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综合信息 > 船公司组织架构(船的组织结构)
船公司组织架构(船的组织结构)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7 16:35 点击:186 编辑:admin

1. 船的组织结构

轮船主要由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和其他装备构成。

船体骨架是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船舶骨架。龙骨主要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旁龙骨承受部分纵向弯曲力矩,并且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肋骨承受横向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龙筋和肋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以便固定船侧板,并能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舭龙骨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摇摆现象。

2. 船的组织结构图

化学品船是一种专门用来运输石油制品、石油化学制品、化学合成制品和动 植油类液态货物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根据化学品及其运输的危险性程度,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颁布了有关决议,将化学品分为四类,如下:

即对环境或安全有非常危险的货品(称为I类化学品);

对环境或安全有相当严重危险的货品(称为II化学品);

对环境或安全有足够严重危险的货品(称为III类化学品);

以及危险性尚未评定的货品。

这四类化学品要求使用不同类期的化学品船进行装载,以达到货品运输的安全性要求。 根据运输化学品的特性,在对化学品舱内液体加热,温度控制,蒸汽压力控制等均有 对应的要求,在规范规则上,符合一般船舶必须符合的规范、规则、法规和公约外, 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则与规范:

(丨)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简称:国际散化规则一旧C Code。

(2) 73 /78防污公约(MARPOL73 /78 )—-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

(3) 各船级社有关化学品船规范的分册或章节。

⑷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简称:散化规则(Cod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of Ships Carrying Dangerous Chemicals in Bulk , BCH Code)

按分类货品,化学品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专用化学品船一一指载运特定的化学品船,如磷酸船、棕榈油船

等;

化学品/成品油船一一除可以载运规定的化学品外,还可以载运成

品油的液货船;

多功能化学品船一一指可以同时载运多种化学品的液货船。例如

第四代化学品船可以载运几十种甚至几百种 化学品,且能同时载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化

学品。

3. 船的结构和作用

一、甲板(deck)是船体的重要构件,是船舶结构中,位于内底板以上的平面结构,用于封盖船内空间,并将其水平分隔成层。甲板是船梁上的钢板,将船体分隔成上、中、下层。船体水平方向布置的钢板称为甲板,船体被甲板分为上下若干层。最上一层船首尾的统长甲板称上甲板(upper deck)。这层甲板如果所有开口都能封密并保证水密,则这层甲板又可称主甲板(main deck),在丈量时又称为量吨甲板。少数远洋船舶在主甲板上还有一层贯通船首尾的上甲板,由于其开口不能保证水密,所以只能叫遮蔽甲板(shelter deck)。甲板把船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主甲板以上的部分统称为上层建筑;主甲板以下部分叫主船体。主甲板以下的各层统长甲板,从上到下依次叫二层甲板、三层甲板等等。在主甲板以上均为短段甲板,习惯上是按照该层甲板的舱室名称或用途来命名的。如驾驶台甲板(bridge deck)、救生艇甲板(life-boat deck)等等 。木船舱面上沿舷弧线设置的露天壳板。下面由隔舱板和肋骨支撑,大船甲板下面还设托梁。除保证舱面水密和供操作行人外,并起增加船体整体强度的作用。分首甲板、尾甲板和舷甲板。木质甲板驳中部舱面板也称甲板,一般是活动式。

4. 船的结构组成

船体分段构造由船首、船尾、舭部 、右舷、左舷、正横、舱口、货舱、内底板、船底板,双底层、首楼甲板,尾楼甲板、上层建筑甲板,起居甲板、水密横舱壁、首尖舱、尾尖舱机舱防撞舱壁组成。

