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世博,圆一个安全建筑梦——记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保卫科高级保卫师叶富荣吴柯茜/文 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之一,这颗镶嵌在浦江东岸的璀璨明珠将向世人充分展示中华智慧,展示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中的理念和成就。历届世博会上东道国的国家馆因其地位特殊,从来都是备受睹目的焦点,中国馆尤是如此。 万丈高楼平地起,是成千上万的建设者用他们的一双双手将中国馆从纸上的奇思妙想、精彩设计变成了屹立于苍天厚土之间气势恢宏、华美壮丽的建筑景观。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带红袖标,出没在现场工地的每个角落,他们不是奋战在施工第一线的建筑工人,岗位却在建设一线;他们不是世博消防安保部门的工作者,干的却是保障消防安全的活;他们在消防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担负着现场工地巡查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中国馆平安建设的重任。他们是中国馆里一群朴实无华的安全员。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保卫科高级保卫师,被世博消防安保中国馆现场工作组称为“老法师”的叶富荣正是其中一员。大消防格局:一个和N个的合力 2009年的4月,冬春之际的上海乍暖还寒,彼时,高达69米的中国馆已完成土建,进入到内部机电设备安装和外立面施工阶段。高空作业、用火用电、交叉施工、可燃材料等明显增多,往往是上面进行着动火作业,下面也有动火,而由此产生的火花四处飞溅散落,防火压力陡然倍增。可是,由于现场施工人员成份复杂,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都有多个施工队伍在同时进行施工中,因此产生了消防责任不清、情况不明,有问题就相互推诿的现象。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向来重视消防安全的中国馆承建单位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领导决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派专人到中国馆蹲点全面负责消防安保工作。于是,公司保卫科的高级保卫师叶富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走马上任了。 初来乍到,还没等叶工完全熟悉环境,了解情况,大大小小的安全问题就找上了门,直接堆到他面前。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解决,却又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得了。他急了,每天跑上跑下,找领导汇报情况,寻求解决方案,一天下来不知道出了多少身汗。一段时间之后,他发觉这样子是行不通的,工作关系理不顺,大家都很累,问题却解决不了。没有一个快速高效的协调机制,即便拿出了方案,下面的施工单位不执行,那也只能是些无用功。他深知,消防安全工作仅仅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发挥所有人的力量。于是,他改变了工作方向,转而去找消防安保指挥部、找各分包单位负责人、找工头,甚至于工人,积极深入地了解各种情况,将之前被动的工作方式化为主动争取。 有些施工单位不理解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没关系,他去找这些单位的负责人谈,谈消防安全重要性,谈消防局负责世博消防安保工作的困难和目的等等,一次谈不拢,那就再去,一而再,再而三,总之就是要建立起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树立起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识,毕竟大家的认知取得一致了才能上行下效,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更加顺畅的开展。在世博消防安保指挥部驻中国馆现场工作组进场工作后,叶工也主动与工作组同志交流,协调各方面工作,分享彼此在消防工作上的经验。叶工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馆里参与施工的单位有几十家,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制度,对各方涉及的消防安全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协调沟通,那就谈不上大家协同合作,配合消防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更谈不上要共同维护中国馆的消防安全环境了。” 理顺了关系后就是具体工作的落实。四建公司负责中国馆消防安全工作的只有四人,难道偌大的中国馆里只能依靠这四人之力来完成防火监督任务?叶工摆摆手,他开玩笑说“我们依靠的是‘群众’的力量。”据了解,除了四建公司几名安全员,分包单位也有各自专门的安全员,同时四建公司还专门聘请了一支二三十人组成的防火监护队,在工程最繁重时期,这支防火监护队的人数甚至达到了64名。