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尾抛式救生艇(船用救生艇结构图解)

江南官网app 2022-11-30 00:41 编辑:jing 369阅读

1. 船用救生艇结构图解

1785年英国人莱昂内尔卢金的设计出一种号称不会突然沉没的小船,并于12月1日申请了专利,这就是所谓的“船用救生艇”,他的这一发明只是将一般小船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无论是帆船还是划桨船,遇到八级大风时也不会马上倾覆。

2. 船用救生艇结构图解大全

1.木船时代19世纪以前,船舶几乎都是木材建造的,然后用钉子钉起来。木船的制造工艺十分考究,从木料选择、配料断料、破板、装板、拼板,投船、打麻、油船到下水,要经过小十道工序。一般来说,钉木船会选择天然老龄杉木,而为了防止木船漏水,则会在打麻环节,将卷好的麻丝“三进三出”,最终和“油石灰”一起打碎在船缝中,最后再用“灰齿”将每道缝括平。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船。

2.铁船时代 19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铁船全盛时期,时间较短,仅二三十年时间;由于铁船在水中的浮力较大,一般不易下沉;长时间在海里面航行会容易被腐蚀。

3.钢船时代19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绝大部分船舶均采用钢材建造。对于钢制船舶,制造工艺经历了从铆接到焊接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前都采用铆接结构,以后部分船舶采用焊接结构,5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采用焊接结构。

3. 船上的救生艇

船舶必须按救生设备规范的要求配置各种救生设备,目的是:为了保证船员和旅客的安全。以便船舶一旦遇难弃船时,船上的所有乘员都能利用这些救生设备等待援救。救生设备的种类:救生艇、救生筏、救助艇、救生浮具、救生圈、救生衣、抛绳器和救生烟火信号等。

4. 救生艇艇架示意图

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于固定的旋转式钢架梁,包括梁盘、旋钢架和挂放架,所述梁盘上安装有旋接圈,且所述旋接圈侧壁等间距焊接有三个旋钢架,所述旋钢架上贯穿安装有挂放架,所述梁盘上中部焊接有挡圈,且所述挡圈与所述旋接圈之间设置有装槽,所述装槽内部等间距安装有若干个滚珠,且所述梁盘外圈设置有滑圈,所述滑圈内部安装有三个方便对旋钢架固定的第一固定螺栓,所述挂放架上纵向安装有螺柱,且所述螺柱上方旋接有上旋栓,所述螺柱上旋接有旋装盘,所述旋装盘上设置有三个摆架,且所述旋装盘上下两端均旋接有方便对摆架固定的下旋栓,所述旋装盘中部设置有套旋圈。

优选的,所述旋钢架上设置有滑装槽,且螺柱贯穿滑装槽。

优选的,所述摆架内部设置有滑仓,且所述滑仓下方两端均设置有挡块,所述滑仓侧壁贯穿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旋装盘通过套旋圈旋接到螺柱上,且三个摆架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滚珠与旋接圈、且旋接圈与旋钢架均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三个所述旋钢架两两之间夹角为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钢架梁上设置有梁盘,梁盘的旋接圈上等间距焊接有三个旋钢架,人们通过在旋钢架上的滑装槽上贯穿装入螺栓来对该钢架梁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人员通过分布在不同角度的三个旋钢架对该钢架梁进行安装固定,保证了操作人员对该钢架梁的便捷性,且人们可在旋钢架的滑装槽的不同位置对该钢架梁进行固定,保证了可操作固定的广泛性以及灵活性。

2、旋钢架的滑装槽贯穿安装有挂放架,挂放架通过上旋栓与旋钢架固定连接,挂放架的螺柱上的旋接有旋装盘,旋装盘上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摆架,通过摆架内部的滑仓可挂接别的钢材架构,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对钢材架构进行旋紧固定,且旋钢架可通过旋接圈围绕装槽内的滚珠进行旋转调节,从而带动挂放架进行旋转移动调节连接安装别的钢材架构的位置,且挂放架可利用螺柱在滑装槽中滑动调节固定位置,保证了安装固定别的钢材架构的便捷性;在调节完毕后利用第一固定螺栓对旋钢架进行旋紧固定在梁盘上,保证了该钢架梁工作时的稳固性;该钢架梁操作方便,各构件连接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梁盘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梁盘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钢架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钢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挂放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摆架侧视图。

