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鱼生态环境特征(海洋鱼类生存环境)

江南官网app 2023-06-23 10:16 编辑:jing 196阅读

1. 海洋鱼类生存环境

在广阔的海洋里,鱼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奇百怪,生活方式和分布的水层也是千差万别。海洋鱼类根据它们自身的需求和身体的适应性会选择在不同的水域或水层生活。有些鱼类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海洋上层的浅水区或水面附近,有些鱼类则喜欢生活在没有阳光照射且接近底层甚至是海底以及海底的泥沙之中。渔业专家往往会根据鱼类分布的水层及深度,将海洋鱼类分为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各层鱼类的色彩、形态特征与它们所栖息的海洋环境竞出奇地相似,体现出物以类分、鱼以群集的自然特性。

中上层鱼类

海洋按平面可以划分为远洋区、浅海区和潮间带。海洋的中上层鱼类的身体呈梭形,两端尖细,鱼儿在海水中游泳时受到的阻力小,因此这些鱼类大部分为高速游泳鱼类。远洋区的中上层鱼类,例如金枪鱼、白枪鱼、箭鱼、噬人鲨、蓝点马鲛、东方旗鱼等都是游泳速度较快的鱼,它们的背部呈蓝黑色,与远洋区海水的颜色一样,腹部颜色较淡。浅海区的中上层鱼类的背部颜色与浅海区的海水一样呈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

典型代表为玉筋鱼,会飞的燕鳐也常在浅海区活动。在海洋的潮间带,海水由于受降雨、潮汐及陆上注入淡水的影响,温度、盐度的变化较大,因此大部分鱼类都属于广温性和广盐性,而且有的鱼类可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典型代表如弹涂鱼,它除能在水中游泳外,还能靠吸盘和发达的胸鳍跳跃,有的甚至可以爬到红树林的枝头上去捕食昆虫,被称为“会爬树的鱼”。在潮间带,黑色鱼类一般生活在岩石间,绿色鱼类多生活在颜色较浅的海藻间,橄榄色鱼类常在马尾藻间出没,赤色鱼类则可在红珊瑚礁间找到。

中下层鱼类和深层鱼类

中下层鱼类通常指生活在水深200米以内的鱼类。浅海海底常可分为岩礁与泥沙海底。黑鲷、真鲷等就常生活在多岩礁的地区,而皱唇鲨、鲟鱼、扁头哈那鲨、扁鲨等,它们的嘴都在头的下部,常在泥沙质海底觅食。分布在水深超过200米的深层鱼类常被称为深海鱼。人们把水深200~3000米称做半深海,把水深3000~6000米称做深海,而把水深6000米以上的海沟称做超深海。深海光线昏暗,食物匮乏,水的压力大,故深海鱼类的形态比较奇特。

深海鱼类的色彩一般都呈银色、黑色或紫黑色。如生活在半深海环境中的巨尾鱼、后肛鱼,因为它们长着望远镜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微光来搜寻食物。再如看上去好似有头没有尾的翻车鱼,头重尾轻,常会潜到半深海生活,有时它们也会跑到中上层海面上缓慢游泳,随波逐流。因为它们身上长着发光的鳞片,所以,当它们游动时,身上的鳞片就会闪闪发光,故被人们称为月亮鱼。许多深海鱼会发光,烛光鱼身体两侧有多排发光器,像一支支蜡烛,可作为异性互认的标志。

许多深海鱼的眼睛都已退化或埋于皮下而失去视力,于是它们常用触觉器官代替视觉器官,如深海盲帚鱼,其鳍条延长似扫帚。巨喉鱼和囊咽鱼常会张开巨口过滤海水以获得食物碎屑。在近万米深的海沟环境中,哪怕只是指甲般大小的面积都要承受近万牛顿的压力,即便如此,生活在那里的鱼类却依然自由自在。法国“阿基米德”号的考察人员在勘察近万米深的海底时,曾发现几十条3-4厘米长的小鱼在该海沟自由游荡。小小生命能在如此的高压环境中生活,不能不令人惊奇。

底层鱼类

典型的底层鱼类身体扁平,背部为灰黑色,常贴附在海底,这样有助于隐蔽和保护自己,如赤魟、孔鳐、鲅鲸、比目鱼等。鲅鲸的背鳍特化为一根“鱼竿”,竿端还有“诱饵”,似蠕虫可动,过路的鱼虾以为是可食之物等吞入后再想脱身已不可能了,这时鲅鲸就会一口将其吞入肚中。比目鱼则会将全身都隐埋在海底的泥沙中,仅仅露出双眼静候食物的到来,遇有可食之物便会跃身捕捉。比目鱼的体色还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还有些鱼如毒鈾,常模拟周围环境而形成拟态,而绿鳍鱼的胸鳍常有游离鳍条,可在海底爬行和寻觅食物。

