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船政局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海军分别是广东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 1、广东海军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直接建立在旧绿营水师编制的基础之上,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 广东海军的特点是成立时间早,舰船数量多,种类繁杂,规模小。但仍是装备近代化舰船。甲午海战前,广东海军的旗舰是广甲号无防护巡洋舰。 与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并称中国第一批近代化海军。宣统元年与其他三支舰队合并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 2、北洋海军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 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1909年合并为巡洋舰队。 3、南洋海军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海军,或称南洋舰队,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 1884年初具规模,至甲午战争前,实力仅次于北洋海军。 1888年,正式成军。在1909年南北洋海军合并后,作为独立舰队的存在正式消失。 4、福建海军 福建水师又称福建海军。 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阿思本-李泰国舰队因指挥权问题故不在其列),由福州船政局节制。同时也是当时装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舰队。 1884年中法战争之前,规模,实力均为国内之首。驻防福建沿海,主要舰船由船政工厂自制,因此又称船政水师。 2. 福州船政局历史意义主要内容:1.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安庆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1866年:福州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福州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天津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唐山2.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一是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二是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征: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时代意义: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3. 福州船政局现状龙威号是清朝福州船政局设计制造出的我国第一艘钢质军舰,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命名为“龙威”,同年10月4日开赴上海,与北洋舰队会合。于1890年5月28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爆发时,平远与广东舰队的广丙(管带程璧光)及鱼雷艇位于外围警戒。中午战事发生后,各舰赴援,平远于下午2时以后与广丙联合进攻日本旗舰松岛。平远冒着日舰炮火进攻,以主炮及速射炮击中松岛,使其主炮失灵,鱼雷发射室被损毁。但平远本身亦中弹甚多,主炮发生大火,被迫撤离。日军占领刘公岛后,平远被日本接收而成为战利舰,编入日本舰队作为炮舰。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平远舰为日本第三舰队第七战队之一员,于九月十八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俄国水雷而沉没。 作为一艘铁甲巡洋舰,船上有一些清末的东西不假,但不会很值钱,龙威(平远)号是战沉,不是运输财宝时沉没。 4. 福州船政局发展历程图飞云号炮舰,福州船政局建造之八号舰,1872年6月3日下水完工,造价16万3千两。木质船身无装甲,长208呎,宽32呎,舱深16.5呎,吃水13呎。排水量1,258吨;福州厂自制主机马力580匹,航速约10节。乘员150人装备七门炮。本舰曾调往北洋及山东服役後又归回福建舰队,1884年中法闽江口海战中还没来得及起锚就被法舰"凯旋"号炮火击沈。 5. 谁在福州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清末,洋务派们先后建立了: 1861年,曾国藩在庆创办了安庆内军械厂。 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 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7年崇厚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局。 1869年左宗棠在西安了创办西安机器局。英桂在福州创办了福建机器局。 1872年岑毓英创业云南机器局。 1874申瑞鳞同刘坤创办广州机器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 6. 福州船政局发展历程介绍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清末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通称海军衙门﹐或称海署。光绪十一年九月(1885年10月)清政府设立,管理全国海军,统一海军的指挥权。海军衙门设总理1人,会办、帮办各2人,但实权为会办、北洋大臣李鸿章掌握。他趁机大力扩充北洋海军。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光绪二十一年(1895)海军衙门裁撤 。 背景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直接与英国侵略军交战的林则徐深刻感受到近代海军的威力,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最早提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构想。