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路战兵电影(海洋战争片)

江南官网app 2023-06-07 08:54 编辑:jing 209阅读

1. 海洋战争片

《大都会》

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幻经典,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部1927年的作品,默片与黑白影响的桎梏,并没未能去限制导演弗里茨·朗的天马行空,饱满的剧情,震撼的效果,以及那对极权统治深远的意蕴,使这部佳作并不需要特效的佐理,亦绽放着自己夺目的光芒。

《从海底出击》

长达五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并未尝有以何般冗长的难耐,相反《从海底出击》严谨的架构,残酷的真实写照,使战争阴云下人性的挣扎在潜艇这个幽闭的空间中得以极具张力的呈现,当那震撼为人唏嘘的结局到来,唯感这部以德国视角对战争的反思是如此深刻。

《帝国的毁灭》

战争本身就并无从代表正义,作为一部带有纪实色彩的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以极近客观的角度再现了纳粹德国大厦将倾的最后岁月,从身为元首的希特勒到底层的平民,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在此中是如此沉重而深刻,以此对战争的原罪以真正的警钟长鸣。

《斯大林格勒战役》

以德国视角为切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不同于苏联电影的大场面营造,而是用几个普通士兵的视角构筑了电影的脉络,从伊始的美好到战争一步步走向残酷的绝境,士兵们如草芥般的生活下,其对人性在战争中的拷问与摧残,是如此的深刻。

《浪潮》

德国电影《浪潮》是对纳粹主义行为现象一次深刻的剖析解读,独裁统治的起源透过一所学校师生间类似游戏的展开,在名为“浪潮”的组织间被淋漓尽致的呈于世人,它给人映后对何为“纳粹独裁“的意识形态的认知如醍醐灌顶,警醒着纳粹思想的复辟萌发。

《窃听风暴》

最大的遗憾或许就在于这不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妄论于政治,窃听者这个人物心灵的演变,在乌尔里希·穆埃精湛的演技下云流水般的跃然于光影之中,那昏暗的官僚恐怖时代中关乎人性的一缕微光,透过两个男人一场窃听局的唏嘘人生中得见黑暗里光的感动。

电影《再见列宁》

以一对母子间的亲情为引,呈现着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东德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聚焦,夸张轻喜剧化的戏剧性,很好的在这个故事中以家庭的脉脉温情,将历史厚重值得沉思的大命题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予以交融,一个伤感时代的一展是这般风趣优雅。

《五月的四天》

是德国出品的一部战争题材片,由阿奇姆凡波瑞斯导演。Aleksei Guskov、吉里格力多布、米勒尼尼兹主演。该片于2011年9月29日上映 。电影的背景是二次大战结束前的4天日子里,该百思特网片是以一个13岁的孩子,以"天真"的角度去看待战争。这部极小成本的战争电影以最宁静的场面控诉着战争对每一个人的摧残,这里有最平常的孩子、大人和军队,但他们的心都完全疲倦了战争,于是通过电影我们看到的是二战场上不平常的宁静时刻。

《帝国的毁灭》

是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的一部纪实性电影。影片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情景。半个多世纪以来,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狂人,然而,这部影片却打破了德国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个咆哮的煽动者,而被塑造成了轻声细语的做梦人。

《希特勒的男孩》

是由丹尼斯甘塞尔执导,马克思雷迈特、汤姆希林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出生于工人家庭的弗莱德里希在纳粹德国开办的精英训练学校接受了“优胜劣汰”、“排犹”等军国主义思想,之后他在好朋友阿尔伯特之死的影响下开始彻底醒悟的故事。

2. 海洋战役

山东是地雷战。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并非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阳民兵却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海阳的地雷战在山东却是最有名气的,海阳民兵不仅在海阳境内大显身手,而且还奉上级武委会之命,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到周边县配合当地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关地区的抗战,从而推动了整个山东地区的抗战,为山东地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是一部经典之作,影响甚大。

地道战是在河北保定,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3. 海洋战舰电影

《深海迷航》是大连老虎滩四维影院投资拍摄的4D旅游大片。

这部4D影片讲的是二战时期一艘德国潜艇遭到英国战舰的袭击,沉入海底。船员们看到了亚特兰蒂斯的遗址。这时,一只面目狰狞的巨大章鱼抓住潜艇,把它甩到了一个奇异的时空隧道中,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奇幻故事。它不仅通过柱面立体影视技术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绚丽缤纷,而且通过独有的特技特效带观众穿越时光隧道到达未知世界。