2. 海洋鱼类生存环境特征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既咸又苦涩,可是生活在海里的鱼类并没有咸的味道,它们究竟使用什么方法来抵挡海水中盐分的侵蚀呢?? 原来硬骨类海鱼的头部鳃片里,生长着一种叫"氯化物分泌细胞"的组织,具有排除盐分的特殊功能。鱼吞吐的海水经过它的过滤,进入体内就成了淡水。海鱼就是靠这种本领,在咸的海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而另一类软骨海鱼却有一种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的本领。它们体内的血液里含有较多的尿素,当体液里的盐浓度比海水高时,就可以通过排尿的方式把盐分排出体外。? 有些鱼类的生活适应性特别强,它们能够游弋于江河湖海之间,畅通无阻,例如梭鱼、鳗鱼、鲥鱼等。这类鱼的"氯化物分泌细胞"组织更为高级,既能适应淡水。又能适应海水,能够灵活地调整使用氯化物分泌细胞,适应海水和淡水的不同环境。所以这类鱼或是在河中产卵,在海里生长;或是在海里产卵,在河里育肥。? 如今,受海鱼鳃片上氯化物分泌细胞的启发,科学家们正积极研究海水淡化装置。有朝一日,当仿生学揭开氯化物分泌细胞的秘密,常年与大海打交道的人们,就不再也不会有淡水不足的后顾之忧了。

3. 海洋鱼类的生活方式

鱼睡觉的,但是鱼是睁着眼睛睡得,因为鱼没有眼睑因此鱼睡觉的时候眼睛闭不上,所以看到鱼的眼睛一直是睁着的。情况一:暗处睡觉仔细观察饲养的金鱼,就会发现,它们到了夜晚,就会躲到鱼缸内的小假山、水草里等暗处一动不动。这就是金鱼睡觉时的状态情况二:钻沙里  有的鱼如花海猪鱼;细拟隆头鱼、锦鱼,在海洋底部生活,当夜色来临时,它们就会钻进沙子里,一动不动地睡大觉,这样既安静又能有效地防止天敌的伤害。  情况三:分泌泡泡  有的鱼如裂嘴鱼、南洋鹦嘴鱼,它的身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胶状物质,在要睡觉时它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吹个大泡泡,胶质的泡泡遇水硬化,然后它们再钻进泡泡里,只在嘴边留个小孔,就像在睡袋里一样。  在淡水里生活的鱼大多躲在岩石后、水草丛的暗处睡觉。像鲤鱼、鲫鱼钻进水草里,而鲻鱼、鲷鱼则在岩石后面睡觉。  情况四:边睡边游  而有洄游习性的鱼则是一边游泳一边睡觉。一刻不停地游动,是因为它们必须不断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比如鲨鱼、金枪鱼、鲭鱼和嘉鱼,不管白天晚上都来回不停地游动,使得很难弄清楚它们什么时候是在睡觉;什么时候是清醒的。  一般鱼躲在水草里面不动很有可能就是鱼在睡觉。

4. 海洋鱼类怎样适应海洋环境

不好养,海水鱼较淡水鱼难养。淡水鱼通常是活在溪、河和湖等地方,相比海洋来说,这些地方的水都比较浅,容量比较小,所以水的温度变化比较大;而且溪、河和湖等地方跟人的距离也较近,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污染,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淡水鱼普遍体格和生命力都强,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在海里生活的海水鱼则因海洋生活环境相对较稳定,所以相比起淡水鱼来说它们是娇生惯养了些。

5. 海洋鱼类适应深海环境的例子

非哺乳动物 腮呼吸 脊椎动物 ---基本是鱼类了 首先要先确定是不是哺乳动物,鲸是哺乳动物所以不是鱼类 但是海洋里 除了鱼还有很多非哺乳动物,如螃蟹,水母等 在看是不是腮呼吸,鱼是用腮呼吸的,但也不是所有腮呼吸的都是鱼类,比如螃蟹 海参等 还有看是不是脊椎动物 鱼有脊椎的, 海里的乌贼 章鱼 他们也是非哺乳动物,同时也用腮呼吸 但是没有脊椎所以不能算鱼。 有以上几点基本可以断定是鱼类 至于胎生和卵生 是不能断定的,比如部分鲨鱼如虎鲨,就是胎生动物~ 他们不产卵

6. 海洋鱼类生活的深度

海洋一般分为四层,三个水区。从海洋表层(200米)到海洋超深渊层(11000米)根据每层的阳光照射度不同,那里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也大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边下潜,一边探索海洋吧。

海洋第一层:照光层

介绍:在照光层里,阳光明媚,丝丝阳光从天上照射到海面下,整个海湾温暖极了。因为这里阳光充足,所以有很多鱼生活在这里。一般这个区域会存在珊瑚礁,生态十分优越。

温度:平均20度,阳光充足

区域深度:0-200米

生物:海豚、照明水母、沙丁鱼、鲨鱼、小丑鱼、 黄金吊、蓝色吊、海龟、河豚、海马、海草、珊瑚,浮游生物。

海洋第二层:弱光层

介绍:这一层算是阳光和黑暗的交叉处吧,再往下就又冷又黑了,这一层已经有点冷了,只有少数动物在黑夜时, 才会下来找食物。

温度:5-10度,温度慢慢变冷

深度:200-1000米

生物:抺香鲸、大王乌贼、大章鱼等(其他生物不明)

