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钾循环(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

江南官网app 2023-06-10 19:44 编辑:jing 153阅读

1. 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

① 促进血液循环的矿物元素有 钙、镁、钾、钠、磷、硫、氯等元素。

②人体中含有的各种元素,除了碳、氧、氢、氮等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以外,其余的60多种元素统称为矿物质(也叫无机盐)。其中25种为人体营养所必 需。

②钙、镁、钾、钠、磷、硫、氯7种元素含量较多,约占矿物质总量的 60%~80%,称为宏量元素。

2. 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有哪些

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 gaseous cycles )和沉积型循环( sedimentary cycles )。

在气体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

凡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属于这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和氟等。

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化合物绝无气体形态,这些物质主要是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而海底沉积物转化为岩石圈成分则是一个缓慢的、单向的物质移动过程,时间要以数千年计。

这些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土壤、沉积物和岩石,而无气体形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表现得那么明显,循环性能一般也很不完善。

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铁、锰、碘、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并转化为新的岩石。

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的循环。

3. 土壤钾循环

黄腐酸钾如果是在果树上使用,一般一年使用3次以上;如果是在蔬菜上使用,一年使用2次以上。在果树上使用时,一般选择在果树的萌芽期、开花期、结果期使用,其中萌芽期施加1袋,开花期和结果期施加1-2袋。

一、黄腐酸钾一年使用多少次

1、黄腐酸钾的使用次数

黄腐酸钾的使用次数与施加的作物有关,一般在果树上使用时,一年的施加次数需要在3次以上,如果是在蔬菜上使用时,一年的施加次数需要在2次以上。

2、黄腐酸钾的作用

(1)黄腐酸钾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性,让土壤中的养分转化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黄腐酸钾可以提高氮、磷、钾等肥料的利用效率,特别是钾肥。

(3)黄腐酸钾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部位的生长,增强植物对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

(4)黄腐酸钾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减少盐离子对于作物种子和幼苗的危害。

(5)黄腐酸钾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使长出的果实色泽更加鲜艳;采收后,果实相对更加耐存储。

二、黄腐酸钾什么时候用比较好

1、黄腐酸钾在果树上使用时,一般选择在萌芽期、开花期和结果期这几个时间段。

2、使用的时候,如果是选择滴灌,一般每亩地使用1袋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冲施,每亩地使用2袋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穴施,每棵果树施加30-40g;如果是叶面喷施,每亩地使用30-50g兑水稀释喷洒。

3、如果是萌芽期,一般每亩地使用1袋矿源黄腐酸钾;如果是花期和结果期,每亩地使用1-2袋黄腐酸钾。

4. 生态系统中的钾循环主要来自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分为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1.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配置(水平配置、垂直分布),种群的时间变化(发育、季相)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营养联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表现在生产者可向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提供营养,消费者也可以向分解者提供营养,分解者又可把营养物质输送给环境,由环境再供给生产者。这既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也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现形式。不同生态系统的成分不同,其营养结构的具体体现形式也会有差异。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是实现这些功能的保证。

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全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有机分子中的化学能。当草食动物吃植物时,能量随之转移至身体内,当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时,能量又发生转移。最后由微生物腐解动植物残体归还到环境中。太阳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与物质转换。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不仅随时进行着能量的转换和流动,而且随时进行着各个组成间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并在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循环。其中,碳、氢、氧、氮、硫、磷等的循环是基本的物质循环;锰、锌、铜、钼、钴、钙、镁、钾等微量元素也构成了各自的循环,而与人类环境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水、碳、氮三大物质循环。

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各组分内部,在伴随着能量和物质的传递与流动的同时,还存在着各种信息的传递联系,而这些信息把生态系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起着推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多种形式,主要有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遗传信息和行为信息传递。

5. 钾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氮磷钾各起的作用如下:

1、氮

氮肥能促使树木繁茂,增加叶绿素,补充植物成长的营养。氮肥过多会导致植物组织柔软、茎叶徒长,容易受病虫侵害,降低植物的耐寒能力;氮肥过少会使植株矮小,叶片黄绿,生长缓慢,不能开花。

2、磷

磷肥能促使植物茎枝坚韧、促花芽形成和开花、果实早熟,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植物缺乏磷肥时生长缓慢,叶小花果小,果实晚熟。

3、钾

钾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干强健,提高植物抗病抗虫抗旱抗倒伏能力,使其根系发达,提高果实的品质。钾肥过多时会使植物节间缩短,株体矮化,叶色变黄,严重的会导致枯死;缺乏钾肥时会使植物的叶缘出现坏死斑点,继而发生枯焦坏死。

扩展资料:

小麦施肥建议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2、为防止后期干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10公斤/次。

6. 农业生态系统中如何保持钾素的平衡?

