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海洋养护院(崇明海洋养护院地址)

江南官网app 2023-04-09 21:17 编辑:jing 60阅读

1. 崇明海洋养护院地址

上海到崇明岛只有长江过江隧道,没有海底隧道,上海长江过江隧道是连接上海市境内连接浦东新区和崇明岛的过江隧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下,是上海崇明过江隧道重要组成部分,隧道于二零零四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全长8955米,其中圆形隧道长7470米,车道宽3.75米,总宽22.5米,

2. 崇明水务海洋

注册地址

上海崇明工业园区(崇明区城桥镇秀山路68号)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建筑物清洁服务,石制品保养,玻璃幕墙、外墙、空调及管道系统、供水水箱清洗,各类地坪清洁保养,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清洁器械、工具、材料及用品、花卉苗木、日用百货、化妆品、办公用品、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床上用品、电子产品、工艺品(象牙及其制品除外)的销售,家政服务,机动车驾驶服务,信息科技、网络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清洁机械设备安装、维修、租赁。

3. 崇明海洋馆

1、金山城市沙滩

金山城市沙滩位于上海西南,杭州湾北岸,是一处具有海派风情的城市海岸景观。

坐落于奉贤区海湾旅游区的碧海金沙绝对是上海人夏天必去的嬉水宝地。明媚的阳光、细软的沙滩、浪漫的大海、旖旎的风光……充满夏日气息的海滩景象,让人流连。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有五大主题景区:人鱼海湾、极地小镇、冰雪王国、海底奇域、海洋部落,无论是想静静的观赏海底世界,还是想和海洋动物们近距离互动合影,或者是体验过山车等各种游玩设施带来的刺激体验,这里都非常适合。

4. 崇明海洋养护院地址查询

谢邀,在上海有三个地方可以看到大海。

1、金山城市沙滩

上海首个天然潜水点,世界唯一的海上浮动游泳池。

2、三甲港

蓝蓝的天,清清的水。走在棕榈、椰林间,感受骄阳似火的沐浴,坐在太阳伞下,品味纯郁香醇的咖啡,再逛逛浦东民俗馆、冯天兴藏石馆,玩玩探险滑道,尝尝生猛海鲜。

3、奉贤海湾

总面积达2.81平方公里。让你足不出“沪”,就可感受水清沙白,逐浪戏水。奉贤海湾旅游区可以说是上海夏日的一方乐土。

5. 崇明岛养殖面积万亩

规划未来发展方案如下。

崇明要基本建成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等方面具有全球示范引领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花博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发展机遇使崇明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进入快车道,天更蓝、水更清的“生态绿岛”形象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上海市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崇明要肩负着国家和上海的使命与重任,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嘱托,怀揣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本规划加强落实并深化崇明“十四五”生态空间层面的目标、指标和策略,兼顾战略性与实施性,构建崇明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顶层设计蓝图,加强对相关规划的生态建设指导,以全面支撑崇

本次规划生态空间是指崇明城乡范围内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空间,其陆域用地类型主要包括绿地、林地、耕地、河湖水域、滩涂苇地、其他未利用土地等,其中耕地、河湖水域等分别由《崇明区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十四五”规划》《崇明区水务“十四五”规划》统筹落实。本规划主要聚焦绿地、林地、湿地等生态要素的空间引导,强化体系建设、要素融合、效益增强。

“十三五”时期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开局起势、稳步推进的关键阶段。崇明作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面对没有先例可循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全新事业,不断探索生态空间品质提升战略及路径,加强生态建设发展与创新实践。遵循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通过2035年总规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引领与空间引导,坚定信念、久久为功,深化落实城乡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生态品质。聚焦公益林(生态廊道)、公园绿地及湿地等生态空间管理能级提升,同时举全区之力营造全社会植树造林氛围,圆满完成市政府交予的森林覆盖率任务;湿地修复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如火如荼,先后实施西沙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新村乡麋鹿极小物种栖息地项目;公园绿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继建成颇具规模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建设有序推进。

崇明作为上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生态空间类型众多、分布广泛,规划全区生态空间总面积1618.5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18.63平方公里,全区各类生态资源面积占全市近1/3。过去5年,建成各类生态廊道5.14余万亩,打造三星海棠花溪等一大批高品质新造林项目,完成开放休闲林地建设项目4个;新增立体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134公里,形成“通绿脉、织水网、看春花、赏飞鸟”的生态绿道格局;积极探索北沿地区湿地生态修复,实施互花米草治理超3000亩,完成种青复绿1400亩;发挥长江河口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提升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繁育场所和国际候鸟迁徙栖息地生态环境品质。

