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科技图标(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江南官网app 2023-07-19 02:57 编辑:jing 118阅读

1.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故

1. 海湾战争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1 年 1 月 19 日

地点 : 波斯湾,科威特

石油泄漏 : 估计 5.2 亿加仑

被认为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漏油事件,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试图阻止美国的海上部队的登陆,打开了科威特的海上石油码头的阀门,并驾驶几艘油轮向海上倒石油,油膜展宽 16 公里,长 90 公里,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2.1910 年克恩县石油漏油事件

日期 :1910 年 3 月 - 1911 年 9 月

地点 : 克恩县,加利福尼亚

石油泄漏 :3.78 亿加仑

这个可能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此次喷井事件持续了大约 18 个月,而且的间歇性,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3.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日期 :2010 年 4 月 20 日

地点 : 墨西哥湾

石油泄漏 :2 亿加仑

" 深水地平线 " 平台发生原油泄漏事件,时间发生在 2010 年 4 月 20 日,持续了几个月,还发生了爆炸,造成 11 名工人死亡,英国石油公司被罚以 180 多亿美元的罚款,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4. 坎佩切湾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9 年 6 月 3 日至 1980 年 3 月 23 日

地点 : 坎佩切湾,墨西哥

石油泄漏 :1.4 亿加仑

位于墨西哥的坎佩切湾发生一起井喷事件,钻井平台坍塌,石油起火,此事件历经了 9 个多月,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5. 多巴哥海岸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9 年 7 月 19 日

地点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

石油泄漏 :9000 万加仑

时间发生在 1979 年 7 月 19 日," 大西洋女皇 " 号和 " 爱琴海船长 " 号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相撞,之后船直接起火,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6. 科尔瓦河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4 年 9 月 8 日

地点 : 科尔瓦河,俄罗斯

石油泄漏 :8400 万加仑

是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发生的泄漏,而且持续了 8 个月,8400 万加仑直接污染了俄罗斯北部的科尔瓦河,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7. 瑙鲁兹油田泄漏事件

日期 :1983 年 2 月 10 日至 9 月 18 日

地点 : 波斯湾,伊朗

石油泄漏 :8000 万加仑

在两伊战争期间,波斯湾附近一海上石油平台被摧毁,为了控制石油泄漏,战争不得以停止,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8. 萨尔达尼亚港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83 年 8 月 6 日

地点 : 萨尔达尼亚港,南非

石油泄漏 :7900 万加仑

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在南非的萨尔达尼亚港,原因是满载石油的油轮突然起火,被认为是南非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9." 阿摩科卡迪兹号 " 油轮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78 年 3 月 17 日

地点 : 波尔萨勒,法国

石油泄漏 :6900 万加仑

" 阿摩科卡迪兹号 " 在波尔萨勒海域遭遇风暴,船长发出求救信号,但还是没能阻止这艘巨型油轮搁浅,最后是 6900 万加仑原油直接泄漏到附近的海域,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10."ABT 夏日 " 号石油泄漏事件

日期 :1991 年 5 月 28 日

地点 : 距安哥拉海岸约 700 海里

石油泄漏 :8100 万加仑

时间发生在 1991 年 5 月 28 日,一艘载有 26 万吨石油的油轮在距安哥拉海岸约 700 海里的海域,发生爆炸并起火,大火持续烧了 3 天,是世界 10 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

2. 2019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这个专业保研率相当的高,有本科毕业就出国硕博连读的,有读一年硕士以后再去的,有博士时出去联合培养的。

途径很多的。但是你想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话,不是那么容易,招本科生的单位太少了。。。中科院,海洋局都有物理海洋学的硕士和博士点。钱也发的毕学校多很多。现在国家海洋局也不是那么好进了。还要先考试。。。而且正在逐步取消事业编制。。。。全球的人才都聚集在哪,这就不好说了,要看你做哪个方向了。每个地方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啊。。。

3. 中国海洋科学成就

2020年中国五大科技成就: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的开通,打破了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使我国在军事,通信等诸多关键 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北斗系统的高精度,信号强等优点,已经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合作。

4.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最新消息

科技作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技术,它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各个国家都非常注意科学发展力,都在成为科技大国。

世界最顶尖十大科技

1. 能源技术

2. 海王星海底观测站

3. 磁悬浮技术

4. 甚大天线阵

5. 火控技术

6. 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7. 航空技术

8. 中国天眼

9. 火星探测漫游者

10.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5. 2020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2020年10月27日,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奋斗者号”将再次挑战全球海洋最深处。“奋斗者号”北京时间10日清晨5点左右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面开始下潜,预计在大约三个小时后到达上万米深的海底。

