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更多的海洋动物英语(发现更多的海洋动物英语怎么说)

江南官网app 2023-06-21 00:49 编辑:jing 163阅读

1. 发现更多的海洋动物英语怎么说

大海的英文翻译是sea,sea的音标是英 [si:]或美 [si:],sea作为名词使用。 sea 英 [si:] 美 [si:] n.海;海洋;许多;大量 短语:

1、Red Sea 红海省 ; 红海 ; 红海沿岸 ; 网络是

2、sea cucumber [水产] [无脊椎] 海参 ; 海瓜子 ; 海黄瓜 ; 零胆固醇天然胶原妙品海参

3、THE SEA 大海 ; 海洋 ; 在海 ; 沧海

4、Ross Sea 罗斯海 ; 罗斯海域 ; 羅斯海

2. 发现更多的海洋动物英语怎么说呢

大海的英语:sea读音:英 [siː] 美 [siː] n. 海;海洋词汇搭配:

1、command the sea 掌握制海权2、cross the sea 横渡大海3、angry sea 愤怒的海4、blue sea 蔚蓝的海5、at sea 在海上常见句型1、The sea bounds the peninsula on the sides.该岛三面环海。

2、The sea and the sky seemed to blend into each other.大海和蓝天似乎连成了一片。扩展资料:词语用法1、sea的意思是“海,海洋”“海水”,是不可数名词。2、在sea前的专有名词前一般要加冠词the。

3、sea作“水域,波浪”“海浪”“汹涌的波涛”解时须用复数形式seas。

3. 发现更多的东西英语

“首先”、“其次”、“再次”,用英语表达是first , second , again 。

还可以有下面的这些表达方式:

1、首先:in the first place;in the first instance;first of all;first off;;(the) first thing;above all;for one thing;for a start;to start with;to begin with。

2、其次:.the next ;secondly; in the next place。

3、再次: once more; a second time; once again;newly;;for the second time to begin with。

英语是一种西日耳曼语,在中世纪早期的英国最早被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自17世纪以来,现代英语在英国和美国的广泛影响下在世界各地传播。

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且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近60个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

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相比,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更多。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母语,在加勒比海,非洲和南亚被广泛使用。

4. 观察发现海里的动物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

2、虎鲨

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

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5. 我发现了海洋的秘密

波涛汹涌的海面,深处却无比平静,我认为最致命的是那一个大的浪头,将我拍入深海,我却因此发现了大海的秘密,它是一个智者。

6. 发现海洋生物大约有多少种

而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根据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的这个计划叫做海洋生物普查,预计要花上10年时间,至少需要花10亿美元的经费,共有来自53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参与到这个史无前例的合作计划中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海洋科学家可以一起合作。

从2000年开始,平均每星期就有3个新的海洋物种被发现。根据这个研究计划的估计,大约还有5000种海洋鱼类以及成千上万种其他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还没被发现。

7. 发现发现物英文

冥王星

以下资料指的是原来的冥王星,现在已失去名字,定义小行星序列号:134340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

公转轨道: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39.5天文单位)

直径:2274千米

质量:1.27e22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之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W.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它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对未知行星(Planet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这是在1978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通过精密计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

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Propulsion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值1137千米被认为有±8的误差,几乎近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道的周期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这两颗星质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分细致的解释)。

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间。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使人们感到在它们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Oort奥尔特云(Kuiper柯伊伯带外的物质)。冥卫一可能是像地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MikeHarvey的行星天象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象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灿烂星河”可以绘制准确的天象图。

2006年8月24日,该行星经布拉格会议讨论,从九大行星行列中排除,正式降格为矮行星。

关于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争论

冥王星刚被发现之时,它的体积被认为有地球的数倍之大。很快,冥王星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写入教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发现当时的估计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它的体积要远远小于当初的估计。此外,冥王星(pluto)的行星身分也一直以来成了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也是因为一直以来对行星没有一个具体清楚的定义。尤其,自1992年首次发现“柯伊伯带”(KuiperBelt)以来,更多关于天文发现加剧了人们其行星资格的争论。

新发现重新引发争论

进入21世纪,天文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对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objects)有更深了解。2002年,被命名为50000Quaoar(夸欧尔)的小行星被发现,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1280公里)要长于冥王星的直径的一半。2004年,被命名为90377Sedna(塞德娜)的小行星的最大直径也达到了18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径也只不过2320公里。