如此一来,叶工的“群众”队伍迅速壮大,而且这还是一个专职消防安全的队伍。中国馆里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带着红袖标的“防火安全员”,在有动火作业的区域更是少不了安全员的身影。施工队加班加点,他们也加班加点,除此之外还要日夜巡查,以确保馆内消防安全。在世博现场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中国馆的消防工作从上至下,总包、分包、施工队、工头,一层一层往下抓,逐级落实,一旦出现消防问题,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处置,慢慢形成了一个“大消防”的管理格局。在这个格局里的,每位安全员都是防火尖兵,消防安全意识根植于他们心中,在工作当中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依托,为中国馆的消防安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叶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就如同润滑剂,在“大消防”格局里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功用,既要调动他人的积极能动性,又要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参与施工的各单位负责人对消防安全达成了基本共识,那么,那些在中国馆建设一线的工人呢?他们对消防安全的态度是怎样的?一旦出了问题,叶工和他的管理队伍又是怎样处理的?“禁烟运动”:罚你没商量 在上海世博许多工地,我们常常能看到建设方专门为工人辟出的吸烟点、休息处,虽是弹丸之地却彰显出丝丝温情,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但是,在中国馆里,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地方。面对我们的疑问,叶工坦然解惑。有些工人安全意识不强,有可能会在工地上工作间隙吸烟;哪怕设有吸烟点,也有可能被工人在不经意间带出,烟头就会被随手丢弃。由于中国馆的特殊性,在每个建设阶段都不时会有领导来参观指导工作,特别是进入2009年之后,中国馆的建设渐渐跃出画纸,真实地矗立在人们的视线中,不断迎接着万众的审视和检验。 有一次,上级领导到中国馆检查,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却在工地上捡到了3个被随意丢弃的烟头。第二天,四建公司领导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中国馆工地的消防安全问题再次受到重视,会议最终决定工地内全面禁烟,如果工人休息时要吸烟,只能到馆外。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叶工诚恳地说:“烟头虽小,却是个火源,乱丢就可能有危险,它说明工人的防火意识差,平时不注意,到了事后再后悔就晚了。消防安全应该从小事着手,从平时的细节抓起。”四建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本着对中国馆消防安全管理负责任的态度,这不仅是从企业自身需要考虑,还充分考虑到社会效应,在世博会这样特殊的背景下,中国馆的安全形象同样重要。 禁烟,说起来简单,实际执行时困难重重。刚开始的时候,叶工和安全员们到工地检查总能在地上发现烟头。有些工人是“老烟枪”,烟瘾犯起来哪管什么规定不规定;有些人觉得抽个烟还要从馆内走到馆外麻烦也不方便,你不让他抽,那他由明面转入地下,背地里偷着抽。虽然说抓到就要被处罚,可许多工人依然没放在心上,照样我行我素。如何处罚才能让工人们记住教训?叶工与世博消防现场工作组多次商量沟通之后,想出了个点子。没多久,这个点子就派上了用场。 工地里有个分包单位的施工点被安全员连续发现吸烟现象严重。有天,两名正在吸烟的工人被巡查的叶工逮了个正着。叶工并没有马上处罚这两人,而是先找到了消防现场工作组,说明情况之后,由工作组出面通知分包单位的负责人,强调指出此事要作严肃处理,要处罚的对象不仅是工人,还有分包负责人,连承建的四建公司一并在内。这之后,叶工又找这位负责人谈话。说到这个谈话内容,叶工戏称自己是“狐假虎威”了一把,借着消防工作组的余威,“吓唬”人家负责人。他警告这个老板,消防工作组老是罚施工的工人达不到效果,那么只能连上级主管单位一起处罚,这次消防部门是铁了心要好好整治工地违规吸烟行为,没有情面可讲,找人疏通关系这条路行不通,只会越找人越罚你。事情真要象工作组那样处理就闹大了,消防要罚你多少,我们不管,问题出在你这里,那就由你一并买单,但是四建公司因这么件小事受处罚,受损的名誉怎么赔?赔得起吗?这下子该负责人急了,央着叶工帮忙出主意。叶工一看“吓唬”的效果达到了,事情就好解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定有建设施工合同,不能因为消防 部门要处罚总包单位,回头总包就能直接把分包单位开除,但是任何一个分包单位都会想要与总包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假若分包单位损害了总包单位的声誉,试问哪家总包单位还愿意与之合作?再者,对于那些违规的工人,施工单位多的是处罚方式,最严重的莫过于将其直接开除,这恰恰是工人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最后,该负责人主动到消防部门那里接受训诫,该罚的还是认罚,两个吸烟的人每人罚500元,原定要处罚的四建公司,因分包单位主动提出接受处罚,因此处罚对象去除四建公司,5000元罚款由分包单位承担。