但当时朝野却仍昧于世界大势,还认为中国是位于世界中心的“天朝上国”,外国仍是远逊于中国的 “蛮夷之邦”,“师夷造船”有失“天朝”体制,所以不仅安于现状,而且反对买船造船。林则徐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想法和实践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道光帝甚至在林则徐建议造船的奏折上批道:“一片胡言”。 林则徐建立近代海军的方案被否定,有名无实、落后腐败、早就不堪一击的绿营水师仍是当时中国惟一的水军。虽然后来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湘军在江南多次与太平军进行水战,不得不建设水师,但仍然都是旧式水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从海上进攻,最后直入都城,使朝野深受震动,一些人开始认识到近代海军的厉害。从19世纪60年代初清廷开始考虑仿造或向西方购买军舰,这时,距林则徐提出的建立近代海军的建议已整整20年矣!而就在这20年间,西方的海军取得了飞跃性发展,蒸汽舰已逐步取代帆舰成为海军主要舰只。 1874 年末,李鸿章曾上洋洋万言的《筹议海防折》,使清廷开始较以往重视海军建设,开始北洋海军的初创。但与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面临的险恶的国际形势相比,清廷对海军的重视显然不够,所以海军发展很不理想,除北洋海军外,其余南洋、福建、广东3支水师发展极其缓慢。 更重要、现在看来也更难理解的是,全国竟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海军指挥机关,各支水师皆由当地督抚管辖,本就很难协同作战,而各督抚更将水师看作是自己的私产,更难调遣。例如,福建属南洋管辖,南洋大臣名义上有对福建水师的节制权,但1879年5月,两江总督兼南洋海防大臣沈葆桢曾奏请将南洋各省兵轮每两月调至吴淞口会操一次,以便彼此协调,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更好地互相支援作战,对此,福州将军庆春、闽浙总督竟以种种理由推托。 南海海防大臣的号令都很难在自己所辖的福建水师中贯彻,全国海军的整体状况便可想而知。简单说,清廷仍是用管理传统水师方法管理近代海军,根本未意识到近代海军装备技术相当复杂,必须统一,系统管理高度远非当年水师可比。何况,朝野许多人都认为建立一个中国传统 “六部”所没有、只有“狄夷”才有的新机构,意味着“以夷变夏”,约略相当于今天可能会被某些人指为“西化”的罪过。 1884年8月的中法马江战役,是中国近代海军组建以来对外第一仗,却以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惨告结束。海军的惨败,才使清廷开始重视海军建设,在 1885年6月发布上谕,承认虽然与曾建立造船厂、建有海军,但“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是失败主要原因。表示“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要沿海各督抚 “各抒所见,确切筹议,迅速具奏”。 发展历程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创立于中法战争之后。此前,沿海虽组建有若干水师,但全国并没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机 构。中法战争后,清王朝鉴于海战失利的教训,在创建海军,组建海军中枢机构问题上很快取得共识。 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日,慈禧发布懿旨,声称:“海防善后事宜关系重大,著派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郡王奕劻、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即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其应行创设筹议各事宜,统由该王大臣等详慎规画,拟立章程,奏明次第兴办”。 根据这道任命,醇亲王奕譞等一改以往推诿、观望之态,仅用12天即筹划就绪,于九月十七日(1885年10月24日)奏请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同日懿旨允准 。其速度之快,在有清一代的历史上颇属罕见。从此,中国近代化的海防力量由中央政府直接运筹 。 设立海军衙门旨在统一全国海军的行政管理﹐按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海防决策﹐先练北洋海军﹐由李鸿章负责。因此海军衙门的实际权力掌握在李鸿章手中。并且由于大部分经费拨给北洋﹐也使北洋海军的地位远居南洋海军之上。但海军衙门总经费拮据﹐不仅各省应解海军专款多数不能如期缴纳﹐而且尚需从有限的经费中经常拨支奉献内务府﹐作为修缮颐和园等皇家宫苑的费用 。 海军衙门的设立不是偶然的。它首先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日趋激化的产物。也是晚清封建统治集团日益感受到西方列强的海上威胁,抵御外侮、加强海防的重大举措。 鸦片战争以来,英、法等列强凭借海上优势,在我东南沿海杀人越货、肆虐横行,不仅使中国人民遭受到巨大灾难,也冲击、动摇着封建统治的基石。清王朝面对有海无防、处处挨打的局面,一改历代备边多在西北的格局,转而重点加强海防建设。这在慈禧于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多次召见曾国藩、郭嵩焘、曾纪泽等主持洋务官员时得到印证,表示出对洋人要挟的愤懑,声称“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主张将练兵、制械、加强海防、徐图自强作为立国“一件大事”,鼓励他们不必顾及反对派的指责,尽心兴办。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最高统治者对洋务派的信任与倚重,更重要地是反映了清王朝国防重点的转移。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沿海地区陆续开始了造船、造炮、修筑炮台,编练水师的活动 。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制订《 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每三年特派大臣会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阅一次。以后﹐1891年和1894年均按例举行。 1889年光绪帝亲政后﹐奕譞仍总理海军事务﹐但衙门章奏不会衔。1891年1月奕譞病死﹐奕劻继为总理。帮办善庆﹑曾纪泽也在此前故去﹐遗缺一度由台湾巡抚刘铭传补任﹐后又由正白旗汉军都统定安﹑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继任 。