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航运历史名人故事首推隋炀帝,他疏浚沿途河流,并使它们首尾相连,贯通为千里长河,为南北两地货物流通,人员往来,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海运通行之前的年代,大运河堪称是中原地带经济周转乾坤手,隋炀帝为后代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当今的人我觉得要算央视的陈铎,他让大家在看到大运河时,听他讲述大河的历史,大河的描述,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祖先留给我们珍贵遗产。 2. 中国航运文化简史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沿用至今。 3. 中国航海相关人物故事一、隋唐以前中国海员体系的初步确立 (一)早期海员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1.隋唐以前水上交通的发展。 水上交通的发展是海员发展的基本背景,以漕运和海贸两条线进行介绍:从秦代“飞刍挽粟”到汉代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繁荣,内河船员渐成体系;从商、周时期海外贸易的探索到秦汉远洋航路的开辟,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海外邻国的交往,以至隋唐海上航线的确立,初步形成近海远洋船员体系。 2.航海工具的制造及演进 航海工具的演进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是海员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原始社会的独木舟,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帆船的产生,从秦汉时期的高大楼船到隋唐海船的世界领先,造船规模逐步扩大,航海工具愈加先进,船员需求量急遽增加,同时分工也愈加明确,为船员队伍的壮大创造了条件。 3.航海技术的积累与进步 从导航技术角度来说,虽然此阶段处于模糊航海阶段,但随着天文、地文、水文航海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总结,航海区域逐步扩大,以导航为职责的技术性船员得以从一般船员中分离,并且作用愈加重要,航海技术的积累与进步成为中国海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传统海员体系的初步确立 1.最早的船艺与船员。 早期的船舶是以人力为动力的,划桨、撑篙、拉纤、使帆、操舵等原始船艺是船舶得以行进的主要手段,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船员。 2.船舶操驾人员的明确分工。 随着航海工具及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原始船艺的基础上,船舶操驾技术不断增加和更新,因此船员的分工也更加明确。以《太平御览》载战国时期吴国大翼战船船员的分工为例,已“战士”“棹”“舳舻”“操长钩矛斧者”“吏仆射长”等职事。 3.海员职业体系的逐步形成。 从原始社会到隋唐时期,传统帆船时代海员体系的重要构成角色——海师、篙工、楫手、舵手等的发展历程。 (三)模糊航海时代中国海员的航海活动 在模糊航海时代中国船员所创造的辉煌业绩,突出体现了早期船员在技术保障尚属薄弱的条件下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1.海外移民。原始先民移居南太平洋岛屿、殷人航渡美洲、徐福东渡日本。 2.海外经略。战国越人横渡台湾、秦皇汉武巡游东海、隋朝陈棱击流求。 3.海外交往。三国朱应、康泰出使南洋、唐代鉴真东渡等。 4.海上起义。西汉吕母起义、东汉张伯路起义、东晋孙恩、卢循起义等,同时反映了民间航海及船员的发展。 二、宋元时期中国海员的职业发展与细化 (一)海员职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1.海外贸易的繁荣。 宋元政府制定了有利于海外贸易的政策与法律,设立市舶机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自此开始,中国帆船遍及海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海员不仅数量上急遽增加,而且其职业得以发展和细化。 2.内河航运的发达。 宋代的内河纲运在唐代转般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直达纲,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3.元代海漕的开拓。 元代海漕的开拓是对传统内河漕运的一次大变革,近海运输方式产生了一批海漕船员。 4.造船技术的精进。 宋元船舶工艺先进,结构复杂,体势庞大,较之前代需要船员更多,分工更细。 5.航海技术的突破性提高。 航海罗盘的应用使中国古代航海由模糊阶段迈进到定量阶段,航行区域更远,安全性大幅提高,中国船员的影响和作用更大。 (二)以海贸和漕运为中心的海员职业细化 1.宋代海外贸易船员。 以纲首、副刚、杂事、火长为中心,分为贸易业务和操船业务两类,船员的来源渠道多样,“入股”的雇募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利益团体,有利于船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宋代河运船员。 低级官吏统领下的民运体系,梢工、槔手、招头共同担责,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3.元代远洋船员。 与宋代海贸船员体系相承,并且有所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海员职事,奠定了古代船员体系的基础。 4.元代海漕船员。 征租民船与官督私运,产生了一批半职业漕运船员。 (三)宋元时期的航海成就及主要航海人物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航海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内河航运发达,更为重要的是海上贸易繁盛,主要的航海人物和海员在创造这些航海成就时的重要作用。包括: 1.两宋与高丽的海上交往。 2.宋元与日本的海上交往。 3.宋元远洋航线的开辟。 4.宋元主要航海人物:徐兢奉使高丽,朱清、张瑄开海漕,殷明略开新航路,亦黑迷失下南洋等。 三、明清(中前期)中国传统帆船海员体系的完善 (一)明前期航海事业的空前繁荣 1.造船业兴盛与航海技术精进。 明初航海事业达到顶峰的背景因素,官营船厂遍及全国濒海临江处,仅南京一地就有宝船厂、黄船厂、龙江船厂、马船厂、快船厂等,船舶种类齐全,工艺先进。 2.明初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 突出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中船员的作用和价值。 3.郑和船队的船员及管理。 郑和下西洋船队船员数量;船员建制与构成;船员分工及管理;郑和下西洋对船员体系完善的贡献。 (二)“禁海”政策下明代海员的发展 1.“禁海”政策对民间航海的影响与限制。 