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原名“永丰”号,是清政府在1910年8月16日向日本民营船厂订造的航海炮舰,同型还有1艘“永翔”号,其中“永丰”由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永翔”由日本川崎神户造船所建造,设计上参考了日本海军的长江炮舰“嵯峨”号。排水量780吨,总长65.8米,装备1门4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前主炮,1门3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后主炮,以及4门4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和2门37毫米维克斯乒乓炮。 建造完成,从日本返回中国时的“永丰”舰,即“中山”舰。 “永丰”“永翔”舰建造过程中,遇到了清王朝退位、中华民国诞生的政权更迭,作为前朝的遗产,民国海军部竭力筹措资金支付了剩余建造款项,将军舰接收回国,仍然保留清代订立的舰名。 此后“永丰”“永翔”都被便在民国海军第一舰队,1917年“永丰”参加护法舰队叛离北京政府,加入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后,孙中山主张广东当局联合奉系进攻直系,广东军政府陆军总长陈炯明对此表示反对,1922年6月16日发生了炮轰孙中山广州官邸的事件,当时“永丰”等护法舰队军舰表示支持孙中山,孙中山曾一度避难于“永丰”舰。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孙中山曾经蒙难的“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以作为纪念。该舰之后在1926年3月20日发生了舰长、共产党人李之龙被广东国民政府当局拘捕的中山舰事件。 1937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山”舰的姊妹舰“永翔”于12月18日和第三舰队其他主要军舰一起在青岛自沉阻塞航道,后被日军打捞维修后移交给汪精卫伪海军,更名“海祥”,长期驻扎威海刘公岛,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海军收回,恢复“永翔”原舰名。1949年该舰编在海防第二舰队,林遵发动第二舰队部分军舰起义时,“永翔”舰反对起义,率领第二舰队部分军舰冲出长江口,后在台湾地区海军中服役到1953年8月16日退役,1957年12月31日拆解。 修补油漆后以新舰姿态陈列在中山舰纪念馆内的中山舰残骸。 “中山”舰则在抗战中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主要为各处的陆军、炮台运输弹药军火,同时配合水上布雷行动。1938年10月24日至长江嘉鱼段遭日军飞机轰炸,最后在金口江段沉没。1997年1月28日残骸被打捞出水,经修补后现陈列于武汉金口的中山舰纪念馆。 比较遗憾的是,“中山”舰残骸在修补过程中,大量原船壳板被拆除,更换成现代钢板。而“中山”舰沉没前,事实上主要火炮都已移交陆地炮台使用,舰上仅保留高射火炮,但是在残骸修补过程中,修补施工单位未经考证,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的部分苏联制、英制、美制火炮为原型复制了一批枪炮,将这些和历史上“中山”舰的武备完全不同的枪炮模型安装到了“中山”舰残骸上,显得不伦不类。 作为题外话,清政府订造“永丰”“永翔”时,即考虑自行仿造这类军舰,由江南制造局建造了改型的“永绩”“永健”号。其中“永健”号在淞沪大战时被日军飞机炸沉于江南造船所码头旁,后被日军打捞修复,编入日本海军,更名“飞鸟”,1945年5月7日在黄浦江上被美军B-29轰炸机炸毁。 “延安”舰作为靶舰被打靶击毁前的遗影。该舰曾在《甲午风云》中扮演“致远”舰。 “永绩”号在抗战中一度和“中山”舰结伴作战,1938年10月21日在武汉附近长江段被日军飞机炸伤、搁浅,中国军队撤离武汉时未对该舰舰体做破坏处理,以至于日军占领武汉后将该舰修复,在1940年5月22日移交给汪精卫伪海军,更名“海兴”,驻泊南京。抗战胜利后,该舰被中国海军收回,恢复“永绩”原名。1949年,编在海防第二舰队的“永绩”拒绝参加林遵组织的起义,与“永翔”等舰从南京突围,后被解放军炮火击伤搁浅,经修理后编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更名“延安”号,曾参加电影《甲午风云》的拍摄,在剧中饰演“致远”舰。1960年6月19日被作为导弹试验的靶舰击毁。 |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怎么样? |
2022-08-16
|
查看详情 >> |
大连船泊重工是国企还是央企啊? |
2022-08-16
|
查看详情 >> |
船坞是什么东西? |
2022-08-15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