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濒危海洋动物(我国海洋濒危物种)

江南官网app 2023-07-02 02:18 编辑:jing 209阅读

1. 我国海洋濒危物种

中国有儒艮。属于易危物种,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儒艮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下弯。

它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的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其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

2. 中国海洋濒危物种

海洋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斑鳖,山瑞鳖,鼋

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汉湖1只 。分布于亚洲。中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山瑞鳖: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一级保护动物,按理说,野外找到体型如此大的山瑞鳖

鼋是鳖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到60厘米左右。鼋的头部小,吻突圆短,鼻孔位于吻端,眼小,头背宽平光滑。

属于海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还有:儒艮,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库氏砗磲,鹦鹉螺,红珊瑚。

3. 我国海洋濒危物种排名

1、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世界12种濒临灭绝动物 1.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

2、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3、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4、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4. 海洋濒危物种统计图

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鱼类。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石斑,栖息于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砾的海区、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鱼礁等水域。石斑鱼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性鱼类,它靠着灵敏的视觉和感光、感色的分辩能力,往往凶猛地掠食鱼、虾、蟹、章鱼、甚至藤壶等海洋生物,特别喜食鲜活动物。属于濒危名贵物种。

5. 我国濒临的海洋

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6. 濒危的海洋物种

1、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由于栖息的范围狭小,并且习惯暖水区,渔民在捕捞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困入网中,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意的捕杀,成为了加湾鼠海豚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儒艮

儒艮有着“美人鱼”的称号,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地区。儒艮的行动非常迟缓,而且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还容易患肺炎和皮肤病等问题,加上人类的捕杀,导致儒艮逐渐成为了濒危生物。

3、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栖息的深度不一,喜欢成群活动。由于过度的捕捞问题,蓝鳍金枪鱼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会灭绝。

4、蓝鲸

蓝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进食量就能达到4吨以上,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200多吨。由于上世纪频繁遭到猎杀,导致蓝鲸成为了濒危物种,截止目前,蓝鲸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50头。

5、玳瑁

玳瑁属于海龟,其体型比较的庞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额还分布有鳞片,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玳瑁成为了濒危海洋动物,在中国的海域之内几乎是见不到这种海龟的。

6、新西兰海狮

新西兰海狮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南极群岛,由于生存的环境以及捕杀问题,升级成为了濒危物种,并且被收录到了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7、黄唇鱼

黄唇鱼是仅存在于国内的鱼种,长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濒危海洋动物之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麋角珊瑚

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属于罕见生物,很难在其他海域见到了,目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9、革龟

革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乌龟,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据称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经成为了珍稀海洋动物,被列入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

10、淡水苏眉鱼

淡水苏眉鱼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红海等海域,这种鱼类非常特殊,出生时为雌性,在9岁左右就会转变成为雄性,如今淡水苏眉鱼已经比较的罕见的,属于珍稀生物。

7. 我国濒危海洋生物

答案:

是濒危物种。

原因:

海神后海鳌虾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生长缓慢,繁殖率低,同时受到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的影响,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内容延伸:

海神后海鳌虾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资源,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海神后海鳌虾的保护和管理,减少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的影响,促进其种群的恢复和增长。

操作类问题:

如果想要保护海神后海鳌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海神后海鳌虾的保护和管理。

2.减少过度捕捞,限制捕捞数量和捕捞时间,控制捕捞工具的使用。

3.保护生境,减少污染和破坏,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4.加强科学研究,了解海神后海鳌虾的生态习性和繁殖规律,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8. 中国海洋的濒危鱼类

是的。江团是保护动物,2007年江团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同年12月12日江团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9. 我国海洋濒危物种有多少种

湿地鸟类

我国湿地鸟类资源丰富,据湿地调查统计,我国共有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主要由鹤类、鹭类、雁鸭类 、鸻鹬类、鸥类、鹳类等组成,此外尚有少量猛禽和鸣禽,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鸟类共10目18科5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共44种。 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记录到9种,占60%;此外,还有许多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根据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4类。我国北方的寒温带和温带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以冬候鸟和留鸟为主。很多迁徙鸟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湿地鱼类

我国大部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海岸湿地,水温适中,光照条件好,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此鱼类种类多,经济价值高。我国鱼类约有3000种,其中湿地中鱼类有1000余种,占全国鱼类种类1/3。湿地鱼类由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构成(国家林业局,2001)。

内陆湿地鱼类种类多,有13目38科约770种(包括亚种,下同)。其中北方区以鲑科、茴鱼科、狗鱼科、江鳕科等耐寒性较强的鱼类为主, 此外还有一些鲤科、鳅科和刺鱼科的种类;西北高原区,生活着适应高原急流、耐旱耐盐的鳅科及青海湖的裸鱼;江汉平原区的鲤鱼类特别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中心;华南区和西南区均以鲤科、鳅科和鲇科种类为主。沼泽湿地是多种鱼类产卵和繁殖场所,如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是冷水性鱼(如鳇鱼、大马哈鱼、鲟鱼)的繁殖地。

近海海洋鱼类划分3个区。黄、渤海区生活有鱼类250多种,著名种类有小黄花鱼、鳕鱼、太平洋鲱等;东海区是我国主要浅海鱼场区,生活有700多种鱼类,主要大种类有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鲳、鳓、真鲷、海鳗等;南海区生活有鱼类800种,经济鱼类主要有鲷、蓝圆鲹、沙丁鱼、金钱鱼、金枪鱼、鲣鱼、旗鱼、鲨鱼等。

