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5-27 12:47 点击:265 编辑:凤滢 手机版

这个没有什么说法,但是,这里面有农村的一种丧葬习俗。

老人去世,需要换寿衣,那么,谁来换?

这个各地习惯应该不一样,黑嫂在这里只说我们这边的。

在我们这边,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换衣服,而是通知本家本户的人,大家都来后,给老人押第一道纸,也叫“押魂”。

每个村里都有这样一个庙,有人去世,家里后辈就哭着到这个庙前烧一道纸,等于是把去世老人的魂押在了庙里,或者说存放在了庙里。

压完第一道纸后,村里人也都知道谁家老人去世了,一些中年妇女就来了,她们经常干这个,都是差不多五十多的妇女。

这里就出现题主的问题了:换寿衣。

有这些老人,一辈子倔强,自尊心也强,他们不想在去世后让人看见自己的身体,于是就会自己还没咽气前,或者自己换上,或者让子女帮忙换上。

这样就可以避免被别人看到了。

当然了,大多数自己是换不了的,老人去世前大多糊涂或者恐惧,他们没能力也没那个心情去换衣服,多由这些妇女来完成。

其实,人死如灯灭,为老人换寿衣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没有人笑话,更没有人说胡话。

最后,等到停灵结束,到了要出殡发丧那一天,临出殡前,还得去庙里,这叫“起魂”,意思是把押在庙里的老人魂再请回来,随着老人尸体一起入土为安。

殡葬风俗非常严肃和繁复,而且不容出差错,都是有经验的人来操持这种事。

一代人老了后,年轻一代还得出现这样的操持人,送走一代,再来一代。如此循环,生生不息,村庄由此延续,村民由此传承。

这种风俗,现在已经很少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人老了都要提前做好棺材,准备好寿衣。有些老人在快去世的时候还要自己穿上寿衣。

提前做好棺材,人过六十,儿女们一般都好提前为老人做好棺材。俗话说”六十望棺”,本意是当时人的寿命比较短,人到六十,离死就不远了。而在农村的风俗中,也有为儿女后代”望官””望财”的含义。为什么要提前做好呢?这是三个原因,一是农村人朴实节儉,认为只有自己做的既结实,花钱又少。二是精工细做,当时都是手工操作,做一个棺材需要好几天时间。临时做怕来不及。三是,做好以后老人亲自看到,心里感到满意踏实,反而能多活些时间。当时农村好的棺材,多数由柏木制做。板材厚度3寸以上,做好以后只上底漆,待使用时再刷红漆。

提前做好寿衣,人过七十就要提前做好寿衣。一般都是里里外外一茬新,从内衣,上衣,裤子,鞋袜,帽子,袍子,那时侯外衣一般都用绸缎,缎子上衣,湖绸袍子。寿衣农村也是自己做,很少去寿衣店买,家里的妇女们好几个人也要做好几天。提前做好寿衣,也是为了老人高兴踏实,多活几年。当然也怕来不及。

王老汉60岁儿子们就准备了上好的柏木棺材。老汉心里很满意,放在自家的南屋里,每年夏天老汉都要在棺材顶上睡几天。过了七十,儿女们又为老汉准备好了寿衣,比当新郎时穿得还好。老汉把寿衣包好放在衣柜的最上层,每年都要检查好次,又怕受潮又怕鼠咬。王老汉过完84岁生日,觉得身体大不如前。这天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跟他们说,我这些天老是梦见死去的亲人,还有梦中你妈妈也常来叫我,恐怕活不了几天了。果然,苐三天晚上,王老汉穿好寿衣,安安静静地死去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