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2类48种。已探明的有煤、锑、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玄武岩等。 煤储量1308.1万吨,锑80万吨,大理石10亿立方米,花岗石1.2亿立方米,石英石5000万吨,石灰石6亿吨,白云石7亿吨。煤主要产地是横石、老虎槽、鲁家源、泉港等地;锑产地在徐家山、湄港。 石英石、白云石主要分布在闯王镇;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通羊、大路两个乡镇。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资源遍布域内多数乡镇,已全面开采。 通山县境内溪沟纵横,河网密布。河道总长800余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00余米。主要河系5条(燕厦河、横石河、厦铺河、通羊河、黄沙河),流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集水注入富水水库。年平均降水量45.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5.4亿立方米。其中。本境地表径流20.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径流1.12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3.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15亿立方米。山泉250处。在海拔1500余米的九宫山铜鼓凸、风车口,山泉四时不枯,原三源乡迎风台温泉,水温达50℃。 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富水水库),中型水库3座(石门、雨山、石门塘),小(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61座,总库容0.995亿立方米(不含富水水库)。塘堰2810处,其中1万立方米以上大塘205处。 境内水能蕴藏量为1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6.6万千瓦。到2002年末,已建成水电站39座(包括民营电站),装机总容量2.64万千瓦。 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增长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750万元,增长20.2%;财政收入15008万元,比上年增加2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08万元,增长23.9%。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9.13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64亿元,增长22.6%。按公安年报人口数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7281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7.6:27.4:51.0调整为2008年的19.5:27.5:53.0呈“三、二、一”型经济结构。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8%,拉动经济增长2.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27.6%,拉动经济增长5.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1.6%,拉动经济增长11.7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0.53亿元,增长22.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59元,增长14.2%。经济结构得到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6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6%;增长12.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2%,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的增幅,整体经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35.3%;第三产业增加值25.51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7.9:27.9:54.2调整为2010年的15.3:29.4:55.3,呈“三、二、一”型经济结构。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拉动经济增长0.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7.5%,拉动经济增长10.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2.3%,拉动经济增长5.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9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9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千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1万吨,增长2.5%;出栏肥猪16.9万头,增长3%;水产品总量4380吨,增长8.7%;茶叶产量977吨,增长0.9%。全县新造楠竹园1.5万亩,完成柑桔品改1000亩,新发展花椒基地3500亩、油茶基地1000亩。新农村建完成了90个村的村庄规划,实施了38个村的建设试点,整合各类资金2100万元,完成主干道路基36公里,硬化入户道路37公里,新建沼气池520个,新建改建村级办公场所33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5%。硬化农村公路路面307公里,全县149个行政村已通油(水泥)路,黑化硬化率达到79%。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达2429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98元,增长13.1%,工资性收入1055元,增长10.3%,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90元,增长40.7%。 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2.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7.01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水稻产量3.8万吨,增长2.7%,麦产量0.2万吨,基本持平。全年家禽出栏量达到122.6万只,增长130.5%;肉类总产量18792吨,比上年增长35.7%;禽蛋产量2098吨,增长68.8%。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03552千瓦,同比增长5.4%;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拥有拖拉机533台;收割机械150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81500亩和11303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5508吨。农村用电量达到4639万千瓦时。 2009年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88811吨,比上年增长27%。油料作物产量4711吨比上年增长4.1%;蔬菜产量138800吨,比上年下降0.4%。肉类总产量增长4.7%。其中,牛肉产量增长6.7%,羊肉产量增长0.8%,禽肉产量增长7.6%,禽蛋产量增长5.2%。水产养殖面积增长3.4%,水产品产量增长5.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增长3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6256亿元,增长58%。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4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96千公顷,农村用电量5384万千瓦小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82万千瓦。新农村建设有新进展。全县改造县乡公路54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36.8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5666口。解决了6.6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互联网宽带上网逐步进入行政村。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含本乡镇)8.64万人,实现在外务工收入17.3亿元。 2010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49万亩,比上年下降0.6%;粮食总产量8.59万吨,比上年下降2.