2005年7月9日,又一颗新发现的的海王星外天体被宣布正式命名为厄里斯(Eris)。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这是1846年发现海王星之后太阳系中所发现的最大天体。尽管当初并没有官方的共识,它的发现者和众多媒体起初都将之称为“第十大行星”。也有天文学家认为厄里斯的发现为重新考虑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就连冥王星的显著特征——它的卫星和大气,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海王星外天体带中的一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而且厄里斯的天体光谱分析也显示它和冥王星有着相似的地表,此外厄里斯也有一个较大的卫星戴丝诺米娅(Dysnomia)。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决议——开除冥王星行星“星籍”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而冥王星则不符合上述第三条行星标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进一步决议通过冥王星应该归入矮行星(dwarfplanet)之列,而且可以作为尚未命名的一类海王星外天体的原形。在此决议之前,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行星方案,其中一些甚至提到除了冥王星外也取消地球水星的行星资格,而另外一些则提议将一些小行星也纳入行星之列。

2006年1月“新地平线”号发射,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进行观测

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它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ercivalLowell)姓名的缩写。

冥王星是最晚发现的一颗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相比,冥王星的发现可算得上“好事多磨”。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恒星也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在几十万颗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捞针。

在寻找冥王星的工作中,天文爱好者出身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详细计算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用望远镜仔细寻找,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直到1916年11月16日,他突然去世。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汤博(ClydeWilliamTombaugh)加入未知行星的搜索行列。他们一个一个天区地搜索,拍摄了大量底片,并对每张底片进行细心地检查,工作艰苦、乏味。1930年1月21日,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发现了这颗新行星。

质量:0.0024地球质量

半径:1350千米

周期:90465日

轨道半长径:39.87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率:0.256

轨道倾角:17.1°

奇特的轨道

冥王星在发现之初曾被认为是一颗位于海王星轨道外的行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完全如此。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这段时间,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这是由于冥王星轨道的偏心率、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都比其它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这时海王星成了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每隔一段时间,冥王星和海王星会彼此接近,在黄道投影图上两颗行星的轨道交叉。但不必担心它们会碰撞,因为它们的轨道平面并不重合,即使在交叉点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仍然是很大的。它们会像运行于立体交叉公路上的车辆一样,各自飞驰而过。

卫星的发现

1978年7月,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克里斯蒂在研究冥王星的照片时,偶然发现冥王星小小的圆面略有拉长。他把1970年以来所有的冥王星照片都找出来,结果发现这一现象是有规律地出现的,于是他断定冥王星有一颗卫星。由于冥王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以致在大望远镜里也不能把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分开。这好比气象站的风速计,一根横杆连着两个圆球,在疾风中旋转。从远处看去,两个圆球融成一体,只能察觉出它时圆时扁的变化。冥王星的卫星被命名为查龙(Charon)。在希腊神话中查龙是普鲁托的一个役卒,专在冥海上渡亡灵。查龙的公转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一样,都是6.39日。

冥王星直径有多大

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修正为6000千米,1965年又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冰冻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米。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查龙直径为2000千米。近年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查龙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大的。所以,有人说冥王星和它的卫星更像一个双行星系统。

未知数最多的行星

冥王星发现至今只有60多年,再加上又小又远,是目前大行星中面目最为模糊的一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太阳系航天探测的黄金时代,九大行星中已有8颗被行星际探测器近探过,只有冥王星是航天器未涉足的死角。在各种天文书刊中给出的行星参数表上,冥王星这一栏留下的空白最多,即使被列出数据,有不少也被打上问号,表示不准确。

除了一大串未知数外,人们对冥王星的身份也有怀疑。冥王星的直径、质量是行星中最小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8~2.1克,反照率为50%~60%,这同外行星的几颗大卫星很相似。冥卫星究竟是行星还是卫星?或是一颗大的小行星?然而,不管它是什么,作为太阳系遥远边界上的一个天体,它的神秘感对天文学家有很大的吸引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冥王星将成为行星天文学的热门课题。

有冥外行星吗?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土星是太阳系的边界,后来随着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太阳系边界一次次外延。然而从理论上说,太阳系的范围应比现在的九大行星的范围大干百倍,甚至上万倍。太阳系中是否还存在冥外行星?对此,天文学家做了十分浩繁和艰苦的工作。汤博在发现冥王星后的14年里,一直在用发现冥王星的方法寻找冥外行星。他用闪视比较仪仔细检查了362对底片(这些底片所覆盖的面积大约为全天的70%),从每张底片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新行星。他发现了大量新天体,却没有冥外行星。科学家认为冥外行星如果存在,势必会使飞近它的探测器受到摄动,其影响足可以在探测器的运行轨道中反映出来。然而旅行者号探测器在飞越过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之后,运行正常,没有提供一点点证明未知天体存在的蛛丝马迹。到底有没有冥外行星,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距地球5900000000km

