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海洋上冷下热(极地海洋气候)

江南官网app 2023-07-02 00:15 编辑:jing 50阅读

1. 极地海洋气候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寒冷原因:由于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北极)和最南端(南极),所以太阳斜射幅度较大,因此寒冷.(比如赤道附近地区是地球纬度最低的地区,地球周长最长的地区,所以赤道距离太阳的距离要比极地距离太阳的距离要近的多,所以赤道地区气温很热,比极地地区热的多)

2. 极地海洋气候分布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寒冷原因:由于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北极)和最南端(南极),所以太阳斜射幅度较大,因此寒冷.(比如赤道附近地区是地球纬度最低的地区,地球周长最长的地区,所以赤道距离太阳的距离要比极地距离太阳的距离要近的多,所以赤道地区气温很热,比极地地区热的多)

3. 极地海洋气候特征

征   极地冰原南极洲和北冰洋以及环绕它们的洋面和陆地的寒冷气候。在北半球可以把树木生长的北界作为极地气候的南界。在北半球大部极地气候区为大陆环绕的永冻水域。冬半年在极夜无太阳辐射。夏半年极昼期间终日太阳不落,但冰雪反射率强。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尚不足以融化冰雪,故夏温仍低。只有大陆边缘部分的夏季气温可达0~10℃间,可生长苔藓之类的低等植物,故称苔原气候。其他极区均为低于0℃的永冻气候。南极洲大陆为冰雪覆盖,是全球最冷地区。在沿海和南极圈附近,年平均温度约为-10℃,内陆地区低达-50~-60℃。在东方站曾观测到-88.3℃(1960年3月24日)的低温。全大陆年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剧减,平均约为120毫米。在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达到15~20米/秒。

4. 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

答:南极地区科考站知识点如下

一、长城站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二、中山站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坐落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地理位置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

中山站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配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三、昆仑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实质上就是由17个工程舱组成的。每个工程舱大约相当于一个20英尺的集装箱(大约6米见方)。

为了抵御低温,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在-190℃时仍能正常使用。不锈钢结构和组合式工程舱外,则是复合夹芯的保温板。昆仑站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南极考察站建设的第一阵营。

四、泰山站

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五、罗斯海新站(在建)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5. 极地海洋气候形成原因

极地海洋是指地球两极周围的海洋区域,包括北极海和南极海。这些区域往往被彩虹般的极光覆盖着,而且是寒冷的环境。极地海洋从气候、生物多样性、海洋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极地海洋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些海洋动物对我们学习和理解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此外,极地海洋也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极地海洋会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也需要我们更加精细地理解和掌握极地海洋。因此,了解极地海洋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6. 极地气候的典型地区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寒冷原因:由于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北极)和最南端(南极),所以太阳斜射幅度较大,因此寒冷。(比如赤道附近地区是地球纬度最低的地区,地球周长最长的地区,所以赤道距离太阳的距离要比极地距离太阳的距离要近的多,所以赤道地区气温很热,比极地地区热的多)

7. 夏季极地海洋气团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此外中国海南,台湾有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亚洲的一个专有气候。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左右,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8. 极地海洋气候英文翻译

1、广大内陆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只有深受北大西暖流影响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由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极气团侵入,暖季有时受热带大陆气团伸入。

3、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4、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本区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岸地带。例如丹麦,挪威首都处等地。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适中,全年有雨, 秋冬较多,以气旋雨为主,多云雾,日照少,雨日多。冬季气温一般在0℃以上,夏季最热月气温一般在10℃~20℃间,年降水量一般在600~800毫米之间。

9. 极地气候类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也叫极地气候.在北半球有两种寒带气候类型:

一是分布于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苔原气候;

二是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岛屿上的冰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区夏季短暂,在地表生长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冰原气候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

10. 极地气候的气候类型

1、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积温介3200℃~45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东岸,在亚寒带气候带以南,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和华北、朝鲜全部、韩国北部和中部、37°N以北的日本以及前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来袭,因而尽管全年有雨,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小雨和小阵雨居多,几乎没有雷雨。

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小部分。除亚洲、非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余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最为典型。

下一篇:中国海洋地貌总结(海洋地貌的基本类型)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