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业现状(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江南官网app 2022-11-30 18:25 编辑:jing 320阅读

1. 船舶制造业现状

船舶行业属于装备制造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船舶行业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在主要从事产品制造的企业(单位)中,为产品销售而进行的机械与设备的组装与安装活动。

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

2.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怎么说呢!的确是新公司!私企!但有没有发展就不好说了!  它是金海湾公司旗下的子公司!08年建成的!说是在发展阶段!但还有很多车间没建成呢!管理也不是很到位!很多方面都比较不尽人意!的确有待发展!  我有个的同学在那做过一个月就辞职了。说那公司太垃圾!让他们和外包工一样干活,也学不到东西,就趁早走了。可能是气话吧!不过据说和他同一批去的已经在那工作一年多了还是干苦力,都后悔当初没和他一起走。现在工作又不好找,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也是在船厂工作啊!不过我们都是先跟主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下一线去了解一下生产流程!真要是一线的活外包工会干的!(他们比你们技术好多了!)不清楚在中基是怎么回事。按理来说不应该这样的!可能管理层有问题吧!  其实一般私企都是这样的。我建议大家去国企。能真正学到东西!也比较人性化!起码不会让你们去一线一直做苦力的!私企的船厂运转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快时间的把投进去的资金收回来,所以只抓生产不抓管理也很正常。  一般的私企是不会像国企那样花时间去培养人才的。它只想快点赚钱而已。哪会管你们大学生干什么。不过这也说明中基的管理层可能以前没搞过船舶行业!不懂的培养自己的人才。只知道挖人是不行的!我也在别的私企做过,那里也很重视大学生啊!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培养计划的!这是最起码的管理理念!可能这个中基的上层真的忙着赚钱太忙了!没时间管你们大学生吧!  希望你能找个好工作!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的。其实刚开始工资是次要的,能学到东西,有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这个中基我个人建议还是不要去了!做了一年还干一线,等你工作几年出来还能最什么啊?做最一辈子苦工啊!祝你好运!

3. 船舶制造业前景

一,支撑部门:

1、设计部:设计总监、设计经理、设计师、助理设计师

2、技术部 岗位: 总工程师、 工程师、 高级技师、 维修工。

3、营业部 岗位:主任、副主任、普通业务员。

4、质量检验部 岗位:经理、主管、检验员。

二,后勤部门:

1、总经理办公室 岗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秘书、总经理助理。

2、 企划部 岗位:主任、 企划专员。

3、人力资源部 岗位:经理、 主管、 人事部专度员。

4、 财务部 岗位: 经理、 主管、会计、出纳。

5、后勤部 岗位: 主管,、保障部专员。

6、安全保卫部 岗位:经理、办事专员、门卫。

4. 船舶制造业现状调查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5. 船舶制造行业

造船专业排名如下: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2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3 海军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A+

4 天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5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6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7 西北工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B-

8 大连理工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9 华中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10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11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12 浙江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船舶轮机的工作原理的学科。主要学习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及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等知识,研究船舶的设计方法及如何保证航行的快速性、良好的操纵性和抗风浪能力等问题。学习船舶试验的方法和原理,解决船舶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船舶建造、使用及海运行业的重要支撑学科。

6.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到今年已经是二十二年了!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7月1日成立,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法定代表人雷凡培。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源于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

7. 中国船舶制造现状

中国在船舶动力方面,机会没有任何可以和韩国、日本比拟的实力,除了在船体方面有些成本优势外,在动力装置方面没有任何实力可言,就拿12-16缸主机来说,基本都是采用德国和日本的技术,中国在大功率船舶动力装载方面起码落后30-40年。

航空动力方面:还是有些技术水平的,各种火箭类型的发射功率在全球也是前5名的实力,但是在高端大功率设备上离日本和美国俄罗斯还有10年以上差距。汽车动力是中国最薄弱的环节,汽车工业在目前中国基本是被合资企业垄断的,中国在汽车设备动力方面很少有自己的产权,差距在20年以上。

8. 船舶制造业产业现状

船舶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大,带动产业多

9. 船舶工业的发展

轮机工程专业随着我国造船业的技术发展和壮大,也在同时进步,船舶行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从材料到机械制造,电器电揽通讯雷达等等,特别是轮机制造我国已经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10. 船舶制造业现状如何

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加工工业中位居世界前列的少数产业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占全球市场比重显著上升。继造船产量1995年超过德国后,我国造船产业位列韩日之后,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下一篇:新加坡船舶网(新加坡船务)
上一篇:船舶浮力舱(轮船与浮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