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业分布(海洋捕捞总量)

江南官网app 2023-05-16 09:57 编辑:jing 218阅读

1. 海洋捕捞总量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是世界上第一深湖,平均水深700多米,最深处更是达到了1600多米。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达3.1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海南岛的大小,总蓄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6万亿立方米,占据世界淡水资源的五分之一!

贝加尔湖一年出鱼高达30亿斤!贝加尔湖大约生存着50种鱼类,除了特有鱼种胎生贝湖鱼之外,当属大马哈鱼、苗鱼、白鲑和鲟鱼最多,每年从贝加尔湖捕捞鱼的总量高达30亿斤,其中白鲑的捕捞量最大,这种鱼味道极为鲜美,是俄罗斯著名的经济鱼类之一,这种鱼最大可以长到5斤。

2. 我国海洋捕捞零增长

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在22日晚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09年中国开展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年均磷虾产量约为3万吨。

  林山青说,中国注重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严格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制定的养护措施,参与磷虾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科研评估,可持续开发利用南极磷虾资源。

  南极磷虾是南极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并为鲸鱼、海豹、海狗、鱿鱼、冰鱼、企鹅、信天翁及其他的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有资料显示,南极磷虾的蕴藏量丰富十分惊人,据1981年至1990年多个国家参加的两次《南大洋生物资源储量调查》统计,南大洋磷虾资源的蕴藏量估算有6至10亿吨。

  林山青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南极磷虾资源约为3.89亿吨。从管理层面上说,南极磷虾的可捕捞量在560万吨左右,而实际可捕捞量的上限约为60万吨。据了解,目前全球南极磷虾捕捞量最大的国家年捕捞量约为14万吨,全球每年南极磷虾捕捞量为25万吨左右,约为该区域磷虾总量的0.3%”。

  “中国现在南极磷虾年捕捞量约为3万吨,今后中国任何企业在南极进行磷虾捕捞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南极条约及相关规定和要求”。林山青说。

  据介绍,中国还稳步开展南极生物勘探工作,在鱼类基因及其进化、微生物多样性与新型酶和活性次级代谢物研究等重要方面形成了新认识。(完)

3. 海洋捕捞现状

过度捕捞、海 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 入侵。

威胁一: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是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海洋环境污染,使得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等化学因子含量发生改变,对海洋生物的正常栖息、觅食、繁衍、生存等造成影响。其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且难以控制。

威胁二:海洋资源过度开采

  过度开采,包括过度捕捞,盲目围填海,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滨海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是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近海经济鱼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严重衰退,传统优质鱼类已不能形成渔汛,小型鱼、低龄鱼、低值鱼类比例增加,部分地区已到了“无鱼无渔”难以恢复的程度。

威胁三:海洋物种生境遭到破坏

  在沿海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海洋海岸带开发活动和城市扩张建设日益增多,不合理的开发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自然岸线变异、海岸侵蚀加重、海洋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优质海洋生物资源衰竭,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等。

威胁四:外来物种入侵“防不胜防”

  外来物种入侵类,如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水生生物贸易、科学研究、开辟航道和船舶运输等,可能有意或无意引入新的物种。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涉及许多不同的门类。到目前为止,明确引进或者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数量约有119种之多,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海洋外来入侵种之一是1979年引进的互花米草。

威胁五: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海平面上升将直接淹没沿海地区的大片潮滩湿地和滨海低地,导致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生境以及其他多种海岸资源大面积丧失。海水温度升高会造成珊瑚的死亡和白化,影响红树林的分布界限,也会使海洋浮游、游泳等生物群落结构显现变化。海洋酸化会影响到以碳酸盐为骨骼的生物的代谢过程与生活史,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4. 海洋捕捞总量统计

根据公报,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6406.5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934.49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899.1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7572.83亿元,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49.0 : 22.3 : 28.7。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中,休闲渔业产值963.68亿元,同比增长6.81%。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2116.02亿元,海水养殖产值3575.29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98.09亿元,淡水养殖产值6186.60亿元,水产苗种产值658.49亿元。

  渔业产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6.4 : 53.6,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79.5 : 20.5。

  公报显示,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80.36万吨,同比增长0.35%。其中,养殖产量5079.07万吨,同比增长1.76%,捕捞产量1401.29万吨,同比下降4.45%,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8.4 : 21.6;海水产品产量3282.50万吨,同比下降0.57%,淡水产品产量3197.87万吨,同比增长1.32%,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7 : 49.3。远洋渔业产量217.02万吨,同比下降3.87%,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35%。

5. 海洋捕捞业

我国海洋三大传统产业是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

1978年以前,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不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只能发展传统的产业。在海洋中进行鱼虾贝藻的捕捞和养殖,利用海水晒盐(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等),利用海洋发展海洋运输。尤其是国家之间大宗货物的运输。