图中:1、梁盘;2、旋钢架;3、挂放架;4、旋接圈;5、装槽;6、滚珠;7、滑圈;8、第一固定螺栓;9、挡圈;10、滑装槽;11、螺柱;12、上旋栓;13、旋装盘;14、摆架;15、下旋栓;16、套旋圈;17、滑仓;18、挡块;19、第二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便于固定的旋转式钢架梁,包括梁盘1、旋钢架2和挂放架3,梁盘1上安装有旋接圈4,通过旋接圈4焊接三个旋钢架2,且旋接圈4侧壁等间距焊接有三个旋钢架2,旋钢架2上贯穿安装有挂放架3,通过挂放架3安装连接别的钢材架构,梁盘1上中部焊接有挡圈9,且挡圈9与旋接圈4之间设置有装槽5,装槽5内部等间距安装有若干个滚珠6,旋钢架2可通过旋接圈4围绕装槽5内的滚珠6进行旋转调节,且梁盘1外圈设置有滑圈7,滑圈7内部安装有三个方便对旋钢架2固定的第一固定螺栓8,挂放架3上纵向安装有螺柱11,且螺柱11上方旋接有上旋栓12,通过旋拧上旋栓12使挂放架3与旋钢架2连接更加牢固,螺柱11上旋接有旋装盘13,旋装盘13上设置有三个摆架14,通过摆架14内部的滑仓17可挂接别的钢材架构,,且旋装盘13上下两端均旋接有方便对摆架14固定的下旋栓15,旋装盘13中部设置有套旋圈16。

实施例2

此外,请继续参阅图1-8所示,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旋钢架2上设置有滑装槽10,旋钢架2的滑装槽10贯穿安装有挂放架3,且螺柱11贯穿滑装槽10。摆架14内部设置有滑仓17,通过摆架14内部的滑仓17可挂接别的钢材架构,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9对钢材架构进行旋紧固定,且滑仓17下方两端均设置有挡块18,通过挡块18对钢材结构进行卡挡,滑仓17侧壁贯穿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19,过第二固定螺栓19对钢材架构进行旋紧固定。旋装盘13通过套旋圈16旋接到螺柱11上,且三个摆架14呈等间距分布。滚珠6与旋接圈4、且旋接圈4与旋钢架2均呈转动连接。三个旋钢架2两两之间夹角为120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该钢架梁上设置有梁盘1,梁盘1的旋接圈4上等间距焊接有三个旋钢架2,人们通过在旋钢架2上的滑装槽10上贯穿装入螺栓来对该钢架梁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人员通过分布在不同角度的三个旋钢架2对该钢架梁进行安装固定,保证了操作人员对该钢架梁的便捷性,旋钢架2的滑装槽10贯穿安装有挂放架3,挂放架3通过上旋栓12与旋钢架2固定连接,挂放架3的螺柱11上的旋接有旋装盘13,旋装盘13上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摆架14,通过摆架14内部的滑仓17可挂接别的钢材架构,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9对钢材架构进行旋紧固定,且旋钢架2可通过旋接圈4围绕装槽5内的滚珠6进行旋转调节,从而带动挂放架3进行旋转移动调节连接安装别的钢材架构的位置,且挂放架3可利用螺柱11在滑装槽10中滑动调节固定位置;在调节完毕后利用第一固定螺栓8对旋钢架2进行旋紧固定在梁盘1上,保证了该钢架梁工作时的稳固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 船用救生艇型号

对于应急消防泵和应急发电机选用-10号以上标号的柴油是比较合理的作法,救生艇机则必须选用-15号或以上标号的柴油(如-20号)

6. 救生艇筏和救助艇的构造

证件很多,专业培训,GMDSS培训,值班水手培训,适任证书培训,一系列评估考试!

专业培训:B01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 B02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 B04高级消防培训 B05精通急救培训 B07雷达观测与标绘和雷达模拟器培训 B08自动雷达标绘仪培训 !这些俗称小证(60分及格)!

