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是贯穿长安区境南、北的一条大河流,沿河有12个乡镇,48个村庄,约25万人,24万亩耕地,并临近西安市郊,对西安西部交通影响重大。1957年后,陕西省人民政府将沣河堤防工程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由陕西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分4年修建。长安区境内的工程有: 沙河分洪工程,沙河是沣河的一条分洪河道,全长11.7公里,县境内长7公里。根据设计将主河槽底加宽到20米,挖出的土用以加高培厚河堤,并在沙河口修筑总宽83米的砌石分洪堰,最大分洪能力300立方米/秒。沙河土堤于1963年竣工,分洪堰于1964年完工,全县川原区41个公社投劳19万工日,完成土方26.2万立方米,国家补助投资23.8万元,并给每工日补钱0.8元,粮0.5公斤。 沣河河道治理,据清嘉庆《长安县志》载:“清康熙四十四年,沣水暴发,决堤一百八十丈,自严家渠至咸阳河南街漂没十五里。知县吕公祥请长安咸阳夫役千名,捐粟三百石,修理堤堰。四十五年四月工毕,堤高三丈、底广十丈,水害以宁,民怀其惠。五十三年,总督鄂海等复加疏浚。” 中华民国24年(1935年)7月6日,山洪暴发,沣河决堤84处,长3066米,纪杨乡党家桥决口252米。沣河支流河决堤25处,长2025.8米。长安县征派民工,泾惠管理局技术指导,省水利局测量队设计,进行治理。7月中旬开工,9月中旬完成,修复河堤5091米,完成土石方44626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多次修整沣河河道。1964年春至1966年夏,长安县治理沣峪口以下至咸阳市界35公里的沣河两岸河堤,还为高冠河、河、太平河等支流部分堤加高培厚,险工段砌石护岸,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等,设计洪水标准为1030立方米/秒。工程共完成大堤77.5公里,砌石护岸4422米,打木桩2326根,清除芦苇155568平方米,修建退水渠、引水隧洞15座,完成土方137万立方米,石方1.85万立方米,受益社队投劳91.7万工日,国家投资141万元,并给每工日补钱0.80元,粮0.5公斤。1979~1981年,加固堤防砌石护岸2236米,修圆盘坝15座,共投资25万元。1983~1989年,修建北陶、北陶西、冯联、细柳营、严家渠、沣桥、沣三、曹坊、上南丰、大吉村、南北强、西留堡、东大、北大、郭南、太平河、史鱼寨等27处险工段砌石护岸工程5709米,垒石坝、丁坝54个,完成土方3.5万立方米,石方2.7万立方米,投工5.8万个工日,总投资6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 秦都区内,沣河长10.7公里。由于源短流急,堤防单薄,加之河床芦苇丛生,交通道口不少,历史上经常出现洪水灾害。1954年和1957年,沣河堤岸决口,洪水漫溢,河南岸淹村毁田,损失惨重。1962年由省水利设计院设计,省计委批准立项的基建项目,自1963年破土施工,至1965年竣工。历时三年,完成加高培厚河堤16.64公里,砌石护岸3.38公里,建丁坝、圆盘坝共44座,增修退水设施1处。按照总体设计,同期还增修了沙河分洪工程,由长安设分洪口,经钓台马家堡与新河汇流入渭。于1963年6月~8月完成河道拓宽和加固土堤6.64公里,增修越堤道路10条。沣沙河经过此次大的整治后,防洪能力由1962年400秒立方米堤高到1000秒立方米,两岸植树绿化,护田7万余亩。1964年咸阳市成立了沣沙河管理站,将工程、堤防、树木和采沙实行统一管护。此后二十多年,堤岸成荫,设施完好,虽屡经大洪,未发生灾害。 石砭峪水库,中型水库,位于长安区南石砭峪口内1.5公里处。1953~1954年,陕西省水利局和水利设计院曾钻探设计,选过坝址。1958年破土动工后又停建。1972年12月再次开工。