河口半咸水鱼类共有60种,过河口洄游性鱼类20-30种。

湿地两栖类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从水到陆的过渡类型,它们除成体结构尚不完全适应陆地生活,需要经常返回水中保持体表湿润外,繁殖时期必须将卵产在水中,孵出的幼动物还必须在水内生活;有的种类甚至终生在水内生活,所以两栖动物全部归入湿地动物。据统计,我国两栖动物共有3目11科45属300种。从动物区划来看,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古北界成分次之,广布种较少。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2目3科7种。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其中西南地区种类最多。两栖类中无足目仅有版纳鱼螈1种,生活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湿地;有尾目大多是水栖湿地种,如大鲵、贵州疣螈、东方蝾螈等;无尾目数量较多、分布甚广。

湿地爬行类

爬行动物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真正陆生动物,但其中有一部分种类生活在半水半陆的湿地区,是典型湿地种。但其中一部分次生地回到水中生活(海水或淡水),一部分则经常在水域中或其附近生活。在我国已知412种爬行动物中,有3目13科49属122种应属于湿地野生动物。从动物区划来看,东洋界成分仍占明显优势,其中龟鳖目除陆龟科外、蛇亚目游蛇科的部分种类都分布于我国南部,属东洋界成分。古北界成分集中于蜥蜴目鬣蜥科的一些种类。广布种不多,常见的有乌龟、鳖、赤链蛇、蝮蛇等。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3目6科12种。

湿地兽类

我国湿地兽类有31种,隶属于7目12科,约占我国兽类总种数的6.2%。国家重点保护种类有5目9科23种。与湿地两栖类和爬行类不同,湿地兽类的广布种成分较多。生活在水中或经常活动在河湖湿地岸边;如白暨豚、江豚 、水獭、水貂等;适合潮湿多水生活条件,如麋鹿、大麝鼩、田鼠等;经常出没湿地兽类,如川西北沼泽的獾、藏原羚,三江平原湿地的狼、黑熊、狍等。

无脊椎动物甲壳类

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全世界共有7500多种,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动物类群,大部分种类为海产,淡水种类不多。甲壳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生态类型多样。按生态习性大体可分为浮游甲壳类和底栖甲壳类两大类,前者一般个体小,营浮游生活,后者常营底栖生活。分布在中国海域的甲壳类动物中,现已知的蟹类有600余种,虾类有300余种,磷虾42种。甲壳类大部分为海产种,淡水的种类虽少,但分布很广。

10. 我国海洋濒危物种有哪些

10、蟒蛇:蟒蛇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蛇,蟒蛇的长度可达4-10米,重量最重可达400斤,巨型蟒蛇可以轻易的杀死人类,但是并不是用毒液,而是迅速咬住后用身体缠绕致死,并压扁成长条形,整个吞食下。

9、锯鳞蝰:锯鳞蝰体型远小于蟒蛇,但是它致命性却远高于蟒蛇,可能是蝰蛇科中毒性最强的毒蛇,人被咬伤经常致死。目前为止,在纪录中锯鳞蝰咬人事件有高达20%的致命率,每年有超过2000人死于锯鳞蝰的剧毒。

8、响尾蛇:响尾蛇的致命性差不多是锯鳞蝰的两倍,因此,六成被响尾蛇的咬到的人不会死亡。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7、死亡蛇:死亡蛇是澳洲本土的特有种,也是在众多蛇类之中毒性最强的蛇种之一。死亡蛇是伪装高手,凭着它幼条式的斑纹,它可以隐藏于草地及宽叶之间,而不被察觉。,然后用尾巴诱捕当做诱饵,诱捕鸟类作为食物,死亡蛇由于不会发出警告,造成了很多人误入了死亡蛇的觅食范围而中毒。

6、网纹蟒:网纹蟒,缠绕力非常强大,体型细长,是世界最长的蟒类。虽然身体细长,却是很强力的掠食者。历史上有人类被绞杀且被吞噬的纪录,然而目前野生网纹蟒濒临灭绝。

5、虎蛇:虎蛇为常见种类,澳大利亚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虎蛇攻击性强,含剧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种栖。虎蛇以毒素杀死猎物,也会向侵略者施展凌厉的咬击,有令人类致命的能力,虎蛇毒液足够杀死40名成年人。

4、海蛇:海蛇一般出现在海洋中,在水下能够通过皮肤进行呼吸,海蛇毒液足够一次性杀死50名成年人,被海蛇咬到后1、2个小时内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随后会造成心脏、肾脏的衰竭。

3、黑曼巴蛇:黑曼巴蛇属于前沟牙毒蛇,毒液为神经性毒,毒性极强。栖息于开阔的灌木丛及草原等较为干旱的地带,是攻击速度最快的蛇。当距离它20米内的被锁定的猎物几乎宣告了死亡。

2、细鳞太攀蛇:细鳞太攀蛇,是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杀死20万只老鼠,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细鳞太攀蛇生性害羞,当防御时,身体会离开地面。

1、眼镜王蛇:眼镜王蛇,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每年大概有上万的人死于眼镜王蛇的攻击之下,眼镜王蛇的毒性虽然没有细鳞太攀蛇强,但是每次攻击都会注入大量的毒液,因此,被眼镜王蛇攻击后的致死率极高

下一篇:济南高铁站到海洋极地(济南高铁站到极地海洋世界有多远)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