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
船舶行业属于装备制造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船舶行业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在主要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单位)中,为产品销售而进行的机械与设备的组装与安装活动。
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
2. 中国船舶工业
没有过时,一是海运仍然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海运量需求将稳步增长,中长期来看船舶工业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
二是国际海洋环保规则越来越严苛,为船用节能环保装备等带来新需求,也为整船带来一定的更新需求;
三是我国政策对于船舶工业扶持力度依然较大。从内部因素来看,船舶工业供给侧改革、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有效提高船舶工业发展质量,充分激发企业自身内生动力。
3. 2015年中国船舶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4. 我国船舶企业
中国船舶是国内民用造船行业龙头公司。
一.中国船舶
1.中国船舶是我国最主要的军民用船舶研发、设计和制造总体单位之一,设计和制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2.公司为国内最大造船企业,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完工总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各船厂之首,跻身世界造船三强,已形成完整的大型船舶系列。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军船方面,CSSC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CSSC重点建设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和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造船能力将由现在的400万吨提高到1400万吨,产品涵盖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游船等船舶。
二. 中船防务
1.中船防务是全球领先的灵便型液货船制造商
2.中船防务是最大的军辅船生产商基础上,提升了军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实力,实现军船、民船、海工等业务的整体优化。
3.公司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和广船扬州三家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涉及资产经营,投资管理,舰船、舰船配套产品、海洋工程及装备、交通装备、环保装备、机械电子设备和金属结构及其构件的设计、研制、生产、修理、改装、租赁、销售,以及进出口业务等。
5. 中国船舶制造业
中高端制造业包含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萊垍頭條
中国高端制造业主要分为五个领域:萊垍頭條
一是航空装备行业;頭條萊垍
一是卫星制造以及应用行业;萊垍頭條
三是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條萊垍頭
四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萊垍頭條
五是智能制造业。萊垍頭條
我们看一下高端制造业具体代表企业條萊垍頭
航空装备行业:航发动力、航发科技、航发控制8、中航重机、中航光电以及中航机电、中航沈飞等等。萊垍頭條
卫星制造以及应用行业:中国卫星、振芯科技、合众思壮以及北斗星通等等。萊垍頭條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中国中车、许继电气、国电南自、晋西车轴、时代新材、特锐德等等。垍頭條萊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中国重工、振华重工、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国船舶以及中集集团等等。垍頭條萊
智能制造行业:秦川机床、汉钟精机、华东数控、华明装备、机器人以及陕鼓动力等等。萊垍頭條
6. 2017年1-2月,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
七〇三所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科研设计队伍,培养出了一批勇于开拓的经营开发人才。全所现有职工1200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七〇三所哈尔滨总部设有十个专业研究室、一个生产工厂,江苏省无锡市设有二个专业研究室和试验站,上海设有工作组。全所现拥有专业配套的近百座大型试验台架,包括透平及换热器俄部件及整体试验台,其试验装备优良,测试技术先进。
七〇三所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舰船动力研究所,主要承担舰船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核动力二回路、后传动装置以及各型动力装置检测控制系统的预先研究、型号研制和舰船主动力技术支持保障等科研、生产供货任务。专业范围覆盖海军舰艇的蒸汽动力、燃气动力、燃蒸联合动力、核动力二回路等多个动力专业领域。建所以来,成功研制多型舰船用锅炉、蒸汽轮机、燃汽轮机动力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及配套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我国海军水面、水下大型舰艇的动力装置均由七〇三所研制,并获得各种科技进步奖励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4项。
7. 民用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一类企业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母公司中船集团通过将上述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旗下最优质民品造船资产实现了上市,公司也因此改名为“中国船舶”,成为了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用船舶制造企业。
8.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年报
我国钢铁产销双双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开创了一个基建狂M的新时代!今年钢铁产量首次破十亿吨。12月21日,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预计,今年钢材消费量有望达到9.81亿吨,同比大增9.6%,全年新增钢铁消费高达1亿吨左右;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有望达到10.50亿吨,同比增长5.4%。
我国用钢需要的分布情况
在9.7亿吨的钢材需求中,建筑用钢排在了首位,达到了5.74亿吨,占钢材总量的60%。如以18亿平方米新增建筑按平米100Kg计算,那么住宅就可占到1.8亿吨;另外,商业建筑和其他建筑占1/3,基础建筑等固定资产投资占1/3,那总量达到5亿多吨。
而排在其后的是机械用钢、汽车用钢、能源用钢、造船用钢、家电用钢等等,这些其他产业的用钢达到了40%。
我国的用钢在全球中的比重
2020年预计全球钢材的总需求量为17.5亿吨,我国的9.7亿吨占到全球总量的55%。而亚洲地区的钢材需求量就占到了全球的73%。亚洲其他国家的需求量为3亿吨,占到不含中国在内的总量的40%。用钢量亚洲是一枝独秀!