朱元璋的“罢市舶、申海禁”;朱棣在筹备官方航海的同时对民间航海“遵洪武事例禁治”;从正统初年到正德五年的“禁、开”摇摆;从正德六年到嘉靖末以防倭为由的严格海禁;隆庆有限的开禁。 2.走私贸易与海商集团的形成与壮大。 小规模的散商与大规模的走私集团;汪直、吴平、曾一本、林道乾、林凤、郑芝龙等代表人物的走私活动;民间航海贸易所达到的广泛区域;突出民间航运贸易及船员的发展。 3.漕粮军运与“运丁”管理。 明代漕运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中央漕司统辖,其组织采取卫所制和编甲连坐制,编队运行,以保证漕运的畅通和安全。运丁成为事实上第一批职业船员。为保持现役运军的数额,明政府制定了签补运军的原则和措施,鼎盛时期漕运运军达十数万人。 4.海员对防海御倭的贡献。 明代抗倭斗争中,普通船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戚继光的战船标准配置“每福船一只捕盗一名,舵工二名,缭手二名,扳招一名,上斗一名,椗手二名,上用甲长五名,每甲兵十名”,各种船形有各种配置,船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保证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三)清中前期传统帆船海员体系的日臻完善 1.清代的禁海与开放。 清初为防范郑氏集团的迁海政策;康熙开禁后对民间贸易的限制:①对出海人员的限制②对出口商品的限制③对出海船只的限制④对海船配备武器的限制;落伍于时代的外贸政策。 2.民间航运及海员的曲折发展。 郑氏集团的南洋贸易,康熙开禁后民间对日、对东南亚贸易、沿海沙船运输业的繁荣。 3.漕运旗丁的发展变化。 清代漕运承袭明制,实行军事化管理,维持着近十万职业水手的规模。这些人为了生存而结成各种帮派,最初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互助共济性,但到清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排它性和破坏性,从而对运河两岸广大地区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危害。 4.引水制度的确立与专职引航员的产生。 引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宋时期川江上有指引航向的“招头”;元朝在江阴设置“指浅提领”,为装运“漕粮”的船舶指引航道,以避开暗礁浅滩;明朝规定,凡驶往南京的朝贡船舶,进入长江后先停泊于太仓的“六国码头”,由中国官员检查后,再由“指浅提领”指引驶往南京。清朝乾隆年间,广州成为世界各国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的主要口岸,进出广州港的外国船舶很多,在那里有一批专门为进出港的外国商船提供引航服务的群体,古代引水制度至此确立。专职引水员的产生丰富了海员体系。 5.民间海员在军事航海与官方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军事航海中技术船员的配备与作用;政治航海,例如出使琉球等属国封舟上船员的作用。 (四)我国古代的海员教育 1.发端于军事航海的海员教育。 明代水师分驻沿海与内河要害地区,“有警则随机策应,无事则分投教习”; 清代的军事航海教育更进一步,形成了水师定期操演制度化和“教习”专职化。 2.民间海员的“学徒制”教育。 从明末到清代,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世代经营海运和海贸事业的家族,通过招募学徒、招赘女婿或收养义子的方式传袭技艺或生意。 3.《舟师绳墨》的教育理念及价值。 明清时期具有航海教育工具书性质的著作中,林君升的《舟师绳墨》最为重要。主体内容6个部分,其中“捕盗事宜”和“众兵事宜”是关于军事技术教育的,而“舵工事宜”“缭手事宜”“斗手事宜”和“碇手事宜”是关于航海技术教育的。 4. 我国航海历史人物中国四大发明的发明人是:蔡伦、栾大、孙思邈、毕升。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毕升 活字印刷 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就已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 。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 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蔡伦 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105)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具体的没有,火药三国时代开始发明,当时被用来当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来当作军事用。 指南针也没有具体的发明者 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 2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四、印刷术 发明的朝代:唐朝 发明人:中国劳动人民 活字印刷:毕昇 印刷术起源于唐朝,是当时古代的劳动人民发明的,在唐朝的中后期开始使用。在没有发明印刷术的时候古人都是用手抄写的书籍容易抄错或者写错,后来人类总结经验想到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就形成了雕版印刷的方法。之后宋朝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容易多了,只需要提前准备好活字,随时拼板加快制作时间。印刷总共分为5大类分别是凸版、孔版、软版、平版、凹版印刷等。这一伟大发明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火药 发明人:古代的炼丹家 分类:点火药、发射药、固体推进剂 火药又称黑火药,据史书记载是起源于春秋时代,是一种会冒出火花和火焰的燃烧药剂,在外界的能量作用下,自身会快速燃烧,产生大量燃气物质,是弹药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军事上看到的枪弹、火箭、炮弹等都是火药做成的,这种火药杀伤力很大而且还会发生巨响,主要是古代战争中防卫敌军用的,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杰出的成就。 二、造纸术 发明时间:大约西汉时期 改进时期:东汉时期 发明人:蔡伦改进 造纸术起源于西汉时期,后来经过蔡伦改进而成,是用树皮、丝絮、麻头及敝布等经过脱水、压缩、烘干而成是人类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的智慧结晶,主要是用来绘画、书写等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后来才流传到越南、日本、印度等国家给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今科技发展造纸术已经机械化了主要是磨木、化学、半化学纸浆做成的纸。 