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月”号驱逐舰的研发背景

江南官网app 2021-12-17 16:02 编辑:封茜 234阅读

旧日本海军因轻视反潜护航等防御性建设,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国彻底切断运输线,最后不得不在举国崩溃的情况下投降。战后在美国扶植下,日本军事力量从20世纪60年代起逐步增强,吸取当初教训,提出了“保卫航路带”的海军建军目标,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保卫1000海里海上生命线”,对军舰的远洋反潜护航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并为此建设了整体战斗力极强的“八八舰队”。1982年到2006年,日本共建造了4型34艘针对反潜护航的通用驱逐舰,而就在第4型“高波”级建造的同时,已开始规划平成18年度(2006年)预算内的新一代通用驱逐舰,当时简称18DD。18DD体现的战略需求与前辈们有所不同:进入21世纪,日本面临的海外利益日渐增多,国防逐渐摆脱“专守防卫”思想,转而“积极防御”,以便应对“周边有事”和“海外维护和平兵力投送”。体现到新一代通用驱逐舰的任务规划上,就是既要保证精良的反潜能力,又要加强防空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对陆支援能力,顺便处理一些维和反恐、拦截“不明国籍入侵船”等低强度任务。另外,18DD还要承担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的“自主先进国防装备计划”的验证任务。尽管任务比前辈复杂许多,但18DD仍然强调稳妥继承,摒弃了很多炫人耳目的先进技术。首先是美英两国引领的全电推进方式,即发动机直接带动电机,再带动螺旋桨,取消复杂轴系,使舰内空间利用更高效,并且统一电力分配,提高用电效率,节省了费用。而消除轴系的机械摩擦,也有助于提高船舶的声隐身效果,但全电推进系统在船舶高速性方面性能尚不足。日本却要求18DD能够配合导弹艇拦截“不明国籍入侵船”,在近海实施一体化警戒防护战,最高航速不得低于30节,而且18DD定位核心任务是反潜护航,使用频率必然很高,全电推进系统这项新技术一下子就用在它上面,可靠性难保证,不符合日本追求可靠性的传统,可能就是这两个因素导致全电推进被否决。其次是曾流传出的模仿美国新一代驱逐舰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的18DD外形,采用内倾型舰首和综合全隐身密封桅杆(内兼容大量雷达电子设备,利于隐身,减轻电磁干扰,提高雷达使用寿命)。但日本最终否决了,究其原因有:其一,内倾型舰首高速行驶时会严重甲板上浪,美国“朱姆沃尔特”级为此采用了复杂的电子控制技术,而日本周边海域海况不佳,也不值得为相对低档的通用驱逐舰花费太高,索性放弃了这个极佳的隐身设计;其二,综合全隐身密封桅杆固然先进,但日本缺乏足够的技术验证,一下子用在任务繁重的新军舰上不够稳妥,而且通用驱逐舰往往要护航非隐身的民用船舶,隐身性太高也没必要。放弃这两项技术后,18DD延续“高波”级基本舰型,进入了正式设计。但在2005年日本军费耗费项目太多,通用驱逐舰计划被延后到平成19年预算,改称19DD。2006年初,日本官方公布19DD设计案,放弃装备类似美国“朱姆沃尔特”级的155毫米“先进火炮系统”和“拉姆”导弹近防系统(估计可能是日本这些技术储备不足,花巨资给通用驱逐舰装备不划算,而原有装备用了多年,便于操作和后勤,且性能“足够”),最终定案编入2007财年国防预算。

下一篇:尼尔机械纪元单纯的机械固定位置 20个单纯机械在哪
上一篇:我国造船上市公司有哪些?求最全的,大盘小盘股,都来????急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