此外,分包单位回去后召集所有班组成员开会,重申禁烟规定,明确处罚事项,如若再犯,必将严惩。这件事在中国馆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之后不仅仅是被罚单位的百多位员工无人敢在馆内吸烟,所有参与施工的建设单位工人同样不敢再犯“禁烟令”。 谈不上是壮举,也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的这场“禁烟运动”却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消防工作者们守护中国馆消防安全的决心和信心。温情一刻:烧得一手好菜的“大厨” 当时间迈入2010年,随着世博会场馆建设临近尾声,进入装修布展阶段,中国馆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轰鸣的机器声少了,参与建设的工人也少了,专门负责防火安全的防火监护队的人数也在减少。防火监护队成员的减少是否会对馆内的消防安全工作产生影响?叶工笑着摆摆手告诉我们,防火监护队人数的减少只是相对而言的。在工程最繁忙的时候,馆内参与施工的单位多达40多家,参与建设的建筑工人有五六千人之多,如此庞大的规模没有相应数量的安全员是不行的,因此,防火监护队人数一度增加至64人,确保了消防安全工作地有序开展。如今,馆内建设基本完成,监护队的人数也就维持在十几人左右,而四建公司、分包单位、施工队等各级单位的防火安全员人数未变,所以现有消防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除此以外,每周一三五例会制度仍然照常进行,仍然会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评定、确认,会后大家再一起到现场实地检查,确认已有的隐患是否得到了有效整改。在“大消防”格局的管理体制下,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真正需要叶工亲自过问的情况已经不多。 看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渐进,压在叶工心中多时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慢慢放下了。他甚至开玩笑说自己终于有时间可以回家当女儿的“大厨”了。原来,叶工还能烧一手好菜,平日里只要休息在家,他摇身一变就是家里的“大厨”兼“总管”。女儿素来喜欢吃他烧的菜,只要看到他有空,总会缠着他下厨。自从进入中国馆工作,他在家的时间急剧锐减,现场工地有什么问题他都要到场,安全巡视、员工安全培训、领导视察等等一样不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为住所离世博园区工地太远,他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要出门,工作忙时晚上十一二点到家是常事,甚至于几天不能跟女儿打上照面,往往都是女儿的睡梦中进出家门,休息日工作也成了习惯。这样的忙忙碌碌让他与家人一起吃顿饭都成了奢望。 2009年9月,孩子考上了高中,学校在静安区,而叶工的家却是长宁区程家桥一带,孩子每天的求学路也是早出晚归。好几次深夜才回到家的叶工还能看到女儿在写作业,他看眼里,疼在心里。作为父亲,他对女儿寄予殷切希望,可是他同样心疼女儿求学的辛苦。为了让孩子少受点累,今年年初叶工举家迁往静安区,方便了孩子就近上学。现在,他终于稍有空闲了,女儿难得看到他在家,不时就会对他说:“爸爸,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烧菜了,我想念你的手艺了。”又或者是跟他提前“预约”:“爸爸,你什么时候会在家?双休日在不在?在家的话下厨好不好?”可爱的女儿常常让他开怀,也让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采访中,叶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中国馆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诚然,“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无论是在中国馆,在演艺中心,在世博园区许多场馆里,都有一群平凡而普通的防火安全员,他们日夜巡视在建设一线。与其他许许多多的工程建设者一样,他们为自己能参与到世博建设中而感到荣幸,也努力为世博场馆建设的消防安全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上海市消防局大楼裙房部分1-3层。 感受: 1。上海的确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中国的近现代消防发展史,上海都是排在第一的,还有以此题材拍的电影。 以某记不清的年月为例,上海当时的消防队和车辆几乎相当于当时全国大城市数量的总和。 2。各个城市都应该建立这样的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学习,估计这样全国每年就能减少的火灾和死亡人数不少。里面互动地教了人们不少面对火灾等各种灾害时的做法,比如逃生十法等。 3。这样的博物馆会让人们看到一个城市的历史。 4。我们国民目前的灾难自救意识和措施几乎缺乏到零,应该有这样的培训场所。这次地震也是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