6. 海洋捕捞总量多少吨

2023禁海捕鱼期是从5月1日到8月31日。因为2020年全国禁渔期开始,全面禁止渔业生产作业,到2021年也已经宣布全面实施,2023禁海捕鱼期是为了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切实维护我国渔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禁渔期的实施可以为鱼类繁殖、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增加鱼类的种群数量,同时也可以减少过度捕捞、非法捕捞、乱捕滥捞等不正当渔业行为。禁渔期的时间会随着当地海洋生物繁殖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开展渔业活动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当地渔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渔业法规和禁渔期的规定。

7. 海洋捕捞产量第一 鱼类

第10名 挪威 欧洲 352万吨/每年

地处北欧的挪威,有着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世界级渔场,为鱼类生长和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极鳕鱼、北大西洋三文鱼、青花鱼……种类繁多的鱼类,使得渔业成为挪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让挪威成为全球海产品出口大国。

第09名 秘鲁 南美洲 392万吨/每年

秘鲁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鳀鱼等800多种鱼类及贝类。在秘鲁的捕鱼活动,主要是是来自海洋渔业资源,主要有用于加工成鱼粉的鳀鱼,还包括鲭鱼,鱿鱼等。

第08名 菲律宾 亚洲 423万吨/每年

菲律宾有七仠多个小岛,四面环海,是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菲律宾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已开发的百海水、淡水渔场面积2080平方公里。

第07名 日本 亚洲 434万吨/每年

日本是海洋鱼类消费大国,本国拥有北海道和日本海两大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同时日本的远洋捕捞技术也十分先进。日本水产集团的业务范围横跨全球,海洋捕捞是日本水产重要的业务板块,北美、南美、新西兰等全球多个地区拥有自己的渔业公司及加工厂,同时也以参股或独资方式入驻当地渔业企业。同时还实现了泛养殖技术的高度革新,真正实现了水产资源的全球化。

第06名 俄罗斯 欧洲 495万吨/每年

俄罗斯渔业历史悠久,是全球主要的渔业国家。上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渔业逐渐走向衰落,目前,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渔业经济区,俄罗斯也在积极探索北极等领域。

第05名 美国 北美洲 538万吨/每年

美国是世界上水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极具特色。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年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和鱼类群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渔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美国颁布了多项法令限制过度捕捞。

第04名 越南 亚洲 642万吨/每年

越南的海岸线呈南北走向,在跨越13个纬度、3260km的长度上,随地区的不同,气候、水文、渔业季节变化明显,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众多的岛屿、海峡、海湾为一些水生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繁殖和栖息条件,同时,也为渔船躲避台风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第03名 印度 亚洲 1080万吨/每年

印度有海岸线8118公里,大陆架53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202万平方公里,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世界第三大渔业生产国,此前印度渔业以捕捞为主,近些年来,水产养殖发展也十分迅速。此外,印度内陆渔业年均产量仅次于中国。

第02名 印度尼西亚 亚洲 2320万吨/每年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拥有超过17000个大小岛屿,被称为千岛之国,赤道横贯东西,印尼的经济海域达58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印尼的出口海产品主要是海藻类和金枪鱼,其次是虾类27万吨,螃蟹(包括斑白有纹蟹)。金枪鱼价值效益比较高,很多会出口到日本。

第01名 中国 亚洲 8150万吨/每年

我国水域广阔,水产资源品种繁多,总产量较高。全世界约有3000种鱼类,我国约有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余为淡水鱼类。中国大多数海、淡水鱼类种类多、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生长快、补充能力大、适应性广,奠定了中国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由于过度捕捞,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匮乏,捕鱼船越走越远,也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8. 我国海洋捕捞产量的地区分布

我国扇贝包括北极扇贝、日本扇贝、海南扇贝、大海扇贝、珍珠扇贝等几个品种,它们的来历各不相同。

日本扇贝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最早是从日本引进到我国的,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海域。

20世纪初,日本扇贝进口到我国,曾被广泛引进用于海洋养殖。在引进的初期,由于饲养技术落后和病虫害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日本扇贝的养殖效益逐渐提高。

北极扇贝是我国东北地区自然分布的一种扇贝,主要分布在辽宁和黑龙江的海域。

这种扇贝属于珍稀海产品,由于生长速度慢,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因此在野生状态下数量比较稀少,珍贵度较高。

海南扇贝是我国南海地区的一种扇贝,属于海洋寄生性动物,主要分布在南中国海和西南沿海一带。

这种扇贝生长速度较快,又适应性强,可以同时养殖多种水产品,因此在养殖业中占据一定的比重。

大海扇贝或称深海扇贝,是一种生长在水深200米左右的海洋生物,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这种扇贝因产地偏僻,供应量稀少,有很高的野生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

