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造船过程图片(造船的设计图)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4 23:31 点击:27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造船过程图片

在距今一万多年之前,我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居民就早已经开始用独木舟作为出行的工具了,在他们的栖息地发现了以独木舟为主要的划水工具的木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那些经考古发掘而出土的木桨,造型日益趋于成熟,在木桨的柄部甚至还刻着美丽的花纹,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

那时的独木舟都是用一整段巨大的树干制作而成的,独木舟的大小限制完完全全地取决于制作的树木的大小的限制。而到了商代时期,为了克服树木所给独木舟的制作带来的限制,木板船就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产生出来了。

2. 造船的设计图

船舶装修应注意事项:

1. 符合设计规范和船级社的要求。

2. 应注意使用的材料符合规范的要求,一般供货商提供符合性证明,此证明一般要求是船级社或者是主管机关认证的单位出品的。

3. 装修的材质应按照造船规范要求,例如防火要求(A类B类C类),不能使用低于规范要求的材质在用用的场所。

4. 因装修不能改动造船时的结构,尤其是安全设施,应急设施位置和影响使用,例如船舶消防,救生设备,安全通道不能堵塞等。

3. 船的制造过程 图片

1.玩家通过市场上买到的蓝图,自己收集矿物制作(蓝图可以是合同里面的别人研究过的复制图)

2.玩家通过市场上买到的蓝图,自己发明得到T2的舰船,自己制造(也可以在合同买蓝图,但是这种方法要求的技能高)

3.玩家通过某些死亡空间或者通过做任务换取势力或者海军的蓝图,然后在自己制造。

4.使用T1的普通舰船外加部分芯片(内政类型的军团的LP换取的)在海军的空间站用海军的LP直接换取海军舰船的蓝图。

5.开着逃生舱到一个没有自己船的空间站,保险公司会送你一艘自己种族的新手船,例如,死神号,帝国号等四艘护卫舰。

6.极少数任务会送,例如新手任务三个全做就会送两艘护卫,两艘工业舰。

7.官方部分活动,例如现在的充卡送巡洋,战巡,以及霸权将要送的微风号等

4.船厂造船工序图片

在船厂立焊分为立脚,立对接;仰焊一般就是仰角。

修船一般用电焊,造船一般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要是厚板就是一遍打底,随后的就是填焊肉,最后的就是盖面,盖面很重要,一般来说船检主要看外观,严格的还会测探伤,测探伤的地方每一遍焊接都要把焊渣清干净,这是为了防止气孔。

5. 造船过程图片大全

具体发明者未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6. 造船过程图片高清

阿拉伯作为沙漠地区,理应缺少用于造船的木材。但为什么历史上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的航海如此广阔?整个非洲东海岸南至莫桑比克岛,东至摩鹿加群岛,甚至中国泉州。在自然条件限制下,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来自沙漠的阿拉伯人为何会成为航海民族?

阿拉伯半岛的四周在早期有着大量绿洲地带

阿拉伯的人航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既有他们早期的自身努力,也有后来大扩张后直接获得了其他地区的航海成果。

首先,阿拉伯人地区并不是全都像现在这样,以沙漠地区为主。除了靠近叙利亚的约旦地区和靠近两河流域的波斯沿岸,西部与南部海岸在早期也都是具有植被的绿洲城市。早期的阿拉伯人甚至可以在这里兴修水利,发展一定程度的灌溉农业。

在这个基础上,早期的阿拉伯人有足够的贸易中转站立足,也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初期的航海探索。

来自沙漠的阿拉伯人为何会成为航海民族?

在航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阿拉伯帆船

阿拉伯人对人类航海史的最大贡献,就是三角帆与印度洋季风航线的探索。这些工作都在公元前就已经完成。以阿曼地区和亚丁湾地区为基地的阿拉伯航海家,发现了印度洋上不同季节的风向规律,做到了从阿拉伯地区直航印度西海岸的壮举。

当然,阿拉伯人并不是第一个搞航海的民族。在他们之前,古代的苏美尔人与波斯帝国雇佣的希腊人,都是沿着海岸线从波斯湾慢慢航行到印度河口的。

希腊化时代开始后,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开始逐步开发红海,并与阿拉伯人有了频繁接触。随着同埃及敌对的塞琉古帝国控制了亚洲大量海岸,托勒密希腊人去东方的路线比较困难。

经过长期摸索与阿拉伯人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希腊人终于在《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中,比较详细的表明自己开始掌握印度洋航线。他们还向南进入了非洲东岸。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就这么来的。一直到今天,在阿拉伯和印度西海岸,还有沿着这条贸易航线做买卖的私人小船。

来自沙漠的阿拉伯人为何会成为航海民族?

