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海洋生态保护(大湾区生态绿色城市)

江南官网app 2023-07-21 00:46 编辑:jing 151阅读

1. 大湾区生态绿色城市

一、三亚

三亚虽然不在全国重点考核的168个重点城市之列,但从空气质量看,堪称是无冕之王,实实在在的全国第一,去年三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优良天数达到了365天,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只有12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都位列全国第一。

三亚不仅空气质量一流,水环境也保持高水平,去年全市的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为100%,比2020年还上升了8.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亚不仅空气好、水质佳,城区环境和绿化也达到了相当高水准,街区干净整洁、椰风海韵、树影婆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8.78%,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57平方米,抬头是清新的蓝天,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意,堪称中国最佳旅居度假胜地。

二、海口

海口空气质量优良,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考核中常年位居前两名,去年又是蝉联全国第一,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8.4%,其中优良天数359天,轻度污染只有6天,PM2.5平均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始终保持着历史最低值。

海口拥有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好的生态环境,这里不仅空气好,水质也不错,去年全市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也达到了100%,森林覆盖率39.60%,海口还是全球首批十八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三、拉萨

拉萨地处雪域高原,不但有神秘的藏区风情和令人震撼的自然风光,这里的空气更是清新通透,好得无与伦比,常年位居全国前茅,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了100%,在环境资源部考核的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二位。

拉萨不仅空气质量好,这里的水质也极其优良,境内主要的江河湖泊、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都是百分之百。

拉萨虽然经济欠发达,但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里的公园及游园数量达12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2平方米,碧绿清澈的拉萨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蓝天白云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睛,是一个纯净的世外桃源。

四、福州

福州是福建省会,也是福建最热的城市,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火炉”城市,但福州却有优异的空气质量,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均值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列第5位。

福州是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会城市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8.41%,全市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为100%,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09%,人均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除了夏天热点,不失为难得的宜居城市。

五、厦门

夏门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这里碧海蓝天,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不但城市风光优美,也有优异的空气质量,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全年365天,只出现了一天的轻度污染,空气质量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6位。

厦门生态和居住环境良好,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9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65%,全市有各类公园18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4平方米,“清新的蓝、怡人的绿”,已成为这座宜居城市靓丽的名片。

六、丽水

丽水是浙江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去年全市的优良率为99.7%,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21微克/立方米,去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位,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能有这种高品质的环境空气质量,堪称难得可贵,就是在全国来说,也让很多城市望尘莫及。

丽水森林覆盖率高达81.7%,水环境质量也堪称优异,全市县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百分之百,去年在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0,是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前十的唯一一个城市。

丽水是一个碧流环绕、水韵风华的山水之城,八百里瓯江贯穿全境,寿元湖、南明湖白帆点点,碧波涟漪,绰绰动人,绿化带内亭台楼阁齐布,景观特色鲜明,是一个环境优美、不可多得的宜居养老之城。

七、深圳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51天,优质天数占比达到了96.2%,PM2.5年均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总体空气位居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8位。

深圳地处华南之滨,不仅气候宜人,而且有典型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既有海湾、泻湖、岛屿,还有森林、草地、河流、湖库,生物多样性丰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大小公园达到了1238个,是一个“千园之城”。

八、惠州

惠州虽地处珠三角发达地区,但却是广东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有山,有湖,有海,有温泉,天蓝,地绿,水清,是一个被低估的宜居城市。

惠州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2021年,惠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5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4.52%,PM2.5年均浓度降到了19微克/立方米,创了历史新低,空气质量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9位,珠三角名列第二,“惠州蓝”已成为惠州市的金字招牌。

惠州居住环境优美,堪称半城山色半城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6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5平方米,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是惠州给走进这座城市的人们一个共同的感受。

九、珠海

珠海作为国内老牌的宜居城市,素以空气通透著称,过去常说这里的空气可以灌装出口,去年全年达标率为95.1%,优良天数347天,轻度污染只有18天,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0位,饮用水水源、近岸海水水质达标率都保持了100%。

