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西游记》中,“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这两个妖精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6-03 14:12 点击:151 编辑:毕风 手机版

这个问题值得答一下,因为我见许多朋友都不懂。

一般人顾名思义,奔波就是奔奔波波的意思,奔波儿灞是个鲶鱼精,灞波儿奔是个黑鱼精,两家伙由于精明伶俐,因此被九头虫重用,是个跑腿的劳碌命。因此叫了奔波的名字。这个解释当然好,但是却忽略了后一个字,㶚。㶚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灞河,灞河是渭河的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西南流纳蓝水,折向西北经西安市东,过灞桥北流入渭河。

如果说这两条鱼是大唐灞河的,经过数千里漂泊来到祭赛国的碧波潭给九头虫打工,说实话的确也够奔波的。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渭河与碧波潭不通。渭河属于黄河支流,祭赛国属于西藏地界,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不经过西藏。

上面这段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段。

唐僧师徒进了金光寺,拯救金光寺的和尚,金光寺方丈说,我们这里叫祭赛国,当年四夷朝贡,南月坨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即女儿国),西本钵国。

本钵国是个什么国?钵通蕃,本钵国也就是吐蕃国。吐蕃国有个原始宗教,名叫苯教,苯是本巴的音译,即bon--pa,是一句交通神灵的咒语,相当于道家的急急如律令,佛家的六字真言或者基督教的阿门。本巴两个字也被称为奔巴,崩波,奔布尔。

由此可见,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两兄弟应该来自本钵国。他们的名字就是本巴两个字的外延。意思就是说,这是两条来自本钵国的鱼。

“奔波儿灞、灞波儿奔”这是两个小妖的名字,吴承恩在诙谐幽默的同时,我认为也是有其目的。在上一篇的问答中,通天河的这场戏我认为影射的是明朝锦衣卫和嘉靖皇帝,也是对应于原文第六十二回来说,而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也是出自于六十二回。所以,在这里,我认为这依然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影射,而影射的目标还是锦衣卫这个名声不好的机构和嘉靖皇帝。

就我认为,这两个小妖的名字不能单独来看,应全文上下呼应来看。以原文第六十二回来说,至少应从三个方面来互为印证,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下面我们进入正文,一步步来说。

一、“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到底是诙谐幽默还是蕴含深意?对这两个名字,很多的解释都牵涉到藏语佛经这些,或者是地名国家的说道,我觉得都很牵强,吴承恩应该是没想这么多的。我还是倾向于这就是吴承恩家乡的一些方言俚语,带有一丝谐音骂人的味道。

其实问题不必太复杂化,这两个名字从字面上来看,表达的就是“颠倒”的意思。

原文第六十二回:那怪物战战兢兢,口叫“饶命!”遂从实供道:“我两个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差来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儿灞,我叫做灞波儿奔。他是鲇鱼怪,我是黑鱼精………

名字“颠倒”,那要“颠倒”的是什么呢?原文中这两个小妖一个是鲇鱼,一个是黑鱼,这才是重点的地方。很多人也都只盯着名字去琢磨,而忽视了他们的本体,为什么吴承恩选这两种鱼?

其实说开了很简单,就是这两种鱼的基本习性。鲇鱼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寻食,黑鱼是白天寻食,晚上不出门。这些鱼的习性对于天天“之乎者也”的大人物来说,可能不是很清楚,不过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算不得大学问。而电视剧中对这两个小妖的人物设计也很耐人寻味,一个脸黑,一个脸白,就算是巧合吧!

而这样的习性对应颠倒的名字,吴承恩在这里诙谐幽默的同时,真正想说的,我认为就四个字:“黑白颠倒”!那么“黑白颠倒”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们顺着这条线继续原文。

二、金光寺僧众的遭遇与碧波潭万圣龙王一家老小的结局,这代表了什么?先看下面原文:

原文第六十二回:昏君更不察理,那些赃官,将我僧众拿了去,千般拷打,万样追求。当时我这里有三辈和尚,前两辈已被拷打不过死了,如今又捉我辈问罪枷锁。

原文第六十三回:孙悟空对九头虫说:…快将宝贝献还他,免汝老少全家命。敢若无知骋胜强,教你水涸山颓都蹭蹬!…………

龙婆:……如今被你夺来,弄得我夫死子绝,婿丧女亡,千万饶了我的命罢!”八戒道:“正不饶你哩!”行者道:“家无全犯,我便饶你,只便要你长远替我看塔。”………把龙婆琵琶骨穿了……把龙婆锁在塔心柱上,念动真言,唤出本国土地、城隍与本寺伽蓝,每三日送饮食一餐,与这龙婆度口,少有差讹,即行处斩,众神暗中领诺。

九头虫偷了金光寺的佛家舍利子,皇帝认为是和尚监守自盗,所以寺庙的三辈和尚“前两辈已被拷打不过死了,如今又捉我辈问罪枷锁”。这明显就是冤假错案,而且还是全寺和尚遭殃。

因为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两个小妖,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剩下的和尚都放了出来,不过白死的和尚也只能是白死,没有人来负责。孙悟空打上门去,对九头虫说,不交出宝物,那么就是“老少全家命,教你水涸山颓都蹭蹬”。而最后的结果,九头虫丢了一个头,“径投北海而去”,估计也是九死一生。剩下的家人,除了一个老龙婆,尽皆丧命。就算没死的老龙婆,也是将“琵琶骨穿了,锁在塔心柱上,每三日送饮食一餐,少有差讹,即行处斩”,这就是生不如死。