4. 海洋战争世界

海洋的作用在于交通,马汉总结出的一个著名结论是:交通决定战争。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

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

地理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并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的距离不远不近,既足以使英国获得对抗外敌入侵的相当安全保障,又便于打击敌人,换言之,进可攻退可守。

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相隔大,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洲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洲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便居于劣势。

5. 海洋战争片 1080P

我心中的经典只有六部,那就只列这六部吧,剩下的可能也有杰作,不过应该都不能算是经典。

1、潜伏,几乎不用思考,排第一的一定是它。这部剧的成功,演员就不用说了,编剧起了很大的作用,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每一集的开始都有一个小悬念,接近解决时再有一个大悬念,前几集就埋下的伏笔,一直到最后才用上,设计非常巧妙。另外,这部剧让我们认识了李涯的饰演者祖峰,从此,我就粉上他了。

2、无悔追踪,这是一部老片了,但这么多年,它在我心里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后来者居上也挺不容易的。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历史细节表现在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它是生动的,所以是能打动人心的。它是九十年代的惊艳之作。

5、红色,初看这部剧是冲着陶虹去的,一直觉得她很美,而剧中的扮相也确实很美,看完之后居然被张鲁一圈粉了,我觉得他可能是本色出演,实在是太出色了。这种废柴萌的男主设定居然赢得了观众的好感也真是没想到,软嗲好捏,还是个吃货,基友也健气可爱,哎哟妈呀,他居然还是个会计,心动的细节惹得人心痒痒。另外,是从这部剧心水了男主和他的好基友周一围。

3、面具,这部剧是冲着祖峰去的,就喜欢看他冷静分析的样子,结果剧情的反转让我深深陷了进去,该是特务的反了水,该是人民警察好形象的居然还有个马甲,剧里的女二是真的漂亮,谁能想到她居然也不清白呢,好吧,出人意料不就是谍战剧的精髓吗,看来看去,最正常的居然就只剩下了个女主。

4、伪装者,这个就是老熟人啦,那一年,三个男人加一个女人火的那么厉害,在剧里,他们的表现简直是酷毙了,各种反转自不必说,三个男人家里的软萌与家外的精明强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一大看点。

8、黎明之前,虽然结局有点牵强,但这真的不失为一部好剧,男人们之间的友谊,有的时候复杂地让人无法理解,有时候又简单的让人动容。这部剧唯一的颜值担当真的就只有男主,对于我这样的颜控来说本来不容易喜欢,可谁让这群男人拼的不是颜值呢。哦,忘了,那个共党组织的领导很有味道,粉了。

6. 海洋战争游戏

《黑客帝国4》是拉娜·沃卓斯基编导的科幻电影,由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基努·里维斯、贾达·萍克·史密斯、凯瑞-安·莫斯、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等主演。将于2021年12月22日上映。时隔18年黑客帝国再出新片,重回巅峰的基努里维斯再度饰演尼奥,原导演沃卓斯基姐妹也一并回归,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可以在电影院里看黑客帝国,但这一天真的要来了。

毒液2:屠杀开始》是由安迪·瑟金斯执导的科幻电影,该片将于2021年9月24日在北美上映。根据最新消息,毒液的第二部将正式加入蜘蛛侠宇宙,汤姆哈迪的毒液加伍迪哈里森屠杀在家荷兰弟客串,如此强大的卡司阵容,对他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哥斯拉大战金刚》是由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出品,将于2021于3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人类计划将所有巨兽从地球上抹去,而传说中哥斯拉和金刚两个王者被设计进行了对决,最终两大巨兽联手破坏人类计划的故事。

《新奥特曼》将于2021年初夏在日本上映,作为奥特曼诞生55周年的纪念作品,这部剧场版将重新演绎1960年初代奥特曼的故事,第一代经典的红银配色去掉了彩色计时器,同时改变了身体比例,这些设计终于回归了成田亨对奥特曼的最初设想,没有了绚丽特效与复杂变身的复古奥特曼,你还会去看吗?

