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是什么?有何实例?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5-27 01:20 点击:285 编辑:向纪 手机版

下图为中国636M型372艇,是世界上目前公布的唯一的“掉深”后成功自救脱险的潜艇,创造了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奇迹。所谓的“断崖”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悬崖,他是指海水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物理性质的不连续导致潜艇的浮力发生突变,使潜艇发生突然的下滑,最终导致潜艇短时间内出现压力过载而失事。

我们先来看一组公式:

F浮=ρ液gV排这个公式就是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液体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相关的,液体密度越大所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受到的浮力越小。

但是海中并不是每个水域、每个深度的海水密度都是完全一致的(海水密度受到盐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出现分层的区域叫“密度跃层”,潜艇行驶到这个区域会因为密度的变化导致浮力出现突变。如果是液体上层密度高,下层密度小,那么潜艇下潜到密度小的水层就会浮力突然减小,这就叫做“海底断崖”。此时重力>浮力,潜艇就会出现短时间内急速下滑,深度急剧增加,这就叫做“掉深”。

由于海水中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这种深度的跌落使得潜艇所受到的压力急剧上升,当超出潜艇耐压艇壳的承受能力之后潜艇就会出现损坏甚至直接被“压碎”。而且“掉深”速度往往都很快,从开始到失事可能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潜艇自救的时间都不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海水压死。开头所提到的372艇在3分钟内完成了500多个动作才制止进一步掉深,所以说372是一个“奇迹”,这与过硬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下图为打捞的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残骸,他在1967年1月25日遭遇海底断崖,全艇69人全部死亡

当然了,有“海底断崖”就有“液体海底”,“液体海底”是指上层海水密度小而下层海水密度大,当潜艇下潜到大密度水层时浮力急剧增大无法轻易继续下潜,就如同触到海底一样。其实这种情况在作战中可以充分利用,当潜艇下潜到“液体海底”时可以利用这种大浮力悬停在海水中,此时可以关机隐蔽,等待对方出现时再突然出现。而且声呐产生的声波会因为传输介质的密度变化而出现反射或折射,也就是液体海底可以成功避开对方声呐的探测。

所谓的“掉深”除了因为密度跃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内孤立波。

在海水内部,密度沿深度方向存在层化结构,当出现某种扰动时(船舶航行、潜艇航行、地震等都是扰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水质点将在约化重力和柯式力联合作用下重新回到平衡位置,这一过程中在惯性作用下往复震荡,这种波动就叫海洋内波1985年,菲律宾苏禄海曾经出现过上下振幅90米的内孤立波。而1992年赤道东太平洋暖池出现了长达3个月的孤立内波,上下振幅达到60米。

而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一旦遭受到内波就会随着海水出现上下波动,如果深度变化在潜艇耐压艇壳承受范围内还好说,深度较浅还可以顺利上浮。但是如果上下波动超过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那么潜艇就有被“压碎”的危险。所以掌握潜艇的国家必然对自己周围的水域非常熟悉,一般不会轻易进入陌生水域。越南海军购买过6艘“基洛”级常规潜艇,但是一直都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就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水下水文、地形情况,对常见的“密度跃层”和内波分布位置掌握不全面。

美国海军SSN-593“长尾鲨”号核潜艇的失事除了内部设计和指挥官经验不足之外,可能就是因为内波被拖入2560米的海底,129人死亡。

潜艇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神秘的武器之一了,当其噪音降低到90分贝左右的时候,就可以隐匿于海中,声纳都无法侦测。正因如此,潜艇担任了各国海军的重要职责,这样极具战略地位的武器在海中是否真得无所畏惧呢?

其实,“海底断崖”便是潜艇在海底的噩梦。所谓海底断崖并不是真的如山体悬崖般突然断开,而是上层与下层的海水突然出现极大的密度差,上层的海水密度远大于下层的海水,而密度差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会将导致潜艇下坠,并且无法通过常规的排水方式上浮,便如同坠入断崖,在下坠深度超过潜艇的极限深度时,后果可想而知。在全球海军历史上,因海底断崖而导致的悲剧不止一二。

美国军方初次研制出的核潜艇长尾鲨号,造价就高达5000万美元,彼时可谓风头无二、无人能敌,但在海中进行实验时遭遇了断崖噩梦,艇内129人全部遇难,携带的22枚核弹也一同埋葬深海。巧的是,美方的冷战对象俄罗斯的K142号潜艇也在80年代因海底断崖悄然失踪,所有成员无一生还。冷战期间,双方均在海上布置了重兵,很多潜艇的消失都与海底断崖有关。

而1967年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也因海底断崖而沉没,以色列耗时31年只为寻找艇内的69位成员,最终在3000米的海底发现其已断成三截,69条生命湮灭于此。

遭遇海底断崖其实并非无力回天,中国海军的372号潜艇便创造了唯一的奇迹,在短短几分钟内,潜艇上的将领与士兵们沉着冷静,凭着过硬的技巧及军事素养成功脱险,并且士兵们并未在脱险后置潜艇于不顾,而是维修部件并继续执行任务,令人钦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