一、指南针 发源地:战国磁山 发源成果:罗盘、磁针、司南 指南针在古代又叫司南,主要是一根磁针组成,在有磁场的位置可以自由转动,根据子午线的切线方向和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这一规律来判断方向。现代最常用于航海和旅行的时候,是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了解到磁石磁性的特征,在古代应用于祭祀、军事和占卜来确定方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这一伟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对航海和海上贸易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 航运历史名人故事有哪些瓜州县,原名安西县。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她东连中国石油城玉门,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西北与新疆哈密市接壤。现辖7乡5镇,总人口11.91万,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蓉等,享有“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锁阳之乡”和甘肃“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的美誉。 瓜州县在历史上因其生产蜜瓜独具特色,在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初唐时期,瓜州被作为行政建制的名称正式沿用。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废瓜州。 安西之名,起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败葛尔丹部属3000余人,始称“安西”,取义为“安定西域”,寄托了平定西域之乱的期望。清雍正元年设置安西直隶厅,后改为安西府、安西直隶州,至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此县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6]31号)批准:同意将甘肃省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 2000年,安西县辖3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961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渊泉镇 21111 柳园镇 12131 三道沟镇 11428 河东乡 6262 布隆吉乡 4080 环城乡 9012 西湖乡 2581 瓜州乡 5846 南岔乡 10439 踏实乡 4422 桥子乡 1745 东巴兔乡 443 腰站子乡 3968 国营小宛农场虚拟乡4618 东乡县扎花移民工作站虚拟乡1130 积石山县疏勒河移民工作虚拟乡399. 200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东巴兔乡、桥子乡、踏实乡合并为锁阳城镇;其他待查。 6. 中国航运名人榜海门区,江苏省南通市市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北上海”。海门文化属吴越文化,海门人主要使用吴语,属江浙民系。海门区总面积1148.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60万人(2019年末),下辖3个街道、9个镇。 2019年,海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2.37亿元。海门是中国闻名的“科技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长寿之乡”,“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第一位:邱竹贤 邱竹贤(1921年4月12日—2006年7月28日),江苏海门人,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竹贤于1943年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毕业,之后在四川电化冶炼厂、台湾高雄铝厂、抚顺铝厂任工程师12年;1955年调入东北工学院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轻金属冶炼教研室主任,有色冶金系主任;1987年当选为挪威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年当选为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7月28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6岁。 邱竹贤长期从事铝电解工业生产和熔盐电解、融盐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第二位:施雅风 施雅风(1919年3月21日-2011年2月13日),笔名厦峰、蒲良,江苏海门人,著名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中国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施雅风一生致力于冰川学和地理学研究,领导和促进开展冻土学与泥石流的研究,在发展中国地貌学、干旱区水文学、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位:张謇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日)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同治十二年(1873年)归籍通州。 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 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民国8年(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第四位:沈其韩 沈其韩,男,江苏海门人,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今属淮安市),中国地质学家、勘探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入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从事岩石学研究。 1956年10月调入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80年代在华北地台对深变质岩和重大地质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主编(第二主编)1∶4000000中国变质地质图并参与总结。 90年代对早前寒武纪麻粒岩和地层(构造)年代格架进行系统研究。