而孙悟空的话中“家无全犯,我便饶你”,明明知道“家无全犯”,但事实结果就是“全家遭殃”,这难道不是冤假错案。就九头虫偷宝这件事情来看,对百姓的伤害极小,而平时他们也没有别的恶行。就算罪已至死,但让人全家陪葬,对应于金光寺的祸及三辈,这里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句话:酷刑、祸及无辜!难道吴承恩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第六十二回:三藏道:“既拜为上邦,想是你这国王有道,文武贤良。”众僧道:“爷爷,文也不贤,武也不良 ,国君也不是有道………

三、孙悟空的八抬大轿以及黄伞一柄是什么意思?原文第六十二回:……那当驾官即备大轿一乘,黄伞一柄,锦衣卫点起校尉,将行者八抬八绰,大四声喝路,径至金光寺……呆子当面笑道:“哥哥,你得了本身也!”行者下了轿,搀着八戒道:“我怎么得了本身?”八戒道:“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说你得了本身。”行者道:“且莫取笑。”

这里的描写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矛盾的地方太明显。我认为,在这一段里,吴承恩就是用孙悟空做戏,影射嘉靖手下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在上一个问答里,我说了吴承恩用灵感大王影射陆炳,用观音影射嘉靖皇帝,而在这第六十二回里,灵感大王换成了孙悟空。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还是出在上面的原文中,我们来细看:

1、“八抬八绰”就是八抬大轿,这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在明清时代,八抬大轿只能是三品以上大员才能使用。

2、黄伞就是“华盖”,这是帝王专用,猴子座八抬大轿,享受帝王专用“黄伞”,吴承恩用意是什么?

3、原文“锦衣卫点起校尉,将行者八抬八绰”,无疑锦衣卫这里就是行使仪仗的职能。而锦衣卫在明朝除了抓人办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皇帝专用的仪仗队。

4、八戒道:“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说你得了本身”。猴王就是齐天大圣,虽然这个“齐天大圣”不能和玉帝相比,但名头上就是帝王待遇。

为什么我说在这一回里,吴承恩是用孙悟空来影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呢?对照上面四点我们来看,陆炳因为有救驾之功,所以深得嘉靖皇帝的信任,他的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在明朝就是正三品的官。明史记载: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帝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皇上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按陆炳的级别,出门就是八抬大轿。

同时,因为深获帝心,陆炳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三孤的官员。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堪称史上最强锦衣卫。就历史评价来说,陆炳是好坏参半,他贪财,并且心狠手辣,首辅夏言可以说就是死在他的手上。但是他也救了一些人,俞大猷就是其中之一。公平点来说,陆炳算不上好人,但也不算是很坏的人。不过,做为皇帝的爪牙,身居锦衣卫指挥使,底层老百姓对他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陆炳在任上猝死,当时也就五十一岁。嘉靖皇帝非常悲痛,追赠他为忠诚伯,谥“武惠”。而皇帝赐给他的祭品有十六坛,这就是相当于帝王的规格了。而在明朝,就祭葬规格来说,一品大员也就是九坛。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网上是可以查到的。

三品以上大员出行的仪仗,帝王的祭葬规格,本身又是锦衣卫指挥使。对应于原文的八抬大轿,带黄伞,锦衣卫开道。做为同一时期的人,你说吴承恩这是在写谁呢?

同时,对于这一段原文,孙猴子坐上八抬大轿,前呼后拥,声势浩大,不能不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沐猴而冠!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说,项羽进入咸阳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于是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猕猴戴上帽子装成人样而兽性不变,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并窃取一定权位的人。而祭赛国里所有事情的起源,就是因为佛门至宝舍利子,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争夺宝贝。所以,我觉得,吴承恩这里如此行笔,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骂人!

综上所述:在原文九头虫的这一章节里,脉络是清晰的,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代表的就是事情的“黑白颠倒”。金光寺和尚的遭遇和九头虫一家的结局,代表的是冤假错案和酷刑。孙悟空的八抬大轿,代表的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也就是皇帝手下的暴力机构。因此,这所有的一切,就是吴承恩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影射,其中心思想就是金光寺和尚的一句话:“文也不贤,武也不良 ,国君也不是有道”。

而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的结局也是让人值得回味,他们最后被孙悟空一个割掉耳朵,一个被割掉了下嘴唇。原文:“将金箍棒吹了一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戒刀,将一个黑鱼怪割了耳朵,鲇鱼精割了下唇”。为什么要割耳朵,割下嘴唇?耳朵是用来听人说话的,如果说“忠言逆耳”,皇帝不想听,那就和没有耳朵一样了。皇帝如果不想听,下面的人最好就别说了,不然就会被割掉嘴唇。这里面的味道,我觉得吴承恩依然是想骂人!

在原文第六十二回中,唐僧扫塔,这塔十三层高,唐僧扫到第十层,腰酸腿痛扫不动了,让孙悟空将余下的三层塔扫干净。原文:行者抖擞精神,登上第十一层,霎时又上到第十二层。正扫处,只听得塔顶上有人言语,行者道:“怪哉!怪哉………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两兄弟出场,故事展开。但这里好像遗忘了一点事,就是最高的第十三层塔却没有继续扫,是吴承恩忘记扫了,还是吴承恩觉得这一层已经无需再扫,大家如何认为呢?

孙悟空走下八抬大轿,对猪八戒道:“且莫取笑”。吴承恩在诙谐幽默的同时,隐隐之间,还是两个字:骂人!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