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物资市场 > 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观后感)
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观后感)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0-19 15:35 点击:311 编辑:admin

1. 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观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虫和大船》的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要造一艘大船,他把一块有蛀虫的木板钉在船上,一个人劝他不要用这一木板,他却不听。船造好了。前几年,这艘船运货总是平安回来。有一次,这艘船又要去运货,这次正好碰上了台风,一个大浪打来,船被劈成两半,沉入海底。那个人一直喊:“救命、救命......。”

终于,有人把他救了上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多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2. 参观江南造船厂心得体会

因为当时中国就没有自己生产的军舰,而且祖国的海疆则需要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保卫。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年里,全国开展了恢复国民经济和抗美援朝的运动,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广大造船职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生产自救,医治战争创伤,修复国民党军队撤退之前大肆破坏所造成的满目疮痍,使船舶工业在旧中国留下的薄弱基础上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修复船坞、修理厂房、修补设备、献交器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设备相继恢复、工人陆续复工,更名后的江南造船厂在废墟上重获新生。

3. 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观后感怎么写

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垍頭條萊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萊垍頭條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萊垍頭條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垍頭條萊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萊垍頭條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頭條萊垍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萊垍頭條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垍頭條萊

4. 沪东造船厂参观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5. 参观船厂感想

国防教育、拓展训练、互动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打造成具有创新性的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及素质提升教育基地;国内外游客深度体验军事探险和军旅生活、特别是海军水兵生活、感受军事文化魅力的主题公园;同时也是军事主题文化创作基地、军事题材影视拍摄基地。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内的“银川舰”是园区的最大亮点,也是广大游客追逐的主要热点。“银川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舷号107。1972年1月由大连红旗造船厂开工建造,1976年8月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1986年8月1日被海军命名为“银川舰”,2012年10月“银川舰”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移交故乡银川,亮相于黄河之滨。[1]

“银川舰”回归故里银川,创造了我人民海军舰艇退役安置历史上的“四个第一”:第一艘退役后移交命名城市的战舰,第一艘退役后安置于黄河岸边成为“母亲河第一舰”的战舰,第一艘退役后在西北地区建成海洋观教育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战舰,第一艘退役后以拆解运输、异地组装方式打造起来的战舰。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建设创造了银川建设与发展的又一个奇迹,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当年见效,是“银川速度”和“银川精神”的真实写照。去年9月中旬始,军博园开园3个月接纳13万人次参观瞻仰,续写了银川的神话;今年春节举办首届雪雕艺术节,在暖冬气象干扰较大的情况下,35天节庆活动接待参观群众4万余人次,塑造了银川的神奇。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建成,奉献给西北地区人民的是两道盛大景观:一是海军“银川号”导弹驱逐舰,让西域边锤广大群众领略了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雄壮步履和共和国战舰的英姿雄风;再一个就是首次将“雪雕艺术”系统展示给宁夏人民,填补了西部地区没有雪雕的空白,改写了西夏人民看不到雪雕的历史。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秉承军事化管理理念,围绕和谐生态宗旨进行开发建设。园里的每一道景观,倾诉的是西夏子孙在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凝结而成的银川速度、银川精神、银川智慧;彰显的是黄河儿女在建设滨河新区千古伟业奋发图强历程中的豪迈情怀、肝胆热血、侠骨柔情;诠释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所蕴含的军旅情怀,海洋情节,战舰情愫,家国情感,兵民情谊。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有自己的热点——军事主题,在当今世界地区冲突不断、争议不休的情况下,容易激发民众共鸣,充盈爱国激情,探讨军事热点。

6. 江南造船博物馆感想

江南造船厂创建于1865年,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独立建制。

140多年来,江南造船饱经历史沧桑,经久不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中国第一艘潜艇,还有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

7. 江南造船厂游记

可以  

提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其建造的我国最先进的055型万吨驱逐舰、052D驱逐舰、雪龙2号破冰船等,江南造船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型造船企业,有着155年的历史。

近日,江南造船展示馆在集团所在地长兴岛建成开放。新展示馆分上下两层展厅,从2017年启动改扩建,历时3年建成。

一层以多媒体形式向观众展现江南集团世界领先的高端造船技术,面对正门的是江南造船集团自创史以来所建造的3000多艘船舶珍贵的影像资料,

二楼则按历史时期,通过模型、史料、珍藏实物等,生动全面地向参观者介绍这座155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厂”的发展轨迹。很多历史资料是第一次公开展出。

诞生于1865年洋务运动中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车床,第一艘蒸汽动力军舰和第一艘铁甲军舰,研制了我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块无烟火药,甚至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1905年,造船业务和军火制造业务分成两部分,史称“局坞分家”,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江南制造局专门制造火炮、枪械等武器。

江南还造过飞机?这很多人都不知道呢,1931年,在江南造船所设立的海军制造飞机处,研制了我国第一架舰载飞机“江凤”号、第一架舰载水上侦察机“宁海2”号,共生产了约20架飞机。

1949年5月28日,也就是上海解放的第二天,陈毅市长签署的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就是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

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代航天测量船、第一艘大型远洋调查船、等在这里诞生。

至于我国第二代驱逐舰112、113诞生之后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新世纪初的卢浦大桥新四大金刚168、169、170、171,再后来海军批量装备的052D,万吨驱逐舰055

民用船舶方面,江南造船已经掌握世界一流造船技术,成为少数能够建造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的造船企业。

江南造船是方兴未艾的上海工业旅游的窗口之一,参观者在这里可以通过江南造船展示馆、船舶建造现场领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江南还特别推出“工业研学”项目,供有兴趣的孩子和家长选择。

参观江南活动目前由上海中船文化传媒公司统一办理,大家可以扫码联系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