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通讯导航 > 国内船舶市场(船舶市场规模)
国内船舶市场(船舶市场规模)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09 13:10 点击:292 编辑:admin

1. 船舶市场规模

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5.5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亿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

此外,截至2020年底,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经营船舶运力规模分别位列全球综合类航运企业第一、第二位。

2. 船舶市场规模排名

表1 国资委央企名单(96名)

1.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8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6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7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18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19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2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7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8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29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0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1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2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33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4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35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36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7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8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9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

40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1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42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3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4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45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6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47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48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49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50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1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2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3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54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5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56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

57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8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59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0中国盐业有限公司

61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62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63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4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5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6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7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68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

69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70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71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2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3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74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5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

76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77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8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

79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80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8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82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3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4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85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86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7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8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89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90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91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92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93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94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95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96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3. 中国船舶市场

前景非常好。

船舶运输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

4. 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属于装备制造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船舶行业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在主要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单位)中,为产品销售而进行的机械与设备的组装与安装活动。

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

5. 中国船舶市场占有率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克拉克森国际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

  它此次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排在世界造船业的前四位。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

6. 船舶市场分析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还不错,是一家是面向全国船舶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基础研究与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还是很强。

主要业务领域是:高层决策支持与软科学研究,国内外船舶市场分析与预测,船舶工业科技、经济情报的搜集、研究、报道与咨询;船舶工业标准、规范的研究与编制,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船舶工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咨询与服务等。

7. 船舶市场规模划分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8. 船舶市场规模 2025

未来五年,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应用更加智能、测量更加准确,还将朝着更快、更小、更安全、更标准和无线应用与自我学习等方向发展。

以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和芯片级传感器融合两大核心为主轴,其上下游产业日益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五年的传感器技术将迎来20类应用发展趋势:

1、传感器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将得到改善,其对事物的安全监测将更敏锐,因为不安全的情况将很容易预测。

2、自主传感器技术将成为可能,它带有集成电源且可长距离无线连接。

3、传感器将在整个使用寿命内进行自学习,而无需维护,修改或校准。

4、芯片级的新技术正在兴起。由于发射器,接收器和印刷电路板越来越小,传感器融合将有更多可能。

5、我们将使用合成传感器。

6、我们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遇到传感器技术。

9. 船舶市场规模分析

船舶总吨位的用途主要有:

1.表征船舶建造规模大小,作为船舶拥有量的统计单位;

2.船舶建造,买卖,租赁费用及海损事故赔偿费得计算标准;

3.国际公约,船舶规范中划分船舶等级,提出技术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基准;

4.作为船舶登记,检验,丈量等计费的依据;

5.作为某些港口使费的计算基准;作为计算净吨位的基础。净吨位主要用作计收各种港口使费(如港务费,引航费,码头费,灯塔费等)和税金(吨税)的依据。各国港口规定不同,其中也有按总吨位,吃水等收取港口使费的。

10. 中国船舶市场份额

全世界船用主机都有苏尔寿、 B&W、 瓦希兰、MAN、 国内的大连重工、沪东重机、包括广船等品牌。MAN B&w和W&rtsil&是世界船用主机的两大著名品牌。在世界船用低速机市场,MANB&W品牌的占有率高达80%,W&rtsila品牌占16%;在世界船用中速机市场,Wartaila品牌的占有率达到38%,MANB&W品牌占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