珠海居住环境优美,绿化好,城市就是花园,花园就是城市,目前全市有各类公园733个,景观绿廊36处,在这里居住的人们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是一个充满生态魅力的海滨城市和养老休闲度假目的地。

十、贵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贵阳气候宜人,尤其这里的夏天凉爽宜人,最让人感到舒服的是一点也不闷热,扑面而来的的都是凉凉的风,是最凉爽的省会城市之一。

贵阳不仅气候好,空气和水质也是相当优质,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61天,只有4天有轻度污染,全年优良天数占比达到了98.9%,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1位,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四,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

贵州生态环境优良,公园多,绿化好,包括口袋公园在内,全市拥有大小公园达1025个,森林覆盖率为55.0%,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17平方米,行走在贵阳的大街小巷,到处绿树成荫,抬眼见绿,漫步入景,整座城都流淌着安逸的生活气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2. 大湾区 绿色金融

粤享行五代是广东省政府出台的一项重大项目,旨在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具体来说,粤享行五代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代是政策保障,即推出中央、省级政策保障,确保大湾区建设能够有序开展;

第二代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交通便利性和数字网络基础设施,以及“跨境一卡通”,促进大湾区经济金融一体化;第三代是共建共享,推进大湾区政策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第四代是科技创新,着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大湾区变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粤享行五代,将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3. 大湾区生态绿色城市示范区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 博会”)计划于2023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举办,主会场宝安展区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全面展示我区文化产业成果,积极组织辖区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参加文博会主会场宝安展区,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4.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联盟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部署、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部署,遵循“创新驱动、数学赋能、融合发展”理念,围绕佛山“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产业发展大格局,结合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优势,以开创新局面、增强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为导向,以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节点”(即1+2+2+X)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格局。

  一核:禅桂新都市服务业核心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破解行政跨界管理难题,重点发展带动型经济,打造服务业中心强核。以佛山国家高新区、三龙湾科技城、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千灯湖金融高新区、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等为支撑,强化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创新,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创意设计、创意文化多种业态,培养创意社群,建设创客空间,形成科创性行业、服务性行业、文创性行业三大集群,扩大创新创造、科教文卫的辐射半径。推动禅城、桂城、佛山新城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禅城区依托行政首府的优势,聚集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创意设计、都市产业与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禅城区行政区首位度,打造引领辐射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桂城立足“金融+总部+科创+文创+研发”产业定位,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和千灯湖创投小镇等金融载体,加快发展各类金融业态,加强财富管理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佛山新城加快CBD打造,加快发展综合服务。

  两翼:南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紧扣佛山向南打造中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向北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圈的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南海、顺德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全面提升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关的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现代物流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全面提升服务与制造协同性,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推动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两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1.南海区以北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区为中心,重点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先导区、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西樵纺织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为建设载体,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环境服务、科创服务、商贸会展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佛山市北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争取成为国家级两业融合示范区。以大沥、狮山、广佛交界处、货物运输线等区域为点轴,推动老旧专业市场、仓储设施改造提升,积极规划一批“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产业园。2.顺德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产业金融、保税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商务服务、商贸会展、知识产权服务、餐饮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优化提升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设计产业园、广东国通物流城快递物流服务专区、乐从三大专业市场集聚区,重点建设综合保税区、科技质量服务集聚区等载体,打造佛山南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芯。