5. 船的主要结构名称

  首先,既然楼主主要想知道船的构造,那么我们就从构造说起~   船的骨架外围,围著上甲板和外板,防止水渗入。当外板因某种原因而破裂,   导致进一步进水时,为避免水流到其他部位,必须利用水密舱壁等,将船分隔成上千个水密舱。船底通常使用双重底。   现代运输船舶尽管种类繁多,构造不一,但都是由船体和动力装置两部分组成,并配置有各种舾装设备和系统。   船体及其上层建筑运输船舶的主体,为旅客、船   员以及货物、动力装置和油、水等物料提供装载的空间。   钢质运输船船体是用各种规格钢板和型材焊接而成,   由船底、两舷、首端、尾端和甲板组成水密空心结构。船底有单底和双底结构,由船底外板(包括平板龙骨)、   内底板和内底边板(双层底结构的船有)、纵向骨架、横   向骨架等构件组成。船底骨架有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   种。横骨架式结构由肋板(横向构件)、中桁材(位于   船底纵向中心线处的纵桁,又称中内龙骨)、旁桁材(位   于船底纵向中心线两侧的纵桁,又称旁内龙骨)等构件组   成;纵骨架式结构减少肋板数,但增加船底纵骨。两舷由   水密的舷侧外板和加强它的骨架(肋骨和舷侧纵桁、纵   骨等)组成。为了加强船体首尾结构,在首端有首柱,在   尾端设尾柱。船体内部设若干道舱壁,形成不同用途的   舱室。船的首部和尾部设有防撞舱壁,分别形成首尖舱、   尾尖舱,以保安全。安装主机、辅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机   舱一般设在船中部或尾部,相应的船型称为中机型或尾   机型。船体垂直方向则用甲板和平台分隔,甲板少则一   层,如油船、散货船;多则十余层,如远洋客船。贯通   首尾的最上一层水密甲板称上甲板。船体的强度须能承   受船上的载荷和外界水压力,以及风浪中所产生的弯曲   和扭转等应力。   上层建筑是指上甲板以上的建筑物。货船的上层建   筑主要供驾驶操纵和船员生活之用。过去典型的杂货船   多为中机型,其上层建筑分别设在船首、船尾和中部,分   别称为首楼、尾楼和桥楼,这种船称为三岛式船。桥楼   是全船工作和生活的中心,最上层是驾驶台、海图室、   电报间等,驾驶台以下部分为船员居住、休息、娱乐的   场所。为了取得更多的使用和居住面积,可把三楼分别   或全部联接起来。如把首楼和桥楼联接起来,即成长首   楼船;把尾楼和桥楼联接起来,即成长尾楼船。20世纪   初,船主们为了扩大船舶装货容积,同时利用当时船舶   吨位丈量法规中的某些弱点,建成一种有两层甲板的遮   蔽甲板船。两层甲板之间的空间可以装货而又可以不计   入总吨位,从而减轻了各种服务费用及纳税额,因此长   期成为干货船的主要船型。但该船型水密性差、不安全,   所以现在已由国际海事组织修改丈量法规,取消了这种   船型。现代货船以尾机型居多,上层建筑也多设在船尾。   客船的上层建筑比货船的发达,甲板层数多,每层内部   用钢质围壁加以分隔,成为旅客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的   场所。   动力装置包括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的主机,为全   船提供电力和照明的发电机组,以及其他各种辅机和设   备。主机是运输船舶的心脏。现代运输船舶的主机绝大   多数为低速或中速柴油机,由它直接或减速后驱动装在   尾部的螺旋桨来推动船舶前进。除柴油机外,也有少数   船舶采用蒸汽机、汽轮机、燃气轮机乃至核动力装置。   柴油机船上发电机组为2~3台柴油发电机组,一般采用   400伏三相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或60赫兹。船上还装有   副锅炉或废气锅炉,为全船提供蒸汽和热源。各种辅机   和设备主要有空气压缩机、各种油泵、水泵以及热交换   器、管路、油水柜等。   舾装设备和各种系统舾装设备包括:①操纵设备,   如舵设备;②系船设备,如锚泊设备和系泊设备等;③   关闭设备,如舱口盖、水密门、舷门、出入口盖等;④   信号设备如信号灯、信号旗等;⑤救生设备,如救生艇、   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等;⑥起货设备,如货船上的   吊杆装置和甲板起重机(见船舶起货设备),油船上的   货油泵,滚装船上的升降机、跳板等等;⑦其他设备,如   客船上的防摇设备,拖船上的拖带设备,顶推船上的顶   推装置等。船上各种系统包括:将舱底积水排出船外的   舱底水排出系统,向压载水舱供水和把水排出的压载水   系统,送水灭火的消防系统,排除甲板积水、粪便水和   洗濯污水的疏水、处理和排污系统,供给船员和旅客所   需饮用水、洗濯水和卫生用水的生活用水系统,以及通   风、取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等。   还有一些内容,看参考资料