今天依然活跃在印度洋的阿拉伯商船

希腊人从红海出发,抵达印度后,就与另一群搞航海的当地人发生联系。在印度以东,印度本地的航海家与部分南洋群岛的土著一起,开发路线到锡兰岛。这条路线随后穿过南洋地区,经过马六甲海峡抵,达越南南部,并一直到广州为止。秦末汉初的南越国首都,在当时就是一个东亚大陆的口岸。在六朝时期,印度人甚至已经可以坐船抵达山东半岛了。

在地中海地区,腓尼基人与希腊人一路向西。他们的航程,抵达了西班牙沿海、摩洛哥以西。甚至进入大西洋,最远到不列颠的康沃顿地区去进口锡矿。更有勇敢者向北,探索到靠近北极圈附近有冰山的海面。

此外,希腊人还开始向南航行到东非海岸各地。他们与埃塞尔比亚人接触,并因为进口黄金和象牙的需要,促成了东非历史上几个早期港口城市。

来自沙漠的阿拉伯人为何会成为航海民族?

公元1世纪就已经成型的海上贸易路线

公元7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迅速扩张,他们占领了埃及与整个北非,向东征服波斯与中亚,还经常入侵北印度。阿拉伯的海员与改宗伊斯兰的本地人一起,也就将阿拉伯人的航海辐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南洋、东非、西非。阿拉伯海盗还定期袭击地中海北部各地,并一度占领了西西里这样的重要海岛基地。

这次扩张,也就让阿拉伯人从原先有限的范围,一下子扩充到几乎当时航海家所能抵达的任何地区。他们向东,继续追随者印度人和波斯人步伐,将航海线路开发到了广州以北的福建沿海。

来自沙漠的阿拉伯人为何会成为航海民族?

阿拉伯手抄本上的航海家与船只

阿拉伯人的后裔,还追随香料来源,深入了南洋各地,最远抵达菲律宾的马尼拉一带。他们一起成为了南北朝到宋元时期,中国沿海贸易经济的主力军。

整个过程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但当更多阿拉伯人与改宗者前往海外,往往会在新的港口定居下来。这些人的后代,又从先祖定居的口岸出发,抵达新的地方贸易。唐宋时期到元朝,很多在中国沿海定居的阿拉伯人,其实就是从越南南部的占城来的。这些占城的阿拉伯后裔,则可以能是从锡兰或印度来的。

来自沙漠的阿拉伯人为何会成为航海民族?

历史上泉州的崛起就有赖于阿拉伯人

正是阿拉伯人这种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原先各个海区的交融。他们不仅成为了很多地方发展经济的主力,也帮助了郑和与达伽马这样的早期航海家。他们舰队中的船只,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着阿拉伯帆船的技术影响。他们在印度洋等地的探索,也顺着阿拉伯航海家的路线展开......(完)

7. 造船过程图片真实

供修造船用的水工建筑物。通常分为:(1)干船坞。建在水域岸边,呈长形盒状,习惯上称为船坞。坞底低于水面,三面是坚固的坞墙,与岸相连。靠水的一面是活动的坞门。船入坞后关闭坞门,将水抽去,船即坐落在坞底板的墩座上,以供检修。

(2)浮船坞。简称“浮坞”。为一两侧有墙,前后敞开的槽形平底船。坞墙和坞底均为箱形结构,修船时,先在水舱内灌水,使坞下沉,然后拖入待修船舶,排去水舱内的水,坞即连船上浮,直至坞底板顶面露出水面,以便修理。

