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航运需求定义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了“三重压力”的概念。这三重压力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需求收缩主要源自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经济后动缩减导致需求下降。简单来说,经济放缓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就会停滞甚至变成负增长。同时,今年的物价全面上涨。受美联储大水漫灌政策影响,本轮通胀是全球性、全面性的物价上涨。那么,一方面是收入减少,一方面又是物价上涨,老百姓的消费激情自然降温。当老百姓的消费支出减少后,全社会需求也就收缩了。而且,需求收缩的现象并非短期,在全球经济真正复苏前,这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一段时间。 供给冲击主要来自于疫情。首先,疫情导致全球物流速度大大放缓。全球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而从去年至今年,全球海运物流遭遇重大冲击。且不论苏伊士运河堵塞这种小插曲,因为疫情导致全球港口货物交付时间大大增加。去年至今年,做跨境贸易的还不如炒集装箱赚钱赚得多,集装箱价格从疫情发生前至今已经翻了好几倍。因为货物运输时间拉长,全球运力满负荷运载所能流通的物资也极其有限,这就导致供给受到冲击。除此之外,时至今日,世界上依旧有不少地区因为疫情停工停产。尤其是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虽然工业能力较弱,但资源较为丰富,不少原材料矿场就在那些地区。而原材料开采的减少,一定会导致整个供应链萎缩。 预期转弱是上述两个问题的衍生。预期对标的是资本,因为资本的预期会演变成资本的投资行为,而投资行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自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后,世界各国都依靠投资支撑经济。全世界的经济从生产驱动型经济变成了投资驱动型经济。在眼下这种形势下,病毒不断变异,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丝毫没有预期转强的基础。 2. 航运需求的定义自然因素: 1.长江流域的河网密布,纵横交错 2.长江中下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3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同时横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长江的干流横跨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巨大的河网 社会经济因素: 1.长江下游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条件优越 2.长江流经我国东部经济区,区域经济发达,航运需求大 3.长江优越的航运能够和公路、铁路网互补,减轻公路和铁路的运输压力 4.长江流经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经济区,优越的航运条件能够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便 5.长江流域巨大的淡水资源能够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3. 什么是航运需求航运运价水平的变动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运输成本:影响海上运输成本的因索较多,结构复杂。一般认为应包括购买船舶的实际成本、船舶的营运成本以及船舶为从事特定航次的运输所发生的费用等。 2.航运市场结构:航运市场结构是影响海运运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市场结构对运价产生不同的影响。班轮运输市场曾是寡头垄断的市场,市场运价长期由班轮公会所垄断。现在班轮公会内部控制力已明显削弱,再加上集装箱运输的普遍开展,这种市场已走向消亡。 3.承运的货物种类:货物种类、数量也是影响航运运价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货类具有不同的性质与特点,从而影响船舶载重量和舱容的利用,因从运价标准也就不同。另外,货物装卸的特殊要求,货物受损的难易程度也会在运价中得到反映。 4.航线和港口状况:不同的航线有着不同的航行条件,对船舶运输成本影响也就不同。航线距离、气象条件、安全性等也会在运价中得到反映。对海运运价构成影响的港口条件包括港口的装卸费率、港口使费、港口装卸设备、泊位条件、装卸效率、管理水平、拥挤程度以及安全性等。 4. 航运需求定义及分类近年来,随着湘江流域水运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2000吨级船舶相继投入使用,株洲航电枢纽原有年通过能力1260万吨的一线船闸无法满足航运需求。 二线船闸工程于2016年3月正式开工,等级为Ⅱ级船闸,设计代表船型为2000吨货船,兼顾2队2000吨船队。二线船闸建成后,其年通过能力达2450万吨,再加上一线船闸,株洲航电枢纽年通过能力将达3710万吨,极大地提升湘江水运能力。 5. 航运需求弹性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6. 航运需求的特性阶段一:诸侯分封(1996-2002) 1996年底,内贸集装箱海运迎来机遇。1997年到2002年期间,中海、中远、长航等航运切入内贸航运,1997年南青公司以散装的运价切入市场。到2000年底,中远增加内贸运力投入,进入内贸箱航运前列。 阶段二:诸子百家(2002-2010年) 2002年到2010年,内贸集装箱海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先后出现安盛船务、中谷新良、洋浦中良、和易海运、烟台海运、信风海运、东方海运、阳光速航、海南泛洋、大新华物流等船公司,内贸航运出现“诸子百家”局面。 阶段三:战国七雄(2011-2015年) 2011-2014年,内贸海运运力低于需求箱量,出现供不应求局面,船舶开始往大型化方向发展。到2013年底,有些船公司跟不上时代步伐而被淘汰,中海、中远、安通控股、中谷海运、信风海运、外运速航、洋浦中良成就“战国七雄”局面。 7. 航运需求定义是什么EP在海运中的意思是指:Empty rePostion, or Empty Postion, 缩写简称EP,意思就是空箱调运、返空。 EP的主要原因是: 1、集装箱箱务管理的失误,运作不规范。 2、贸易的不平衡及其具体表现的随机性。 3、进出口货物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导致航线上进出口箱型的不平衡。 4、国家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集装箱货源流向上货量、货种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一些地区空箱大量闲置,而另一些地区空箱无法满足运量需求,只能通过空箱调运满足航运需求。 8. 航运市场定义CLS是英文closing的缩写,也可称为:closingdate,其实就是ETC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ETD是英文EstimatedtimeofDeparture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预计船舶离港时间。 在我国运费支出一般占外贸进出口总额10%左右,尤其大宗货物的运费占的比重更大,贸易中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术语,争取我方多派船,不但节省了外汇的支付,而且还可以争取更多的外汇收入。特别把我国的运力投入到国际航运市场,积极开展第三国的运输,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 9. 航运需求定律CPT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1个义项)。 ⑴螺纹加工精密刀具品牌 ⑵广告术语 ⑶贸易术语 ⑷留学术语 ⑸通货膨胀指数 ⑹职业个性测评系统 ⑺物理定律 ⑻相干布居数囚禁 ⑼土层勘察方法 ⑽文件类型 ⑾队长的简称 CPT是carriag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的缩写形式,意为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但卖方还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即买方承担交货之后一切风险和其他费用。“承运人”是指任何人,在运输合同中,承诺通过铁路、公路、空运、海运、内河运输或上述运输的联合方式履行运输或由他人履行运输。如果还使用接运的承运人将货物运至约定目的地,则风险自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转移。CPT术语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根据《INCOTERMS 2000》该术语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
msc航公司(msc货运公司) |
2023-03-10
|
查看详情 >> |
二手吸泥船(二手小型挖泥船) |
2023-02-04
|
查看详情 >> |
中国海事信息服务网(中国海事综合服务平台网) |
2023-01-30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