  两廊:文旅康养生活性服务业走廊。积极融入服务业总体布局,发挥高明区、三水区“两廊”生态比较优势,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康养、运动、美食等资源优势,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效益化,创造新优势、激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培育服务业新增长极。1.高明区充分释放珠江西岸门户效应和枢纽优势,以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契机,统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绿色环保等,突出山水特色和田园本色,以生态度假、健康养生、文旅体验、乡村休闲等为特色,擦亮“碧水绕城·点亮西江”生态名片,培育环皂幕山生态康养核、环云勇山森林旅居圈、环凌云山花旅产业带、十里西江滨水活力休闲带、百里沧江乡村振兴示范带,将高明区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2.三水区充分发挥广佛肇区域中心优势和承接大项目的空间优势,以山水城融合一体大湾区休闲旅游胜地为导向,打造区域性产业服务基地和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园休闲商务区,释放改革活力,推动三江汇流之地、富裕长寿之乡打造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多节点:“多节点支撑”发展格局。依托各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条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虹吸效应的资源、信息、要素集聚中心。继续加大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多节点支撑”发展格局,重点支持集聚区做好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环境改造等。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集聚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示范复制能力强的服务业强镇,充分发挥乡镇街道集聚产业、服务周边的重要作用,增强服务经济业态功能。发挥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美食之乡的IP效应,推进文化、旅游、住宿、餐饮、创意设计等服务业融合集聚,形成新增长点。

5. 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一、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二、加强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逐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三、深化粤港澳民生领域合作,全面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

四、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入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促进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大做强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6. 大湾区绿色农产品基地

311米

保利发展广场作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的标杆商业项目,坐落于广州琶洲经济圈核心位置,超300米的高度及独特的内凹曲线外立面设计使其拥有270°天际江景,被誉为“琶洲之眼”。目前,项目已通过LEED-CS金级预认证、国家绿色建筑二星评级等,并积极推进BOMA入会及认证。该项目集五星级洲际酒店以及尖端科技于一体,致力打造科技、绿色、前沿的办公体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际化全新商务地标。

7. 大湾区生态环保研究院

4个

1.香港科技大学南沙分校

2.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3.牛津大学(广州)创新发展中心

4.4.上海海事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

8. 大湾区绿色金融示范区

因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使用的是珠江口湾区这一名称,而广州湾这一称呼在外部的识别度和知名度较低,容易被误解或被省份内外人士理解为仅指广州市管辖下的地区。因此,改名符合湾区地域特征和发展需求,是一个提高湾区整体形象、增强湾区竞争优势的正面措施。此外,广州湾区内部金融、物流、人才等资源要素的互补发展也需要一个更加鲜明和统一的地名,有利于吸引更多国内外的资源流入和经济合作。

9.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被确定为大湾区合作六项基本原则之一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现就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二)工作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全面落实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稳定性。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突出问题,坚持分类施策、科学管理、综合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全面提升森林草原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坚持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加强党委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草)长(以下统称林长)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职责,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组织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林长,由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实行分区(片)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立市、县、乡等各级林长。地方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承担林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

  (四)工作职责。各地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特点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科学确定林长责任区域。各级林长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作为重要指标,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任务;组织制定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规划计划,强化统筹治理,推动制度建设,完善责任机制;组织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全面保护森林草原资源,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组织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重大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和措施,强化森林草原行业行政执法。

  二、主要任务

  (五)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严格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林地、草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加强公益林管护,统筹推进天然林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强化森林草原督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推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六)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修复。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用地,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战略涉及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强森林经营和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落实部门绿化责任,创新义务植树机制,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七)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建立健全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方政府负责制,将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健全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监管和联防联治机制,抓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草原鼠兔害等防治工作。坚持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提升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八)深化森林草原领域改革。巩固扩大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推动林区林场可持续发展。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规范草原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各地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完善产权权能方面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九)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监测监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森林草原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动态监测体系,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实时监控网络,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提高预警预报和查处问题的能力,提升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智慧化管理水平。

  (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等管护人员作用,实现网格化管理。加强乡镇林业(草原)工作站能力建设,强化对生态护林员等管护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修复财政扶持政策。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推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安排,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

  (十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林长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研究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定期通报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工作。

  (十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林长制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林长名单,在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行林长制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每年公布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情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自觉爱绿植绿护绿。

  (十四)强化督导考核。林长制督导考核纳入林业和草原综合督查检查考核范围,县级及以上林长负责组织对下一级林长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森林草原资源严重破坏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党中央、国务院。

10. 大湾区生态绿色城市有哪些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下一篇:东海洋智能洗车收费标准(东海洋智能洗车价格)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