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海船的具体构造图龙骨结构 中国古代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欧洲船只于十九世纪初才开始采用这种龙骨结构,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龙骨 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它主要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制作舰船模型时要选择木纹挺直、没有节子的长方形截面松木条制作。 旁龙骨 旁龙骨是在龙骨两侧的纵向构件。它承受部分纵向弯曲力矩,并且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舰船的旁龙骨常用长方形截面松木条制作。 肋骨 肋骨是船体内的横向构件。它承受横向水压力,保持船体的几何形状。舰船模型的肋骨常用三合板制作。 龙筋 龙筋是船体两侧的纵向构件。它和肋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以便固定船侧板,并能增大船体的结构强度。舰船模型的龙筋通常也由长方形的松木条制作。 船壳板 船壳板包括船侧板和船底板。船体的几何形状是由船壳板的形状决定的。船体承受的纵向弯曲力、水压力、波浪冲击力等各种外力首先作用在船壳板上。舰船模型的船壳板可以用松木条、松木板拼接粘结而成。 舭龙骨 有些船体还装有舭龙骨,它是装在船侧和船底交界的一种纵向构件。它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摇摆现象。舰船模型的舭龙骨可以用厚0.5~1毫米的铜片或铁片制作。 船首柱和船尾柱 船首柱和船尾柱分别安装在船体的首端和尾部,下面同龙骨连接,它们能增强船体承受波浪冲击力和水压力,还能承受纵向碰撞和螺旋桨工作时的震动。 2. 古代海船结构图设计阶段是各个专业的重量重心叠加计算来的。重量直接相加,重心每一项重心分别乘以其到坐标原点(习惯设为BL,CL,FR0交点)横向纵向垂向的距离得到三个力矩,再将三个方向上各个项分别相加除以总重量得到三个方向的重心。 一般分为船体结构、外舾装、内舾装、轮机设备、轮机管路、电气设备这些专业分别统计。然后再汇总。 船体结构重量根据经验公式为0.15-0.2lbd,主船体和上建分别单独计算。根据船型功能不同选取系数也不同,这只是设置之初用来粗略估计的,设计后期要根据结构图计算 3. 古代船的结构图及名称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航海的辉煌历史,莫过于郑和下西洋了。其实,中国古代对航海的贡献不止于此。古人先后发明了多种船型,其中四大古船,集合了众多黑科技,是水上运输、捕鱼谋生和近海作战的主力船型。 出现最早的是沙船。公元前525后,吴军攻楚。双方在长岸(安徽当涂西南)爆发激战,楚军主帅司马子鱼战死,楚军反击,缴获了吴军旗舰“余皇”。吴公子光见状,事先安排熟悉水性的吴军士兵,潜伏在水中。晚上,吴军高呼:“余皇。”潜伏的吴军一呼百应,楚军骚乱,吴军乘势掩杀,楚军大败,吴军重新夺回了“余皇”。 4. 中国古代海船图片福船。亦称“大福船”。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着称。明代一种巨型战船。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 5. 中国古代船舶图片意义: 1)确立了宋代时期作为我国海船制造中心的地位。 2)在结构方面与后渚古船不同的特色,展示了一幅需要探讨的船舶结构发展过程的图景,对研究古代船舶结构的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 3)为研究宋代时期海外交通史、造船史、航海史以及泉州湾地理变迁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6. 中国古代海船的具体构造图解古代 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车船是一种战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南宋杨幺起义军使用的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最大的有32车。在与官军作战时,杨幺起义军的车船大显了威风。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 7. 古代海船结构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现代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较多,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8. 中国古代海船的具体构造图片日本在接受了儒家文化的东亚文明圈中,一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首先,和朝鲜和越南等不同,日本四面环海,和东亚大陆距离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使其免遭外敌侵袭;其次,因为古代日本从未被外敌征服过,所以保持了其文明的连续性和独立性;其三,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地方上一直被各封建领主所控制,在社会结构上和东亚大陆上的大多数王朝式国家有很大区别;其四,古代日本的人口一直很密集,超过了很多面积比它大得多的国家,所以一直有对外扩张的需求和冲动,这也是它屡次入侵大陆国家的根本原因。 不过作为一个岛国的日本,从来没有像中世纪和近代的英格兰一样,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和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以此来对东亚大陆施加更大影响和发展对外贸易,其船舶设计和制造水平、航海能力和技术水平,一直落后于邻近的东亚国家,甚至绝大多数时候落后于比它弱小得多的朝鲜。这种比较落后的状态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之前,这是什么原因呢? 日本的古代船舶制造技术的源头来自于古代中国,自汉魏以来日本开始和中原王朝建立比较固定的联系,到东晋时期,有不少汉民从朝鲜半岛流亡到日本,带来了此时大陆上比较流行的楼船制造技术,这才使得日本早期海船得以发展起来。不过楼船本身主要适应内河运输和近海航行,并不是一种非常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型,而且此时的日本船舶还几乎没有风帆,主要靠大量的划桨和橹机动。著名的白江海战中,日本使用的主要是这种笨重的划桨船,结果被船只小巧但机动灵活的唐军水师打得落花流水。 隋唐时的运送遣唐使的日本海船总算有了风帆、船型也很大,但还是需要船桨的辅助,而且唐宋两朝日本船在东亚海面上出现得很少,通航的也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朝鲜半岛,连近在咫尺的琉球也很少涉足,更别说参与南海贸易了。直到明朝时日本国内战乱频繁,大量内战中失意的浪人武士纷纷出海袭扰亚洲各国,倭寇泛滥成灾、连中南半岛上的缅甸泰国等地也被波及、南洋群岛也偶有出现,更别说中国和朝鲜了。不过倭寇虽然凶恶,但乘坐的船只却是些破烂,根本没有进行海战的能力,最多死缠烂打的靠接舷战打劫些没有多少武备的商船。 之所以古代日本一直没有发展出先进的航海技术,一是因为他们缺乏引进技术的对象;中国古代海船技术发展的顶峰是在明代,而明代中日关系恰恰是最恶劣的,双方官方交流很少;二是古代日本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却是一个标准的保守型农业国家,和古代欧洲那些依赖商贸的岛国和沿海国家完全不同,所以它没有发展大型商船队和钻研航海技术的动力;三是缺乏强力中枢的日本在集中财力和其他资源建造大型设施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这一点让它还不如很早就形成中央集权的朝鲜。 |
渔船介绍(渔船有什么) |
2023-02-16
|
查看详情 >> |
船员证书查询(船员查询证书信息查询) |
2023-02-10
|
查看详情 >> |
船舶锚种类(船锚是什么) |
2023-02-10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