1978年9月大坝竣工,大坝高85米、长265米,坝顶高程735米,控制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总库容28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50万立方米。大坝左岸圆形输水洞长482米,洞径4米,最大泄洪量192立方米/秒。右岸防洪洞长508米,高10至12米,宽7至8米,最大泄洪量707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洪峰流量68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洪峰流量1136立方米/秒。1980年,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86年完成漏裂处理和加固工程。石砭峪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向西安城市供水、发电的多功能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5.8万亩。水库建设中已实施灌溉,1989年向西安供水3000万立方米。 大峪水库,位于大峪口,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8.6平方公里,土心墙土石混合坝,高55.8米,顶长160米,坝顶高程783.8米,总库容4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58万立方米。坝左岸设侧槽式溢洪堰,长36米,堰顶高程779米,溢洪道长211米,设计洪水流量217立方米/秒,50年一遇。右岸输水洞为坝后闸式,洞径2.4米,最大输水量25立方米/秒。坝后建水力发电站两处,装机2×75千瓦及1×250千瓦,共400千瓦,1989年与国家电网正式并网。大峪水库与许家沟水库、东沟水库、东水西调干渠联合运用,可灌大峪灌区农田10.5万亩,并供西安环城公园用水。工程于1959年秋开工,西安交通大学水利水电设计院设计,完成16米坝基沙石开挖和粘土回填,凿通输水洞207米,因经济困难而下马。1966年10月二次上马,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1969年10月第三次上马修建,1971年10月主体完成,共完成土石方103万立方米,国家投资494万元,群众投资投劳合计354万元。水库运行正常,唯溢洪堰堰顶高程还差1.2米,溢洪道边墙及出口尚未完成,影响蓄水20万立方米。 郭杜水库,位于郭杜镇周家庄村东,河上建闸坝蓄水,设闸5孔,闸高4.8米,宽4.5米,闸顶高程433.5米,总库容114万立方米,闸上建有公路桥、工作桥,安装有5台30吨启闭机,闸前右岸建有扬程13.3米的抽水站1座,抽水灌溉郭杜农田1万亩。工程由陕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1973年4月动工,由郭杜公社出劳修建,1976年12月竣工,完成土石方31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2万元,社队集资投劳折价共103万元。后因河水污染,支斗渠配套不全和原有的工程破坏失修,仅灌4000亩左右。 甘河水库,位于兴隆乡卜鱼寨村南,在河上建闸坝蓄水,设闸5孔,闸孔高5.3米,宽4.5米,闸顶高程423.47米,库容102万立方米,闸上建有工作台,安装5台30吨启闭机,闸前右岸建有扬程7.9米的抽水站一座,自流管道567米,灌兴隆乡农田5000亩。1972年11月动工,由甘河公社投劳修建,1975年元月完工。完成土石方43万立方米,国家补助投资22万元,社、队自筹资金63万元,1981年后,因下游渠道及建筑物损坏,卜鱼寨等村可灌农田500余亩。 沣西自动闸水库,位于马王镇河头村东,在沣河上修建自动闸蓄水,闸体总长91.4米,在两端及中间共设泄洪冲沙闸4孔,每孔宽3米,冲沙闸间共有3段溢流堰,每段设3×3米的闸板8页,利用水力自动翻板宣泄洪水,闸(板)顶高程402.5米,闸下设有消力池,池长12米,库容104万立方米,灌马王镇农田1.2万亩。