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12万亩,比上年增长1%,油料总产量0.44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它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蔬菜10.8万吨,下降9.2%;水果1.34万吨,下降0.7%;荼叶995吨,增长0.7%;花卉、园艺播种面积0.17万亩,增长21.4%;林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造林面积573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5000亩,四旁(零星)植树38万株,育苗面积495亩,当年苗木产量1260万株,竹木采伐量分别是612万根和36110立方米;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牛、猪、羊、兔和家禽存栏分别为14826头、139203头、60582只、19000只和843970只,比上年分别增长3.7%、5.1%、4.7%、95%和4.7%,全年肉、蛋产量分别为17059吨和2409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5%和增长4.9%。水产品产量10500吨,增长47.9%,养殖面积45000亩,增长11.1%,农村劳动力转移成绩显著。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6亿元,劳动力比上年减少0.44万人%,劳务收入增长7.5%,平均劳务收入增长13.3%。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9%。拥有农用拖拉机691台,增长16.3%;农用运输车885辆,增长4%。全年农村用电量5650万千瓦小时,增长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2010亩,与上年持平,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169350亩,当年实际机械播种面积23600亩,当年实际机械收获面积108550亩。 2007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产业规划上,继续突出冶金、建材、能源、森工四大产业;在园区规划上,继续突出“一区二园”(经济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和新桥石材工业园。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20.1%,完成增加值6.41亿元,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30.7%。 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4.04亿元,增长24.0%,完成增加值7.93亿元,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77.33%;实现利润总额2726万元,比上年增长42.11%,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3.87亿元,同比增长66.81%;资产合计为11.28亿元,同比增长90.86%;从业人员为4982人,同比增长17.09%。 200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增长19%,完成增加值8.92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9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7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利润总额2840万元;从业人员为4982人,同比增长17.1%。 2010年,通山县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六个县(市、区)平均增幅高2.8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居第二位,仅列通城之后。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有了新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8.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工业总产值27.9亿元,工业效益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倍,其中利润2.35亿元,增长7.19倍。 2007年年末全县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家,拥有从业人员1130人,完成建产筑产值119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1%,建筑房屋竣工面积23421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9%。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6377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商品房销售面积11429平方米,增长132.7%。 2008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8382万元,比上年增长53.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88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9421平方米,增长32.2%,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31390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51.6%。 2009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31.9亿元,增长%,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5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6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05万平方米。 2010年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2%。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5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8.2万平方米,全县完全成竣工面积23.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2.21万平方米。 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750万元,增长20.2%。分地域看:县城消费的零售额53559万元,县以下零售额26191万元,分别增长20.6%和1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8059万元,增长18%;餐饮业7960万元,增长35.8%;其他行业3731万元,增长32%。全县市场综合物价指数为104.52,其中: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6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1%。 据商务部门统计,2008年,全县出口创汇额达到5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招商引资总额为66085万元,增长42.7%,实际利用外资2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7%;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5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完成60个招商项目。 2009年全县出口创汇额达到1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7%。全年招商引资总额为105210万元,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3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完成71个新增招商项目。比上年增加11个。 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11亿元,增长31%。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18.14亿元,乡村零售额5.97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07亿元,住宿餐饮业5.04亿元。全县市场综合物价指数为102.3,其中: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 气候:通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按地形和气温变化的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中部丘陵平贩温暖湿润区、南北低山丘陵温和阴湿区,南部中低山温凉多雨多雾区。由于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匀,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山区多于丘陵平畈区。 全年平均气温16.3℃,全年暴雨多集中在4-9月份,尤以6-7月次数最多。 方位: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 地形:通山县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境南幕阜山脉绵亘约150公里,为鄂赣界山,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点是太阳山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大幕山横卧于北,平均海拔750米,最高点954.1米。县域中部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8.6%。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缓降,最低点在境东富水水库库底,海拔20.13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