海洋第三层:深海层

介绍:这里已经又黑又冷了,潜水员是到不了这里的,只能靠坐潜水器才能到这里。这里生物慢慢的变多,不过却很小、很奇怪。这里的食物也很少,这里的生物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找方法去捕食猎物。

温度:0-4度,够让你体会什么叫作寒风刺骨

深度1000-6000米

生物:琵琶鱼、灯鱼、小飞象章鱼、斧头鱼、海参、等(有海底热泉)

海洋第四层:深渊层

介绍:这里漆黑无比,大家都说的马里那亚海沟就在这层,这里已经是海洋的最深处了,里面很神秘,连最聪明的科学家也对这里知之甚少。

温度:0度以下,到这里会被冻死。

深度:6000-11000米及以下

生物:不明

7. 海洋鱼类生活史

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

鱼的起源很早,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鱼类就生活在海洋里了。虽然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有一些古老的种类已经灭绝,但另有其它新兴的种类继之产生。据文献记载,鱼最初发现于据今四亿年的奥陶纪地层,但所得到的那时鱼类的化石是不完整的,一直到了志留纪晚期,才完整地获取了关于化石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泥盆纪时,各种古今鱼均已出现。泥盆纪时代既可谓是鱼的初生年代,也是鱼的极盛时代,当时,由于其它的脊椎动物还不多,所以有人把泥盆纪称为“鱼的时代”。到了新生代,各群鱼类十分繁多,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为鱼类的发展史中的全盛时代。

8. 海洋鱼类生存环境要求

鱼缸里放的自来水需要多长时间这与饲养种类、设备运转、环境因素等情况有关,一般来说:  1、普通金鱼——1-2天。  2、小型热带鱼——3-4天。  3、大型风水鱼——5-7天。  4、名种金鱼或野生未驯化热带鱼——8-10天。  5、海水鱼——永远也不能用。鱼缸养鱼重在调节水质,常见调节水质方法有以下四种:  1.曝晒法,主要是针对需要更换新水的鱼缸。现在人们更换新水都是选择的自来水或者是井水,这类水质中有超高的二氧化氯含量,严重刺激着鱼鳃的呼吸,影响鱼儿的成长健康。所以在更换新水之前,都需要将新水暴晒几天,祛除水中的二氧化氯,然后在进行换水。  2.可以在鱼缸中,养殖适量的水草和田螺,是整个鱼缸的生态环境更加完整。水草和田螺都有净化水质的功能,都能较长时间的维护水质。为饲养者省去麻烦,也为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水质环境。  3.在不影响鱼儿生长的前提下,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除青苔素,清除水质中的青苔,还鱼儿一个健康的家。  4.鱼缸中必备的增氧设备,这是提高水中溶氧量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证鱼儿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

9. 海洋鱼类一般生活在多少米

马鲛鱼生活在约0-00米的深海中 马鲛鱼的生活深度较深,一般在海洋的0-00米深度活动,主要分布在温带到热带海域,适应性很强,能够在水下高压、低温、低氧的恶劣环境下生存 马鲛鱼一般生活在较深的海底,它们需要在深海中寻找食物,并躲避天敌,因此它们对深海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10. 海洋鱼类是怎样适应深海环境的?举一种鱼的例子

弹涂鱼可以在陆地和海洋生活。

弹涂鱼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弹涂鱼是弹涂鱼科、弹涂鱼属的一种鱼类,它是暖温性近岸的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河口、港湾、红树林区之威淡水域及沿岸的浅水区及在底质为淤泥、泥砂的滩涂处活动,亦进入淡水。

 弹涂鱼的呼吸器官比较奇特,弹涂鱼之所以离开了水也能生存下去,是因为弹涂鱼不仅仅通过鳃进行呼吸,而且弹涂鱼除了鳃以外还有多过个可以用于呼吸的器官。所以,弹涂鱼就算是离开的水,也能通过其它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11. 海洋鱼类生存环境条件

因为鱼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身体已经逐渐适应了深海的环境,而但是随着海洋越深,生物就越少,因为环境实在是太过于恶劣。

为了适应深海,鱼做了哪些改变

深海环境具有无光、温度低、压力大、底质软、环境稳定,变动极小的特殊环境。

为了适应深海高压力的环境,深海鱼类不同于普通鱼类,它们的身体生理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它们的骨骼变得轻薄并且柔软,在深海巨大的水压作用下,鱼骨容易弯曲不会被折断。鱼肉组织也变得柔韧细密,来减小水压带来的伤害。除此之外,鱼皮组织变成一层薄薄的膜,能够最大可能地使体内组织充满水分,以此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从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也不会被压扁。(人内部压力过小,是无法承受深海内部压力的)

除此之外,甲壳生物不易生成甲壳,鱼類舍弃鱼鳔调节浮力,或在体内储存脂肪减轻体重。

下一篇:海洋鱼生态环境调查(海洋生态现状分析)
上一篇:返回栏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