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会同许海洋(宁都会同乡书记)

江南官网app 2023-06-09 20:31 编辑:jing 198阅读

1. 宁都会同乡书记

全县有12个镇:

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

12个乡: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

2. 宁都会同乡党委书记

田埠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东南部,北纬26°23',东经116°11',东接石城县小松镇,琴江镇,西连固厚乡,南接固村镇,北与湛田乡,会同乡毗连,有田埠,马头两个圩镇,乡人民政府驻在田埠圩,距县城38公里.全乡版图面积165.1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6万余人。

3. 宁都县会同乡有多少人口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怀化杨氏

始祖明则公,北宋年间由关西迁江西泰和鹅颈大丘赵州桥梅丁坳。三世祖首选迁贵州铜仁府;首达迁靖州莳竹县九宕梆洞,首达生七子:正金居托口,正玉居洪江岩头湾,正满居岩里,正堂居新路河,正福居辰溪木州,正禄居泸溪,正寿居常德太平门。正堂生四子:才稳居铜安(铜湾)龙家湾(后改杨家堤);才广居卧龙杨氏屋场;才进居白岩青山下(黄溪);才祯居淇滩。

怀化卧龙杨氏

始祖继隆公,明永乐年间由江右迁湘,开基于本省黔阳卧龙乡(今怀化接龙乡)。族人多分布在黔阳、溆浦、辰溪、湖北来凤等地。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达到20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卧龙老屋院。

黔阳杨氏

始祖克勤公,讳辛,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明初自江西宁都从黔宁王开滇,授武略将军,世袭云南左卫左所千户,入官籍。至十二世文赐,字聿修,历仕安徽安庆府,以孙官赠中宪大夫,家黔阳,是为迁湖南祖。十四世兆李,字仲燮,号梦莲,乾隆举人,仕河南汝州直隶州知州,有政绩,晚归省垣,为清戏剧家。同怀兄兆杏,字春晖,号晴园,历仕湖北通山县知县,署汉阳府盐捕通判,为官清廉,致仕时一文不名。

沅陵楠木铺杨氏

始迁祖庚七公,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万安县百家村拔军下屯而卜居于此。

沅陵清浪杨氏

明洪武2年(1369)辟土开疆,大移豫章稠民,始祖木庆公自江西迁常德,后移辰州。四世孙汝玉偕弟定居清浪。

溆浦阳和坪杨氏

始迁祖徽猷公,原籍江西吉水县。宋建隆3年(962)同其甥刘滔徙溆浦阳和坪。

溆浦小水田杨氏

始迁祖显英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后周显德中,由进士任谏官,宋初弃职徙溆浦小水田。

溆浦小横垅杨氏

始祖士贞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明初驻防贵州,旋徙溆居桃山。明永乐2年(1404),其子镰、铭、钊等复以屯田徙居小横垅。清宣统年间,与张、贺、李诸姓相约,屯田不许卖出外姓。

溆浦杨家坪杨氏

始迁祖圣经公,原籍江西清江县,明嘉靖时徙溆浦杨家坪。子二贤斐、贤征。

溆浦虎皮溪杨氏

始迁祖通金公,原籍泸溪,清初徙溆浦虎皮溪。

溆浦七家村杨氏

始迁祖伏麒公,原籍武冈州,初奉其母迁居黔阳,后由黔阳徙溆浦七家村。

溆浦桥江杨氏

始迁祖寿香公,清同治10年(1871)自江西丰城县徙溆浦桥江。

麻阳杨氏

自芷江迁入麻阳。字派:国诚廉治启隆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麻阳文昌阁毛坪杨氏

自尧市沟水溪迁此。字派: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学进世,国正永长春。

麻阳库屯杨氏

明永乐元年(1403)自江西迁江口石垅溪,生四子,长、次居库屯,三子迁贵州,四子迁苗乡。

新晃杨氏

始迁祖虎威公,字朝缵,明洪武初年由会同县四洞乡移居晃县琴堂乡同古。族人分布在楚、黔、滇、蜀等地。至1948年,已传29代,全族人口12000余人。支祠在登丰乡橙村街头。