8. 海洋新发现

答:

1.磨盘村山城遗址: 东夏国的南京城故址

2.2018血渭一号墓: 墓主人是吐谷浑王

3.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研究民族融合的新资料

4.土山二号墓: 发现大量西汉封泥

5.桑达隆果墓地: 延用千年的墓地

6.徐阳墓地: 实证“戎人内迁伊洛”

7.时庄遗址:夏代早期的粮仓城

8.双槐树遗址: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史

9.井头山遗址:先民利用海洋的例证

10.招果洞遗址: 8米厚的“倒叙历史书”

招果洞遗址:

8米厚的“倒叙历史书”

“这本20多层的大书,厚约8米。它记录了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完整历史。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敲石成器、磨骨为锥、升起篝火、驱散野兽,这一切都被装进一个叫作招果洞的时间胶囊。”2021年2月26日,在招果洞遗址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时,项目负责人张兴龙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时隔不到两个月,招果洞遗址最终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遗址堆积厚约8米,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

这本被张兴龙称为“倒叙的历史书”目前有几个“最”:在距今早于1.2万年的地层中,发现1件通体磨光石器,刃部沾有大量赭石粉末,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目前发现火塘51个,主要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之一,这些遗存与散落在周边的遗物一起,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人群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材料;在距今3万多年的地层中发现的磨制骨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目前已发现逾300件磨制骨角器,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史前洞穴遗址。

“招果洞遗址出土的丰富的磨制骨器正是现代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张兴龙说。

2

井头山遗址:

先民利用海洋的例证

“2013年10月中旬,在余姚市三七市镇井头村南侧,村民王维尧和堂哥王维新像往常一样到一处待建厂区内放羊、割草。无意间,他们注意到草丛里有一小堆一小堆的白色贝壳和动物碎骨头等混杂在一起的东西。后来,他们拣了一塑料袋的样品,送到了田螺山考古队。”这是井头山遗址项目负责人孙国平对当年遗址发现过程的回忆。在4月12日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项目汇报时,孙国平提到了王维尧,因为就在同一天,王维尧第一次到北京旅游。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四明山余脉与姚江河谷的交接地带,目前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处理坑、生活器具密集区、滩涂区木构围栏等遗迹。

据孙国平介绍,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具有浓厚而鲜明的海洋文化属性。它是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源头区域,是中国海洋文化探源的一次重大发现,为全新世早中期海岸环境和海平面上升过程树立了精确的时空坐标,也为研究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的起源提供了宝贵材料。

“从遗址所处环境和文化特征上看,井头山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应是闻名中外的河姆渡文化的主要来源或直系祖源,是余姚和宁波历史轴线的极大延伸。”孙国平说。

3

双槐树遗址:

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史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考古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3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有利于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周边区域在祭坛文化以至高层礼仪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

据项目负责人顾万发介绍,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终评会评委、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水城点评说:“在仰韶文化的晚期阶段,社会已经复杂化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双槐树遗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4

时庄遗址:

夏代早期的粮仓城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钻探和发掘表明,遗址的南部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

据项目负责人曹艳朋介绍,已发掘的285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29座罕见的仓储遗迹,分布集中,形制多样。这些仓储设施建造时大多先平整垫高地面,然后以土坯建造土墩或墙体,外侧涂抹细泥。根据建筑形制的差别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地上建筑,第二类为地面建筑,依据平面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圆形和近方形两种。

“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考古工作表明,遗址经历了从早期兼具仓储和居住功能,到中期功能专一的粮仓城,再到晚期废弃的过程。”曹艳朋说。

“在时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运用了土壤微结构等科技手段,推断出其功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方法论上的示范意义。”终评会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评价说,“此外,时庄遗址对于进一步探究中原早期国家甚至王朝的诞生与发展以及探究当时的社会结构乃至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5

徐阳墓地:

实证“戎人内迁伊洛”

徐阳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已发现墓葬500余座,包括贵族墓和平民墓。此外,在墓地西部还发现城址1座。城址位于墓地西约1公里,据《水经注》等文献记载,为两汉时期陆浑县县治所在。

据项目负责人吴业恒介绍,从徐阳墓地时间跨度及所处位置分析,它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的陆浑戎相吻合,因此,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遗存,它所在的顺阳河流域应为陆浑戎迁伊川后的聚居地和核心区域。

“陆浑戎是允姓戎的一支,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晋国‘南鄙’之地(今河南伊阙以南伊河流域)。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资料。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是中原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吴业恒说。