西安市水利设计院和长安县水工队设计。1974年11月由沣西公社修建,1976年9月建成蓄水,当年灌3000亩,1978年灌溉面积最大为5500亩。1974~1988年出现消力池冲毁、部分坝基掏空,边墙及护坡塌陷等情况。全部工程国家投资32.8万元,社队集资24.1万元,完成土石方4万余立方米。为防汛,1984年后未蓄水,1989年将闸板全部拆除。 斗门自动闸水库,位于斗门乡半个城村西沣河上,工程形式及设计与沣西自动闸同,设有冲沙闸4孔,溢流堰3段,每段有自动翻板闸6页,闸坝总长72.4米,库容147万立方米。1974年底至1876年11月,由斗门公社修建,共用工18万个,国家投资7.3万元,社、队集资26.2万元。因灌区工程未修建,故未蓄水。1982年,为防汛将翻板闸拆除。 小峪水库,位于王莽乡小峪河出山口处,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粘土斜心墙土石坝,坝高54.5米,长162米,坝顶高程741.1米,总库容2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5万立方米,右岸设侧槽式溢洪道,长60米,坝顶高程733.6米,设计洪水流量258立方米/秒(5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400立方米/秒(500年一遇)。坝体右侧设有水塔及输水洞,洞径1.8×2.0米,塔内设工作闸及检修闸门各一套,闸孔1.5×2米,采用50号启闭机两台,放水经坝下分水闸可灌王莽乡农田2万亩。1975年由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后,西安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修改溢洪道设计,对大坝稳定进行复核计算。王莽公社修建。1971年11月开工,主体工程于1977年建成,完成土石方76.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39.9万元,社队自筹资金55.7万元,另投劳231万工日。1978年蓄水运行,灌溉面积达19600亩。 沣河渠(俗称张王渠),开凿于明代或以前,由沣河东岸(今斗门镇张旺渠附近)引水,可灌田1万亩。《陕西通志》记:“渠经冯三村、冯党村、田村、许村、喇家村又北流合兀壮普磐跚畏先站谩! 高桥渠(又名韩家庄渠),开凿于明代或以前,由沣河西岸引水,《陕西通志》云:“渠流经马池头(今麻池头)、槽房(今曹坊)、东西马房,至咸阳梁家庄入渭,灌田二十五顷。” 阎家古渠,开凿于明代或以前,清嘉庆《长安县志》载:“通志云,渠流经席家村、张家庄、马家村,又自北而东入于沣。渠西席家村(今高桥五席坊)等灌田十余顷,渠东党家桥等灌田五顷,今渠口淤垫。”从今位置看,引水口当在沣河西岸高桥乡严家渠村以上,渠东灌田500亩,当系党家桥村在沣河西岸的农田。清乾隆年间曾修复,未通。 三官渠, 开凿于清代,在沣峪口沣峪河东岸,分四渠引水,灌陈村、上滦、下滦、红庙、翁家寨等村农田5000余亩。曾有分水及管理石碑两方,原存红庙村戏楼,“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三官渠现为滦镇底栏引水灌区。 无名渠 ,开凿于清代,三官渠口以下沣河西岸引水,灌东石、南北石村农田500亩。经改建今仍利用。 暖泉渠 ,开凿于清代,无名渠口以下沣河东岸引水,灌东西小留堡三村农田500亩。按位置及灌田数,当为今西留堰。 草堂堰, 开凿于清代,从高冠河西岸引水,因草堂寺而得名,灌东大、西大等村农田700余亩。今渠仍在,引水口在祥峪乡水磨村东南,可灌东大乡稻田1000余亩和户县上下草村部分农田。 肖家堰 ,开凿于清代,从高冠河西岸引水,灌东大、西大、索罗庄等农田1100亩。今仍使用。 金家堰 ,开凿于清代,从石砭峪口河西岸引水,灌水寨、曹村等农田500亩。今名磨堰渠,仍利用。 王家堰 ,开凿于清代,据《陕西通志》载,从大峪河南岸引水,灌江村农田1000余亩。 校尉渠, 在金家渠以北里许,灌田980亩。 