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船舶企业
扬子江药业集团
春兰集
江苏陵光石化集团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器有限公司(即LG)
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杨湾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新世纪造船
江苏双登集团
中盛光电
泰隆机械集团
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
曙光集团
飞船股份
2. 江苏船舶企业有多少
南通现有造船企业40多家,其中能过生产远洋船舶的企业达到34家,其余年造4条船舶、大小为3万-10万载重吨左右的为中小造船企业。现有船舶配套企业488家,其中骨干企业30多家。 下面给你有点名气的 南通知名造船企业: 1、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3、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4、吉宝(南通)船厂有限公司 5、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 6、南通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7、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8、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9、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0、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1、南通市通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12、通洋船务有限责任公司 13、南通市通顺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4、南通美利昌通宝船务有限公司 15、南通通茂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6、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7、南通通盛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8、南通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19、南通启亚船务有限公司 20、南通海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21、华泰(南通)船务有限公司 22、南通五湖玻璃钢旅游船有限公司 23、南通江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3. 江苏船舶工业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72] ,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 [1]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在校普通本科生1825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6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73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设有20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
4. 中国船舶江苏公司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靖江: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靖江造船厂);
扬州: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太平洋集团)、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
江阴: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另外还有南京金陵船厂、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5. 江苏船舶企业排名
在南通有: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在靖江有: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靖江造船厂);在扬州有: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太平洋集团)、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在江阴有: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另外还有南京金陵船厂、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上面这些船厂都不错,但相对来讲还是中外合资的好一些。
6. 江苏船舶制造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靖江市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地处长江三角洲黄金水道,江面宽阔,水深流稳,水陆交通便利。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的自然条件。公司占地总面积162万平方米,长江岸线3200余米。
公司现有10万吨级、30万、50万吨级大型干船坞各一座,300吨门吊、600吨门吊各一台,800吨门吊两台,有8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的船舶舾装码头。公司拥有独立的上海设计研发公司和经江苏省认定的技术中心,先后与国内外先进船舶设计院所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具备详细的生产设计能力,公司通过了质量、安全、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体系认证、江苏省一级1类钢质船舶生产企业的评审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7. 江苏船舶企业排行榜
造船专业排名如下: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2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3 海军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4 天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5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6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7 西北工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8 大连理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9 华中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10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11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12 浙江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船舶轮机的工作原理的学科。主要学习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及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等知识,研究船舶的设计方法及如何保证航行的快速性、良好的操纵性和抗风浪能力等问题。学习船舶试验的方法和原理,解决船舶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船舶建造、使用及海运行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8. 江苏船舶企业2022校园招聘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11研究生。
中国船舶下属成员单位一百多户,既有大型企业,也有科研院所。主要招聘学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江苏科技大学等。
除了传统学校之外,还包括通用学科,包括计算机、财务、管理、机械等。
招聘的学校,有985也有211。招聘的岗位,既有本专科,又有硕博研究生。
9. 江苏船舶有限公司
具体还要看船舶的检验。
海船:
一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18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25年以上;
二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4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0年以上;
三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6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1年以上;
四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8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3年以上;五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9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4年以上;
淡水船:
一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18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25年以上;
二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4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0年以上;
三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6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1年以上;
四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8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3年以上(其中黑龙江水系的特别检验29年以上,强制报废39年以上);
五类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舶29年以上,强制报废船龄35年以上(其中黑龙江水系的特别检验29年以上,强制报废39年以上)。
10. 江苏船舶企业有哪些
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通冠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众力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海邦重机有限公司
南通矿威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盛项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弘业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空港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江苏立浦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万象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京沪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明洲重工机床有限公司
江苏丰益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江苏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威扬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九九重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九九重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长久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南通福通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科星化工有限公司
南通润东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格雷特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远威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东蒙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远帆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市重工特种耐磨焊条有限公司
江苏浩大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麒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京鼎重工机床有限公司
江苏满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海安县重型
江苏向海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翔晟重工有限公司(沙丹)
江苏骏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殷三)
江苏特昂集团江苏骏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恒力重工装备有限公司(高剑飞)
南通红溧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11. 江苏船舶企业有哪些是江科大创办的
南京科技大学一般指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协议。2012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科技大学。
截至2018年5月,目前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492亩。一个占地2350余亩的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新校区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学校有15个学院;拥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