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造船业
我国古代造船业非常发达,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自新石器时代起,我国便产生竹筏、独木舟等原始船舶。直至秦汉时期,造船工艺才初具体系、渐趋成熟。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楼船。楼船是当时的作战用船,可称之为古代版“战舰”,因船上建有重楼而得名。据史料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由楼船组成的舰队进攻楚国。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秦始皇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
楼船的头部为方形,无帆,动力由两侧设计的划桨提供;每层都有防御矮墙,设置了发射弓弩的窗孔,方向和速度由舵和桨掌控,这是造船史上的重大突破,代表当时造船技术的最高标准。
汉代,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非常强大。《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曾在长安附近疏通水路,制造楼船,训练水军。其中最大的一条楼船叫“豫章号”,上有豪华的宫室,可以乘载万人。据说汉朝廷一次就能动用,由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的巨型舰队。
舰队中,各种作战舰只配备齐全。先是冲锋船“先登”处于舰队最前列,接着狭长战船“蒙冲”冲击敌船,再者就是快船“赤马”,最后是最重要的船舰--重武装船“槛”,即上下都用双层板的楼船。楼船也是舰队的主力。
实际上,这一切除了秦汉时期强大的经济实力外,还仰仗于当时十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及积极的外交政策。
秦始皇一统河山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海(河)陆交通要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沟通全国陆上交通。与此同时,还全部拆除了各诸侯领地内河渠上的截水堤坝及拦阻水道的设施,并以鸿沟为中心,疏通济、汝、淮、泗等水道。
此外,秦始皇还兴修吴、楚、齐、蜀等地区的水利,开凿灵渠联通珠江、湘江、长江水系,发展通航灌溉一体化;还派人出海,把内陆驰道与江、河、湖、海的航路衔接起来。这样一来,标志着全国一体的水陆交通网正式建立起来。秦始皇还极力推进航海事业的发展,统一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或海上航行。
刘邦建立汉朝后,制定休养生息的民生政策,国力大增。此时陆上丝绸之路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尽快疏通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军驻守交通要道,但效果不理想。
南越国后归汉后,汉武帝拓宽海上贸易规模,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以合浦为起点,途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最后抵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史称“徐闻、合浦南海道”。此后,这条航线成为西汉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海路通道。
秦汉高度发达的造船业,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国雄踞江东的吴国,历史上就是造船业发达的地区。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5层,可载3000名战士。吴国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
南朝时,江南能建造千吨级别的大船。为提高航行速度,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这是一种装有桨轮的船舶,即“车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尽管不是很经济,但也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新的方向,在我国造船史上绝对值得一书。
2. 我国造船业有哪些特点
这一时期西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各有不同的特点:①在尼德兰地区,由于地处北欧贸易的交通要道,16世纪以前工场手工业就有了较大的发展。
安特卫普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分散的和集中的工场手工业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有着发达的毛纺业、丝绸业、麻布业以及造船业。但是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在于它的对外贸易和运输业占有优势,这一点到以后便成了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弱点。到了17世纪末,荷兰在西欧的经济地位便被拥有强大的工场手工业的英国所代替。
3. 我国造船业发展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克拉克森国际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
它此次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排在世界造船业的前四位。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
4. 我国造船业发展第一个高峰期
明代是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最能反映明代造船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当属郑和所乘坐的宝船。大型宝船长约150米,阔约60米。据推测,郑和每次出洋的船舶数量当在100艘以上。
5. 我国造船业第三个高峰时期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0:10:6:3.5:3.5。从此美国和英国有一样的海军舰队的权利。
6. 我国造船业第一个高峰期
唐中叶以后,由于怛罗斯战役的失利(751)与四年之后安史之乱(755)使得路上丝绸之路无以为续,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向东南沿海转移。同时和中国争夺路上丝绸之路的大食人也将他主导的中古航线推到中国东南沿海。在这样的情况下,联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当时的唐朝对外贸易的有三大港口分别是扬州、福州、广州。
中国东南沿海成为了构成中古世界海洋经贸交通与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当时唐代设立市舶使,标志着中古大陆在传统陆域经济之外,有了海洋经济的添加,在这样一种条件变化之下中国海商群里开始崛起。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宋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宋代提出了“开洋裕国”宋代中央政府开始调整国策,重视海洋贸易。对外贸易的重心从陆地转向海洋。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将两宋统治者的目光吸引至大海上,中国的海洋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代开国初年,便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北宋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于广州设置市舶司;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宋徽宗诏令在杭州设置市舶司;北宋元右二年(1087年)在泉州等地也设立市舶司。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朝廷派内侍到海外招徕贡市贸易,希望能招来更多的海外蕃商到中国贸易。宋朝制度比较合理税收制度,贸易法度严明,有力地保护商人的利益,不仅培养了本土的海商而且来华外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发展和繁荣。
在世界的历史上,元朝的版图扩张到了整个欧亚大陆,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破了阿拉伯人作为中国和欧洲贸易的中介,为欧洲人到中国来寻找才是埋下了伏笔。除此之外元代对北方海洋港口的建立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当时的元大都对于南方的日用品的需求,在路上上难以满足,所以开通了离当时元大都最近的天津港。天津就是顺着海河发展起来的。
在朝廷和民间的共同的努力之下,使得宋元时期出现繁荣额海外贸易,进一步密切了与海外诸国的关系,主导了印度洋以东、太平洋西岸沿岸地区的国际贸易,唐宋元时期迎中国海洋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唐宋元时期的海洋文明发展和当时的造船技术史分不开的,自中唐之后,随着航海与外贸的发展,福州、泉州已经成了造船业的重要基地。唐代高僧鉴真最终在福州买船,才得以东渡日本,可见当时福州的造船业已经闻名海外,具有很强的远航能力。宋朝官员吕颐浩认为:“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西船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可见,当时“福船”的影响力。
各地个体的、零散的在海上进行贸易的活动好早就已经出现,海商作为群里的出现在中国经济舞台上代表中华文明,在世界的舞台之间进行交互是在唐朝。宋代时期中国的东南沿海的海商向外扩展,阿拉伯商人的本人化是在宋朝开始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海商群体是闽商,闽商出现在唐代中后期,并随着宋元的国家海洋政策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7. 我国造船业第二个高峰期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
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8. 我国造船业和海运业的奠基者
广东周边国家: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
最靠近的是越南,广东西南靠近北部湾,越南东北部面朝北部湾,中间只隔着广西的沿海地区,应该是防城港钦州北海这些地方,放在过去这些也属于广东,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划入广西.
