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0-13 01:50 点击:22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起步,到今天成为世界主要的造船国家,我国船舶工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当前,身处信息技术革命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大潮,我国船舶工业要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在既有规模上突出做优做强导向,争当全球船舶工业创新的引领者。

2.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趋势

中国船舶和中国动力是两个体系相互联系的,都很好都是缺一不可的,中国船舶是以造船为主体的体系,而中国动力是以制造船用发动机为主体的体系,造船需要发动机,发动机需要船体,缺一不可,这两个体系的技术含量都很高,随着国家的发展,走向深海大洋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大批的高质量高科技的船舶。所以说这两个专业都很好。

3.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和船舶等。由于下游市场的长期需求拉动,我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具体分析如下:

一、内燃机及配件在汽车领域市场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汽车行业是内燃机的重点需求领域,《“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800万-3000万辆,汽车工业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将大力推动我国汽车用内燃机需求的增长。同时,随着汽车向轻量化、安全性和节能性等方面发展,也将使得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提升技术和产量质量性能。

二、内燃机及配件在摩托车领域市场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摩托车用内燃机作为摩托车的核心设备,其需求随着摩托车的需求而变化。随着经济的平稳复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推动摩托车这一快捷交通工具的需求。从长期来看,我国摩托车的需求前景良好,但短期内摩托车下乡政策到期终止,国三排放标准的实施,带来的成本增加难以消化,市场混乱局面还会持续,微型车、电动车、燃油助力车等还会蚕食国内摩托车市场,从而短期内摩托车需求呈下滑趋势。

三、内燃机及配件在船舶制造领域市场前景

工信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目标: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4. 船舶制造业产业现状

制造业出海产业就是生产船舶的,集装箱,码头,海运物流等

5. 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机床行业今年的增长速度超过机械行业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利润增长相对较高。2018年1月至9月,机械工业收入增长8.15%,而机床工业增长11.03%。然而,机械工业利润增长仅增长2.85%,而机床工业增长15.19%。这涉及子行业,如成型机床,竹木机械,其他专用设备,功能部件和磨料和研磨工具。

然而,基于主要收入利润率,机床子行业之间似乎存在严重差异。例如,切削工具的利润率,竹机械等特种设备和功能部件较高,金属加工机床行业利润率仅为4.92%,利润增长较快。事实上,这个利润率是整个子行业中最低的。

关于进出口贸易,机床行业的赤字相对较大。2017年,机床行业的亏损为34.7亿美元,金属加工机床的亏损高达55亿美元,其中包括数控机床的21.6亿美元赤字和加工中心的32.4亿美元赤字。它揭示了高端机床的整体竞争力薄弱。

中美贸易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毫无疑问,机床工业作为现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和竞争的焦点。特别是,看起来科学和工业革命可能会出现,其主要特征是智能制造的兴起。

为了适应需求的变化,机床行业应主要通过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模式来关注供应方面。这样就可以满足客户的新要求,并通过转换和调整获得新的动力。

6.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图

船舶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大,带动产业多

7. 船舶制造业行业分析

定义:军工行业是指电子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各省国防工业办公室所属的承担国家下达的军事装备、产品研制、生产计划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子行业的划分:大力发展军工是当前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的要求。一方面,只有拥有强大国防,中国才能从容应对周边诸多不确定因素,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军工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发展军工将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当前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时期,以军工促进自主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07年以来,国防科工委“四出”政策大力推动军工企业改革,鼓励军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通过借助资本市场,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实现军工资产注入,已经在十大军工集团中达成共识。目前,要做大做强军工企业的现实举措就是改变国家单一投资主体的现状,借助社会力量来发展军工产业,将资本市场引入到军工企业的改制过程中。  军工子行业“百花争艳”,行业持续景气。集团优质军工资产注入预期、国际转包业务的迅速发展、支线飞机需求强盛,共同促进航空航天工业持续快速增长;船舶制造业持续景气,世界造船中心驾临中国,我国造船业爆发式增长态势有望持续;国家大力发展核工业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核工业正在崛起;“神州六号”发射成功,国家不断加大对航天工业的投入,共同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资产注入预期依然主导军工上市公司走势,长期看好军工行业。纵观06年至今军工行业的几轮上涨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导致。一是军工资产注入带来业绩增长的预期,二是军品订单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三是行业的持续景气。我们认为军工资产的大规模的注入上市公司,是决定未来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因为目前核心的军品业务都不在上市公司,军品订单对业绩难以产生大的影响,上市公司难以充分分享到行业的景气。从中长期来看,行业的发展前景勿庸置疑,军工资产的进入上市公司将是一个未来发展趋势。

8. 船舶制造业现状

日本是一个岛国,多优良的港湾。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原料、燃料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海运成了日本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船舶制造业迅速崛起。

9. 中国船舶行业发展趋势

受国际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型远洋船舶前景低迷。但三千吨及以下内河船舶依然乐观

10.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公司,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简称CSSC)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是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由于中船集团公司主营中国长江以南,所以俗称“南船”。2017年12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变更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4月12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华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围绕医疗养老产业、地产改造产业、产城融合领域、浮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节能环保产业、医疗装备应用产业及邮轮业务等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战略合作

11.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出,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