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貌在哪里看(海洋环境地貌)

江南官网app 2023-05-20 20:28 编辑:jing 83阅读

1. 海洋环境地貌

有太平洋海底地形有哪三个部分?

太平洋海域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部分。

大平洋底部既有巨大高耸的山脉、辽阔平坦的海底平原,又有深达万米的大海沟。

  在太平洋中部,绵亘着一条雄伟壮阔的海底山脉,其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堪察加半岛,经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至上阿莫士群岛,总长达1万多公里,将太平洋分成东西两半。        在这条中太平洋山脉以西,除有西北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外,还分布许多零散的海底山。它们有的淹没在深海中,有的露出海面变成岛屿。

    夏威夷岛就是中太平洋海底山脉中的一些山峰,它们从5000多米深的海底升起,加上岛上的主峰高出海面427O米,最高达9270多米,比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在中太平洋山脉以东,除北太平洋海盆、东太平洋海盆和秘鲁—智利海盆外,还有辽阔的东太平洋高原和阿尔巴特罗斯海台等。由此可见,海底山脉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

    太平洋最深的地方不在其中央,而是位于西侧的大陆架地区。在这个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巨大的岛弧和海沟带。岛弧和海沟紧密地联在一起,构成地球表面起伏最剧烈的地带,地形高差达15000米。岛弧内侧与大陆之间是一系列边缘海,岛弧外侧则紧挨着深邃的海沟,其中深度超过1万米的就有4个。

      太平洋边缘的大陆架、大陆坡、岛弧和海沟,面积加在一起,约占太平洋底总面积的10%。

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约占总面积的87%,200米~2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

   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000米。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积较小。

   在太平洋的海底,有大量的火山堆。这样就构成了海底复杂的地形。

 世界上约有85%的活火山和80%的地震带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东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缘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震带,地震频繁发生,在这里的火山约有370多座,素有“太平洋火圈”之称。

2. 海洋的地貌特征

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

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

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

③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

④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

⑤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一般来说,由陆地到海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

3. 海洋地貌景观

2000多万年前,当人类诞生之时,地球这颗行星就已经为人类“准备”好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空气和森林。人们生存、繁衍的这片土地,有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有着高耸入云的峻岭;有着奔腾不息的江河;有着起伏不平的丘陵;有着巨大的高原和深凹的盆地;还有着星罗棋布的湖泊,等等。可是,你知道在浩瀚的太平洋底是一番什么景象吗?

其实,大洋底地貌与陆地有些相像,既有巨大高耸的山脉,辽阔平坦的海底平原,又有深达万米的大海沟。

太平洋的海底地貌起伏较大。在太平洋东部。有一条大洋中脊和纵贯南北的海底山岭,约占太平洋总面积的35%,大洋中脊是巨大的弧形,北从阿留中海盆开始,经阿拉斯加湾、加利福尼亚湾、加拉帕戈斯群岛,与东太平洋海区相连,再向西与印度洋中脊系统相接。

它的北段被美国太平洋沿岸大陆所淹埋,南段是比较明显的东太平洋海岭。大洋中脊是一种巨型构造地带,被一系列与纬度线平行的长达数千千米的断裂带所切割。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条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雄伟的海底山脉。北起堪察加半岛,经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至上阿莫士群岛,绵延1万多千米,把太平洋分成东西两部分。在这条海底山脉中太平洋山脉以西,除有西北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外,还有一片繁星般分散的海底山。这些海底山有的沉没在深海中,有的耸立于海面之上成为岛屿。

夏威夷岛就是中太平洋海底山脉中的一些山峰。它们从5000多米深的海底升起,加上岛上的主峰高出海面4270米,绝对高度达9270多米,超过了陆地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见,海底山的规模是非常宏大的。在中太平洋山脉以东,除北太平洋海盆、东太平洋海盆和秘鲁—智利海盆外,还有辽阔的东太平洋高原和阿尔巴特罗斯海台等。

有趣的是,太平洋最深的地方,不是在中央地带,而是在西部的大陆架地区。在这个地区,有一系列巨大的岛弧和海沟带。岛弧和海沟紧挨在一起,构成地球表面起伏最剧烈的地带,地形高差达15000米。在岛弧内侧与大陆之间是一系列边缘海,岛弧外侧紧挨着深达的海沟。其中深度超过1万米的有4个,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就分布在这里。

在太平洋东部、南北美洲沿海一带,没有岛弧,只有海沟,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沟有10多个。其中秘鲁—智利海沟逶迤近长达5900千米,是世界海洋中最长的海沟。太平洋边缘的大陆架、大陆坡、岛弧和海沟,约占太平洋底总面积的10%。

4. 海洋地貌构造

海底地形指海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的表面形态。海底地形是复杂多样的,其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陆地。海洋底部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辽阔的深海平原。世界大洋的大体结构通常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单位。

5. 海洋地貌学

海洋地貌?是指海盆,海沟,海岭,大陆架,大陆坡什么的吗,还有海底火山,海底山脊什么的沙漠,就是沙丘,没什么了,要是荒漠的话就复杂了,包含好多东西湿地,概念: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 及低潮位时6米水深以内的海域。 最近好多人问各种诡异的问题,我想知道这是地理的练习题吗,题目也太大了,让人无从说起

6. 海洋地貌分布

由于印度洋海底地貌的错综复杂,所以除了洋底中部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

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

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m,平均宽度达800km左右。

在印度洋海底,由于被一些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就形成了中脊裂谷表现为时断时续。所以,印度洋海岭看上去形态崎岖破碎。

此外,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地区延伸,进而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岭,高度较大,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

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连接太平洋一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因此,印度洋海岭是海底地貌显著的特征之一。 构造带是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岭外,另一种地貌形式。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