土壤中钾的测定土壤全钾含量一般在1~2%左右,其中结构钾(土壤矿物晶格或深受结构束缚的钾)约占90一98%,纷效钾占2—8%,速效钾占0.1—2%。 根据钾的存在状态和植物吸收性能,可将土壤钾素分为四部分:土壤古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交换性钾(缓效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钾为速效钾,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用1N中性醋酸铵提取的速效钾与钾肥肥效相关性良好,特别是旱地土壤。待液中钾的测定,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比浊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现在多采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因为它们既快速、简便,又灵敏、准确。 (一)1N中性醋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或原于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以lN中性醋酸铵溶液为浸提剂时,NH4+与土壤胶体表面的K+进行交换,连同水溶液K+(二者合称速效钾)一起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钾直接用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简称AAS)测定。 (二)主要仪器和试剂 往复振荡机;火焰光度计或AAS计。 2. 1.0 N中性醋酸铵溶液称77.08克醋酸铵(NH4OAC,三级)溶于近一升水中,用稀醋酸或氢氧化铵调节至PH7.0,用水定溶至1升。 3.钾标准溶液 称取0.1907克氯化钾(KCl,二级,110℃烘干2小时)溶于1N醋酸铵溶液中,并用它定容至1L,即为含100ppm钾的醋酸铵溶液。用时分别吸取此标准溶液2,5,10,20,40毫升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1N醋酸铵定容,即得2,5,10,20,40ppmK标准系列溶液。 (三)操作步骤 1.称取风干土样<过l毫米筛)5.00克于100毫升塑料瓶或三角瓶中,加入1NNH4OAc溶液50.0毫升(液土比为10),用橡皮塞塞紧,在20N25℃下振荡30分钟,用干滤纸过滤,滤液直接用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钾,记录火焰光度计的栓流计读数或AAS计上于766.5纳米处测K的吸收值。然后从工作曲线上查得待测液的钾浓度(ppm)。 2.工作曲线的绘制 将配制的钾标准系列溶液(2,5,10,20,40ppmK),以浓度最大一个定到火焰光度计上栓流计的满刻度100),然后从稀到浓依序进行测定,记录栓流计的读数。以栓流计读数为纵坐标,钾浓度(ppm)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或将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直接在AAS计上于766.5纳米处测定吸收值后,绘制工作曲线。 (四)结果计算 速效Kppm=待测液Kppm*测定体积/样品重=待测液Kppm/液土比 待测液Kppm——从工作曲线查得待测液Kppm数 测定体积——待测液体积(50毫升)。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差为2ppmK。 (五)注意事项 1.用醋酸铵溶液配制的钾标准溶液,容易生霉菌变质,影响测定结果,故标准液不能放置过久。 2.醋酸铵提取剂必须是中性。加入醋酸铵溶液于土样后,不宜放置过久,否则可能有一部分矿物钾转入溶液中,使速效钾量偏高。

7. 钾循环属于什么循环

为实现CO2减排,热钾碱法化学吸收CO2在合成氨、制氢、天然气等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该方法的原理是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钾(称富液)来脱除CO2.之后高温加热富液,使碳酸氢钾分解释放CO2生成碳酸钾,溶液循环使用。

8. 生态系统中如何保持钾素的平衡

果树生长的平衡液配方

1.促进坐果剂:

作用是提高单性结实率,提高水果单重,促进坐果、加快果实的膨大速度、增加果实的大小。其类型分别有赤霉素+细胞激动素、赤霉素+生长素+6-BA、赤霉素+萘氧乙酸+二苯脲、赤霉素+卡那霉素、赤霉素+芸苔素内酯、赤霉素+萘氧乙酸+微肥元素等。

2.生根剂:

主要促进秧苗移栽之后的生根、缓苗,或者苗木的扦插等。其类型分别有生长素+土菌消、生长素+邻苯二酚、吲哚丁酸+萘乙酸、生长素+糖精、脱落酸+生长素、黄腐酸+吲哚丁酸等。