新晃中寨侗族杨氏

始祖天应公为再思公十二世孙。天应公高祖总公,曾祖寿公因避元乱,散住八闽豫章,承袭遂绝。祖凤公由江西泰和移居武陵龙阳(今汉寿),父康公,叔父宁公徙居城步县罗蒙寨,复徙靖州飞山。天应公于明洪武23年生于飞山。明永乐年间天应公又徙居新晃中寨出云洞,三传至再权公,字文炳,再权公子四:正音、正曾、正宗、正润,四房于1914年合修族谱。清乾隆57年(1792)建祠于高枧村,清道光29年(1849)建新祠于中寨。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遵清德风标远,学绍名儒手泽芳,祖述善谋诒燕翼,宪章伟烈振麟祥,相传宏作群英炳,代起人文艺苑香。

芷江杨氏

1. 始迁祖通一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丰城县株树巷洪桥头因避兵旱之灾迁此。

2. 始迁祖文政、文才、文斌,明洪武末年由江西丰城县朱氏巷迁此。

会同杨氏

1. 迁湘始祖景伍公,元至正年间自江西泰和奉旨征苗,落籍靖州,其子于明洪武间徙居会同。族人分布在万坛背、城八甲、丰山、和平等地。明末清初建总祠于县城内。至1948年,已传20代,丁口1508人。

2. 始祖达公,江西金谿人,元大德间勅千户,出任云南,秩满过会同而卜居安一里吉巢村。

3. 始迁祖昌远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丰城宦湘,定居会同。

会同高椅村杨氏

始祖通碧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中排屋基,其孙昌国公于宋末元初携子盛隆、盛榜徙楚之靖城,旋隆、榜二公徙会同水一里瓦窑平。盛榜公子四:廷秀、廷茂、廷先、廷科,秀、茂二公徙居会同水二里高椅村。秀、茂房族谱始修于清嘉庆11年(1806),光绪3年(1877)二修。本族名人杨柳青,道光进士。旧派:廷进再政通光昌盛(循环使用)。乾隆间重订派语:廷进再政通,光昌盛世宏,国运荣其远,家声吉庆同,继承思祖泽,万代永兴宗。

靖州大山脚杨氏

谱称始祖再兴公仕宋征苗,由武冈、城步迁靖,至昌景公再迁山脚。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21代。

靖州小开杨氏

始祖为隋时越王侗弟杨明,官中书,镇楚南,生有三子:进、全、荣。荣之子福生俊,俊生虎、彪、龙三子,龙即迁居靖州大由乡之小开。

通道江口太阳坪杨氏

始迁祖大伞公,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徙此。

通道杨氏

始迁祖进昌公,明洪武初年由江西泰和县宦湘,开基于通道县中心镇。族人分布在高寨、黄强、竿子溪、大经流溪、寨老、杨家屯、黄土屯等地。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12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中山街。

泸溪杨氏

始迁祖士龙公,明宣德初年由江西吉水县官湖南泸溪典史,开基于泸溪县武溪镇。族人分布武浦两镇及忠孝、和平、仁义等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宗祠在县城上西街上坊十甲杨家巷。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

在新版排行中位列第6位

中国那么大,杨氏那么多

4. 宁都县会同乡乡政府

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地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名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与神话传说有关。宁都这么大,你了解你家乡的地名吗?

宁都县名由来

宁都三国孙吴嘉禾五年(236)建县,初名阳都县后改为新都,西晋太康元年为揭阳与陂阳县,南朝时因境内有太平里改为宁都并在北部设虔化县。隋朝合并宁都虔化两县,县名为虔化,南宋时期朝廷因虔州多匪患,为祈求地方太平虔化为宁都,之后宁都之名未曾变更。

梅江镇

梅江镇原名雪竹坪(系翠竹丛生的荒坪,竹笋表皮有层白粉,俗称雪竹),隋朝开皇年间移虔化县治于此,后为历代县治州治之地。建国前曾称城厢镇和五贤镇(纪念古代孙氏五贤),建国后称为城关镇,1983年更名梅江镇,因梅江为宁都最大河之缘故。梅江东源曾有青梅林,故称梅岭,因此将河流命名为梅江(川)。

