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表层环流的分布(海洋表层主要洋流分布简图)

江南官网app 2023-07-12 21:58 编辑:jing 200阅读

1. 海洋表层主要洋流分布简图

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形成了一个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气旋型的大洋环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主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四只洋流组成。

在南半球,由东南信风所形成的南赤道洋流,西流到新几内亚附近转向南,沿着澳大利亚东南部流动,称为东澳洋流,属暖流性质,至新西兰附近,与西风飘流合并折向东流。由于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洋较开阔,加上南极流下的冰块,使西风飘流加剧,水温亦低。

当此洋流抵达南美洲西岸,转向北流,称为秘鲁洋流(,属寒流性质,最后并入南赤道洋流。

2. 高一地理海洋表层洋流分布

全球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全球大洋表层有三大环流圈:北半球两个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有一个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近地面风带是海洋表层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在赤道附近常年盛行信风。北半球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海水自东北向西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向右偏转,所以赤道附近的海水最终自东向西流动,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常年盛行西风,在盛行西风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海水自西向东流,形成了西风漂流;因为海水运动有连续性运动的要求,再加上大陆的形状,在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的西岸海水自南向北流,大洋东岸海水自北向南流,这样和北赤道暖流及西风漂流共同组成了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以后顺着大陆形状向北运动,之后又沿着大陆大形状向南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大洋环流。

南半球与北半球类似,因为南半球中高纬地区缺失了大陆,所以南半球只有一个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这样全球形成了三大环流圈。

总结起来全球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就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流动;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流动。

3. 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

海流与洋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洋流海洋的水比较稳定地朝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称“洋流”。又称海流。

海流1.指泮水。即太学四周的流水,象徵德化流行。 《文选‧班固<东都赋>》:“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李善注引《叁辅黄图》:“辟雍,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2.指流动的海水。 汉应瑒《别诗》之二:“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3.指海水的流速 ..

4. 海洋表层洋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1、风力,主要是通过帆索体系(东方硬帆、西方软帆)借用季风的动力。

2、水力,利用各大海洋的海洋洋流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航行速度。

3、人力,通过船桨、舵橹、船蒿等形式,以人力进行驱动,多见于近海航行。除此之外,在逆水行舟时,还需要使用拉纤的办法拖拽船只。

大船,在春秋孕育发展,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船只,要追溯到武王伐纣,当时动用了47艘战船,主要是运送粮食物资.春秋时期中国最大的船“大翼”长度只有23米.

后来秦始皇巡游的“巨型龙舟”长度也只有30米,而且比起欧洲人的多层帆桨船,那时的中国船只有一层船桨,且甚少有风帆.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实用价值不同.那时的中国人,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内地,就算造船,也是在江河里活动.打仗主要是陆战.西方国家不同,他们靠海吃海,争的是海洋霸权.但当西方大船纵横地中海时,中国人的技术潜力却注定了:春秋的中国人,在建筑工艺、冶炼乃至天文历法方面都早已确立了独特优势.就好比今天一个现代国家在电子核心科技上拥有技术优势,那么在任何一个高科技产业上的井喷,都是迟早的事,古中国造船业的井喷,也同样是这样。

5. 海洋表层洋流图表

以下是一些学习地理的技巧,可以帮助您考得更好:

1. 理解概念:地理是一个概念性较强的学科,建议认真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概念,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做好笔记: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把老师讲解的内容以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3. 练习练习再练习:认真做好每一道课后习题,做好试卷和考试题库中地理部分的练习。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提高解题能力。

4. 打好基础:掌握好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各个地理分支的基本概念、地图阅读、统计图表分析等。这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5. 多看地图:认真研究各种地图、图表和地理数据,这有助于巩固知识点,并考虑如何在地图上展示所学的知识。

6. 从实际出发: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观察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研究当地的行业和交通等,这有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7. 合理规划时间:掌握好时间管理技巧,适当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复习,并且在考试前保持充足睡眠状态,以保证精力充沛。

6. 海洋表层洋流是怎样形成和运动的

    洋流是指在海洋中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水流,可以分为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它们的形成是由于气候、地球自转、海底地形和水密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通常情况下,洋流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层洋流是指海洋表层的水流,通常受到风力、海洋地形和海水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圆周运动和大洋主要风为主,波动范围较大。例如,北太平洋上的日本暖流就是一种典型的表层洋流。

深层洋流通常是指位于海洋深处的大规模水流运动,其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也能够影响海洋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深层洋流通常是由海水密度分层和海底地形等因素所决定,通常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对于全球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7.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示意图

这句话可能是片段吧。按照物理学的原理,温度越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由于人类活动,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海水表面温度上升,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大量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使海洋酸化。

8.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

海水温度是海水的一个重要的理化指标。海水温度实际上是度量海水热量的重要指标。每天海水温度都会随着太阳的辐射而发生变化。大洋表层水温每天变化很小。一般不会超过0.4℃。浅海的海水表层每天的温度变化较大,常常可以达到3到4℃以上。海水表层温度的每日变化会通过海水向更深层海水传导,不过影响的最大深度不会超过50米。

表层水温的每日变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与太阳的辐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每天中午12点左右是每天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海水的最高温度一般会在午后2点左右出现;每天夜间海水的温度都会降低,到凌晨4点海水的温度会下降到全天最低点。

为什么每天海水的温度变化总是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呢?因为太阳辐射的热量大部分用于蒸发海水,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升高水温,由于海水的比热比空气大得多。因此,水温上升的过程十分缓慢,出现了海水温度最高值比太阳辐射最强时间滞后的现象。同样,海水降温的过程也进行得比较缓慢,形成了最低水温要比太阳辐射的最弱时间晚得多得现象。

每年海洋表层水温总是受到太阳辐射、海流和盛行风变化的影响。赤道和高纬度海区表层水温的年变化相对比较小,一般为1到2℃,中纬度变化最大,尤其史在北纬35度附近,表层水温年变化可以达到12℃。表层以下各层水温的年变化比较小。海水越深,水温越低,而且深层海水的水温年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小。不过,在大洋底层的海水由于受到地壳内岩浆活动的影响,温度会出现异常的变化。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D米处为1~2℃。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海水温度还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海水温度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鉴别洋流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地理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渔业、航海、气象和水声等学科也有重要价值。

zhichi

9. 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您好,亚洲气候分布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地形因素:亚洲地形高低起伏,地势复杂,导致气候分布不均。例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高山峻岭,形成了高山气候和寒温带气候;沙漠、草原等地形则形成了干旱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纬度因素:亚洲南北跨度较大,从赤道到北极圈都有不同的气候。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北部寒带气候则极为寒冷,年降水量很少。

3.季风因素:亚洲大陆东侧受到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影响,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降水,形成了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季风则带来了干燥的天气,形成了亚洲东北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海洋温度因素:亚洲周边海洋的温度和海洋洋流对亚洲气候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使日本的气候温和潮湿;而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暖流则使印度半岛南部的气候更加潮湿。

下一篇:塞尔达传说如何去远古海洋(塞尔达刷远古材料bug)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