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海洋底栖动物(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江南官网app 2023-06-27 08:25 编辑:jing 156阅读

1. 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说句实实在在的心里话,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水域资源非常丰富,但鱼类型资源太匮乏有很原因所导致的,

电网打鱼可以说无处不在,绝户网,水资源污染,毒鱼这些非常严重所导致的,在河里很多地方都见到死鱼,有些河面垃圾满处都是造成河水污染严重,对鱼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这些只能是我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部分。

2. 海洋底栖生物的研究意义

想研究海洋生物,大学最好学习生物学专业。

研究海洋生物,必须有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基础,这样研究起来就更比其他专业少了入门的基础铺垫,研究起来进展就快了。当然,假如你本科录取时不如意或者不一定能够被生物学专业录取,那么就应选择相近的专业例如:海洋科学、生物技术、动物学,这样再去研究海洋生物跨度不大。

3. 海洋底栖植物的特点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包括定生海藻、红树和海草等高等植物)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也称为海洋原始生产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

(1)海洋初级生产力是光照强度的函数。

(2)氮和磷组成的营养盐是初级生产力的营养要素,这两元素的营养盐主要是硝酸盐和磷酸盐,主要由上升流带来,对初级生产力起一定控制作用。

(3)季节不同、日照强弱和水温变化都能引起初级生产力改变。

(4)一般情况下,大洋热带区的初级生产力要比温带区低,因为热带真光带区的水体没有垂直混合,因而水体中的营养盐类含量也低。

4. 试述海洋底栖生物的生态作用

 破坏环境。

海藻场指沿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30米浅水区大型底栖藻类与其他海洋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一种海洋生态系统。

它参与近海碳循环过程,吸收大气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海洋碳汇,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大气环境。

5. 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

帝王蟹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原因是因为帝王蟹属于冷水型生物,它们的适宜生存温度范围大约在0~15℃之间。

而寒冷的地方水温较低,符合其生存环境需求。

此外,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帝王蟹的食物也更加充足,包括海洋动植物和底栖生物,从而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另外,帝王蟹在寒冷的地方还可以避免遭遇捕食者,因为该地区捕食者种类较少,帝王蟹在这里的生存机会更高。

同时,帝王蟹在寒冷的地方也可以避免无节制的捕捞。

由于其产地处于一些偏远的地区,地理条件较为复杂,水下环境较难观测,所以减轻了捕蟹者的捕蟹难度,也为帝王蟹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总之,帝王蟹生活在寒冷的地方,主要因为其生存条件需求,以及寒冷地区的保护作用。

6. 海洋底栖动物

海洋动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

1. 鲸鱼:大型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之一。

2. 海豚:哺乳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洋中,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3. 海龟:爬行动物,生活在海洋中,是一种古老的生物。

4. 鲨鱼:鱼类,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拥有锋利的牙齿和敏锐的嗅觉。

5. 海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底,拥有五个或更多的臂膀。

6. 海葵: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底,具有美丽的色彩和形态。

7. 海马:鱼类,生活在海洋中,具有特殊的外形和行为方式。

8. 海藻:植物,生长在海底,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海洋动物种类多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7. 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生物的分类

海洋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环境,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各种群数量、个体大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协调进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海洋生物的分类

分类

海洋生物学

研究范围

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

浮游生物

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冲荡而出,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层;浮游动物则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数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动。浮游生物一般体重轻(外壳重量轻、体内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体相对面积大,体表多刺毛、突起,群体连成片)或者具有纤毛、鞭毛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游泳生物

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软件动物(如乌贼、章鱼)和一些大型虾类(如对虾、龙虾)等,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类能横跨大洋作长距离的洄游,如金枪鱼等;有的游泳很快,如剑鱼每小时速度达70公里以上。海鳗以整个身体弯曲摆动向前游动,乌贼和章鱼则从漏斗口向外喷射水流以推动身体反向运动。它们有时生活在上层水域(如太平洋鲱鱼),有的生活在中层或底层水域(如小黄鱼、真鲷、牙鲑)。游泳动物除了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外,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以减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几乎全部大型藻类和红树等种子植物),底栖动物(海绵、腔肠、环节、线形、软件、甲壳、棘皮、脊椎等门类均有底栖种)。底栖生物按其与底质的关系,又可区分为底上、底内和底游3大生活类型;在岸边还存在潮间带生物。

底上生物

生活于硬质海底。包括在各种底质上营固着生活(如海葵、水螅、藤壶、牡蛎、柄海鞘)、附着生活(如紫贻贝、附着硅藻、大型藻类)以及匍匐海底(如马粪海胆、刺参和红螺等)的动物。固着生活的动物运动器官退化,但触觉器官发达,被动取食,幼体营浮游生活,靠海流扩大其分布区域。固着或附着在船底、浮标、工厂排污管道、海上石油平台和海上其它设施的生物被称为污损生物(包括微生物、藻类和动物)。它们对交通、军事和生产均有危害。

底内生物

生活于软质海底。有的分泌黏性物质形成管子或用分泌物黏结沉积颗粒成管子而栖身其中(如巢沙蚕、磷沙蚕等);有的具有发达的挖掘器官,将身体埋于泥沙中(如黄岛长吻柱头虫、中国蛤蜊、文昌鱼等);有的钻木(如船蛆)、凿石(如波纹沟海笋)。