7. 涉及海洋战争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奔向大海》是日本、法国、印度尼西亚联合制作,由深田晃司执导的剧情片。影片由藤冈靛主演,鹤田真由、太贺、阿部纯子共演,于2018年5月26日在日本上映。该片以经历战争和海啸伤痛的小镇为背景,描绘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创造的奇迹生活。2018年12月该片入围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海角国际单元”。

8. 海洋战争片二战

‘’奔向大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联军与德军于1914年9至10月在瓦兹河和加来海峡之间广阔地区实施的一系列机动作战的称谓。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和埃纳河战役结束后,双方在瓦兹河至瑞士边界地段进入阵地战,而在西北方向形成暴露的翼侧。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企图对德军右翼实施迂回,以威胁其铁路补给线,迫使德军撤离埃纳河、瓦兹河、索姆河和埃斯科河地区,同时救援比军防守的安特卫普。德军总参谋长E.von法尔肯海恩则决定从洛林地区抽调第6集团军增援右翼,力图挫败联军计划,并迂回联军左翼。

9月16日和21日,法第6、第2集团军先后在瓦兹河和索姆河之间对德第1集团军发起攻击,德第6集团军及时增援,法军被击退。24-25日,双方在索姆河上游地区激战,互有胜负。25日,法军组建第10集团军,沿阿拉斯、朗斯和里尔一线展开,向康布雷和瓦朗谢讷实施突击,威胁德军补给线。

9月30日-10月7日,双方在斯卡尔普河两岸激战,战线逐渐北移。德军占领杜埃和朗斯,与法军反复争夺阿拉斯。

10月4日,德军开始炮击里尔,向利斯河西岸进攻。5日,法军建立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0、第2、第6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由法军副总司令F.福煦统一指挥。10-15日,英远征军沿利斯河两岸向德军发起突击,进展甚微,最后双方转入防御。德军在与英法联军交战的同时,派重兵包围安特卫普,于10月10日攻陷该城。比军和英援军撤至奥斯坦德。

9. 海洋战争片排行电影

《二战之海洋霸主》

作者:萌新日天榜

简介

李睿穿越到蓝水星的上古第二次战争时期,手握‘战舰世界实战测试版本’系统。

开局便拥有一支航母舰队,从此李睿开始了他横行上古第二次战争,称霸蓝水星世界海洋的征程。

“什么,小胡子想要渡过鹦兰波海峡,去攻打鹦兰波国?

好,让他拿钱来,我的舰队负责护送他们渡过海峡?

什么?怕鹦兰波国舰队?

怕个球,只要他出得起价格,鹦兰波国舰队我们摆平,保准让他的大军安然渡过鹦兰波海峡。”

“什么?梅塞波国将大平暴风海当成他们家后院了?

放P,蓝水星上的陆地我不管,但海洋,都是老子的。

什么,梅塞波国人和鈤贺甲国人在大平暴风海上打起来了?

让他们交场地使用费。”

10. 十大海战争片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一场划时代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这场战争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都带来了众多启示。在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萨达姆一度是满怀信心的。萨达姆的自信固然有个人性格上的原因,不过这并非完全只是妄自尊大,事实上当时的伊拉克还是相当具有实力的。

当时的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此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

如此庞大的家当使当时伊拉克号称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个所谓的“第三军事强国”的头衔也许有自夸的成分,不过当时伊拉克军队的规模和武器装备在世界上的确是排得上号的。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萨达姆认为美国的确是世界头号强国,可毕竟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有限,而自己完全可以凭借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对其进行压制。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此之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曾有过被越南、阿富汗这样的小国利用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打败过的经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而具体在中东地区伊拉克反而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取得了兵力优势。在战争即将爆发的1990年8月底萨达姆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曾说过:“我十分了解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空中优势”。

不过与此同时萨达姆坚持认为空战不能起决定作用,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得是靠地面决战,甚至是贴身肉搏刺刀见红的巷战,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伊拉克方面在兵力和本土作战的优势就能得到充分释放。美国人对战争伤亡格外看重:越南战争就是因为伤亡过重导致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了越南。在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曾放出豪言:“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