GMDSS培训 通讯培训 考试分为三部分 听力 英语 汉语业务(60分及格)

适任证书培训(七科考试)航海学,航海英语,船舶结构与设备,海上货物运输,航海气象学,船舶管理,前六科70分及格,船舶值班与避碰80分及格,此七科考试最难!!!

7. 救生艇的结构

在每舷的总容量应为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的50%的救生艇,主管机关可准许以相等总容量的救生筏来代替救生艇,但每舷应配备足够容纳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37.5%的救生艇;5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应在每舷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

对货船:除以上要求外,每船应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若救生艇符合救助艇要求,允许将此艇作为救助艇。对长度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配备的救生筏,其总容量为船上人员总数的100%。如果这类救生筏不能迅速地转移到任何一舷降落下水,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

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上人员每人配备一件,驾驶室和机舱各值班人员每人增设一件。客船上还应附加配备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

救生圈的配备:是按船舶种类及船体长度配置——不能说按船舶结构配备。

救生浮具的配备:主要在I类航区航行的客船上配置,按船员和旅客总数的3%配置。

根据1974年国际公约83年修正案的新规定,在远洋船舶所配备的救生筏(即甲型筏),其红降落伞火箭应增加为4支,并另增配橙黄烟雾2支。

所有海船均应备有供救生艇、筏用的手提无线电台,平时保存于驾驶室或电台内,在弃船救生时,按部署表规定由专人携带进艇、筏内。

8. 救生艇架结构图解

放艇前检查、操作

1.检查确认艇底塞已塞好。2.检查快速遥控脱钩装置均处于正确的锁闭状态,保险功能有效。

3.确认救生艇上遥控释放拉绳的末端在艇内,并确保遥控绳在艇内部分无绳结。

4.断开充电线,电瓶开关至于BOTH供电位置 。

5.检查燃油和冷却水液位,燃油截止阀应在“开”位置。

6.放艇操作前先确认艇、绞车和吊架周围,以及检查降放区海面是否有存在可能伤及乘员与艇的障碍物,加以排除或避免。

7.确认艇首缆与艇首部快速释放装置连接,一端连接于母船甲板上。二、艇内释放

艇內 操纵释放降落救生艇 /救助艇步骤(脱钩水面操作演习随艇下人员控制在3-6人)

1使用手摇柄,手摇收紧吊艇索,直到吊艇索受力并承担全部艇重(此时T型块脱离艇架上端羊角,T型块不受力)。

2打开中部固艇索和前后艇架上吊艇臂制动杆。

3压一下刹车手柄确保安全,拔出刹车手柄保险销。

4全部乘员穿戴救生衣、安全帽,在有人指挥下快速有序登艇,在艇两边对称就坐,系紧安全带

5确认全部艇员安全就坐后,操艇艇员下拉并控制艇内遥控释放索使艇降落水面。降至水面之前启动艇机使其无负荷运行。

6艇降至水面后,松开释放索,水压释放联锁装置自动打开后(如不能自动打开,则手动向上提起打开);先操作打开脱钩保险手柄;然后拔出脱钩手柄保险插销,向后拉下脱钩手柄,确认艇前后脱钩。

7艇首就坐乘员操作艇首缆遥控释放装置,解掉艇首缆(若遥控释放失败,使用太平斧砍断首缆),迅速将艇驶离母船到达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8弃船时为方便操纵和提高速度,可将艇外保护装置在艇内操作脱开放弃,小心不要被螺旋桨触碰到,但演习操作时千万不要脱开放弃。三、艇外释放

船上操纵释放降落救生艇 /救助艇步骤(脱钩水面操作演习随艇下人员控制在3-6人)

