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物资市场 > 中国造船网商务平台(中国造船业中心)
中国造船网商务平台(中国造船业中心)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5 03:05 点击:268 编辑:admin

1. 中国造船业中心

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了成熟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

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很发达,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龙舟。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联结要坚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方法。 到了唐宋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造船业的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船体不断增大,结构也更加合理。船只越大,制造工艺也就越加复杂。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五丈。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于行驶。 二是造船数量不断增多。唐宋时期造船工场明显增加。唐朝的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扬(扬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江(九江)、洪(南昌)以及东方沿海的登州(烟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等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场,能造各种大小河船、海船、战舰。唐太宗曾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命洪、饶(江西波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又命张亮率兵四万,乘战舰500艘,自莱州(山东掖县)泛海取平壤。可见唐朝有极强的造船能力。到了宋朝,东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间的造船工场。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浙江宁波)、温州两地就年造各类船只600艘。吉州(江西吉安)船场还曾创下年产1300多艘的记录。 三是造船工艺越来越先进。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

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车船是一种战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南宋杨幺起义军使用的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最大的有32车。在与官军作战时,杨幺起义军的车船大显了威风。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 唐代,人们已能认识到北起日本海,南至南海的风有规律德到来和结束,这种与航行有关的季风成为“信风”。在利用这些信风航行的同时,人们已能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出这些信风的来去规律。如义净正是借着对南海季风、北印度洋及孟加拉湾的季风和洋流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而乘船到达东南亚室利佛逝国而还归中国的。同时唐代人儿你们对海洋气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已能利用赤云,晕虹等来预测台风。 唐代天文定位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开元年间天文学家憎一行已可以利用“复矩”仪器来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虽与实际数字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世界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而且这种测量术很可能已经在航行中使用。唐代航行者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

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开始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针航行。而指南针的应用,在南宋时期发展成罗盘形构,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也促进了中外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刘豫献于金主亶的海道图等,都说明了当时海图的发展。海上交通航线的发展,为海道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海道图的产生出现,是人类海洋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为人类进一步征服海洋,发展海上交通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工具与技术知识。

在海洋地理识别探测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根据天气变化确定方位,判断环境。并已懂得利用长绳系砣测量海深,并从砣底所粘附的海底泥沙判断航行位置及情况。而且还能利用季风航行,其驾驭风力的技术也具有相当水平。

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利用信鸽作为海上交通工具。并已能进行水下修补船只,防止渗漏致沉。由于航海技术不断提高,令两宋时期的对外海上交通更具安全,航向更为稳确,航行时间也大为缩短,有利于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 中国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由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父亲、彭荫刚先生的岳父董浩云先生于1940年在上海创办,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在宝岛台湾乃至国际航运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创业初期的肥料贸易,逐步跨入货柜等事业,包括:货柜制造、货柜拖运及货柜集散站。20世纪90年代,更扩充至自有船舶经营、高科技产业及其他事业投资等。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航运对新船舶的需求也正与日俱增。

2005-2006年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先后为台湾“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了“中华和平”号和“中华富进”号两艘十七点五万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受到中航董事长彭荫刚先生的赞誉。

3. 中国造船总公司

100 个 1.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4.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5.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6.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7.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8.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0.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11. 武昌造船厂  12.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13.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14.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15.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16. 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17.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18.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19.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20.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1. 广州黄埔造船厂  22.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3. 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  24.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5.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26.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27. 大连今冈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28. 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  29.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30. 东方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31. 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  32.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33. 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34. 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  35. 舜天造船(扬州)有限公司  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厂  37. 福建省东南造船厂  38. 天津新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9. 江苏省镇江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40. 国营川东造船厂  41. 大连辽南船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零工厂)  42. 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43. 浙江海丰造船有限公司  44.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45.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46. 江西江洲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47. 淮滨县江淮船业有限公司  48. 山东省威海船厂  49. 辽宁宏冠船业有限公司  50. 大连船舶重工舾装有限公司  51. 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  52. 山东大鱼岛造船有限公司  53. 荣成市寻山兴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54. 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  55.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56. 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  57.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58. 南京武家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59. 扬州龙川船业有限公司  60. 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  61. 浙江振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温岭市东升造船厂)  62. 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63. 国营西江造船厂  64. 南通亚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65. 南京东嘉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66. 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  67. 中海工业(广州)有限公司  68. 浙江宏信船舶有限公司  69. 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  70. 临海市江海造船有限公司  71. 临海市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72. 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73. 重庆东风船舶工业公司  74. 吉宝(南通)船厂有限公司  75. 重庆市泽胜船务(集团)有限公司  76. 南京永华船业有限公司  77. 湖北华舟有限公司  78. 荣成伽耶船业有限公司  79. 宁波市东方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80.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  81. 浙江合兴船厂  82. 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83. 荣成市泓运船业有限公司  84. 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  85. 国营青岛造船厂  86. 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87. 温岭市长宏造船有限公司  88. 荣成市石岛东海造船有限公司  89. 浙江腾龙造船厂  90. 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91. 上海爱德华造船有限公司  92. 临海市航畅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93. 浙江金港船业股份有限公司  94. 临海市回浦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95. 乳山市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96. 宁波清源造船有限公司  97. 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  98. 浙江振宇船业有限公司  99.枣庄扬帆船舶有限公司  100. 蓬莱市渤海造船有限公司

4. 最新中国造船业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4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62.4亿元,同比增长0.6%。

2020年,全国造船完工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承接新船订单28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5%。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7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9%。

全国完工出口船3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承接出口船订单24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3%;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65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9%、84.5%和91.7%。