9. 我国造船业第三个高峰期是什么朝代
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政治风格开明、经济发展自由繁盛,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多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宋代城市经济十分发达,店铺生意兴隆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灿烂夺目,其作品有独特的时代品位和特点。
宋朝所经历的时代历史背景十分复杂,在政治上表现出其他朝代没有过的懦弱与惧战,但内忧外患的民族困局,却并没有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可以说宋朝的朝代特色充斥着矛盾与惊喜,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
形成不可避免的两极分化,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宋朝成为中国朝代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星宿。
那么究竟宋朝依靠怎样的方式促使自己在“弱国”阴影之下实现经济文化上的完美逆袭呢?又是如何一步步的完成自己的城市经济化建设呢?
一、内外贸易发展全面开花,促进经济发展
1、对外与多个国家实现贸易往来
宋朝的战斗力远低于隋唐,但宋朝经济发达,生产力十分先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队和商船队,往来阿拉伯、印度、俄罗斯进行贸易合作,与世界各国都有经济往来。
宋人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中国的茶叶和瓷器,把它们远渡到欧洲各国,与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交流,丰富和开阔了当时宋朝人们的生活和眼界。
2、对内形成繁华大都会
“千家万户,无人仰仗煤炭讨薪”,当时宋朝大大小小的几千座城市,到了晚上都不是一座座黑暗的古城,而是一个连接商品和文化的纽带,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夜间大都会。
当时宋朝居民的夜生活丰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陈仁阁先生说:“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赵宋,特别是南宋钱出现在中国,当时叫交子。
南宋临安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不仅超过了世界,而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使南宋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沉默,直至明清资本主义被彻底摧毁,使南宋的辉煌与繁荣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二、资本主义萌芽与工商业发展迅猛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张泽丹的北宋绘画向世人展示了北宋的繁荣,这是对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好概括,突出了当时人们安居乐业的状况。
北宋的首都开封,是北宋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最明显的时期。
当时,人口和商品数量的增加,国土面积大大缩小,汉族人口聚集在江南的小店里,大大增加了人口的生产和土地负担,所以宋代人发展工商业,创新技术,宋代的城市化和工商业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
2、工业、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当时宋朝大力发展铜业、铸造业、丝绸业、陶瓷制造业、活字印刷业和造船业等工业文明,特别是纸币的发行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汴京市有许多大型的正规交易市场。
其中最频繁的时候每月举办5次,与现在的小商品市场相似。它的规模巨大,能容纳一万人,所有的商业交易都在这里,而开封城内大中型工商户6400多家,小贩8000多人。
三、宋朝城市一体化
1、城市化明显方士制度崩溃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南宋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条街道和许多与之相连的小巷里,白天和晚上都不安静,商人的叫卖,僧侣和道士的歌唱,学生的读书……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城市化。
由于方士制度的崩溃,各个领域的差异逐渐消失,城乡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消失。由于城市文化在空间上的特殊性,方士制度的破坏不仅打破了这堵墙,而且打破了城市文化的心理障碍。
宋代江南城市的繁荣主要集中在江苏省部分,南方城市的繁荣或是延续了宋代的发展进程。
2、城市面貌欣欣向荣
宋代经济的繁荣使京城的购买力加强,商路实现扩张,促进了特殊手工业城市的发展,丰富了北宋城市的各种商业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这也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城市风貌,最独特的特点就是在城市中出现的“学府气质”。
历史记载王安石在整改期间改造了最高学部人数将近2000人,北宋末年,学生人数增至3000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家学校,也是宋代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主要场所。新生们在这里学习,街上灯火辉煌,宋代城市的面貌花团锦绣、一片祥和。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化最明显的朝代,在这一时期,虽然宋朝的外交国力不强,但是整体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却不容小视。
属于宋朝的辉煌时代,特别是宋代商业经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成为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