珍珠扇贝是一种生长在热带海域的扇贝,产珠能力很强,被广泛用于海洋珠宝制作。

在我国,珍珠扇贝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等海域。总之,我国扇贝的来历有多种,分布也广泛,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分布地点有着不同的特点。

9. 海洋捕捞总量排名

保守估计每年394万吨,超过中国最大的渔业省份——浙江全年的捕捞量,甚至比日本全年的捕捞量还多。

具体地说,中国的渔业产量结构已经向低值化转变,拖网作为捕捞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的最主要作业类型,其渔获物中49%为体型过小、种类太杂而无法食用的“幼杂鱼”。包括各种捕捞类型在内,中国近海渔获物中幼杂鱼比例为30%,总重量接近400万吨。

而且,比例达到30%、重量近120万吨的可食用鱼类,在长成为成体和繁殖之前就被提前捕捞。这些野生的幼杂鱼,因为太小不适合食用,只能用于价值量偏低的饲料生产。

10. 中国海洋捕捞量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中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潜力分析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2060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全省实际可用水资源为310亿m3,人均可用水资源为700 m3,而且全部由降雨补给。从浙江省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全省历史平均降水量分布情况分析,浙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至7月上旬的梅汛期及7——9月的台风干旱期(受台风影响),期间出现的降水往往是大到暴雨,雨水流失多,蓄储率不高。降水具有地域分布不均、旱涝明显、随机性大、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分布与经济区域需水地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省内河流源短、流急,大量径流以洪水形式流入东海。

1、水资源总量

浙江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2200mm之间,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95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我省人口稠密,人均拥有量只为2060m3,已接近国际所规定的人均年2000m3的中度缺水警戒线。

表2—3 全省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地表水资源量

流域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亿m3)

mm

亿m3

潘阳湖水系

1905.9

9.72

6.01

太湖沿岸

1323.5

162.26

67.71

钱塘江

1648.1

525.85

291.41

浦阳江、曹蛾江、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

1481.3

331.43

174.57

椒江、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

1730.6

581.83

355.31

闽东诸河

1932

23.97

16.02

闽江

1836.9

22.08

12.96

全省

1607.1

1657.14

923.99

根据《浙江省水资源公报》数据整理

浙江省河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4%,全省按流域分区可划分为潘阳湖水系、太湖沿岸、钱塘江、浦阳江、曹蛾江、甬江及浙东沿海诸河,椒江、瓯江及浙南沿海诸河,闽东诸河,闽江,各流域分区降水量与地表水资源量见表2-3。表2-4是以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分布,从列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缺少,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山区降水更为丰富,水资源总量相对宽裕。

洗车浪费的水够100万上海人用20天

“上海临江靠海,不可能缺水!”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上海拥有充沛的水资源,但事实上因为污染严重,上海地表水资源中仅有20%的淡水可供使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200立方米,低于北京,属于典型的污染型极度缺水城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对水基础知识和水资源状况不了解,甚至有误解,许多企业和个人节水意识淡薄,认为水价便宜,多用点水也花不了多少钱,生产、消费、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仅以上海的洗车行业为例。作为特大型城市的消费新热点,目前上海各类机动车数量已达150万辆,预计到2010年将达300万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洗车行业迅速发展。

据上海市水务局统计,上海有70%左右的加油站附设机动车清洗,约为550家至600家;持经营许可证的洗车站(点)为315家;无证经营的洗车摊点约有300家。洗车站(点)的年用水总量约为1000万立方米。而在数以千计的洗车站(点)中,目前仅有8家安装使用了机动车污水循环净化系统。大型公交公司的洗车站虽然具备洗车水循环回用能力,但由于洗车设施不适应公交车结构、机械洗车成本高等原因,大都仍采用耗水量更高的人工清洗。

根据测算,清洗一辆车平均耗水70升至80升。如果使用洗车水循环回用设施,耗水量可降至15升至20升,按全市100万辆机动车每年清洗50次计算,全市洗车水可节约将近300万立方米/年。也就是说,目前仅洗车行业浪费的水,就可供100万上海人20天的生活用水。

在水资源同样奇缺的北京,除了超过230万辆机动车所创造出的规模更加庞大的洗车行业外,城市管网漏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十分惊人。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管网漏失率近20%,有1/5的供水被白白浪费。北京每年跑冒滴漏所损失的水量,相当于13个北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说:“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缺什么,反倒浪费什么’的尴尬现状,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消费特大型城市将消耗掉自己发展的未来。”

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决定人的生存环境、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存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用水,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中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

下一篇:江苏海洋大学表彰(江苏海洋大学十佳大学生)
上一篇:海洋馆亚克力罩(东莞黄江哪里租房子便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