5. 中国 造船厂

大连造船厂:位于大连,主要造水面舰艇。大连造船厂曾建造导弹驱逐舰、导弹潜艇、军舰、油水补给船、167舰、116舰、115舰、912舰、814舰、南运953等海军舰艇。以及对于前苏联的废旧航母“瓦良格”号进行改装。   上海江南造船厂:位于上海,主要造水面舰艇。   上海沪东造船厂:位于上海,主要造水面舰艇。   上海中华造船厂:位于上海,主要造水面舰艇。   广州黄埔造船厂:位于广州,主要造水面舰艇。   武汉武昌造船厂:位于武汉,主要造常观潜艇。   辽宁葫芦岛造船厂:位于葫芦岛,主要造核潜艇。

6. 全国造船厂

中国是造船大国,世界50强造船企业独占其半,而江苏更是我国造船第一大省,也是世界级船舶厂商入围最多的省份。

下图为2018年世界各大造船厂商的大型船只产量以及造船厂规模排名。

下图为我国造船厂在该排名当中的座次以及对应的世界排名。

前十分别是:外高桥造船厂、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江南造船、广船国际南沙船厂、中船黄埔文冲、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扬子鑫福造船、大连船舶重工、常石舟山船厂。

此十家船厂都是排名全球前25名的,其中上海2家、江苏4家、广东2家、辽宁1家、浙江一家。

不过这十家当中虽然外高桥规模最大,但去年并不是产量最高的国内船厂。产量最高的是扬子江船业的71艘。

7. 中国造船企业

时隔两年,中国在造船领域重夺全球第一。第一名依我之见,应该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004年,公司完工总量位居各船厂之首。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造船总量突破200万载重吨船厂。2006年,造船完工总量达到历史性311.5万载重吨,接近2000年的全国造船总量,不仅是我国率先超越300万载重吨大关的船厂,而且还是全国唯一年造船总量和手持订单双双进入世界十强行列的造船企业,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史上又矗立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

8. 中国造船工业部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一、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企业概况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巴拿马型船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机构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孟亚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

1949.7~1949.10

江南海

总支委员会书记

1949.10~1949.11

孟亚人

临时党委书记

1949.11~1950.4

党委书记

1950.4~1951.6

黄涛

党委书记

1951.6~1956.4

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

郝少如

代理党委书记

1956.4~1956.12

黄涛

党委书记

1956.12~1957.1

党委第一书记

1957.1~1960.2

陶力

代理党委书记

1960.5~1960.8

张浪

党委书记

1961.2~1962.1

陈华锋

党委书记

1962.5~1966.6

张震春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6~1970.9

党委书记

1970.9~1975.4

黄星

党委书记

1975.4~1976.10

胡沛然

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人

1977.2~1977.3

党委书记

1977.3~1978.8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1~1978.8

张绍仪

党委书记

1978.8~1983.1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2.8~1983.7

刘哲

党委代书记(未到任)

1982.8~1983.6

王存琳

党委副书记

1983.6~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7.5

王德宝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5.5~1986.12

滕一龙

党委书记

1988.2~1992.2

谢中全

党委书记

1992.2~

江南造船所

林惠平

副所长主持工作

1949.6~1950.3

代所长

1950.3~1951.4

曾国晟

所长

1951.4~1952.10

黄涛

军代表兼所长

1952.10~1953.12

江南造船厂

郑重

厂长

1953.12~1958.8

陶力

厂长

1958.8~1960.8

张心宜

代厂长

1960.6~1961.2

厂长

1961.2~1968.3

陈华锋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5~1970.8

江南造船厂

张震春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8~1975.4

黄星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4~1976.10

胡沛然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5~1978.8

张绍仪

厂长

1978.8~1980.10

胡传治

厂长

1980.10~1983.4

赵福生

代厂长

1983.7~1983.9

厂长

1983.9~1987.1

孟辉

厂长

1987.1~1993.1

陈金海

厂长

1993.1~

9. 中国造船业中心在哪里

国内有三大造船中心: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正好和中国三大经济中心对应。长三角有以外高桥江南为主的国企,也有扬子江新时代等民企,还有南通中远川崎等中外合资企业。环渤海地区则有渤船、大船、山海关船厂等江南电竞网站官网入口网址 旗下的央企;珠三角地区凭借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船厂成为华南地区造船中心。其他诸如福建山东湖北等地区,虽然也有一些较大的造船企业,但并不形成规模,和这三大中心比,还有差距。

10. 中国船舶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与沪东造船厂不是一家。两家船厂同属中国船舶总公司管辖,都属于船舶系统的军工骨干企业,江南造船厂是以生产大型军工与民用船舶为主,沪东造船厂是以生产中型军工和民用舶为主,沪东厂也可以生产大型船舶,江南厂是以生产航母和o55大逐为主,沪东T是以生产o54护卫舰为主。

11. 中国造船协会

钢板的平整度在钢板的产品手册里会有要求,此外钢板的国家标准里也会有要求,各个标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标准有:GB8923-88

中国国家标准

ISO8501-1

1988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SIS055900-1967

瑞典标准

SSPC-SP2

3

5

6

7

10

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表面处理标准

BS4232

英国标准

DIN55928

德国标准

JSRASPSS

日本造船研究协会标准

国标

GB8923-88

对除锈等级描述:

喷射或抛射除锈以字母“

Sa

”表示。本标准订有四个除锈等级:

Sa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

漆涂层等附着物。

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该是附着牢固的。

Sa2.5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

任何

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Sa3

钢材表面外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

该表

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

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以字母“

St

”表示。本标准订有二个除锈等级:

St2

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

漆涂层等附着物。

St3

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

漆涂层等附着物。

除锈应比

St2

更为彻底,

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