3抑制性坐果剂、谷物增产剂:

作用是控制旺长,提高坐果率。其类型分别有矮壮素+氯化胆碱、矮壮素+乙稀利、乙稀利+脱落酸、矮壮素+乙稀利+硫酸铜、矮壮素+嘧啶醇、矮壮素+赤霉素、脱落酸+赤霉素等。

4打破休眠促长剂:

作用是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其类型有赤霉素+硫脲、硝酸钾+硫脲、苄氨基嘌呤+萘乙酸+烟酸、赤霉素+KCl、赤霉素+Fospinol等。

5干燥脱叶剂:

主要用于芝麻、棉花等,在机械采收前干燥、脱叶,其作用不仅是干燥脱叶的效果,还要有增加产量的效果。其类型有乙稀利+百草苦、噻唑隆+甲胺磷、噻唑隆+碳酸钾、乙稀利+过硫酸胺、噻唑隆+敌草隆、乙稀利+草多索+放线菌酮等。

6催熟着色改善品质剂:

有加快果实成熟、使色泽鲜艳、增加果实的甜度等作用。其类型有乙稀利+促烯佳、乙稀利+环糊精复合物、乙稀利+2,4,5-涕丙酸、敌草隆+柠檬酸、苄氨基嘌呤+春雷霉素等。

7蔬果、摘果剂:

在苹果、柑橘快成熟前应用,促使柑橘果梗基部的离层形成,从而导致果实与枝条的分离。其类型有:萘乙酰胺+乙稀利、二硝基邻甲酚+萘乙酰胺+乙稀利、萘乙酰胺+西维因、二硝基邻甲酚+萘乙酰胺+西维因、萘乙酸+西维因等。

8促进花芽发育、开花及性比率:

使果实作物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促进开花。其类型有萘乙酸+苄氨基嘌呤、苄氨基嘌呤+赤霉素、赤霉素+硫带硫酸银、乙稀利+重铬酸钾等。

9抑芽剂:

在烟草上抑制腋芽的萌发,在贮藏期抑制马铃薯的发芽等作用。其类型有青鲜素+抑芽敏、氯苯胺灵+苯胺灵、蔗糖脂肪酸酯+青鲜素等。

10促长增产剂:

提高植株对N、P、K的吸收,增加产量的作用。其类型有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乙酸+萘乙酸+2,4-D+赤霉素、助壮素+细胞激动素+类生长素、双氧水+木醋酸等。

11抗逆剂(抗旱、抗低温、抗病等):

增加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幼苗的生长、增加干物质总量、提高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抗虫能力。其类型有抗激动素+脱落酸、细胞激动素+生长素+赤霉素、乙稀利+赤霉素、水杨酸+基因活性剂等。

9. 钾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细胞、组织的成分2、作为功能蛋白质的成分3、维持身体内的渗透平衡4、作为酶的激活物5、参与神经脉冲的传递6、维持体内酸碱值平衡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旧称矿物质,在生物细胞内一般只占鲜重的1%至1.5%,目前人体已经发现20余种,其中大量元素有钙Ca、磷P、钾K、硫S、钠Na、氯Cl、镁Mg,微量元素有铁Fe、锌Zn、硒Se、钼Mo、氟F、铬Cr、钴Co、碘I等。扩展资料:食物来源1、钙:芝麻、奶类制品、绿叶类蔬菜2、镁:坚果,大豆、和可可3、钠:食用盐(氯化钠,主要来源)、牛奶、菠菜4、钾:豆类、所有五谷和香蕉5、氯:食用盐是氯的主要饮食来源6、硫:肉类、蛋和豆类7、铁:芝麻、红肉、叶菜类蔬菜很多研究指出人类能经常受益于矿物质的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相互依赖的,需要互相的存在来达到充分的效益;只采用综合维他命剂,而没有用矿物质几乎不比采用一种维他命和同时有矿物质有效。

广泛的大学研究也显示出,补充矿物质的最大生物相容性形式是螯合矿物质(一被连结到一特别大小的氨基酸)。

下一篇:珊瑚海洋生物乐园(珊瑚附近的海洋生物)
上一篇:一类海洋渔船(海洋渔业标准化船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