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底地形探测
海洋侦测,又称海洋探测,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及传感器对海洋环境进行侦查与探测。海洋侦测工程与装备是进行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基础。目前用于海洋研究的传感器主要有:海色传感器、声纳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高度计等。
2. 海底地形探测方法
超声波的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轻松绕过水里的小障碍物,如水里的鱼,可以到达海底。如果用电磁波,则不容易打到海底,照射到鱼的身上就返回了,测不准距离。
3. 海底地形探秘
最深是马里亚纳海沟,大概11000米。大洋平均深度大约为四千米。不同区域水深不同,海底地形和陆地一样复杂。
4. 海底探测器视频
是声纳探测仪又叫声呐探测器,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类型,属于声学定位的范畴。它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
5. 海底地形探测实验
感谢国家进行各海底核实验,只有美国和前苏联
6. 海底地形地貌探测
由于印度洋海底地貌的错综复杂,所以除了洋底中部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
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
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m,平均宽度达800km左右。
在印度洋海底,由于被一些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就形成了中脊裂谷表现为时断时续。所以,印度洋海岭看上去形态崎岖破碎。
此外,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地区延伸,进而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岭,高度较大,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
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连接太平洋一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因此,印度洋海岭是海底地貌显著的特征之一。 构造带是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岭外,另一种地貌形式。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
它北起北纬10°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l°的断裂海岭,长约5000km,东西宽约150~250km。由于它沿着东经90°分布,故又叫东经90°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为下列三个海域:
第一,东部海域区。
这个海域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
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
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连接着深海沟,而东南部则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形成复杂的海底地貌。
第二,西部海域区。
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最为复杂,海岭和岛屿将其分割,主要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区。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 印度洋大陆的地貌特征是大陆架的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
此外,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也是印度洋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
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
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
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
在印度半岛的西侧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
正是因为这些海台形成印度洋大陆地貌有着显著的特点。
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是印度洋气候的明显特征。我们知道,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因而广阔的海域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化,气温的分布也随纬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形成印度洋明显的气候特征。
7. 海底地形探测是什么仪器
以海豚为师,研制出了利用水下声波探测水中目标的仪器------声呐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