船坞,是指修造船用的坞式建筑物,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船坞可分为干船坞、注水船坞和浮船坞三类。干船坞应用较多,一般所称的船坞即为干船坞。

布置在修造船厂内,主要是用于船舶修理。船坞是造船厂中修、造船舶的工作平台,是修理和建造船舶的场所。是船厂中经人工处理的用于修造船的场地设施,船舶的建造和大修就是在船坞中进行的。

8. 造船全过程

桅杆保持平衡,否则会摇晃或者翻船,如果只造船身那直接造不漏水就好了还有凝固后再下水(你应该知道)

9. 造船的图片

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泽棋布,数千里海岸线绵延围绕。为了征服江海,造福人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和发展了造船和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举世闻名,当时的造船技术之高举世公认。其实,中国古代造船业的繁盛,明代并不是起点,据考古发现,目前已知的中国造船史不少于七千年。而从秦汉到明初的千余年时间内,我国造船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春秋战国

舟战推高古代造船技术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有力量以武力兼并他国,开拓疆土。据《左传》《国语》记载,楚、吴、越等国地处河流湖泊众多的南方,这些区域经常发生水战,这些诸侯国也大规模制造军舟运用于战争。

当时长江流域各国用于水上攻伐的战船图像,被战国初年的人们绘铸在青铜器上并保留下来。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镶错图像铜壶”和河南汲县发掘出的“水陆攻战铜鉴”,以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宴乐射猎铜壶”等,都形象逼真地绘画着春秋时期的战船图形,并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激烈的水战场面,嵌错铜壶描绘的两层甲战船,上层载水战士卒,挥戈射箭奋战。下层居划船水手,奋力挥划长桨,向敌船冲击。这是春秋时常见的战船。

自楚康王十一年到楚昭王十二年的66年间,楚国六次派出大批战舰向邻国发动大规模的水上战争,这已充分地显示了他们的造船实力。在楚国与吴国多次水上较量中,楚国胜多败少,表明楚国的战船已具有航速较高、性能较好、结构牢固、战用装置先进以及战斗能力强等优势。他们建造的战船,有“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多种类型。

吴国是一个以舟立国的方国,无论是保卫本土,还是向外开拓地盘,都必须借助大量舟船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楚吴之间战争不断,吴国也因此大力建造舰船。吴王僚在位时建造的“艅艎”大舰,体形宽大,首尾高耸,是这一时期型制最大的水战指挥舰。阖闾掌政时期,在伍子胥的指导下,吴国也建造出“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舡”等战船。

吴国建造战船的技术先进之处,在于他们能根据各种战舰的不同用途,来设计其不同的大小、形制与长宽比例。

吴国勾践在位时,越国已经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造船工厂和专门从事伐木与造船的工匠。公元前494年,勾践败给夫差以后,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强国大计。他卧薪尝胆,奋发图强,采取各种措施,振兴国家。其间,他深感于越国水师力量薄弱,吸取失败的教训,决心大造战船,加紧训练舟师习流(水军),以实现灭吴复仇的大志。

这一时期,舟师水军已成为流域各大国显示军事实力的重要武装力量。先进的造船技艺首先被用于军舟的建造之中,大型战舰往往被看作具有威慑力量的战略装备。水战的胜败,也往往与各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所掌握的造船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

秦汉时期

造船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秦朝至汉朝这段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的农、医、天、算等四大学科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造船业、航海业的发展和水师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时出现了我国造船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秦代的造船,继承和发展了巴蜀地区以及以前各诸侯国家发达的造船业。秦始皇非常重视航运业,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就开始筑弛道,整治全国各江河水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使水上交通四通八达;为统一和开发岭南地区,花了五年时间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运河——灵渠,它“深不数尺,广可二丈,足泛千斛之舟”,由此可知秦代已能造载重50吨左右的船舶了。

1974年,考古人员在广州发掘出一处造船工场遗址。其中心有三个平行排的船台和一个木料加工场地。船台与滑道相结合,是由枕木、滑板和木墩组成的。木墩与滑板不固定,滑道宽距根据不同需要可宽可窄。