底游生物

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在水底缓慢地行动(如梭子蟹)。

潮间带生物

一类特殊类型的底栖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底栖生物对潮汐的涨落、海浪的冲击、阳光的暴晒、温度的变化等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潮间带生态位的差异,生物在潮间带的分布很有规则,群落结构比较清楚。

8. 海洋底栖生物名词解释

首先进行采样点布设。必须要考虑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使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对小型河流在各种生境中按比例布点。对大型河流采样点主要布设在河道边。如果有船可在河流较深处布点(可用加重采泥器和挂人工基质法采集)。定性样点用抄网随时在河道边采集。湖泊调查样点设置依据调查目的和湖泊形态均匀分布,兼顾生境。河流按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一次。湖泊一般根据需求按季节每季度采集一次。

对于不同大小的河流和水库湖泊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小型溪流每一个代表性河段选择100m作为采样区域,或采样长度至少为河宽的40倍。使用D型网、索伯网采集,按各小生境类型面积确定各生境的采样强度。总采集面积不小于2m2。大型河流每个采样河段长500m,六个均匀的断面,在河道两岸浅水区域(水深<1m)采集(共12个采样区)。每个采样区用D型网采集6次。整个河段采集面积约为10m2。对于堤岸比较陡使用船只在岸边采集。湖泊定量样品用1/16 m2的加重的彼得生采泥器采集,泥样经420 µm(60目)的铜筛筛洗后,置于解剖盘中将动物捡出,个体较小且较多的底栖动物用湿漏斗法分离。捡出的动物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然后进行种类鉴定、计数,部分样品现场用解剖镜及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

用抄网、手捡等方法在岸边及浅水区采集定性样品。采用抄网采样时,应尽可能在各种生境采样。

使用D型网、索伯网采集的样品可直接在抄网中洗涤,对于大的石块和凋落物等应清洗干净检查后丢弃。清洗干净后将获得的底栖动物及其腐屑等剩余物可在野外当场挑拣,或装入塑料袋中,同时放进标签并作好记录,封紧袋口,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检工作。因时间关系不能立即进行分检工作的,应将样品放入冰箱(4℃)中,或把袋口打开,置于通风、凉爽处,以防止样品中底栖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突然死亡与昆虫的迅速羽化,造成数量上的损失。

用采泥器在采样点采得泥样后,应将泥样全部倒入大脚盆中,再经60目分样筛筛洗干净。依据上面方法进行后续工作。

人工基质法采集底栖动物,取出采样器后,迅速放置到桶中,将其中石块取出并用河水清洗干净后丢弃或回收重用。桶中的生物样品和杂质经60目分样筛筛洗干净。

大型底栖动物,经洗净污泥后,在野外即可进行分样,在室内即可按大类群分别进行称重与数量的记录。与泥沙、腐屑等混在一起的小型动物,如水蚯蚓、昆虫幼虫等,则需在室内进行仔细的分样过程。应将洗净的样品置入解剖盘中,加入清水,利用尖嘴镊、吸管、毛笔、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工作,挑选出各类动物,分别放入标本瓶中,直到采集到的标本全部检完为止,并加入固定液。在标本瓶外贴上标签,瓶内也放入一标签,其内容与塑料袋内的标签一致,最后将瓶盖紧保存。

对于生物样品很多的样点,可以采取亚样取样法。把白磁盘分成6cm×6cm的方格,然后随机取3个方格,挑取其中的底栖动物,并保证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约为300个(±10%),如少于300,需再随机选取一个格,挑出其中的底栖动物。如超过需对挑出来的样品重新进行亚样选取。

所有样品使用10%的福尔马林液中固定保存。保存液的体积应为所固定动物体积的10倍以上,否则应在2-3天后更换一次。

9. 海洋底栖生物的适应性特征

莫卡是一种小型底栖海洋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类。莫卡的右爪通常用于爬行和抓住猎物。如果您想了解莫卡的右爪如何往上爬,请参考以下步骤:

1. 找到一个平坦的表面:莫卡的右爪可以通过扭动身体和爬行来移动。因此,在让莫卡的右爪爬行之前,需要找到一个平坦的表面或其他固定结构。

2. 抓住对象:莫卡的右爪可以伸展并抓住物体来提供支撑和稳定性。因此,当莫卡的右爪需要爬行时,它需要先抓住物体。

3. 扭动身体:一旦莫卡的右爪抓住了物体,它就可以通过扭动身体来向上爬行。这样可以使莫卡整个身体向上移动,并将重心保持在抓住的物体上,从而避免失去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莫卡的右爪只有在水中才能够正常运作,因为它们需要水的浮力和阻力来实现自己的移动和姿态调整。如果不是在水中,莫卡的右爪无法正常使用。

10. 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1. 海底午夜区有许多特殊的生物。2. 因为海底午夜区是指深海中的一层水域,深度在200-1000米之间,这个深度下光线非常微弱,温度低,水压高,所以只有一些适应这种环境的生物才能在这里生存。这些生物通常具有特殊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如发光、无眼、无色等。3. 海底午夜区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等。其中一些生物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如深海鱼类的生物学特征、深海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

下一篇:海洋里最主要的能源(海洋有哪些能源可以供人类利用)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