1990年9月萨达姆对军队发表讲话说:“你们知道空军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最后一个证明的是越南战争“。这一时期萨达姆屡屡扬言要把海湾地区变成“第二个越南”:如果美国要干涉伊拉克在科威特的军事行动,那么伊拉克军队就会让美军遭遇在越南战场一样的惨败。然而真当战争打起了之后萨达姆才发现战争早已不是他所熟悉的模式。

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的萨达姆一直做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美梦,然而他很快就发现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美军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在沙特达兰空军基地每7分钟降落1次,22天的运输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量。与此同时美国的运输船从全球战略基地运来物资,三艘的运量就已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量。

海空并用运送30天后海湾地区已集结了超过10万名美军。在接下来的4个月美军又继续昼夜不停地搬运,最终50多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集结,运送物资达1200万吨!萨达姆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然而动员起来后的美军规模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沙特、巴林、卡特尔、阿曼、阿联酋、土耳其和迪哥加西亚的空军基地部署了1200多架作战飞机。

此外还有3个航母战斗群游弋在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阵地上。到战争真正打响时美国已在中东地区聚集起有34个国家参加的多达66万兵力的多国部队。尽管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动用了86万部队,可双方的兵力差距其实已不算明显,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已不再是双方的兵力而是各自的军事技术,而最终也恰恰是美国所占据的技术优势击败了在兵力上略胜一筹的伊拉克。

海湾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标志性的划时代战争——‍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世界各国都起到了一次新形势战争的启迪左右。海湾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海湾战争充分体现了海陆空天一体化、高度信息化、精准打击等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的新模式新特征。在使用常规武器的前提下海湾战争成为了一场一边倒的碾压式战争。

电子战对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海湾战争中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已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这场战争中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本来人们以为美国与伊拉克那么多坦克、装甲车相互对峙,是要打现代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伊拉克甚至还指望利用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打击美军,然而直到战争结束之时人们期待中的大规模地面战争基本上就没发生过。在展开正式的军事行动之前9架美军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便先行摧毁了两座伊军早期预警雷达站。

因此当美军第一梯队的8架F-117战机在进入伊拉克领空腹地时伊拉克方面毫不知情,从而使美军得以顺利执行对伊拉克防空体系的“斩首”行动。与此同时美军还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拉克的电子设备进行强烈的干扰,从而压制伊拉克的指挥、雷达预警和情报系统。在美军的战术干扰下伊拉克军队瞬间变成了瞎子聋子。一团乱麻的伊拉克军队只剩下挨打的份。

干扰完成后美国首先出马的是一系列强大的战机、铺天盖地的导弹以及精确的制导武器:1991年1月17凌晨3点左右美军一架F-117投下第一枚炸弹,轰炸了伊军位于本国南部的一处截击引导中心。在这之后的时间里超过700架次的战机也各自展开对伊军防空系统节点、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的打击。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在展开对伊拉克海军全面打击的同时还发射了50余枚“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各地的输变电设备。

紧随这第一轮空袭之后的是第二、第三波的F-117空袭。在经过一夜的空袭之后到第二天拂晓时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已经基本崩溃。伊军残存的防空部队对着被炸成废墟的指挥机构只得各自为战。那些见到第二天日出的部队本以为能与美军正面交火,可他们迎来的却是更加猛烈的空袭。伊拉克的雷达节点、发电站、指挥中心等陆续被已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摧毁,巴格达就此与外界失去联系,联军就此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美军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在巴格达上空狂轰滥炸。F-117配备的激光制导炸弹轰炸精度极高:一颗炸弹能把一个工事炸出大洞;第二颗炸弹从洞口钻进去,消灭掉里面所有的人员和设备。更关键的是伊军根本就“看”不见它,所以只能对着黑漆漆的天空乱打一气。在意识到美军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威力后伊拉克雷达操作手很快减少了雷达开机次数,这使得地空导弹只能进行盲目发射。

开战后2天伊拉克的防空导弹体系已基本不再起作用。接下来美军方面出动了700架常规战机进行轰炸。出发前美军指挥官还有点紧张,毕竟伊拉克的防空火力之密集在全世界也能排得上号。当时美军指挥官估计这批飞机战损率将达到10%,也就是说至少有70架飞机可能回不来,然而美军方面在这次行动中最终只损失了一架飞机。这时美军的电子干扰设备已基本废掉了伊军雷达,所以伊军导弹雷达上全是密集的白点。