全区森林面积52.7万亩,森林覆盖率30.05%,活立木总蓄积202万立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537.3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3平方米;自然湿地保有量24.8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9.38%;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植被群系占全市近半数;崇明三岛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水鸟物种数增长至14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森林覆盖率(按照国土面积1170平方公里)建设指标。30.0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3平方米

3湿地保护率。59.38%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14种。

崇明生态空间建设成效卓著,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人均公园绿地、森林覆盖水平大大提升,初步构建了城乡生态空间体系。但崇明未来的生态空间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一)生态空间扩容遇到瓶颈。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崇明以上海近五分之一的陆域面积,承载着上海近三分之一的森林、三分之一的基本农田、两大核心水源保护地,生态空间想要持续保持增长难度巨大,尤其是在森林增量建设依旧依赖农民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如何守好生态环境的安全底线,科学配比生态与建设空间,兼顾保护与发展成为核心议题。

(二)生态空间布局有待完善。既有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建设主要集中在部分地区的点、线、面单要素上,缺乏系统性、层级性的体系构建,我区生态要素群落结构性不强,且单一碎片化,呈现“有盖度、无厚度”的布局形态,亟待聚焦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整合全域生态要素、融合多元功能,构建空间体系、能级体系、保护体系等。各条线部门壁垒较多,导致生态网络空间合理性与结构性不强,威胁城市生态安全,亟待加强顶层设计。

助力森林开放化程度、公园绿地和自然保护地精细化管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持续提升生态空间品质。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将成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

充分发挥崇明的生态优势,以生态定义崇明,用美丽造福人民,围绕做大做强“五新”生态产业,激发生态经济活力,加速美丽蝶变步伐;勇当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与典范,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为重要指引,严格保护古树名木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地资源等典型生态资源,加强生态资源科学硬管控的同时,强化对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弹性约束。

坚持以依法治理为保障。应对生态发展面临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考虑林地、绿地、湿地等生态要素后续管理需求,制定多情景的规划方案,加强森林、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和普法,不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和法制宣传,形成完备的生态法制保障体系。

坚持以创新发展为追求。把内生发展新理念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科学利用生态空间资源,统筹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林长制”、开放休闲林地等新思路、新举措,寻求未来崇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以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为指引,营造绿色、安全、宜居的生态空间,促进全域绿地、林地和湿地的融合发展,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世界级生态岛核心竞争力。至2025年,以绿化体系、森林体系、湿地体系建设为主线,推动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产品与服务供给有效提增,引领崇明成为绿色、低碳、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标杆。营造绿色的生态网络体系。形成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基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化、森林、湿地”三大系统和“廊道、绿道”两大网络体系得到完善保护和修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空间开发保护体系全面构建。

打造安全的生态空间屏障。坚守城市安全底线,加强城市安全与防护,让城市更有韧性。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升生态品质,凸显生态魅力,以绿色创新激活城市转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现宜居的低碳生活体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林绿、湿地碳汇能力提档升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崇明。

从绿化、森林、湿地建设等方面形成生态空间规划的指标体系,支撑年度监测和指导生态空间的建设。到2025年,新增公园绿地42公顷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9平方米,骨干绿道总里程数达200公里以上;新增森林面积不少于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建设开放式休闲林地8处以上;自然湿地保有量不少于24.8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9%以上,崇明三岛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水鸟物种数保持稳定。

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崇明森林覆盖率提升了近17个百分点。根据耕地和水面积保护要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崇明的新造林潜力已遇到瓶颈。《崇明区“十四五”造林专项规划》(送审稿)共划示新增森林潜力空间7.01万亩,其中新造林潜力主要集中在坑塘、养殖水面退出,198地块、宅基地减量上,前期腾地和实施难度巨大。因此,“十四五”期间,森林覆盖率难以再出现脉冲式增长,仅能实现小幅度提升。至2025年,预计新增森林面积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按照国土面积1170平方公里)。

崇明现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3平方米,低于全市数值,尤其是城区公园绿地保有量尚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态休闲需求。根据《崇明区公园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形成的指标体系,至2025年,崇明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按照全区现有常住人口折算,需新增公园绿地42.76公顷。考虑到近年来全区常住人口呈现递减趋势,预测新增公园绿地4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规划目标依旧为9平方米。

