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台风”有着怎样的性能?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5-27 08:17 点击:293 编辑:洪翠 手机版

前苏联941型鲨鱼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迄今为止人类建造的最大潜艇,这种常年潜伏水(冰)下的钢铁巨兽服役于上世纪80年代,其庞大的体量和强悍的打击能力,曾带给美国强烈震撼,就连习惯于嘲弄式命名苏/俄武器的北约,也将其命名为“台风级”,可见这种核潜艇在西方国家军方心目中的份量。

“大”:水下巨无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台风级艇长172.8米,最宽23.3米,吃水11米,水面排水量23200吨,水下排水量高达48000吨。如此庞大的吨位和体量,比戴高乐核航母还要大1000吨,浮在海上犹如一座钢铁堡垒,在水下则是行动迅速的巨无霸,大多数潜艇、军舰在它面前都显得异常“娇小”。

上图中间的潜艇是台风级的对手,美国攻击核潜艇洛杉矶级,水下排量超过7000吨,两者对比犹如儿童和壮汉。

远处甲板上的艇员与台风级艇体比较,更能凸显出其身躯之庞大。

上图台风级潜艇和基辅级航母在一起。

与其他核潜艇局促的艇身甲板不同,台风级的“脊背”超乎寻常的宽敞。

与9万吨级、6万吨级航母对比

“强”:一艇灭一国台风级是典型的冷战产物,其设计制造的主要目标是压制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以实现“相互保证毁灭”。武器系统包括艇艏的 6 具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重型线导鱼雷或巡航导弹;艇上还装备9M313型防空导弹。

作为战略核潜艇,台风级的核心能力自然是远程潜射弹道导弹,艇首前部布置20个发射筒,装载 20 枚 RSM-52( R-39,北约称SS-N-20)“鲟鱼”潜射弹道导弹。这种导弹最大射程8300 公里,可载 10 个 20 万吨级 TNT 当量的分导核弹头,命中精度500内,一艘台风级可装载200枚核弹头,完全能够在半小时内毁灭一个中等国家。

“奇”:多耐压艇体结构台风级庞大的体量,如果继续采用单个耐压壳,以苏联当年的潜艇制造能力显然无法满足。为此,该艇创新性的在非耐压艇体内布置了多个耐压艇体结构,使得台风级成为结构最复杂和独特的潜艇。

从横剖面上看,2个水平并排的主耐压艇体(直径约10米),以及架在主耐压艇体之上、位于潜艇中线的耐压中央舱段均使用双壳体结构,“耐压中央舱段”和两个平行的“主耐压艇体”构成一个“品”字形的布局。在耐压中央舱段里布置潜艇挥舱和声呐、雷达、潜望镜等,使其成为一个耐压指挥台。在耐压中央舱段的两舷各有一个漂浮救生舱,能容纳全艇艇员。

台风级的导弹发射筒全部集中在围壳之前,在两个主耐压艇之间,是一个独立的单壳体耐压艇体(直径约7.2米)。这种设计不仅使用较小的耐压艇体就完全消除了“龟背”结构,而且避免了在耐压壳体上连续大直径开孔带来的强度影响和施工难题。而且,导弹发射筒的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发射导弹时对动力传统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静音性能和发射效率。据称,台风级潜射可在55米水下实施快速连续发射,并且能够2枚齐射。

“奢”:内部宽敞舒适由于长期潜航在水下甚至冰面之下,台风级凭借巨大的艇内空间,设计提供了较为舒适的战斗和生活环境,可以让艇员舒缓压力,从而长期保持战斗力。每名艇员都有3平方米的私人空间,装备有线录像播放系统,艇上设有健身房、休息室、阅览室,甚至配套游泳池,配有休息摇椅和高背椅。相对于传统苏/俄潜艇简陋、狭窄的内部空间和设施,舒适度可谓天壤之别。这些措施能保证160名艇员,在水下连续潜航超过 4 个月,成为可怕的深海杀手。

“匿”:北冰洋潜伏者为实现长期隐蔽巡航的目标,台风级一方面采取了完善的静音设计。消除了“龟背”大大降低了航行阻力和噪音,双壳体外表面敷设有橡胶消声瓦,又最大限度的隐蔽了艇内震动噪音;装备2 台 OK-650B 压水堆,采用双轴推进,水下最大航速 27 节,由于具备自然循环能力,中低速航行时不用启动主循环泵,也提高了动力静音性能。因此,尽管体量异常庞大,但台风级的工作噪音却是苏/俄弹道导弹潜艇中最低的,甚至低于排量不足一半的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

另一方面,台风级耐压壳体和鱼雷舱等使用钛合金制造,其余部分采用使用通强钢,使得该艇极限下潜深度达 500 米。潜艇充分考虑在北极地区的特殊环境,采用了艇首水平舵,指挥台围壳、垂尾和上层甲板有很强的破冰加强结构,可以凿穿2米厚的冰层上浮。两个螺旋桨装有导管提供保护,潜艇还具备巨大的浮力储备。这些措施使得台风级潜艇能够在严寒的北极地区长期执行任务,并能冲破2米厚的冰层。