沣惠渠, 在沣河、河会合口下,从沣河东岸引水,“关中八惠”渠之一。中华民国31年(1942年)10月至36年(1947年)7月修建,陕西省水利局设计,沣惠渠工程处施工。渠首筑有砌石拦河溢流坝,坝长133米,高1.5米。坝右侧设冲沙闸两孔,每孔宽2.5米。有进水闸5孔,每孔宽2.5米,渠首设计引水流量为11立方米/秒,总干渠深2.4米,渠底宽6米,长15.5公里,由进水闸经沣惠、北张、细柳、普贤等村,在镐京的焦村南流入西安郊区,在漳浒寨分为两渠。总干渠在长安境内,一至八斗渠(六斗早废,实用七条斗渠)灌长安县沣惠、细柳、义井、镐京等乡农田1.7万亩。七条斗渠共长17.87公里,现可以利用的只有6.7公里,1985年以后因田间工程损坏严重,仅能灌田3000余亩。 沣峪渠, 在沣峪口桥以上800米处从沣峪河右岸引水,设计灌溉面积11万亩。1958年7月至1959年12月由五星、子午两大公社修建。渠首为无坝引水,修有一座两孔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1立方米/秒。干渠长18.5公里,修有建筑物43座。支渠7条,共长41.1公里。1962年干渠被山洪沙石淤塞不能通水,原修支渠大部平毁。1978年春,滦村公社修复干渠1400米,国家补助投资1.4万元,社队自筹1.2万元,投劳1.2万多个。现灌上王村、大新村农田1500亩,给小新村库塘充水灌田1000亩。 神禾渠,在石砭峪口内400米处,从河东岸无坝引水上神禾原。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由五台、太乙、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等公社投劳修建。干渠出峪口后经下寨,从马厂上神禾原至温国堡村对岸退入河,全长29公里,1958年修建。灌区内还修建马厂、东见子河、康峪沟、药王洞、杜永村等库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共计完成土石方60多万立方米,总投资42.22万元。1967年以前只灌马厂水库以上农田5000多亩。1966~1970年对马厂水库进行库底防渗处理,卧管改建,大坝加高后,水库以下河以南的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等公社农田1万余亩得以灌溉。1977年神禾渠改建为石砭峪水库东干渠。 沣峪口底栏栅引水工程,在沣峪口公路桥下,是长安县修建的第一个底栏栅引水工程。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设计(赵修荣主持),滦村公社修建,1966年4月开工,5月全部完成。国家补助投资2.7万元,底栏栅坝引水廊道长9米,宽1米。溢流堰长32米,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1988年国家补助投资3.11万元,滦镇自筹1.26万元,将栏栅坝下游的消力池及护坡重修加固。灌区渠系是在原三官渠基础上改建的,底栏栅进水闸以下总干渠长850米,东干渠1700米,中干渠长5550米,西干渠长2370米,灌区共有桥梁、跌水、分水闸等建筑物26座,支渠11条共长13.5公里。灌溉面积共9200亩。滦镇灌区设有滦镇水利管理站。 长安古城(今西安市城区)生活及园林用水,部分是引自长安县境内的河水。历代形成的引水渠道,有汉昆明池,隋唐永安渠、清明渠、黄渠和明代通济渠等。 昆明池, 西汉人工蓄水工程,开凿于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遗址在今长安县斗门镇东南,南界石匣村,北界上泉北村及沣镐村的土岭以南,东界孟家寨、万村,西界张村、马营寨、白家庄之东,面积约10平方公里。据《汉书・武帝纪》注释:西南“有越隽、昆明国。……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后世许多史地学家考证,认为汉武帝修昆明池主要是为长安城用水,并供皇家贵族游观。