蜿蜒如龙,此即“龙蟠矶”。相传孙权定都鄂州之前,黄龙蟠卧,积日方去,故又名“蟠龙石”。它与东面江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蟠龙翘首西望,“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  史志记载,早在宋代时,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就建有庙宇,但因长江经常发洪水,把庙宇冲毁,而当地的百姓总会在庙毁之后,不断进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把所建的庙,取名观音阁。  据《武昌县志》记载:宋时龙蟠矶建寺,历代有兴废。元代再建龙蟠寺,又名观音阁。明代嘉靖6年(公元1527年)毁,后知县许穑卿重建,有观澜亭、寅宾楼等。  历史溯源:  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大学士湖广总督官文驻节黄州,见有小岛横江而峙,上有亭台楼阁,奇而询之,为鄂州八景之一,于是去龙蟠矶,题书“龙蟠晓渡”四字,刻石嵌于寺门楣上。后世多次修缮。  鄂州建市以后,又经重葺,焕然一新。上游数里,有吴王孙权避暑的西山与黄州东坡赤壁隔江相望;下游一里许江边,又有伍子胥奔吴,被渔夫搭救的“接渡石”,与观音阁合为古代八景之一“龙蟠晓渡。”  观音阁长24米,高14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雨,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渺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  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此公驻节黄州后,清晨立于赤壁矶头,偶望对岸鄂州江心,见石矶轮 ,古阁耸峙,及至亲临观览,感喟不已,遂欣然命笔。  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忧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贤,文章彪炳。纯阳楼上吕洞宾正鼾然大睡,游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会心一笑:如此蓬莱仙境,独此公得其所哉?  观音阁距江岸数十丈,彼处又怪石嶙峋,流漩浪激,即使弄潮好手也不敢贸然前往。明代刘养微《龙蟠矶短歌》写道:  江心古石盘楼阁,二月水枯露石脚,  突兀翻惊象马腾,蛴攀忽与虬龙搏。  孤根倒插冯夷宫,奔涛触石不敢东;  波间毒龙啾啾语,出没无常携风雨。  老僧慎没伐钟鼓,震惊或恐樱其怒,  公乎渡河公无渡。  这番笔墨文章煞是惊心动魄。其实,湍流千万丈,未阻客登临。古往今来,游人络绎不绝。或探寻险处风光,或追寻前贤遗踪,或祈祷神庥佛荫,或遥蔡屈子忠魂……,总之,人们按照各自生活情趣,竞相接踵,捷足先登。  鄂州故老相传,古时候观音阁能随潮涨落,龙蟠矶上原有两个凹 ,说是“神鳌”的两只巨眼,一个出油,一个出盐。后来,阁中一位贪心的道人拿凿子把凹 的口径扩大数倍,希图出更多的油盐。不料,把神鳌的两眼戳瞎了,再也不出油盐了,观音阁也不能随潮涨落了……。这个故事流传了几许春秋,也无法确考,但只要观音阁存在,它大约还会世代相传,给后人以有趣的启迪。  观音阁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样的弧形石墙枣“水城”,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任凭江水拍击咆哮,总是稳于泰山。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那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多少建筑专家驻足流连,赞叹不已。  石墙上的几棵古树,原已枯萎缩多年,如今竟死而复生,正舒展着嫩牙初吐的新枝,拥抱春的到来。阁中的那一口老井,自古水清见底,水位要高出江水数尺,令人称奇。这老井、古树和神鳌眼,被称作观音阁“三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