开战后单是美军加油机每天就出动多达300次,昼夜不息地给军机加油。就这样美军指挥官还嫌伊拉克空域太拥挤,以致于无法同时出动更多的飞机。与此同时波斯湾和红海的美军军舰也没闲着:发射了122枚“战斧”巡航导弹——以超过800公里的时速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探测,飞行一两个小时后准确击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伊军的米格战斗机在海空一体的综合碾压下根本没机会升空。

机场被炸没了,雷达被炸没了,伊军战斗机想要升空作战也不成啊。即使偶尔勉强有一两架伊军战机升空也难逃被蜂群一样密集的美军飞机击毁的命运。可以说这时伊拉克的天空已然任由美军翱翔。掌握制空权的美军对伊拉克进行了力度空前的“地毯式轰炸”。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综合运用空间卫星侦察、空中侦察、地面侦察等多种手段截获伊拉克的雷达、通信设施和电磁波信号并通过电脑和情报分析人员分析处理。

由于确定了伊军的指挥中心、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各种参数,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总是能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事实精准打击。美军先发制人地摧毁了伊拉克境内的大多数军用机场,伊军的许多战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当然伊军已起飞的战机在美军的F-15和F-16面前也迅速被尽数击落。至于伊军庞大的地面部队甚至都不需要联军出动地面部队与之交战。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从而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摧毁伊军的坦克装甲车。美军的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战争中多国部队综合运用反导作战、电子战、心理战、海战等诸军兵种协同作战。

相比之下伊拉克的作战理念完全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萨达姆一直指望通过地面战挽回局势,殊不知伊军引以为豪的坦克和装甲车却被美国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及其携带的常规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红外导弹等轮番炸成了废铁。美空军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摧毁了伊拉克地面部队:伊军地面部队平均每天就损失1个装甲营。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发电站、工厂、桥梁等基础设施都被炸了个稀烂。

轰炸持续了一周又一周,强度始终有增无减。伊拉克巴士拉的发电站被反复轰炸了12次以上。战前从没被看好的空中力量如今却成了大放异彩的主角,而萨达姆对此却完全束手无策。美国仅用了38天全方位、全天候的轰炸就使伊拉克军队损失惨重。在持续38天的轰炸之后萨达姆盼望已久的地面战终于开始了,然而这已称不上是一场战争,倒更像是美军单方面对伊军的屠杀。

伊拉克地面部队本来就在之前38天的持续轰炸中损失惨重,现在他们赫然发现美军M1A1主战坦克无论火力还是射程都轻松碾压自己的T-72坦克。四处游弋的美军武装直升机随意猎杀伊军,即使在黑夜里装备了夜视装置的美军坦克和直升机也丝毫不给伊军喘息的机会。已被轰炸了38天的伊军地面部队一触即溃:萨达姆引以为傲的地面部队仅仅撑了100小时就撤出了科威特。

溃败的伊军沿着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6号公路仓皇北逃,美空军飞机和海军舰载机蜂拥而至投下火箭弹、炸弹:首先炸毁伊军首尾的车辆、切断其行路和退路,从而使中间的伊军车队无法行进,瞬间沦为刀俎之肉。美军A-10攻击机携带的集束炸弹能释放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子炸弹,子炸弹可以穿透125毫米厚的装甲,爆炸后的碎片能杀伤一个足球场面积范围内的目标。

数万伊军就这样被杀死在伊科边境的公路上。当时伊科边境的公路上每隔50米就有一堆冒烟的车辆残骸。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多国部队阵亡223人、负伤697人、被俘13人。这其中美军阵亡148人。相比之下伊拉克军队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而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

这场战争给还伊拉克造成了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几乎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美军付出的代价同伊军比起来要小得多:战斗伤亡606人(其中148人死亡)。这里面还包括死于友军火力误伤的35人。在这场战争中美国用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震惊了全世界。

在海湾战争之前全世界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二战那个钢铁洪流的年代。二战时期的主流战术是“闪电战”。这个战术在进攻一方来说就是以坦克为核心,空军、炮兵、步兵等其他兵种为辅助,在开战的时候以坦克装甲部队为先导快速突破对方防御阵地发动钳形攻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步兵跟进实现对敌方的包围。防御方则要保证后勤补给线不被切断,然后层层布置防御阵地抵挡对方的进攻。

