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提到,有个孩子游泳后溺死在自家床上,考虑是干性溺水。
既往将肺内进水不多,却出现的呼吸困难、缺氧,严重时导致死亡的溺水称为‘’干性溺水‘’或者‘’干性淹溺‘’。
引起干性淹溺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喉部痉挛造成急性窒息;但最新研究显示,无论肺内水量多少,淹溺者肺部主要的病理生理进程都是相同的,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且功能紊乱,导致肺泡塌陷、肺不张和肺内分流。多重的肺损伤机制导致难治性的低氧血症。
2015年《欧洲心肺复苏指南》及2016年我国《淹溺急救专家共识》,更新了淹溺相关认识。国际复苏联盟将淹溺定义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
淹溺分为淹没(submersion)和浸泡 (immersion)。淹没指面部位于水平面 以下,此时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与心脏 骤停。浸泡是指头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借助于救生衣时的表现。如果是因为淹溺而在任何时候导致死亡的,就叫做“致命性淹溺”。不再使用“湿或干性淹溺”名词。
当患者被水淹没时之后,淹溺者起初会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淹溺者会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淹溺者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地防止水进入到肺内。然而最终这些反射会逐渐减弱,水被吸入肺内。
无论肺内水量多少,亦或是吸入海水还是淡水,从临床的角度并没有实质性区别,这几种情况共同之处都是缺氧。
有少数患者,特别是儿童,轻微溺水被救后,有时并没有明显溺水过程,表面看来意识、呼吸、循环均无明显异常,却可以在数小时甚至数日后发生严重呼吸困难,乃至死亡。所以当儿童溺水后出现频繁咳嗽、气促、精神萎靡时,都应即刻送医。
我国新版指南指出,无论病情轻重,所有经历过淹溺的病人均应常规到医院观察或治疗。 下图是欧洲复苏协会提出的淹溺生存链,包括: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
淹溺急救:
1、当淹溺发生后,目击者首先大声呼救,通知水上救生员或消防员、120,尽量在岸边通过木棍、绳索、衣服、漂浮物救援。
2、溺水者如无反应,训练有素的专业救生人员,可在漂浮救援设施的支持下,水中尽早进行人工呼吸。
3、岸上的抢救复苏顺序为:A、B、C、D,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A.平卧位,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异物,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背躯体奔跑!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B.人工呼吸2~5次,每次吹气一秒。
C.胸外按压。部位在乳头连线中间胸骨处。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按压5cm。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30:2。
D.早期使用AED除颤。
你好,【干性溺水】这个概念确实很少有人听说过,也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溺水肯定是在水里才会出现的。那么到底有没有干性溺水这个说法呢?你别说还真的有!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概念】所谓干性溺水,中医病名干性淹溺,英文名称 Dry drowning,主要是指因受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是一种相当严重及凶险的疾病,一旦发现需要立即就诊于急诊科或者外科。
【好发人群】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者。但是该病是人的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个应激反应,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干性溺水。
【常见病因】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
【症状表现】发生干性溺水时,首先会出现嗜睡、倦怠、口唇发绀、呼吸困难、颜面肿胀等症状,随着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病理角度来讲,主要是缺氧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发生干性溺水后的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也不同。
【与我们理解的“湿性溺水”异同点】干性淹溺表现为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因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心跳停止,虽然它所造成的结果同湿性淹溺一样,发病机理也相同,但是病因不同 。
【预防及处理】平时尽量减少接触刺激源,尤其是上述的好发人群。比如说冰冷食物、冰冷的环境、恐怖电影、刺激的游乐项目、过度的惊吓等等;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多接触大自然放松心情。大家在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运动,饮食不要过饱。一旦有人出现干性溺水的症状,要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TA嘴里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TA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