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来船舶的发展前景
最有前景主要从事船舶设计类的工作的职位,其岗位规划主要是从助理设计师→设计师→设计经理→设计总监。
这需要实习生从助理设计师做起,所以,对于刚刚进入船舶行业的新人而言,助理设计师是比较热门的职位。
其中也是相对于技术部而言,设计部下船厂的时间相对较少,工作环境较为舒适,是众多新船人追求的部门。
但由于设计部与技术部门相关性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现场工作基础,在实习过程中还需设计部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 中国船舶的未来
2021年4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未来发展研究中心、装备保障中心、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出席仪式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杜刚主持仪式并宣读了集团公司关于四个中心定位的批复文件,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四司司长艾廷元、中国船舶集团科技委主任吴晓光出席仪式,中国船舶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刘郑国在仪式上发言。
雷凡培指出,成立四个中心是中国船舶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履行强军首责,补齐短板、健全体系、缩小差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集团公司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完善管控体系对新时期履行强军首责的极端重要性,突出军工核心,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雷凡培强调,要聚焦短板弱项,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四个中心落地运行,尽快形成防务装备全产业链管控新格局。集团公司总部要做好组织协调,支持推进四个中心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和任务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大力协同,全力支持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船舶特色的“战略+运营”管控新模式;中国舰船研究院要发挥好主体责任,落实好相关工作,以发展的实际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3. 船舶行业的前景
五方面发展趋势
碳排放交易
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上周开会讨论了新的IMO短期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将要求船舶调整其操作和设备,在2030年之前将碳排放与2008年相比降低40%。尽管MEPC同意了这些修正案,但最终的通过的决定将在2021年的MEPC第76届会议上做出。
由于这些法规不够严格,不足以实现欧盟的雄心壮志,因此欧盟仍在考虑建立“区域排放交易系统”(ETS),只有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同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如果IMO不能就各国政府批准的指导方针达成共识,那么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多个区域性ETS,从而导致各种贸易航线的成本上升。
低硫燃料
硫排放会导致环境恶化,空气污染会导致经济损失。IMO 2020已于今年生效,要求承运人使用硫氧化物(SOx)含量低于0.5%的燃料,如极低硫燃料油(VLSFO)和船用瓦斯油(MGO)。
今年第一季度,VLSFO价格较高,但COVID-19引发VLSFO价格下跌,而重质燃料油(HFO)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今年,许多船舶运营商改用VLSFO。一些船舶运营商也在寻求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替代方案。
洗涤塔
如果船舶安装减少硫排放的洗涤塔,则船舶可以继续使用含硫量3.5%的HFO并达到IMO 2020标准。COVID-19拉近了VLSFO和HFO之间的价格差距。因为价格优势很小,所以安装洗涤塔的船只越来越少。尽管今年对洗涤器装置的需求有所下降,但随着新的COVID-19疫苗有望在2021年广泛使用,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恢复正常,对燃料的需求将增加。这将导致新燃料价格变动。如果VLSFO和HFO之间的价格差距扩大到使洗涤塔的投资回报率(ROI)对运营商又有意义的水平,则可能会安装更多洗涤塔。为了使其可行,HFO价格必须远低于VLSFO价格。
岸电设施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评估,“使用区域电网发电时,总体污染物排放最多可减少98%”。
根据位置的不同,停泊的船舶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电力,从而产生排放或使用岸电。将船舶接入岸上的电网可以减少局部和整体的排放量,尤其是在使用风能、潮汐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电网供电的情况下。根据EPA的说法,岸对船发电,也被称为替代船用电(AMP),可改善港口周围的空气质量,因为“岸电通常产生零现场排放”。