在海湾战争之前钢铁洪流一直是世界战争的主流。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这种战术的典型。二战结束后美国经历过两场失败的局部战役:一个是朝鲜战争,一个是越南战争。在越南战争中北越军队通过游击战与美军长期周旋,从而把美军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激起了美国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对,最终美国不得不从越南撤军。

海湾战争打响之前萨达姆一心要把伊拉克变成第二个越南,然而90年代的美国已不同于70年代的美国:越战时期美军还没完成信息化。那时美军的火力尽管强大,但其火力投放很难做到精准打击,所以要想彻底消灭对手就只能与对方展开近距离作战,而这种作战往往会造成美军大量的伤亡。这也是萨达姆在海湾战争期间一门心思指望与美军打地面阵地战的原因。

有这种想法的其实并不是只有萨达姆一个人,事实上这种想法在当时可谓是被全世界普遍信奉。当时全世界普遍认为要战胜美军这种装备精良、火力强大且训练有素的军队就要把美军拖入阵地战、巷战或是游击战这种近距离作战以大量杀伤美军。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仍试图通过这种传统战术战胜美军,然而当战争打响后他就被美军全新的作战模式震惊了。

感到震惊的不只是萨达姆,事实上全世界都被这场战争震惊了。当年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全程旁观了这场战争。战争刚开打时中国军内普遍的预言是:“这将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伊军至少能在科威特坚守一年”......然而短短一个多月伊军便兵败如山倒。这如何能不令人震惊呢?战争结束后中国一度大量翻译美军的作战条例、军事报告,在无形中开始参照对方的模式和标准来建军。

我们可以发现空军在海湾战争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当然也不能因此忽视其它兵种的作用。尽管空军在这场战争中是唱主角的,但没其他兵种的配合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先进的武器对于现代战争很重要,但武器终究还是人来操作的,因此对于作战人员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无论在任何形式的战争中人终究处于核心地位,毕竟死物是无法取代活物的。

新中国成立后大体上维持着相对和平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除了抗美援朝之外其余的战争规模都很有限。我们对现代战争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战争思维——陆军不再只是唯一关键的兵种,而是要建立体系作战(尤其是信息化作战的思维和模式)。海湾战争结束后中国军内各个层次召开的大大小小数百次研讨会得出了一个结论:变革!

只有抓紧已到来的新军事变革才有求胜的可能,而变革首先是从思想开始的。海湾战争前中国军队仍延续着“地面制胜”理论:“战争的最终胜负要靠战靴和步枪决定”。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形成了“大陆军主义”:陆军占据主导地位、海空军发展相对滞后。海湾战争后空军、海军的重要性开始得到普遍认可,海空联合作战、近海防御作战等成为军队研究的重点。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由此开始了全面转型。

海湾战争后中国把科技强军提上了日程。中国军队开始以高科技战争为目标进行发展。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依靠GPS制导的导弹和战机在10天内就把伊拉克上百万大军直接打回老巢。海湾战争使中国意识到了拥有独立导航系统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在1994年启动了北斗1号系统工程。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被海湾战争点醒的不只是中国:海湾战争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当于给全世界提了一次醒,如今世界大国几乎都在竞相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全世界能实现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一共有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中国北斗系统这四大系统。此外日本和印度也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过日本和印度的卫星导航系统尚不能实现全球覆盖。

目前韩国也制定了自己的导航系统计划:预计在2034年建成自主导航系统。国之重器不可受制于人。不只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上世界各国全都明白。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是需要科技实力、工业产能作为支撑,所以迄今为止全世界连韩国在内一共只有七家在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目前已研发成功的只有六家,已实现全球覆盖能力的只有四家,但发展自主导航系统已成为主要工业化大国的普遍趋势。

现在回头审视海湾战争就会发现这的确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在此之前世界战争的主流依然是二战以来的钢铁洪流模式;海湾战争之后世界各国的建军指导方针普遍转变为立足于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新型战争。尽管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各自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军工实力不一样、研发能力不一样,所以真正能跟上这波转型的国家其实并不多。

下一篇:海洋霸主的恐怖故事(海洋霸主的恐怖故事小说)
上一篇:海洋固碳现存问题(海洋碳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