“惨”:生不逢时台风级在上世纪80年代服役后,确实曾经风光一时,这种冷战环境下诞生的巨兽,庞大的体量、10个分导弹头的洲际导弹、长时间的巡航自持能力、优异的静音性能,带给美国很多压力。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的6艘“台风”级却日益没落。

台风级排水量是俄亥俄级的近3倍,但核导弹数量比俄亥俄还要少,导弹射程也比俄亥俄级上的三叉戟近很多。其复杂的双壳体结构虽然提高了抗沉性,但也面临新一代重型鱼雷的挑战。台风级庞大的体型使其更容易被反潜力量发现,因此只能在堡垒海区执行威慑巡航和核报复任务,这就需要在堡垒海域提供庞大的保护体系,否则自身安全性将大大降低。台风级巨大而复杂的结构和装备,使得维护保障要求很高,原有的保障体系早已分散到各个国家,因此潜艇维护难以为继。

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曾经煌一时的6艘台风级潜艇陆续退役和拆解,如今只剩下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一艘,已不再担负战备任务,主要用于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测试等工作。

941型“台风”级出名就出名在足够大,大到让世界上任何一款潜艇都望尘莫及。在80年代,能一次性携带200枚热核弹头的战略核潜艇绝对是一把“利剑”。但反过来说,“台风”之所以这么大也是迫于无奈,是苏联向工业严重妥协的一种方式,也造就了艇员极为“豪华”的生活环境。

下面这张图是美国“俄亥俄”级和苏联941型台风级的横截面,可以看到941几乎是“俄亥俄”的2倍。他的水下排水量超过36000吨,也达到“俄亥俄”的2倍,是有史以来吨位最大的潜艇。

从武器上看,除了基本的用于自卫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用于核打击的洲际弹道导弹。每艘941型携带20枚P-39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每枚P-39可携带10枚10万吨级热核弹头,最大射程8000-10000公里。这样,每艘941“台风”级可携带最多200枚热核弹头(我们所说的热核弹头就是氢弹)。

而且由于苏联面朝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北极冰盖是核潜艇隐蔽的天然庇护所,大大提高核潜艇的生存能力。为了保证足够的破冰能力和下潜深度,“台风”级使用了昂贵的钛合金制造,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0米,比美国当时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还要深。至于破冰能力则达到3米,可以直接在北极冰盖地区上浮实施核打击。

在80年代,世界上具备200枚热核弹头携带能力的核潜艇只有2种:苏联941型“台风”级(20*10=200枚)、美国“俄亥俄”级(24*12=288枚)。实事求是的讲,抛开其他方面不说,“台风”级的核打击能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顶级的之一,同期英法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弹道导弹携带能力都只有16枚,中国的更是只有12枚。即便是苏联自己的667DBR和667DBRM“德尔塔”级也不过16*4=64枚热核弹头的搭载量。所以在战略威慑和战略核打击方面除“俄亥俄”没有人是“台风”的对手,这也是为什么“台风”级有极大影响的因素之一。

当然可能有朋友问了,为什么“俄亥俄”只有941一半的排水量,但弹道导弹携带数量反而多。这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耐压艇壳直径和弹道导弹小型化。下面这张图是苏联P-39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一个照片,实际上苏联在70-80年代的固体燃料火箭技术相比于美国有比较大的差距,从技术指标上看可携带10枚10万吨级热核弹头的P-39最大射程为8300公里,长度达到16米,自重达到90吨。但是美国“俄亥俄”的UGM-133A“三叉戟II”携带12枚W76型10万吨级热核弹头,最大射程11300公里,重要的是长度只有13.579米,发射重量58吨。也就是说说,“三叉戟II”用更小的尺寸和重量做到了比苏联P-39更大的射程和运载能力。

弹道导弹小型化问题就束缚住了941“台风”的设计。由于当时苏联只有10米直径耐压艇壳技术,而导弹的长度比耐压艇壳要大60%,所以传统的龟背已经到了不能接受的程度。所以苏联另辟蹊径,改为多耐压艇壳方案,其中左右2个直径7.1米的主耐压艇壳,20个导弹发射筒夹在两个耐压艇壳中间。而指挥围壳由3个直径5米的小耐压艇壳组成。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台风”的宽度达到“俄亥俄”的2倍,排水量也是“俄亥俄”的2倍。“俄亥俄”因为有瑞典12.7米耐压艇壳加工技术的支持,再加之导弹长度只有13.6米左右,所以只需要一个小龟背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正着去看这个问题,“台风”之所以这么大就是因为向工业做出的一个很大的妥协,“被迫”才做到这么大。但这个问题也促使“台风”的生活条件远远好于其他潜艇,里面有游戏机、游泳池、桑拿房等等其他潜艇基本不可能见到的设施,对长时间在外巡航的艇员来说大大缓解心理压力。毕竟动辄两三个月的水下不间断航行会严重影响艇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时间久了难免会造成这样那样的疾病,这种较高的生活环境和很大的内部空间尽可能的降低艇员的压抑心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