它北起北纬10°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l°的断裂海岭,长约5000km,东西宽约150~250km。由于它沿着东经90°分布,故又叫东经90°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为下列三个海域:

第一,东部海域区。

这个海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

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

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连接着深海沟,而东南部则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形成复杂的海底地貌。

第二,西部海域区。

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最为复杂,海岭和岛屿将其分割,主要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 印度洋大陆的地貌特征是大陆架的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

此外,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也是印度洋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

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

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

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

在印度半岛的西侧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

正是因为这些海台形成印度洋大陆地貌有着显著的特点。

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是印度洋气候的明显特征。我们知道,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因而广阔的海域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化,气温的分布也随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形成印度洋明显的气候特征。

7. 海洋地质地貌

和陆地一样,海底并不是一马平川,它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世界。

陆地上有连绵的群峰,海底有雄伟的山脉;陆地上有巍峨的青藏高原,海底有逶迤万里的太平洋东部高地……海底山脉绝不比陆地的崇山峻岭逊色,这已经被无数次科学考察所证实。

早在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号的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考察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的海底比两边高出许多,由东往西竟是1000千米长的凸起高地。这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

在这之后的3年中,他们做了几万次探测试验,终于发现那里隐藏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底山脉。

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科学家们找到了这座山脉的“两极”。它始于冰岛,经大西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极附近,曲曲弯弯长达一万多千米。山脉走向与大西洋的形态一致,也是“S”形,平均宽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两侧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它是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山脉露出水面的顶峰,组成了一串珍珠般美丽的岛屿,其中包括冰岛、亚速尔群岛、圣赫勒拿岛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等。

然而,大西洋海底这座使人难以想象的山脉,却只是全球海底山脉不起眼的一部分。

海洋学家在研究了世界各大洋的探测资料后宣布:世界各大洋底都存在着类似的海底山脉。如果把它们像火车一样一节节地接起来,总长度超过65000千米,可以绕地球一圈半。而且,它们的高度一般不超出相邻的洋底1000米至3000米,宽度超过1000千米,总面积相当于亚、欧、非、美洲全部陆地面积之和。

洋底的地形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在各大洋中,都有大致作南北走向的巨大的海底山脉,绵延1万多千米,在洋底东部还有一个大洋中脊。印度洋中部除存在一条“入”字形的中央海岭外,东部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达6000千米的东印度洋海岭。北冰洋虽然较浅,但在中部也有两条略成南北走向的海岭。

在海底山脉的两侧,多为大洋盆地,深度一般在3700~6000米之间。大洋盆地中分布有孤立突兀的海台和较为平缓的海底高原。它们将整个大洋盆地分割成若干个海盆,较大的有,太平洋中的东北海盆和南太平洋海盆等。印度洋中的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亚海盆和南澳大利亚海盆等。大西洋中的西欧海盆、佛得角海盆和巴西海盆等。北冰洋中的南森海盆、加拿大海盆和马卡罗夫海盆等。

8. 海洋地貌类型有哪些

岛礁、屿滩其区别在于它们的地形特征和形态结构。

岛礁通常是指海洋中孤立的小型陆地,一般由一堆以上的岩石、珊瑚、沙子等构成,周围为水域环抱,岛礁通常比较高,具有固定的陆地形态。

屿滩则是由沉积物或珊瑚岩等物质的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的海洋地形。屿滩的特征是比较平坦,通常低洼,如沙洲、泥滩和珊瑚礁带等。屿滩大多分布在海域的浅滩或沿岸海域,如潮间带、河口、港湾等地。

9. 海洋 地貌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部分。大陆边缘约占22%,大洋盆地约占45%,大洋中脊占33%。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组成;但有的大洋稍有特殊,如太平洋,它的大陆隆不发育,被海沟取代。大陆边缘地形复杂,陆架浅海一般一二百米深,在陆坡上的峡谷,深者可达三四千米。 大洋中脊是全球规模构造,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总长约8万多公里,是地球最长最大的山系,雄伟而状观,其上伴有地震和火山,为地球板块间的边界。 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被海岭分割成若干海盆,海盒内有深海平原,水深一般在四五千米;另外,还散布着一些海山和深海丘陵

10. 海洋地貌怎么形成的

海滩通常在海岸地段,是由波浪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海滩可由泥、沙、石子这些沉积物组成,也可以由它们混合组成。在海浪的撞击下,海岸的部分岩石裂开,落下一块块大圆石。大圆石裂成小圆石,接着变成碎石,最后散成细细的沙子。海浪冲刷海岸时,常常将沙粒、碎石等带到海边,这些沉淀物慢慢在海边铺开,有的还变成了沙滩。

海滩是如何形成的 海滩是怎么形成的

  沙滩形成影响因素

  一是由于海水对陆地上的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石中比较易溶于水的成份比如石灰岩随着海水流失掉,而砂子是很坚硬的石英就会保留下来,由于海水冲击和风化作用天长日久大块的石英会逐渐破碎成小块,直至变成小粒的砂子。

  二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被海浪携带至陆地附近因动能耗尽,沉积成为海滩、沙滩。

  三是来自于内陆的河流,将陆地的泥沙带入海洋,随海浪携带至陆地因动能耗尽,沉积成为海滩、沙滩。

  海滩介绍

  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峰变陡、波谷变缓,水质点运动轨迹呈现往复流动,而且向岸进流速度通常大于离岸回流速度,导致底部泥沙净向岸搬运,并被激岸浪的上冲水流带至海滨线上堆积。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由于激岸浪及其冲流和回流反复作用,使海滩沙成为分选最佳的沉积物。

下一篇:爆枪英雄海洋少将(爆枪英雄游戏视频)
上一篇:海洋运输垫品牌推荐(海洋运输是什么意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