滑板上平置两行承受船体的木墩,共有13对,两两相对排列,高约1米,正好适应在船底进行钻孔、打钉、捻缝等工作需求。这种采用船台与滑道下水相结合的原理,已和现代船厂的船台、滑道下水的原理一致。从较大的二号船台推算,该工场可造宽6—8米,长30米,载重50—60吨的木船。

到了汉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冶铁、煮盐、丝绸等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水运的需要和水师的强大,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使造船业随之兴旺起来。《汉书》记载,汉代名将马援曾率领过配备二千余艘船的庞大海上船队。

《太平御览》说,汉武帝时有一种称为“豫章”的大船,船上有宫室。这段记载说明当时有些船的规模已经很大了。

东汉末年刘熙所著《释名》书中也提到,汉代的大船有好几层,第一层称为“庐”,第二层称为“飞庐”,最高的一层称“爵室”。汉代造的船不但体积大,而且种类多,仅战船就有“先登”(冲锋船)、“斥候”(侦察船)、“艨冲”(战舰)、“赤马”(快船)等等。

西汉时期,造船中心就有数十处之多。主要在长安,雒阳(今洛阳东)、巴蜀(今四川)、长沙、洞庭湖一带,庐江郡(今安徽省庐江县一带)、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长江口附近的吴(今苏州市)、会稽(今绍兴市),还有福州、番禺(今广州市)等地。

当时已能按照不同需要,造出多种类型的客船、货船和战船。客、货船中有龙舟、酒肪、舸、艇、轻舟之分;战船中更有楼船、斗舰、艨、桥船、戈船、赤马、斥候之別。船舶建造趋于专业化,造船技术进一步提高。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的木帆船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那种在甲板上建数重楼的大楼船,船体雄伟坚固,能在海上抗风斗浪;帆、舵、锚等船用设备也已齐全。

这个时候出现了能使前侧风平衡的纵帆。这种我国独创的纵帆,性能优良,操作简便。

它的出现,在帆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使帆从只能顺风时使用的辅助地位,变为能适应不同风向,基本取代人力推进的主导地位,为船舶远航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唐宋元明

造船水平世界领先

充分而灵巧地利用风力,是我国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正因为有着高超的造船工艺,唐朝时沿海一带造船业发展迅速,有私营的世代造船的船厂,亦有官营的造船厂,技术工人分工细致,所有用料皆有政府部门组织。唐贞观年间,攻打高句丽,李世民派遣了几百艘战舰,数万士兵,这样规模的海战,没有强大的船舶制造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到了宋代,中国海船已能横渡大西洋,开辟了直达东非的航线。《宋书》记载了当时“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盛况。南宋时,仅海关税收即年达200万贯,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1%,可以想象当时航海事业之兴盛。元代,泉州港成为最大的外贸中心,拥有海船多达1万5千多艘。指引船舶进出港口的六胜塔,至今还屹立在泉州海岸。

明代郑和于1405年首次远航“西洋”,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89年)早84年,比葡萄牙人达·伽马绕好望角到印度(1497年)早92年,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早87年,比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1522年)早一百多年。郑和的确是世界大规模航海事业的先驱,他的成功表明,直到15世纪,中国的航海事业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如龙江船场年产就超过200艘,它还以建造大型海船而著称。1957年在南京宝船场遗址出土一个全长11米以上的巨型舵杆,令人叹为观止。再如清江船场,有总部四处,分部82处,工匠3000多人,规模也甚为可观。

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从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第一次奉命出海,首次出去带领的船队规模就达到了200余艘,这些船根据规模、作用和载重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宝船”,长度为151米,宽度为60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承载的重量高达800吨,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而这种“宝船”在船队中就有60多艘,占到了三成以上的比例,此外船队中还有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在船队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

光是有庞大的船队还不足以在变化多测的海上航行,精确的航线和航海技术是船队必需的。郑和船队掌握了天文定位和罗盘技术,这在当时称为“牵星术”,能够非常精准的定位船队的航行方位,也被认为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航行水平,郑和的船队出海到达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很多岛屿,甚至有人推测美洲大陆也是明朝的船队最先发现的,直到现在东南亚的科伦坡博物馆还保管着当年明朝船队在这里拜访时,留下的纪念碑刻等大量物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