6. 船有哪些结构组成

从语法地位-主次关系上讲,“帆船”和“木船”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名词;从词性组合上讲,“帆船”和“木船”都是名加名结构——以上是“帆船”和“木船”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是“帆船”和“木船”的构词角度不同:“帆船”是从船的附加部件的角度为中心词“船”添加修饰词的;而“木船”则是从船的用材角度为中心词“船”添加修饰词的。

7. 船的成员架构

说个一般货船,从船头说,船头甲板下面是艏尖舱,有锚机控制箱,甲板部仓库,油漆间等,再下面是应急消防泵间和锚链舱,带侧推的还有侧推电机和控制箱,后面是N个货仓,最靠近船头的算一舱,货舱壁和船壳之间和船底壳之间有压载舱和燃油舱,船尾是生活区,最高是驾驶台,然后职务越高住的越高,房间面积越大,比如驾驶台下面那一层只有船长轮机长住,再大的只有船长自己住,生活区围着机舱,(也有分开的)一般从主甲板下面就全是机舱了,机舱后面是舵机间,还有淡水舱压载舱等,这是最常见的商船结构。

8. 船有哪些结构

轮船主要由船体、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舾装和其他装备构成。

船体骨架是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船舶骨架。龙骨主要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旁龙骨承受部分纵向弯曲力矩,并且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

肋骨承受横向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龙筋和肋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以便固定船侧板,并能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舭龙骨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摇摆现象。

9. 船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国硬帆帆船的基本形态是一种叫“绿眉毛”的小型渔船,大型木帆船也是如此。

1.龙骨并接,把船吃水位置的架构搭建出来(船体)。

2.船舷木板定桩铆接、隔水仓、船体仓制作。

3.甲板和塔楼的制作,和西方无塔楼的船只不同,中国的木帆船的甲板上方都是拥有类似房屋的结构。

4.风帆起挂,2桅到12桅不等。

5.舰炮搭建,古代小型海渔船是有2~6门舰炮的,大型福船拥有30~50门重炮,可谓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10. 船厂组织结构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一、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企业概况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巴拿马型船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机构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孟亚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

1949.7~1949.10

江南海

总支委员会书记

1949.10~1949.11

孟亚人

临时党委书记

1949.11~1950.4

党委书记

1950.4~1951.6

黄涛

党委书记

1951.6~1956.4

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

郝少如

代理党委书记

1956.4~1956.12

黄涛

党委书记

1956.12~1957.1

党委第一书记

1957.1~1960.2

陶力

代理党委书记

1960.5~1960.8

张浪

党委书记

1961.2~1962.1

陈华锋

党委书记

1962.5~1966.6

张震春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6~1970.9

党委书记

1970.9~1975.4

黄星

党委书记

1975.4~1976.10

胡沛然

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人

1977.2~1977.3

党委书记

1977.3~1978.8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1~1978.8

张绍仪

党委书记

1978.8~1983.1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2.8~1983.7

刘哲

党委代书记(未到任)

1982.8~1983.6

王存琳

党委副书记

1983.6~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7.5

王德宝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5.5~1986.12

滕一龙

党委书记

1988.2~1992.2

谢中全

党委书记

1992.2~

江南造船所

林惠平

副所长主持工作

1949.6~1950.3

代所长

1950.3~1951.4

曾国晟

所长

1951.4~1952.10

黄涛

军代表兼所长

1952.10~1953.12

江南造船厂

郑重

厂长

1953.12~1958.8

陶力

厂长

1958.8~1960.8

张心宜

代厂长

1960.6~1961.2

厂长

1961.2~1968.3

陈华锋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5~1970.8

江南造船厂

张震春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8~1975.4

黄星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4~1976.10

胡沛然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5~1978.8

张绍仪

厂长

1978.8~1980.10

胡传治

厂长

1980.10~1983.4

赵福生

代厂长

1983.7~1983.9

厂长

1983.9~1987.1

孟辉

厂长

1987.1~1993.1

陈金海

厂长

1993.1~

11. 船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船体由甲木板丶侧权丶底板丶。龙骨丶旁龙骨丶龙筋丶肋骨丶船首柱丶船尾柱等构件组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