欧洲是1.7亿吨,北美洲1.3亿吨,前苏联国家范围5300万吨,中东4900万吨,美洲4700万吨,大洋洲580万吨。
全球的铁矿石供应情况
钢铁的原材料是铁矿石,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家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巴西。我国大约超过80%来自于这两个国家的铁矿石进口。经过从年初的530元/吨上涨到了如今的近1000元/吨,上涨幅度接近了一倍。真是让人家躺着数钱。今年受疫情和矿难影响,最大的矿业公司淡水河谷主动减产,FMG尽管年报说未减产,但按我们计算的日产量,也是减产的,这进一步加剧了铁矿石价格的飙升。
我国在铁矿石进口环节,又存在着进口市场过度集中的问题,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有望接近1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我国铁矿石消费了全球70%的铁矿石,而进口的铁矿石85%都集中在两个国家(巴西、澳大利亚)的4家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铁矿石对外依赖度过高,且市场过于集中,一切尽在不言中!
要说我国的钢材是不是自己用的,之前我国每年的钢材出口也是达到了1亿吨,可今年的出口只有5000多万吨,1-11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882.6万吨,同比下降18.1%;而中国累计进口钢材1885.9万吨,同比增长74.3%。核增核减进出口额,那么进出口(出口净值)也就是在3000万吨左右。占生产总量的5%不到,而95%以上的钢材是自用为主。
9. 2011年1到9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
、马士基航运(MAERSK)
马士基集团成立于1904年,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数百间办事机构,雇员逾六万多名,服务遍及世界各地。除航运业外,集团多元化的业务范围广及物流,石油及天然气之勘探和生产,造船业,航空业,工业生产,超级市场零售业和IT等范围。
2、地中海航运(MSC)
地中海航运有限公司(MediterraneanShippingCompanyS.A.,MSC)成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瑞士,在世界十大集装箱航运公司中排名第二,业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七十年代,地中海航运专注发展非洲及地中海之间的航运服务。至一九八五年,地中海航运拓展业务到欧洲,及后更开办泛大西洋航线。虽然,地中海航运在九十年代才踏足远东区,但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市场内,已经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3、达飞轮船(CMA-CGM)
总部设在法国马赛的达飞海运集团始建于1978年,经营初期主要承接黑海地区业务,进入90年代后期,达飞集团不仅开通了地中海至北欧、红海、东南亚、东亚的直达航线,还分别于1996年、1999年成功收购了法国最大的国营船公司——法国国家航运公司(CGM)和澳大利亚国家航运公司(ANL),正式更名为“CMACGM”。
4、赫伯罗特(Hapag-Lloyd)
赫伯罗特公司诞生于1970年9月1日,其前身为总部设在汉堡的哈帕格和不来梅的北德意志商船(NDL)。在经济一体化的时候,这两个分别成立于1847年和1857年的公司,一直在海洋运输上活跃了一个多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哈帕格和北德意志商船的班轮服务网络增长到遍及全球。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家公司都失去了他们的船队,但在战后仍能够重新建立起来并大大扩展。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集装箱运输的繁荣,这两个组织于1970年合并成赫伯罗特公司。1997年,该公司成为一家全资附属公司。2005年,赫伯罗特收购了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从而成为世界五大集装箱船公司之一,并大大扩展其船队合服务网络。
5、中国远洋(COSCO)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集运,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集团)所属专门从事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截至2011年底,中远集运拥有150艘全集装箱船,总箱位超过61万标准箱;公司经营着75条国际航线,9条国际支线,以及70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船舶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港口挂靠。集装箱运输业务遍及全球,在全球拥有400多个代理及分支机构。在中国本土,拥有货运机构近300个。在境外,网点遍及欧、美、亚、非、澳五大洲,做到了全方位、全天候“无障碍”服务。承运能力排名世界前列。6美国总统轮船(APL)
