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扬海洋中心观念(发展海洋事业方面)

江南官网app 2023-05-19 13:09 编辑:jing 138阅读

1. 发展海洋事业方面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990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438亿元,2000年增长到4133亿元,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7.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2012年~2017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1%,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47.9%上升到56.6%。海洋旅游市场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2012年~2017年年均增速达12.1%。

2015年全国海洋生态红线已基本完成划定,全国30%的近岸海域和35%的大陆岸线纳入红线管控范围,筑牢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防线。

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发展海洋产业

国际海洋智区项目定位“TOD双站之上、西海岸动能之芯”,规划范围约2800亩,投资额约300亿,项目以海洋产业为主导、智慧产业为基础,聚焦海洋、智慧两大产业集群,围绕产业研发、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等产业功能,匹配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力争在西海岸新区创新实践全球先进的TOD产城融合模式,打造产业、商务、商业和生活全业态融合的产业新城。

国际海洋智区将围绕智慧城市和智慧海洋产业,重点引进智慧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应用产品、产业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关联企业和机构,构建以企业管理、产业配套为主的横向公共服务生态和以为芯片、卫星通讯、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的纵向服务生态,构建完成产业服务体系,汇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影响力,加速企业集聚,同时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更好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作为青岛市最重要的产业项目之一,国际海洋智区整合各合作方优势资源,也是位于新区最具潜力的区域,发展前景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青岛海洋产业新标杆和智慧科技新高地。

3. 发展海洋事业方面的建议

第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具体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是要稳妥有序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是要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重点是要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要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十四五”时期要有明显的进展。

第二,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地区要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区域内部能够互促协调,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要使全面振兴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政策统筹,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要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要加快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带动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建设海洋强国。支持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要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地。

第三,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是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在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承载能力,支持其他地区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方面的功能,通过这些努力,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4. 发展海洋事业方面有哪些

1、主题

  “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2、宣传口号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迎接“世界海事日”;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发展航海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弘扬郑和精神、再创民族辉煌;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促进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发展;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发展海洋科技、振兴海洋文化;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增强全民航海意识和蓝色国土意识;

  庆祝2005年中国“航海日”,建设航运强国、海洋强国和造船强国。

5. 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

为体现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在实现对海洋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的同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

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理性化捕获,使之与海洋生物自生产能力冲突最小化,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不可再生资源的有计划开采。

3、保护海洋资源最优化发挥其功能,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为旅游和娱乐留下发展空间。开发中应从长计议,科学规划微观领域的功能,对其各功能进行优劣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确定其最优化功能,同时兼顾其它功能的开发。对暂时或短时间内不能开发的功能,应确保其开发空间,杜绝无意识破坏行为。

4、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相互促进的,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带国土开发区。

5、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开发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节制开发欲望,采取”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能保证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开发利用。为此必须控制海洋污染。其目标包括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技术,大力提倡绿色产品生产,限制某些特定的污水污物,限制排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以使海洋环境持久地发挥其各项功能。

6、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为全人类亿共同拥有,对于海洋共同财产的开发不能无偿使用。要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捕获成果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

7、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逐步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协调工作,建立沿海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6. 我国发展海洋事业面临哪些制约因素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只有5%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海洋深度巨大、狂风巨浪、盐碱作用等都对人类探索提出了挑战。

其次,成本过高也使得探索难度增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同时还面临着高风险。

此外,海水中含有海盐、微生物等物质,这些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从而限制了人类的探索。

最后,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也成为了制约因素。人类目前探索到的5%的海洋,是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的结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深入,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7. 发展海洋事业方面的措施

1 随着人口和工业的增长,海洋污染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2 主要原因是人们随意将垃圾和污水排入水体,还有来自船只和钓鱼活动的废弃物等。此外,潜水和捕捞行业的无节制开展,也导致海水污染加剧。3 针对这一问题,防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对污水进行严格的处理,确保没有有害物质流入海洋(2)加强管理,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3)推广环保理念,引导旅游和捕捞行业合理开展,避免对海洋造成过度捕捞和破坏(4)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海洋污染防治技术和方法。

8. 发展海洋产业要以什么为引领

一是倡导互利共赢。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增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互相了解,根据各自海洋事业发展情况,制定互惠互利的合作计划,共创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打造多元合作平台,推进相应的海洋领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强调人海和谐。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注重顺应海洋自然条件、量力而行,把发展真正建立在人类可满足、环境可容纳、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之上,找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之间最佳平衡点。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海洋科研效率。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以及海洋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厦门国际海洋周自2006年开始举办,已成为海洋国际对话的重要平台。今年厦门国际海洋周的主题是“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新愿景新格局”

9. 发展海洋经济措施

比如我国就立法很多海域有禁渔期,很多海洋动物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许捕捞,珊瑚也受法律保护,不许采

下一篇:下载海洋之心手游(海洋之心单机游戏)
上一篇:电脑制作海洋生物(做做海洋生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