1使用手摇柄,手摇收紧吊艇索,直到吊艇索受力并承担全部艇重(此时T型块脱离艇架上端羊角,T型块不受力)。

2打开中部固艇索和前后艇架艇架上吊艇臂制动杆,放好登乘梯,以供留船放艇人员离船时登艇。

3乘员穿戴救生衣、安全帽,在有人指挥下快速有序登艇,在艇两边对称就坐,系紧安全带

4压一下刹车手柄确保安全,拔出刹车手柄保险销。

5留船操作人员在母船舷边操纵下拉遥控放艇拉索,使艇降落水面。降至水面之前艇内启动艇机使其无负荷运行。

6当艇降至水面后,留船操作人员松开遥控释放拉索,停止并控制艇继续降落。水压释放联锁装置自动打开后(如不能自动打开,则手动向上提起打开);先操作打开脱钩保险手柄;然后拔出脱钩手柄保险插销,向后拉下脱钩手柄,确认艇前后脱钩。

7留船操作人员沿着登乘梯下船进入艇内,全部艇员登艇后,解掉艇首缆(若遥控释放失败,使用太平斧砍断首缆),迅速将艇驶离母船到达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四、救生艇回收

1.先将艇前后钩头复位,使得遥控脱钩手柄能轻松复位,插好保险销,然后将脱钩保险手柄轻松复位,插上安全销,当艇离开水面后,不要忘记检查水压释放联锁保险装置是否复位,如果没有复位,要手动将其复位。上面三个复位环节都要有轻松自如的感觉,如果复位过程感觉有阻力,不要强行复位,检查各环节正常后再试着复位。

2.操纵大船使救生艇处于下风舷,将艇驶至吊艇架下,前后接近掉艇钩下面,使艇艏与母船船艏同向带好首缆。

3.调整吊艇索至适合挂钩的高度,前后艇员同时挂上吊艇钩(如果不能同时挂钩,应先挂前钩)

4.确认前后艇钩挂牢,在指挥人员的命令下将艇绞离水面,确认安全后,继续将艇绞起,(失电情况用摇柄手动绞起)。

5.当吊艇滑车上部的加强板顶住吊艇臂头部,使其带着艇转入舷内至最终位置前约300mm时停绞(此时可调整限位开关起作用,以切断电源),然后再用摇把将吊臂及艇摇摇至其原来存放位置。

6.将前后艇架上吊艇臂制动杆复位并锁住,将前后吊艇臂定位。

7.慢慢抬起绞艇机刹车重锤,使前后吊艇钢丝上端浮动滑车顶部的T形块落入吊艇臂头部的羊角槽内,T型块受力而吊艇索刚好不在受力,以免其在航行中吊艇钢丝受力造成磨损或损坏。