值得一提的是,徐阳墓地车马坑内马牲、狗牲与马牛羊头蹄葬两种葬俗并存,兼具华夏与西北戎人葬俗,体现了华夏文明与西北戎人文化的交融。“陆浑戎内迁伊洛后,虽仍保留着一些本民族文化习俗,沿袭马牛羊头蹄葬俗,但因地处华夏文明的腹地,文化上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吴业恒说。

6

桑达隆果墓地:

延用千年的墓地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墓地的考古发现,为探讨西藏西部早期社会结构、生业模式以及其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中原、西藏其他区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项目负责人何伟介绍,墓地出土的木俑是在青藏高原的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一带墓葬出土的木俑形制相同;带柄铜镜的形制特征亦与新疆伊犁一带墓地出土的铜镜类似;出土的6件金、银面饰,其形制与临近的曲踏墓地、古如甲墓地以及印度西北部的马拉里墓地、尼泊尔北部的桑宗墓地出土的金、银面饰形制相同或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碳十四测年可知,桑达隆果墓地的使用年代为公元前366年到公元668年,时间跨度长达1000多年。

“在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这么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发现的这一处延续千年并且打破关系复杂的墓葬,对构建西藏史前文化以及探索西藏西部早期考古学文化面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何伟说。

7

土山二号墓:

发现大量西汉封泥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3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一号墓规模较小,二号墓于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发掘工作从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从田野考古发掘转为发掘与保护、展示并重,是中国考古发掘工作理念转变的缩影和范例。

据项目负责人耿建军介绍,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以刘英(东汉光武帝之子)的可能性为最大,共出土各类遗物4800余件,其中封土内封泥4500余件,墓室内出土文物350余件,主要有陶器、玉石器、铜铁器等。

“封泥主要是西汉楚国官印封泥,全部出土于封土中,从断面看,有多种不同土色,其中黑色土的包含物极为丰富,有板瓦、瓦当、大量封泥等。”耿建军说,“东汉墓葬的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封泥,全国罕见,是一批重要的封泥文字资料,对于研究汉代的职官制度、分封制度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就土山二号墓的考古收获和认识,耿建军表示,厘清了东汉早期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等诸多问题。证实东汉诸侯王与王后并穴合葬的形式,并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漆棺,明确东汉诸侯王(后)使用双层套棺的棺椁制度。

8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研究民族融合的新资料

“十六国是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政权,在长安建都的有前赵、前秦、后秦。其历史时期短暂,政权更迭频繁,因此这时期的考古工作是一个难点。”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项目汇报人宁琰在终评会上对十六国大墓的介绍从“十六国”开始。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到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3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278件随葬器物及土雕建筑、壁画。

3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出土了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经判断,应为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这一发现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具有重大价值。

据宁琰介绍,3座墓葬从整体形制、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资料,体现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此外,本次发现的彩绘土雕建筑,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接近中国传统古代土木建筑原型的实例。

9

2018血渭一号墓:

墓主人是吐谷浑王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分布于热水乡察汗乌苏河南北两岸,墓葬一般依山面河。2018年热水墓群被盗事件发生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开始发掘,将其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人员开展了多学科合作,采用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树木年轮、三维建模、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提取了相关信息。

据项目负责人韩建华介绍,该墓葬为木石结构的多室墓,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铜器、丝织品、皮革制品等珍贵遗物,并发现了一枚银质方形印章,印面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根据印章,可知墓主人是阿柴王(即吐谷浑王),而且自称为吐蕃外甥,与敦煌文献记载相合,这是唐(吐蕃)时期吐谷浑与吐蕃政治联姻的重要物证。

在韩建华看来,2018血渭一号墓是开展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的绝佳样本,是研究唐(吐蕃)时期墓园制度的珍贵案例。

“通过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是热水墓群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其中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等,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韩建华说。

10

磨盘村山城遗址:

东夏国的南京城故址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2013年到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城门3座,角楼1座,解剖墙体6段,发掘院落、大型建筑基址、小型房址等遗迹近80个,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通过发掘,确认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

据项目汇报人徐廷介绍,东夏国是金朝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在公元1215年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前期政治中心在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复国后移至南京。

徐廷表示,东夏国南京城的考古学发现,填补了中国东夏国考古研究的空白,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东夏国历史研究上的话语权。同时,东夏国南京城内的诸多发现,如结构工整的大型建筑、官印制度、官仓特点等,都表明东夏国虽然地处边疆,但脱胎于金王朝,认同中华文明,具有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东夏国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关注热点,磨盘村山城遗址的发掘用实物证明了东夏国的历史以及它和中原王朝、中原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终评会评委、四川大学教授霍巍说。

下一篇:日照东方海洋科技有限公(日照东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上一篇:怎么介绍海洋欧乐堡(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