APL全称AMERICANPRESIDENTLINES。美国总统轮船前身为始创于1848年的太平洋邮船公司.1986年1月1日,克罗拉多号缓缓驶离旧金山,远征亚洲.这一意义非凡的航行标志着美国至日本横滨和香港的定期航线从此开通:由横滨至函馆,神户,长崎和上海的支线服务也同时通航.1997与新加坡的海皇集团公司(NOLGROUP)合并.美集物流运输中国有限公司-APLLOGISTICSCHINALTD.成立并将总部设于上海.向制造商和经营商提供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一个半世纪以来,APL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变革,从而跻身于世界五大航运和物流服务公司之列。
7、长荣海运(EMC)
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於1968年9月1日,成立之初,仅以一艘十五年船龄的杂货船刻苦经营,虽创业维艰,但长荣海运凭借著「创造利闰、照顾员工、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缔造了许多航运史上的佳绩;发展至今,共经营约160艘全货柜轮,不论船队规模或货柜承载量皆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近来,长荣海运透过舱位出售、舱位互换或航线联营等方式,积极与同业间进行策略合作,以期提供货主绵密的运输服务与提升营运绩效。
8、中海集运(ChinaShipping)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运集团所属主要从事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集装箱运输、船舶租赁、揽货订舱、运输报关、仓储、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制造、修理、销售、买卖等领域。2004年6月和2007年12月,中海集运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9、韩进海运(HanjinShipping)
韩进海运作为韩国最大,世界十大船公司之一,以一只由200多艘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液化天然气船组成的船队,运营着全球60多条定期和不定期航线,每年向世界各地运输上亿吨货物。韩进海运与子公司物流IT公司CyberLogitec,专业船舶管理公司HSM和修船厂ZESCO保持着有机的合作关系,相辅相成。公司共设有4个地区总部,全球200多家分支机构和30多家公司共同形成了全面的全球营业网。韩进海运的世界级物流运输网络包括13座专业码头分别位于长滩,安特卫普,高雄,釜山等及位于上海,青岛,巴生港等的6个内陆物流基地。
10、商船三井(MOL)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しょうせんみつい),简称MOL(MitsuiO.S.K.Lines,Ltd.),曾经也被缩写成MOSK,是日本的最大的海运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因为公司最早的源流为大阪商船,所以登记的总部地址为大阪市北区中之岛,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商船三井与日本邮船及川崎汽船并称为日本三大海运公司,以纯利润及市价总值计算居日本第一位,而销售额则仅次于日本邮船。商船三井的主要源流有二,分别是成立于1884年的大阪商船和1942年的三井船舶,分属日本的两大财团住友财阀和三井财阀。1964年,大阪商船与三井船舶合并为大阪商船三井船舶株式会社,开创了日本跨财阀大公司合并的先例。1999年4月,大阪商船三井船舶与当时日本排名第四位的海运公司NavixLine合并,改名为商船三井。
10. 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船舶进出口总额78.54
长江货轮时速28公里。根据《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13》第十条规定:船舶在任何时候均应以安全航速行驶,防止发生事故,在不危及他船或设施安全的情况下,船舶正常航行时最高航速不得超过 15 节(约 28 千米/小时),最低航速不得低于 4 节(约 7.5 千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