8.收紧固艇索和系艇索,使艇处于随时可用的安全状态。

9. 船用救生艇结构图解图

  一、施放时机的选择 (1)由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存放设计位置处于船尾一侧,一般靠泊时不宜施放。据施放时的观察,救生艇下滑时的惯性冲力很大,救生艇落水后的第一位置至母船船尾的距离约50-60米之远。  因此,演习应选择在海航行或港口锚地施放比较安全。若准备在某港口锚地进行施放演习,则必须事先选择好合适的锚位,如锚地船舶拥挤也不宜施放。   (2)考虑到施放救生艇后必须将救生艇回放复位的方便,水文气象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宜选择天气晴朗,蒲氏风力小于4级,浪小于1米,流速小于2节为合适。  当然能选择到晴天,无风、无浪、无流的条件更为理想。 二、放艇前的准备工作 (1)放艇前先召开一个由全体船员参加的短会,布置任务,明确分工,统一指挥。   (2)施放操练开始前,负责指挥的高级船员应将程序须知再度布置给艇上船员。   (3)海上施放时,母船的主机必须备妥,随时处于可变速操纵状态。 (4)施放操纵要在具有经验的高级船员的监督下水面无障碍的条件时进行。 (5)检查吊艇机械(专用克令吊或滑式专用吊艇架子)的吊艇钢丝、吊钩及其它机械传动装置,并确认其处于安全技术状态。     (6)备好缆绳、艏尾缆绳、软梯(用于吊艇前除留艇外的艇员先从软梯登上大船,一般随艇下人员5-6人,随艇吊上人员留2名即可,通常留一名驾驶员和一名轮机员)。 (7)从降放开始前至救生艇复位的整个过程中,负责降放的高级船员与母船驾驶台之间应使用双向无线电话保持联系。     (8)在整个训练操纵过程中应做好随时提供援助的准备工作,如可行应做好降下救助艇的准备工作。 三、救生艇施放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随艇下人员进入救生艇后,脱下救生衣、安全帽进入规定座位,正确系好保险带。  (驾驶员最后一个进入自己的座位系妥安全带并逐个检查艇员的装备是否正确。  ) (2)检查并确认艇尾水密门及艇前顶部水密天窗关闭并水密,艇底塞旋妥。 (3)检查确认没有任何物体与救生艇连接。   (4)艇机确认在熄火状态。 (5)检查确认舵轮已置于正舵位置。 (6)确认艇钩速放阀的液压旁通管在关闭位置(驾驶座上方,平时在开启)。 (7)确认艇内不得有松散物品。   (8)在救生艇抛投降落下水前,确认母船的推进器已不在转动。   (9)艇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必须向指挥人(船长)报告,指挥员接到报告后,确认水面无障碍,才可下令放艇。 (10)装上释放杆,然后拔下释放器安全保险插销,检查并确认艇钩速放阀的液压旁通管已关闭(驾驶座上方,平时在开启)。     (11)当接到放艇命令后,随艇人员做好心理准备,并保持重心后移,双手握紧前排位置座椅靠背上的把手,双脚撑蹬。然后上下扳动操纵杆至救生艇脱钩为止。(一般拉3-4下,艇即自动脱钩)救生艇迅速自由降落入水。   (12)小艇入水后,立即操纵艇机,操纵救生艇,同时随艇下人员可以解开保险带,穿上救生衣,戴上安全帽。   四、回收救生艇注意事项 一般来讲只要充分做好了放艇前的准备工作和掌握了施放救生艇的动作要领,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施放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其艇架的结构、救生艇的安放位置与重力式救生艇艇架完全不一样,因此回收工作相对要困难一点,在回收救生艇过程中,一旦指挥或操纵不当,有可能发生救生艇回收不到位,严重者可能导致救生艇破损的后果,因此,在回收救生艇过程中,除专人指挥,专人操作,小心谨慎和充分做好回收准备工作外,还需按以下程序操作,确保救生艇回收工作万无一失。     (1)回收救生艇时,确认母船的推进器不在转动。 (2)救生艇的前进方向与大船艏尾线最好接近直角态势缓缓靠近船尾,带妥艏尾缆系于母船船尾。(艇上人员出艇作业必须穿好救生衣、戴安全帽)。   (3)调整克令吊,松吊艇专用钢丝(共4根),每根专用钢丝尾部最好系上1。5-2。  0米左右10mm的马尼拉小绳作为引索,这样艇上人员便以提前拿到吊艇钢丝的引索,安全可靠,否则有可能吊艇钢丝敲头。   (4)将一长一短专用吊艇钢丝系固在救生艇的专用令环上,先艇艏后艇尾,长的钢丝系于艇艏,短的系于艇尾。(长钢丝的长度约为短钢丝的二倍) (5)当救生艇艏尾缆及吊艇钢丝全部安全带妥后,艇上仅留2人即可,其余人员可以从大船船尾的软梯登船。     (6)留艇人员进艇,关闭好水密门、天窗,脱下救生衣、安全帽,坐上座位系好安全带,一切就绪后报告指挥人员可以吊艇。 (7)缓缓起吊救生艇,调整好克令吊的仰角,调节好艏尾缆使救生艇与大船的艏尾一致,然后慢慢转至艇架上方,且不宜离艇架太高。   (8)待救生艇位置在艇架上方时,可将部分艇身降入艇架中,然后慢慢降落,同时调节吊臂,使艇到位后将救生艇完全降至艇架中,挂妥自动脱钩链环,将释放液压旁通阀打开。   (9)确认自动脱钩链环锁妥,解掉吊艇钢丝、艏尾缆,克令吊复位。   在降艇和收艇后,应进行情况总结,以巩固学到的经验。

下一篇:船舶方形系数计算题(各种船型的方形系数是多少)
上一篇:船舶转艏性(船舶艏摇概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