8月,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批准了一项新法规,以减少远洋船舶的排放和污染。它基于《 2007年停泊条例》,该条例自2014年以来已将超过13,000艘船舶的有害排放量减少了80%。从2023年开始,汽车运输船和油轮将被要求通过接入岸上供电或使用经批准的控制系统来达到排放标准。
数字化转型
COVID-19迫使供应链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寻求解决方案。随着新贸易协定的生效,航运业正从海关表格转向订单确认。使文档数字化可以节省时间,降低面对面传播COVID-19的风险,减少对纸张的依赖并节省资金。
为此,业界建立了集装箱数字化航运协会(DCSA),旨在通过使用标准的电子提单(EBL)来消除海运交易中的纸张。DCSA宣称“纸质票据处理成本是EBL处理成本的3倍。” 尽管海事在数字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COVID-19疫情正在加速过渡。
4. 未来船舶的发展前景如何
船舶专业是个很辛苦的专业,虽然好找工作,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好找工作~~~ 至于海洋大学的此专业属于一般般的吧,毕竟不是哈工程、大连理工、武汉理工这些业内顶级学校
5. 中国船舶发展前景
船舶专业就业前景好。
船舶专业这个专业因为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因此这方面的人才备受欢迎。毕业生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行业整体形势肯定不好的,企业招聘人数肯定减少,薪酬待遇一般,相对于其他新型行业,比如互联网、那薪酬待遇绝对差一大截。当前船舶企业入学大学生,扣除五险一金到手大约3000元,提供住宿,包午餐。这种情况我预测要维持好多年。
6. 未来船舶的发展方向
船尾用以控制航向的装置。船舶的转向是通过船舵来控制的,即通过操作舵轮(方向盘),进而通过液压或机械传动装置控制舵轴使舵叶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控制轮船方向。而舵叶就是控制轮船转向的核心部件。
据史料记载,船舵其实是由桨发展而来的,在舟楫活动早期,航向靠桨操纵,但是随着木舟变成船,而且船越做越大,此时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划桨。如果要把每把桨都兼管着前行和控制方向是非常不易的,一旦合作不协调就会偏离预定方向。慢慢的人们开始制定船尾的桨负责控制方向,可以称之为舵桨。后来舵桨面积不断增大,如果仍然靠人划动的话非常吃力。后来人们发现变换桨叶的角度会影响船只的行进方向,于是人们将其固定在一个支撑点上,让其绕轴转动,从而演变成了船舵。
舵叶是产生船舵作用力的本体,由木材或是钢材做成,也叫舵板。舵叶一般由舵板、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等零件组成,与舵杆或舵销连接。有些船为了使螺旋桨后面的水流情况得到改善,在普通流线型舵上加了一个流线型的整流帽(罩),称为整流帽(罩)舵。
舵叶一般安装在船舶的尾部,内部架构较复杂,它通过一系列液压装置及机械装置与船舶驾驶台的舵轮相关联。通常情况下,船舶驾驶员通过操作舵轮将舵令发送给舵机,舵机按照命令通过舵柄向舵叶施加扭矩,进而控制或转动舵叶的方向。
7. 2020船舶行业发展前景
从各国订单看,2020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共获得145艘新订单,共计351万CGT,占订单总量的61%,位于世界第一;韩国紧随其后,共获得37艘新船订单,总计118万CGT;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共获得36艘新船订单,总计57万CGT。以载重吨计,中国船企的新接订单量以1131万载重吨占到全球的65.4%,而韩国和日本分别是23.7%和8.8%。
8. 中国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9. 未来船舶动力的发展前景
没有过时,一是海运仍然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海运量需求将稳步增长,中长期来看船舶工业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
二是国际海洋环保规则越来越严苛,为船用节能环保装备等带来新需求,也为整船带来一定的更新需求;
三是我国政策对于船舶工业扶持力度依然较大。从内部因素来看,船舶工业供给侧改革、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有效提高船舶工业发展质量,充分激发企业自身内生动力。
10. 未来船舶的发展前景分析
2021造船业前景(以我国造船业为例来做分析):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平稳增长:2021年1至7月,全国造船完工24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7%;承接新船订单45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2%;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86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总而言之,2021年造船业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11. 未来船舶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受国际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型远洋船舶前景低迷。但三千吨及以下内河船舶依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