竹笮乡

竹笮又名竹笮嵊(ying),因为古时此地栽种竹蔗盛产蔗糖,历史悠久,蔗形状如竹古称竹蔗,因屋场建设与小山嵊上,得名竹蔗嵊,后谐音写成竹笮。

青塘镇

青塘原名清溪,后辟建圩场,因四面环山,中洼如塘,蔚蓝青秀,故改称青塘。清溪何氏最早进入青塘开基,其次进入青塘的是孙氏,于北宋后期由宁都县城迁徒于此。而谢氏却在明朝初期从兴国竹子坝迁徒于此。

肖田乡

肖田为萧田之简化称呼,因兰陵萧氏于北宋年间从乐安迁移至此垦天建村而得名萧田,后逐渐发展成圩场。

东韶乡

东韶在凌云山之东,溪流纵横,水网密布,地势低洼潮湿,因此得名东潮,后雅称为东韶。东韶驻地为琳池圩,因四面环山,中间平坦形似池沼,小何潆洄,声如琳玉而得名。

洛口镇

洛口镇因地处上东江和上西江汇合口坝地中,原名龙口镇,后以“二水合流汇梅川之口”改名洛口。

小布镇

小布原名小浦,因建村于小何汇合口土丘边,溪水环绕,松柏苍翠,风景绮丽,得名小浦,1949年后改称小布。

黄陂镇

黄陂镇原名璜陂,廖銮当年开发之时,为建村挖了许多黄荆树蔸,所以就叫这里为“黄荆蔸下”。后来,廖銮与杨筠松有次来到南溪沙滩上漫游,发现沙滩边缘的浅水中露出一扁平而又光滑如璜的大石头。杨筠松赞叹说:“此璜也!”廖銮接着说:“水中有璜,此乃璜溪。”后来,本为溪名的“璜溪”逐渐取代了“黄荆蔸下”而变成了地名。随着朝代更替和方言的衍变,用方言说“璜溪”已不顺口,加上此处河汊纵横、陂塘众多,到了清朝,就慢慢被大家叫成了“璜陂”。

苏区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将“璜陂”改成了“黄陂”。红军长征后,又恢复为“璜陂”,直到上世纪60年代更名黄陂。

大沽乡

大沽因此地沟壑深长,溪水湍急,旧称大沽溪,乡因此溪而得名。

东山坝镇

东山坝因村庄建于梅江东岸小山脚坝地中而得名。境内大布张屋为虔化县旧县治。

钓峰乡

钓峰原名龙门,因一面靠巍峰耸立的朝山,三面小何潆洄,呈钓钩状,故名钓峰,亦称为雕峰。

安福乡

安福村民原将村庄建于河畔坝池中,时称老溪坝,因地势低洼,常遭遇水淹,明初迁移至河东南岸山脚,以安乐康福之意得名。

石上镇

石上因圩场建于石垛上得名石上。

蔡江乡

蔡江因蔡姓于唐朝建村于溪水旁而得名。

湛田乡

湛田因宋姓在清澈小河边垦田建村而得名。

会同乡

会同原名沙洲坝,后有周姓迁移于此发展成圩场,至乾隆年间多大几十间商铺云集。每逢农历四月初一各行业相约聚会,唱戏半月,同庆老官神生日,故名会同。

田埠乡

田埠原名高坝头,后有村民在河岸田边建有停靠木筏竹筏的小码头,改名田埠。

赖村镇

赖村原名赖水里,因赖姓于唐朝时期从虔化县迁移至此而得名赖水里,后改称赖村。

固厚乡

固厚原名固口,因古姓最早在此建村,以古姓根基深厚之意命名。

田头镇

田头原是一片荆棘丛生小丘,后被黄姓开垦为良田,相继在田畈北头建村坊而得名田头。

长胜镇

长胜地势平坦开阔,农田常常遭遇水淹,故沿河岸田塍筑有长提,得名长塍,至南宋,林茂粮丰,人丁兴旺,且水陆交通便利成为集镇,雅称长胜。

黄石镇

黄石又名黄石罐,因位于黄石岩背面,地形低洼似罐,得名黄石罐,后简称现名。

固村镇

固村刘姓村民为防水患,沿河筑提,取名固村。

对坊乡

对坊原名戴坊,戴姓于南宋于此开基建村,后成为圩场,名为戴坊圩,后因方言近音而写成对坊。

5. 宁都县会同乡名人

一、受命禁烟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

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二、放眼世界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三、治理水利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到任后,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验催河工,保持质量,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下令检验河堤料垛。