2000年以来对中国北方地球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及动力学模型和中国西北地区若干重点前寒武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及年代格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小组多次发现最古老的陆块。 第五位:徐旭东 徐旭东,江苏海门人,生于1942年8月24日,台湾远东集团董事长。2019年8月,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818名。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公布,徐旭东以94.8亿元财富值排名第278位。 2020年2月26日,以14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443位。1942年8月24日出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后,一度在美工作,曾任纽约花旗银行经济分析师。1970年返台后,任亚东工专学校电子计算机科主任及远东纺织公司外销部经理、副总经理、亚东化纤公司总经理等职。 1993年后,他从父亲手中相继接管亚洲水泥、远东纺织、远东百货、东联化工、远东国际饭店、裕民航运等公司董事长等职,成为集团的首领与徐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第六位:印象初 印象初,1934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8年印象初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后分配至青海大学农学院任教,后调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河北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01年被山东农业大学聘为特聘教授。 印象初长期从事蝗虫分类工作,30多年来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 7. 航运历史名人故事简介吕四产生过骆宾王、武宗皇帝、麻勒吉等名人。 具体如下: 1、骆宾王 最早与吕四有联系的历史名人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由于他不满武则天篡唐自立。然而事与愿违,最后骆宾王兵败,为躲避武则天的追杀,骆宾王逃到了荒凉的海岛,最后终老于此,那个海岛就是吕四。 武则天为了防止骆宾王在吕四再次起义,严令当地官员晚上必须在海边点满灯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解放前,被吕四人称为:天后灯笼(天后指的就是武则天)。这是史书对吕四的最早记载。 2、武宗皇帝 另外一个与吕四有联系的名人就是明代武宗皇帝。 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微服游江南,遇上狂风暴雨,漂到了吕四,饥肠辘辘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姓吴的渔家姑娘,姑娘给他送来了饭菜,后来武宗皇帝离开了吕四,临别的时候赐她龙凤镯,许诺第二年就接她进宫。 武宗回京不久,吴姑娘因为怀孕在身,被父亲毒打跳海而死,武宗悲痛之余赐封吴姑娘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并为她建了庙宇, 吕四当地人叫海神娘娘庙。 海庙晨曦也是吕四八景之一。遗憾的是解放前吴妃冢和海神庙都被毁,不过幸运的是海神庙门口的奠基石没有被毁,石头上所刻海波无极四个字乃是乾隆皇帝真迹。 3、清代两江总督麻勒吉 解放前吕四有座麻公祠,供奉的也是一个与吕四有联系的名人:清代两江总督麻勒吉。 麻勒吉是满族贵族,也是清初江苏最高行政长官,当时为了防止郑成功从台湾海峡起兵,所有全国的海岸线全部封锁,吕四渔民无法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吕四士绅彭兆旗不顾年迈带着吕四人的全部希望到南京面见两江总督,麻勒吉实地考察以后终于开海,给了吕四人一条活路,然而却得罪了朝廷,最后麻总督被押解北京,死于狱中。 消息传到吕四,所有吕四人家披麻戴孝,并在吕四建立麻公祠,以怀念这位刚正无私的父母官,可悲的是麻公祠也毁于解放前。 扩展资料: 吕四的发展沿革 1989年,南通市把吕四港开发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南通市开发吕四港办公室”,负责规划、协调开发吕四港的具体工作。同年10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吕四港为二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吕四港作为南通港扩大对外开放的港区,列入了国家“十一五”一类口岸开放计划。 2009年5月1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吕四港区获批成为临时开放口岸,吕四海运综合码头等4个码头获准临时对外开放。 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吕四港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 8. 中国航海史上著名人物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早期殖民主义者,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有史以来最漫长的跨洋远洋航行,比哥伦布西渡大西洋、达·伽马斜渡印度洋都远得多! 9. 关于运输的历史故事“茶马古道文化丛书”是关于茶、古道、马帮和人生活状态纪实的故事指南,它只有一个单纯的企图——用描述来引诱人们,让大家看和欣赏我们的这条“茶马古道”。 丛书全面介绍了“茶马古道”区域的香格里拉、怒江大峡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产茶地的西双版纳、思茅以及中国大西南的其它地方,但是我们仍扣紧了“茶马古道”四字。对于茶马古道而言,旅人、商人、探险家、僧人……却是匆匆过客。而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最漫长的这条艰险之道上,推动古道繁荣的茶马贸易已经消失,但仍能想像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那人类不畏艰难的“茶马古道”精神,将会给中国的大西南带来灿烂的前景。昔日的辉煌已沉入西方的地平线,而来日的壮美将升起在东方的天际。 冈仓天心于《说茶》中借他人之口说茶道的真髓“茶道就是这样一种隐藏着你可以发现的美的艺术,一种暗示你不敢表白的东西的艺术。它是平静而充分地自嘲的高尚的秘密,它本身即是这样一个幽默——达观的微笑。”这是对茶道精神的一种表述,我喜欢。[1] |
生产集装箱的厂家(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厂) |
2023-03-20
|
查看详情 >> |
one船公司(one船公司简介) |
2023-02-27
|
查看详情 >> |
邮轮订单(邮轮旅游报价) |
2023-02-06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