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貌与地质灾害(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

江南官网app 2023-06-21 09:32 编辑:jing 201阅读

1.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

简称“潮汐”。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引潮力作用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将海面上升过程称涨潮,下降过程称落潮。潮位上升至最高点时称髙潮,下降至最低点时称低潮。高、低潮位之间的高度差称潮差。潮汐完成一次升降运动所需的时间称潮汝周期,一般为12小时25分,有的海区是24小时50分。潮汝按涨落周期分为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全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

潮汝现象主要随月球的运动而变化,也受纬度、海区地形及海水深度的影响。掌握潮汐时间和高低潮时水深,是保证舰艇安全进出港湾、航道及浅水区等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组织登陆、抗登陆作战,布雷扫雷,救生打捞,海港码头、水上机场建筑等必须考虑的因素。

2. 海洋地质作用的类型及产物有哪些

一,地质作用的定义  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1,外力作用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2,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三,地质作用能量(力)的来源  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1,地内热能的主要来源是放射性和重力的热转换。①放射性热能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②重力分异产生的热能是地球物质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按不同比重发生分异的过程中,释放出的位能转化成的热能。③冲击、压缩产生的热能是地球在由星际物质聚积而成的过程中,微星体以高速冲击地球时巨大动能转变而来的。另外原始地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缩,体积逐渐收缩而产生压缩热。此外,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结晶时会释放热,构造运动的机械能也可以转为热能。据计算,地内每年产生的热总量与经地表每年散失的总热量相抵后还有剩余,这部分剩余热能便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  2,重力能是地心引力给予物体的位能。  3,地球旋转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力给予地球表层物质的能。它包括离心力、离极力和科里奥利力。①离心力的大小随纬度而异,两极为零,赤道最大。地表离心力的水平力平行于地表相应点沿经向的切线,并指向低纬度,其大小在两极和赤道均为零,中纬度最大。②离极力的方向指向赤道,促成表层物质向赤道运动。③科里奥利力影响着地球表层物质沿纬向或径向的运动。  4,太阳辐射热是太阳向地球输送的热 。其中60%为大气、大陆和海洋吸收,成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赖以活动,发育,并相互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外营力,如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5,潮汐能是因日、月对旋转着的地球的各点的引力不断变化而产生的能 。在它的作用下 ,地球上海水发生潮汐现象。潮汐具有机械能,是海洋中地质营力之一。  6,生物能是生命活动经过能量转换而产生的能。其中特别指出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更是重要的能的表现形式。  7,此外 ,地表还有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线 、陨石冲击能,以及地表发生化学反应和结晶释放的热。  四,各类地质作用及影响的结果  1,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2,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质作用几乎都有重力能参与。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和地壳岩石组成发生变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等。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其发生的序列还可分成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3,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它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形式。构造运动可使岩石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 ,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构造运动可引起海陆变迁。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并波及地表。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4,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 ,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构造、矿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征。  5,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6,斜坡重力作用是斜坡上的土和岩石块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低处移动的作用 。重力是主要营力 ,斜坡是必要条件,暴雨、地震、人为开挖往往起诱发作用。块体物质的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移、流动和蠕动。前三者运动较快,后者较慢。  7,剥蚀作用是河流、地下水、冰川、风等在运动中对地表岩石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和改造的总称。  搬运作用是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8,沉积作用是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 ,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9,硬结成岩作用是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上覆沉积物的重荷压力作用使下层沉积物减少孔隙,排除水分、碎屑颗粒间的联系力增强而发生;也可以因碎屑间隙中的充填物质具有粘结力,或因压力、温度的影响,沉积物部分溶解并再结晶而发生。  五,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3.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根据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进行分析解答。

海底地形中,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大陆架,因为大陆架上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等

4.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特征

地形以平原为主,不会阻挡从海洋吹来的温暖气流,从而扩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范围。

5.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特点

日本海具有弧后拉张盆地的性质,它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在外东北地区发生软流圈物质上涌,在岩石圈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这种弧后盆地会造成岩石圈的拉张断陷,偶尔会发生基性岩浆的大量涌出,形成洋壳和深水洋盆。