6.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是什么

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采回的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2.我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3.我国“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同一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4.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并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

5.我国科学家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该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中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

6.我国研究人员构建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7.我国科学家研究获得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

8.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

9.我国科学家发表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等几何分析领域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10.我国研究人员将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将分子动力学极限提升数个量级,达到上亿原子的体系规模。

7. 2021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专业为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轮机工程。其中,航海技术专业要求男生身高要求≥165cm、女生身高要求≥160cm,不招色盲色弱;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要求男生身高≥155cm,女生身高≥155cm,裸眼视力要求≥4.6,不招色盲色弱。

        本科提前批(非军检类)计划招129人:设置了2个专业组 (代码296、297),只招普通类(物理)考生,再选科目限化学,专业为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轮机工程。

8. 中国海洋技术成就

1.中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海水养殖、海底隧道、海上人工岛等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2.海洋开发是对海洋及其周围环境(大气、海岸、海底等)进行资源开发和空间利用活动的总称。).人类通过海洋开发,将海洋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价值,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性质,海洋开发活动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

9. 中国的海洋科技、现状与发展决议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会议决议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遗产委员会依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所规定的标准iv,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0. 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情况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深海海底,“科学”号首次实现我国深远海探测的“多兵种作战”,“探索一号”使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到达深海才能真正了解海洋

海洋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现在大概只了解了5%的海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3800米,如果不能到达深海,是没法真正了解海洋的。”

因此,一个能够探测深海的移动平台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开展深远海综合科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不是一条普通的船,而是一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孙松表示,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研发,“科学”号实现了科考船与考察设备之间的高度契合、船舶操控和海洋探测一体化、船载设备的性能与科学探测目标一致,做到能用、好用、系列配套、综合配套,不单纯强求单项指标的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英国《自然》杂志曾两次跟踪报道“科学”号,称“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科学’号对西太平洋的大规模综合考察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又一个创举”。

“下一步,我们要自主研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更多的还要科学思维的转变,发挥中科院得天独厚的综合性优势,与相关研究所进行海洋领域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发展。”孙松说。

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日前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动会上所说:“深海本没有路,我们无须跟踪,我们就是道路。”

从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

2012年,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冲击7000米,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的名字。

中国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作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仅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而且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分别研制的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优势中的两项。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控制系统在“蛟龙”号2018年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中运行状态良好,将在明年1月具备海试条件。

有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作为“蛟龙”号的兄弟,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最大的不同是实现95%以上国产化。

“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在‘深海勇士’号中同样发挥了‘最强大脑’的作用,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海斌说。

从7000米到4500米,这不是走回头路,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顾问刘心成告诉《中国科学报》,“深海勇士”号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降低了运维成本,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向世界海洋最深处进军

4500米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于有了‘深海勇士’号的技术积累,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十大核心技术全部攻克,正在进行分机制造、联调试验,预计明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各个部件的制造、联调和分项试验,随后将进入总装阶段。”刘心成相信,中国人有望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到达世界海洋最深处。

事实上,早在3年前,我国深海科考已经进入了万米时代。

2016年,中科院深海所组织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多型设备突破万米深度,获取大量万米深渊生物和环境样品,标志着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当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到了108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此外,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打破了此前由美国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刘心成表示,在2016—2018年的3次深渊科考中,我国国产装备46次下到万米深度,获得深海生物、微生物、沉积物、水体等的样品、数据和视频,丰硕的科考成果为深渊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中国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可以预见,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再次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11. 中国海洋科技成果

1、我国“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

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东方超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作“人造太阳”。

该成果将为未来ITER长脉冲高约束运行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实验支持,也为我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预研、建设、运行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2、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

从原理样机的研发到深渊观测任务的圆满完成经历了13个年头,包含浅海、深海、深渊等不同型号的水下滑翔机20余台。

此次“海翼”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2次下潜工作,总航程超过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宝贵资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标志着我国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4、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

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14时许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C919的全称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

“C”既是“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大型客机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190人。

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5、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国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从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层中开采上来,点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钻探平台“蓝鲸一号”的喷火装置。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对资源量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从“蓝鲸一号”起步的可燃冰试采,不仅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

下一篇:国家海洋博物馆水平(国家海洋博物馆好吗)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