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于1895年2月在山东威海卫覆灭﹐次月海军衙门即裁撤 。 评价 正面评价 海军衙门的设立又适应了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说明当时中国已初步具备建立海军的条件。 清王朝自60年代以来广泛设厂制械、造枪造炮、制造船舰,逐步改变着中国军队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这不仅使陆军由千年一贯的大刀长矛向近代先进的新式枪炮迅速转化,创建海军的条件也日趋成熟。 海军衙门成立前,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等中国企业自制的大小船舰已达40余艘,均配备新式枪炮、分拨南北洋,为使旧式水师向新式海军转化创造着条件。同时,民用工业的迅速发展,如煤、铁资源的发掘,交通运输、电报通讯的创办,也无一不适应着这种转化。 为加速海军成军,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前即筹措巨款定造“定远”、“镇远”两艘大型铁甲舰和“济远”号快船,至此已全都竣工,即将回国,并继续在英、德订造船舰。当时许多西方报刊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动向,预言:“由此观之,不数年间,中国陆路之兵,将舍弧矢之戏,而专恃洋枪之威,水师之船,将舍风蓬之笨,而独取火轮之速矣”。 这种种情况表明,洋务运动的发展已为创建海军、加强海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晚清最高统治集团能够顺应趋势,遂使海军衙门应时而生 。 尽管背景颇为复杂,海军衙门的设立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清王朝自鸦片战争屡遭列强打击之后,终于将加强海防、创建海军做为头等大事。 醇亲王奕譞虽然才识有限,但为光绪帝的未来和清王朝的巩固,还是将创建海军、加强海防做为尽忠报国的毕生事业。他受命之后,敢于抛弃陈腐观念,密切注视国际风云,虚心向洋务派请教,并以其特殊地位争取慈禧的同情与支持,为推进以海军建设为中心的近代化事业创造了有利环境。海军衙门遂成为指导后期洋务的中心 。 负面评价 但是,也应看到海军衙门的设立又笼罩在没落王朝专制、腐朽的阴影之中。 尽管创设海军衙门之议早已提出,利害关系已经剖明,但直至中法战争爆发,才在总理衙门内增设一个“海防股”。慈禧久久不下决断的重要原因,是对长期主持洋务的奕訢集团心怀疑忌,对海防人选颇费斟酌。 当时,暂主中法战争全局的奕訢与总理衙门拟委李鸿章总揽海防,李鸿章则建议“仿东西各国之例,在京添设海部”。正当他们往返函商之际,慈禧抢先一步,于1884年4月8日罢黜奕訢为首的军机处,改造总理衙门,换上了以礼亲王世铎为首的军机处,并以庆郡王奕劻主持总理衙门,同时特谕:“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 从此,清王朝中央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由奕訢一人统辖的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被分为二,既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某一大臣,又便于慈禧直接操纵。 尤引人注目的是,使亲贵中颇得慈禧宠信的光绪帝生父奕譞得以参与机要,开始其“隐握朝纲”的政治生涯。但这种参政形式使奕譞虽有太上之尊,并无主管机构实权。慈禧又抓住加强海防之机,任命奕譞主持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使其由台后走到台前。因此,海军衙门的设立,又是晚清中央权力再分配的结果,从而将海军大权集中于慈禧信任的满族亲贵手中 。 遗憾的是,海防建设长期各自为政,缺乏中央的统一组织,不利于从全体规模上协调力量、保证重点,抵御强敌。创设海军衙门很快提到议事日程。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绪八年九月前驻日公使何如璋的奏疏。他强调指出:“防海异于防陆,陆军可以分省设守,海军则巡防布置必须联络一气,始无分兵势散之虞。七省濒海之地,港汉纷错,互有关涉,风轮飚忽,瞬息千里,苟分省设防则事权不一,呼应不灵,守且不能,何有于战?”急切吁请“特设水师衙门,以知兵重臣领之,统理七省海防,举一切应办之事,分门别类,次第经营”,以达“固海防”,张国威”之目的。 这份奏疏洞中症结,建议及时得体,但清廷没有立即采纳。中法战争中,海防“事权不一,呼应不灵”的弊病彻底暴露。法国舰队乘机重创福建水师,攻击、封锁台湾,造成沿海七省处处戒严。 惨痛的教训使创设海军衙门之议引起朝野高度重视。张佩纶、刘铭传、李鸿章、曾国荃及总理衙门等交章呼吁于下,慈禧肯定于上,称统一事权,大练海军“为目前第一要务”,从而使海军衙门得以迅速创立 。 7. 创办福州船政局的历史意义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前后学堂由左宗棠创办,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胥)主持。 马尾船政文化是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常识科技篇。 8. 福州船政局的成就福州船政局是中国第一家专门制造蒸汽舰船的近代化造船厂。因为位于福州马尾,又被称为马尾船政局。 左宗棠极为看好福州船政局的建设,清廷也很支持。 同治皇帝只用了几天就批复了左宗棠的申请报告,并写下洋洋洒洒上百言的朱批:“该督先拟于闽省择地设厂,购买机器,募雇洋匠,试造火轮船只,实系当今应办急务……” 不仅如此,同治皇帝还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从闽海关洋税下拨出40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每月划拨5万两银子作为运行经费。 9. 福州船政局什么时候创立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0. 福州船政局历史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天津开平煤矿(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 |
上一篇:船舶易的检验(船舶法定检验) | 下一篇:金属船舶制造(金属船舶制造业运行现状) |
msc航公司(msc货运公司) |
2023-03-10
|
查看详情 >> |
二手吸泥船(二手小型挖泥船) |
2023-02-04
|
查看详情 >> |
中国海事信息服务网(中国海事综合服务平台网) |
2023-01-30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