在太平洋西岸,由于太平洋板块从侏罗纪晚期就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在白垩纪时期引发了一系列具有弧后盆地性质的中新生代拉张盆地开始形成。除了始于2500万年前的日本海盆地之外,从晚侏罗开始形成的松辽盆地(

今松辽平原所在区域)

也曾经是类似的大型弧后拉张盆地,而环渤海湾盆地(

今华北平原所在区域

)同样被认为具有较弱的弧后拉张性质。

只不过,随着

俯冲带逐渐东移,引起弧后拉张的深部物质上涌也随之东移

。所以,如果说松辽盆地和环渤海湾盆地是第一代太平洋西岸弧后拉张盆地的话,日本海实际上就是第二代,而且似乎有点青出于蓝的意思。南海盆地也大约是在日本海拉张的时候开始拉张,或许不仅仅是时间的巧合,但我对南海盆地的性质了解还不多,这里就不妄作揣测了。

日本除了是个大型弧后拉张盆地之外,它

还在盆地的北部发育出了少量的洋壳

,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新生大洋了。这一点,在不考虑盆地是否具有弧后性质时,与南海盆地是很类似的:南海盆地也出现了少量洋壳,可以认为是一个新生大洋了。

日本列岛是一个大陆岛弧,它并非仅由俯冲带后方喷出的岩浆形成,而是还具有从东北亚地区撕裂下来的陆壳

。大约2500万年前,日本列岛的核心开始从东北亚撕裂,并逐渐旋转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其间伴随着着岩浆物质不断涌出,围绕陆壳的内核开始不断增生。

图片出处: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Islands (4) -- GLGArcs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

日本海为什么这么深

:因为它是大型弧后拉张盆地,数千万年的岩石圈快速减薄拉张让它变成深水盆地。

日本海底部有没有洋壳

:有,所以它已经具有大洋性质。

日本海是怎么来的

:由于俯冲引起地幔深部物资上涌,受其影响,从东北亚大陆上

凭空冒出来

的一个大盆地。与太平洋海底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太平洋的海水有关系。

加个戏:

日本会沉没吗:

即使考虑到陆壳岩石的局部俯冲作用,还考虑到苏鲁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回返现象,日本列岛作为依托陆壳核心逐渐增生的岛弧,仅有可能在太平洋或日本海完全闭合后,作为陆壳岩石的一部分发生局部俯冲,不具备全部俯冲沉没的条件。

然后最后一般还会被吐出来:密度太低,咽不下去……

可以自古以来吗

:如果这个古从白垩纪开始算的话……自然是可以的……

6. 海洋的地质

本专业就业前景不错,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海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

也可在近岸、港口、河道工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计算工作,海洋预报,渔场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研究,水动力研究,海洋规划管理,渔政管理,水声通信,海洋遥感等工作。

7. 海洋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8.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类型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部分。大陆边缘约占22%,大洋盆地约占45%,大洋中脊占33%。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组成;但有的大洋稍有特殊,如太平洋,它的大陆隆不发育,被海沟取代。大陆边缘地形复杂,陆架浅海一般一二百米深,在陆坡上的峡谷,深者可达三四千米。 大洋中脊是全球规模构造,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总长约8万多公里,是地球最长最大的山系,雄伟而状观,其上伴有地震和火山,为地球板块间的边界。 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被海岭分割成若干海盆,海盒内有深海平原,水深一般在四五千米;另外,还散布着一些海山和深海丘陵

9. 海洋地质作用有哪些

古海洋学是海洋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环境及其演化的科学,又称历史海洋学。它利用现代地质学和海洋学知识,通过海洋沉积物的分析和研究, 了解古海洋表层及底层环流的形成、演化及其地质作用,阐明海水成分在地质历史中的变化,浮游和底栖生物的演化,生产力和生物地理发展史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海洋沉积作用的历史。

下一篇:为什么开发海洋英语作文(为什么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上一篇:蜘蛛侠大战海洋球(蜘蛛侠大战鲨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