宋代程大昌首先注意到昆明池和都城用水有关,他在《雍录》中写到:“昆明甚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为城之用,于是并城三派,城内外皆赖之。” 昆明池水源自楹樱ㄊ烦┖樱5笔痹诮胥慊菹缥餮咄反逍奘搜撸绷鳎┫噶潦淮褰肜ッ鞒亍3匚饔行顾冢ㄔ诮裾糯逵肼碛洌看笫保魅脬愫印3囟⒈备饔谐鏊凇!端烦贫谖ッ鞴是喑其钋骶映刳椋窈映卣┍保杏水会合后分为两支,一东流为漕运,一东北流供城市用水。池北口输出之水,沿古河道北行,先注入揭水陂(在今王寺以北三桥镇西南一带),经调蓄后,分数支注入水,以供宫城。一支引入建章宫,通过太液池泄入渭河。一支引入未央宫、长乐宫经沦池、酒池,调蓄后泄入渭河。昆明池在我国城市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永安渠, 隋开皇三年(583年)修建。从香积寺西引┧唇楹樱癯嗬盖拧⒐拧⒌谖迩牛沙悄洗蟀卜晃鹘秩氤牵癖鄙矫趴诖逡晕鳎N鞒乔敖分饕┧こ獭 清明渠, 隋开皇初年开凿。从皇子陂引河水,经今韦曲、塔坡、三爻村,西北流,由大安坊入城。 黄渠, 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开凿。引大峪河水,由大峪口龙渠西北流经三象寺、戎店、大兆、东曹村至杜陵南,分渠一支灌鲍陂农田,主流注入曲江池。 通济渠 ,明成化元年(1465年),陕西巡抚项忠、西安知府余子俊、长安知县王铎、咸宁知县刘升等主持开凿。于丈八头(今丈八沟)在沼河设闸,穿渠北流,至郭村转东筑堤至安定门(今西门)入城。为扩大水源,后由河碌碡堰引水入河。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36年(1947年),都曾疏浚。 解放后,由长安县供西安城市生活、工业、园林用水的主要工程有: 惠渠 1957年动工,翌年建成。自杜曲镇新村河右岸设闸引水,西北流经韦曲、上塔坡、东江村,东北流经瓦胡同、金花路雨水渠注入兴庆湖。长安境内8公里,引水流量2立方米/秒。完成土石方20万立方米,国家投资38万元。 沣河水源地,50年代后期,西安市在长安县纪杨乡沿沣河一带及河以西开凿深井,到1985年达40余眼,并建属西安市第三自来水厂管辖的配水厂一个,年取水量5000多万吨。尔后,采水量逐年增加,沣河水源地1966~1969年7200万吨,1970~1973年1亿吨,1974~1978年2.25亿吨。大量的开采,使纪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12~18米,1957~1979年10月,纪杨乡报废农田灌溉机井780眼。 环城公园供水工程,1983年,由长安县大峪水库为西安城河供水。从东曹村经东伍村,到春临村入西安市界。其中20公里干渠及渠道建筑物由长安县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并集资40万元修建。 石砭峪水库供水工程,1983年,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周至黑河修建水库,并开凿90公里渠道引水入城,称黑河引水工程,但全部工程建设时间长、投资大,因此将长安县石砭峪水库作为调节水源先向西安城市供水。这一工程由水库输水支洞引水,经总干渠、西干渠,在三支渠口西新建引水渠3.62公里,其中埋设直径1.2米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1.78公里,砌石暗渠1.84公里,至甫店村西与黑河干渠会合,修建汇流池供水管理站。池以下干渠分左右双线,相距30米,由池北经楹拥购4.7公里,至贾里村东穿神禾原隧洞2公里,至瓜州村西跨河修倒虹工程2.6公里,至皇子坡村南穿少陵原隧洞4.7公里,流入净水厂(雁塔区南窑村东)。长安县承担石砭峪输水支洞、总干渠及大陡坡、西干渠改建覆盖。1987年5月开工,1989年完工。计完成土石方20万立方米,混凝土8000立方米,安装管道1780米,这部分工程共投资540万元。 |
上一篇:象山石浦租船出海捕鱼休闲捕鱼? | 下一篇:石家庄哪里可以野外烧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