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只负责装载舰、机,而不负责其起降的战舰?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5-25 09:23   点击:79  编辑:储娴 手机版

对于轻型航母有些作用,对于常规起降航母来说操作难度太大谢邀,历史上类似的军舰还真有过,最接近的是当年马岛战争时期英国的大西洋运输者号,这艘由商船改装的货轮被临时改装成鹞式垂直起降机以及直升机补给舰,负责给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母补充舰载机。由于马岛战争期间英国只有这两艘轻型垂直起降航母,鹞式战斗机最大载机量也不过39架,争夺制空权相当勉强,还要负责反潜和对地支援,所以英国特此改装这艘补给舰帮助两艘轻型航母补充战机。

但是大西洋运输者号作为航母补给舰有个很大便利性就是鹞式战斗机具有垂直起降能力,不需要跑道等助降设备,大西洋运输者号只需要靠近航母编队,其搭载的鹞式战机就可以凭借自身能力进行飞到航母上去。对于其他常规起降航母来说,则无法做到这点,要想往航母上运送舰载机难度太大。

在海上大型船舶间必须要确保一定的安全距离,是无法紧密挨着的,稍微一靠就是十几万吨的挤压力。所以航母进行海上补给的方式都是补给舰先扔跟绳索给航母,物资再通过这根索道吊送过去。这种补给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是一次吊送的能力有限,还无法吊送补给十几吨重的舰载机。

航母在港口时,经常通过港口吊机往航母上吊装舰载机,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在海上运动颠簸时进行装载,更何况补给舰也无法安装上港口吊机这样的大家伙。

另一层面讲,大型常规航母也不需要这种补给舰。目前航空技术下,常规起降战斗机挂满副油箱基本上都可以达到5000公里以上的转场距离,还嫌不够的话还有空中加油。像欧美俄等都完全可以通过临近空军基地直接起飞舰载机转场到航母上。至于我国这种特殊情况更没有必要,目前潜在冲突热点都集中在周边,舰载机可以直接从本土起飞到海上作战的航母上。

(1)创意海上救生设计:

是否可以将题主的设立理解为时设计一种类似于战机空中加受油的航空运输舰,通过在尾部对接的方式将搭载的战机在海上直接输送到航母上。这种东西说实话,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运作中对于航母没有过多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接的原理,在空中实现了战机与加油机空中加受油,大幅提升了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在地面很多自行榴弹炮、火箭炮的弹药补给也采用类似原理,比如我国的05式自行加榴炮就采用的供弹车尾部对接进行弹药补给。遗憾的是唯独在海上至今没有发展类似的舰船,就算是补给舰也仅仅是靠帮补给。

有观点认为,轻型航母与身俱来有舰载机搭载数量偏少,无法进行持续作战能力。可以通过这个对口设计的航空运输舰在作战时与航母对接进行战机补给,提升轻型航母的持续出动能力。当然也有英国人在英阿马岛海战中进行过类似的运用,但是没有很好的理解这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英国使用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机,而且也没有进行对接补给,而是凭借垂直起降战机来完成的,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别。

之所以讲,这种航空运输舰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第一点,尾部对接难度大,设计矛盾性明显。现在海军海上补给主要依靠补给舰来完成,补给舰通常使用的补给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靠帮补给、横向补给和航空补给三种;其中考帮补给是舰船之间间距最短的一种方式,上文英国人在英阿马岛海战中的做法有点类似航空垂直补给。需要特别强调是,靠帮补给也是舰艇横向补给的一种方式,和尾部对接还是有区别的。

要实现尾部对接,在技术上要求前后两舰的速度要大致一致,在速度的把控上表面上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但是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舰船之间需要保持安全间距,为什么呢?这就是海上航行本身舰船从船体会随着海浪的运动而波动,想要实现两艘大型舰艇的成功尾部对接,这个技术难度就有点大了,搞不好就撞到一块了。

由于航母本身的吨位就比较大,就算是轻型航母,吨位也在万吨级以上,而且舰体的尺寸要大很多,尤其是因安装了飞行甲板,甲板的宽度要比其他舰艇大得多,比如加富尔号轻型航母排水量2万多吨,舷宽39米;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9000多吨,舷宽只有20米,宽了将近一倍。这种大型舰艇实现尾部对接对于两艘舰艇的操纵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就如同驾驶家用轿车和拖垮卡车之间的操纵区别。

另外,该航空运输舰在尺寸上要大致与航母相近,参照陆地自行榴弹炮弹药补给车的设计,是不是也要设计一种大致和航母相仿的舰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提供充足的舰载机数量,也有利于在空间纵向、横向上实现对接舰载机补给上舰。

第二,影响航母的机动灵活性。为什么这么讲?上文大致个分析了航空运输舰的构型、操纵和对接的难度。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在何种条件下对接的问题,无外乎静态补给和航行伴随式补给两种方式。

先来看看静态补给,在实际作战中,发展航空运输舰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舰载机的持续出动能力,倘若在静止状态下进行补给,那也就意味着航母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安静的停在某一个经纬度上,这不是活生生的一个靶子吗?倘若是退出战斗序列进行补给,那么飞出去的舰载机怎么回收?等航母脱离编队再进入安全海域完成补给,放飞的舰载机也差不多燃油耗尽返舰了,此时补给了战机有什么用,没有起飞就要回收,反而影响航母的出动能力。

再看伴随补给的方式。战机在空中加油的时候,需要降低高度、降低速度实现与加油机的对接,航母补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航母本身就是个巨无霸,为了实现对接补给,航速必须有所下降,不可能还以30节的航速狂飙吧,这是其一。其二是对接完成后,航母需要保持同等的航速保证舰载机补给,这将极大的限制航母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更严重的问题是,航母在补给的时候是最薄弱的环节,这是所有人都知道打航母最好的一个时机。

显然上述两种方式,不仅仅严重影响到航母的机动灵活性,同时还将航母至于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这显然不符合航母高效作战的原则。

第三,性价比不高。通过上文的分析,这个所谓的航空运输舰应当于航母在设计上类似或者说是一艘简化的没有飞行甲板的航母。虽然简化了舰载设备和构型,总体的造价要低于航母本身,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简化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的,而且对于航速的要求极高,也就是至少要达到26节左右的航母才能跟得上航母高度机动的步伐。这无疑对于海军来说,增加了使用的成本,况且这种东西作战功能太单一,倒不如使用两栖攻击舰搭载垂直起降战机模仿英阿马岛海战做法进行补给。

此外,航母的大小决定了其航母舰载机的放飞和回收能力。一弹射起飞为例,美国的10吨级核动力航母采用斜角甲板设计,搭载4部弹射器,理论上四部弹射器全部工作,弹射间隔时间为30秒左右;法国的4万吨级戴高乐号航母同等设计只能搭载2部弹射器,在弹射间隔一致的条件下舰载机的放飞效率也至少低一半;吨位更小的航轻型航母由于尺寸限制,这个数据要跟偏低一些。

也就是说,不同吨位的航母其舰上的设备限制,其对于舰载机的放飞、回收效率有一个极限值,并不是你有多少舰载机就能放飞多少,回收多少。舰载机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核心的因素在于看航母本身的放飞回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指标。由此可见,发展一型航空运输机的使用效能不一定能体现出来,换而言之就是性价比并不高。

综合上述,无论是从航母作战的特性,还是航母舰载机的实际使用效能来看,这种新创意的东西显示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在设计构型上、尾部对接技术可行性上以及使用的性价比等诸多方面来看,这种东西看似高大上,华丽的背后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因而存在问题也就需要考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