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总于每垛夹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宽丈尺,相其新旧虚实,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计束,按束以称斤,无一垛不量,亦无一厅不拆。

四、安定陕西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林则徐任陕西巡抚后,便上书皇帝,宣称陕西“ 东北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纷歧,奸究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为民害” 。并表示决心要把“ 除暴安良” 、“ 严缉捕以靖地方”,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 首务” 。

到是年底,由于林则徐积极督剿,在关中东部各县,以及陕北的安塞等县,又相继缉获146 人,其中明确称为“ 刀匪” 的有46人, 均从严惩处 。对林则徐积极镇压刀客的行动, 道光帝朱批“ 所办甚好”,大加赞赏。

五、防卫新疆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

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6. 宁都县会同乡卫星航拍图

01

醋果子炒大肠

醋果子炒大肠雅称炒东坡。取猪大肠洗净切成段,用本地的一种特殊酸菜即醋果子作为主要配料,再加其它佐料爆炒而成,其特点是色泽素雅,味道酸美,入口滑嫩,是一道颇具地方风味的佳肴。菜名更是因苏轼喜爱而改名“醋果子炒东坡”。

02

赣州小炒鱼

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王阳明一生喜爱美食,爱食鱼。一次,厨子炒鱼时误把陈醋当作了料酒烹入鱼肴,却不料王阳明吃后赞叹此菜色泽金黄,质感外酥里嫩,别具一格。这无心插柳的一道菜,随后演变为赣南经典菜肴之代表作。

03

南康荷包胙

相传乾隆年间,南安府有位名士戴衢亨,每次外访都把带回来的大块焖肉用荷叶包裹起来蒸熟给母亲吃。戴衢亨考取状元后,为了答谢乡亲父老,他命厨子将大块焖肉改良后,款待大家,众人品尝后赞不绝口,于是这道菜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04

阳明湖胖鱼头

阳明湖胖鱼头,因汤中鱼肉形似珊瑚而得名,主材为阳明湖野生大鳙鱼,鱼头熬汤,鱼肉剁茸加入浓汤中煲熟。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鳙之美在于头”,俗语云“鱼头三钱参”,民间也一直有吃鱼头滋补走好运的说法。

05

三鲜猪血

很久以前屠夫杀猪一般选在凌晨四、五点钟,杀完猪调制好猪旺再取三鲜(小肠、猪肝、精肉)一锅烩,煮煮先吃不抵工钱不计费,权当夜宵俗话说“尝鲜”。

06

酸酒鸭

有定南客家“第一菜”美誉的“定南客家酸酒鸭”(又名酸辣鸭),其制作技艺在定南县域内传承至今最少已有300多年历史,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枝独秀。

07

客家酿豆腐

客家人由中原迁往江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来到南方,没有面粉,交通不便,吃不到中原一带人们最喜欢吃的饺子了。于是,客家人创造性地把饺子馅酿入豆腐里面,便有了客家人最喜爱吃的“客家酿豆腐”。

08

利村牛肉

主料是牛肉,辅料是薯粉、姜片、蒜片、猪油、盐、味精、料酒、小米椒、香麦叶。把牛肉切片,腌制好盐味;锅放猪油,先后下锅姜、蒜、小米椒、香麦叶、牛肉爆炒香,同时调好味加酱油,放小许料酒,翻炒几下淋明油即可。

09

四星望月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陈奇涵同志曾以此菜和其它四小菜招待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称其为“四星望月”,从此,“四星望月”载入了中国名菜谱,进入了人民大会堂国宴,成了兴国人民接待尊贵客人的一道名菜。

10

宁都三杯鸡

“三杯鸡”源于宁都,从前有相依为命母子二人,母病重,奄奄一息。儿孝,讨鸡一只、米酒一杯、盐一把、油一匙掺,炭火炖熟喂母,引官厨寻香而来,得其祥而返。曰三杯鸡此乃孝义鸡是也。

下一篇:梁中伟海洋之城(海洋之城邓英)
上一篇:抖音海洋景观表现(海洋景观的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