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动物密度变化规律(海洋动物密度变化规律有哪些)

江南官网app 2023-05-31 07:39 编辑:jing 285阅读

1. 海洋动物密度变化规律有哪些

海水密度是指在给定的物理条件下海水的密度与在4℃和1个大气压下没有溶进空气的蒸馏水密度之比,又称比重,符号为α。因为4℃蒸馏水的密度可取为1,所以密度与比重有相同的量值,下面来看看海水密度变化原因是什么吗?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在大洋上层,特别是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约为1.0230 g/cm。由赤道向两极,密度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温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极大值。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如在南极海区,密度可达1.0270g/cm以上。对于固定深度来讲,海水密度只是温度和盐度的函数。因此,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的水平差异与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相似,在不断减小,至大洋底层则已相当均匀

2. 海洋生物密度

根据热胀冷缩的道理,冬天海水温度低,体积相对变小,因而密度变大;夏天海水温度高,体积相对变大,因而密度变小。

3. 海洋动物密度变化规律有哪些类型

海水密度与水温、压力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压力越大,密度越大。 海洋水温存在明显的垂向(深度方向)分布差异,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海水的密度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提示,一般认为在常压附近,水的密度不随压力而变化,但是在数千米的海洋深处,压力是数百大气压,压力的因素已经不可忽略。

4. 海洋密度分层

是因为海水密度是随温度、盐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的。通常是温度低、盐度高、压力大,密度就大。

对于固定深度来讲,海水密度只是温度和盐度的函数。

在赤道地区,由于温度高,降水大于蒸发,盐度低,因而海水的密度小,约1.0230。

由赤道向两极,密度逐渐增大。在南极海区,密度很大,可达1.0270以上。密度受海流影响很大,有海流存在的地方,密度的水平梯度就大。

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比较稳定,通常密度随深度递增而增大。

在海洋上层,密度垂直梯度大;约从15000m开始,密度垂直梯度变小;在深层,密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

5. 海洋动物密度变化规律有哪些特点

深海环流=温盐环流.

温盐环流(英文: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缩写:THC),又称「输送洋流」、「深海环流」等,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如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沈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一次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在这个过程中洋流运输的不单是能量(温度 / 热能),当中还包括地球固态及气体资源等,不过温盐环流最受人类关注的是其全球恒温的功能。温盐环流推测主要是由於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间的盐分及温差对流而触发的。

概观

深海中的洋流主要是依仗密度的差额来驱动,并且潮汐现象引发的洋流运动亦会对深海洋流带来显着的影响。至於表面的洋流带会因为密度的差异而与其他的水域划清界线。暖流会膨胀致使密度下降,高浓度的盐则会填补水分子间的空隙导致密度上升,低密度的水会浮在高密度的上方。当高密度的水先形成,分层形态并不稳定的,为了均衡其密度分布,不同密度的水会相互产生对流,提供了深海洋流的动能。

深层水的形成

高密度的水几乎都集中在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下沈至海底深处的洋盆,在这些极地的洋域,表面洋带的水都会因为寒风吹袭而冷却,这些风不单带动表面洋带移动,所引起的乾湿温差还会构成大规模的海水蒸发,加速水温下降,这个现象被称为蒸发冷却,类似人体在湿热的环境下排汗降温的原理。由於被蒸发走的是纯水的分子,海水中的盐度会相对地上升。另海洋上冰的构成亦对海盐的浓度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由於纯水的凝固点是摄氏0度,比盐水的零下1.8度要高,因此纯水往往会比咸水优先结冰,增加了的盐度减弱了海水凝固的速度,如此寒冷的浓盐水会被包含在海冰的蜂巢状之结构中,当中的浓盐水逐渐地反过来熔解覆盖着它的冰层,最后将一部分冰块从母冰块分裂出并下沈,这个过程叫做海水排斥。水温和盐度这两大因素加起来导致海水的密度增大。

深层水的动态

挪威海是这个系统主要进行蒸发冷却及洋带下沈的场地,在此处下沈的水被称为「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英文缩写:NADW)。NADW充满着洋盆并沿着连接格林兰岛、冰岛及大不列颠海底岩床的裂隙溢流向南方。接着极缓慢地流入大西洋深海平原,继续向南方推进。绕过南非后寒流带会一分为二,一部分的水会前往印度洋在该处涌升将寒流带到,另外一部分部分经历最长的一个周期的洋流最终会抵达北太平洋,受到浅而狭窄的白令海峡阻塞然后因为受热上涌变回暖流继而循环。

「南极底层水」(Antarctic Bottom Water,英文缩写:AABW)在威德尔海以冰块的海水排斥作用下沈并流向北方的大西洋洋盆,由於其密度比NADW更高所以AABW实际上潜流在NADW之下。它原本向西太平洋的旅程在德雷克海峡受阻继而沿着南美洲东岸的圭亚那洋盆向大西洋赤道进发。

6. 海底生物密度

海并不是平底的,世界上的边沿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最深处达到9140米,是边沿海中最深的。

世界海洋最深处,是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11521米,名列前几位的海沟都在太平洋上。

水深每增加10米多一点,压强就增加一公斤,如果是淡水,这个数据是10.336米,海水含盐比重较大,而且含盐量各个海域不同,近似的说每增加10米,压强增加一公斤,在9000米深的海水中,压强应该是900公斤/平方厘米。

7. 海洋表层密度

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人们把海水密度在沿直方向上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海水密度在表层与深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密度小的海水会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轻下重,使海水成层分布。这上下层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屏障,叫作密度跃层。密度跃层是海水的温度或盐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个飞跃变化的过渡水层,有的甚至厚达几米。一般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由于在开阔海域,盐度几乎是稳定的,而压力对密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因此温度就成为影响海水密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大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较高,因此它的密度就比深处的冷水要小。

温度和密度在跃层发生迅速变化,使得跃层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

除密度跃层外还有温跃层,两者会有重合。但并不相同。

8. 海洋密度曲线

河水和海水相比,海水的密度会大。因为海水中除有水外,还均匀的溶解有食盐,而食盐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并且河水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海水的密度要大于河水的密度。

海水是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海水是名符其实的液体矿产,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矿物质,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海水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和气候的调节器,世界海洋每年蒸发的淡水有450万立方公里,其中90%通过降雨返回海洋,10%变为雨雪落在大地上,然后顺河流又返回海洋。

9. 海洋密度分布图

长江水的密度是每毫升1克,海水的密度是每毫升1.03克。

长江水是淡水,水中的盐类物质少,纯淡水的含量多,长江水是不断流动的,水量在不断的更新,盐类物质累积的时间短,所以密度小。而海洋水与陆地水循环比较慢,加之蒸发走的是淡水,导致了海水密度大,称为咸水。

10. 海洋动物密度变化规律有哪些种类

海洋温度是由赤道→两极递减(低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大)

海洋的盐度是由南北纬30°向两边递减(为什么这样呢,南北纬3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高地区,这里降水量<蒸发量,而赤道附近是降水量>蒸发量,虽然赤道附近温度高是必然的但是雨林的气候给了其极大的降水补充,大量的淡水河的淡水注入;高纬度地区呢是由于降水量<蒸发量,那为什么还是盐度低呢?拿北半球说把,高纬度地区有大量的淡水河注入,也就是蒸发量<注入量)

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

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下一篇:梦幻西游海洋活动顺序(梦幻海洋主题展区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上一篇:光遇海洋保护文案(光遇海洋保护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