2020年崇明湿地保护率为59.38%,湿地主要保护形式有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十四五”期间,要积极推进生态空间范围内湿地生态修复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建设,新建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形式进一步丰富。考虑到非规划内水产养殖水体退出、小微水体作为水面积补充潜力、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调整落实等因素,湿地保护率目标值设定为59%较为现实。

2018-2020年度,崇明三岛范围内超过1%的标准的水鸟物种分别为16种,14种,14种,本岛超过1%的标准的水鸟物种均达到10种以上,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指标要求。随着长江口生境品质不断改善,至2025年,三岛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保持稳定。

立足建设“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人居品质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突显崇明特色的生态空间逻辑和人居环境价值,在“十四五”的生态空间布局上,紧锣密鼓抓好提前谋划。根据崇明三岛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基底,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和耕地保护红线等要素,促进生态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一、优化“多元复合”的城乡绿网布局

依托崇明现状,对接“2035总规”,结合崇明生态基底,兼顾生态空间贯通和服务半径覆盖,形成生态绿道网络骨架和公园绿地空间体系。

(一)骨干绿道系统布局

聚焦环岛运河生态绿道、崇明生态大道沿线生态绿道,依托现状林地,布局供市民郊野运动、休憩观光的郊野型绿道。以环岛运河生态绿道为纽带,结合环岛森林片区布置,向内连接中部乡野带、向外连接生态片区和城乡功能区,形成环岛绿色生态带,构筑全岛生态空间骨架;以崇明生态大道沿线绿道为轴,串联全岛东西向生态走廊,形成崇明骨干绿道系统的特色布局。同时,依托城区道路两侧绿地、广场等,建设供市民运动健身、慢行交通的城市型绿道,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化绿道连通格局。

(二)公园绿地系统布局

以公园绿地为绿点、道路两侧绿带为绿线、大型公园为绿面,建设多彩可及的绿色空间,提高生态发展的创新能力。结合公园绿地、社区绿地等较大的绿色公共空间,规划全域组团地块内小型绿地,形成生物跳板,构建生境斑块,确保各节点连通性,构成系统性、多层级生态网络。

以区位重要性和生态空间连通性为选址原则对已规未建公园绿地进行布局。在城桥镇、陈家镇、长兴镇3个核心镇集建区内按标准推进500米服务半径绿地建设;对一般镇区开展一批新旧口袋公园新建和改造。推进“一镇一园”建设,打造一批4公顷以上具备基本功能的地区公园。

二、形成“蓝绿融合”的生态网络格局

统筹布局森林增量空间,注重生态空间的网络化,引导林地沿河、沿路建设,在市、区两级生态廊道范围内布局;强调成片、成块,进一步强化林地合理性、结构性和景观性,构建有层次、有结构、有景观的全域林地空间网络,形成“一环、多带、多点”的布局特点。

(一)一环——环岛森林片区

即市级生态走廊,规划区域为环崇明岛的生态环廊,重点布局兼具生态景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公益林及生态廊道建设。

(二)多带——生态贯通林带

即沿区级生态走廊的林带,区域为崇明岛南北向重要水系走廊及长兴、横沙生态走廊。主要功能涵盖有机串联森林资源、河道水系、农田耕地等各类生态空间。

(三)多点——森林调优节点

即未纳入森林资源的现状林地增密补植节点、疏林地和灌木林提升改造重点区域。

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骨干道路和河道节点、人口和产业聚集区等区域,实施景观休憩型和生态保育型相结合的林相抚育;主要围绕森林保有量较大,产业发展有需求的乡镇,聚焦成片、成块、成规模的“老林”,大力推进开放休闲林地建设。

三、构建“功能多样”的生态安全屏障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优化崇明滩涂湿地资源,提升现状湿地质量,建立“生态安全保障区、本土物种恢复区、湿地景观提升区”。

(一)生态安全保障区

锚固生态基底,构建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北湖、西沙等长江口湿地以及重要生物栖息地为补充的生态安全保障区。整体管控生态安全保障区内的生态空间,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护国际鸟类迁徙通道,协同保护区域饮用水安全。

(二)本土物种恢复区

围绕北六滧至北八滧北沿地区湿地,开展外来物种灭除和本土物种复种。布局本土物种恢复区,促进与南通启东地区的沿江沿海生态空间保护衔接,进一步保护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和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底栖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

(三)湿地景观提升区

围绕打造“长江百里生态秀带”,结合环岛景观道生态修复提升、滨江和水文化公园建设,重点聚焦本岛南部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受损和退化、破碎化严重的自然湿地,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在主要镇区周边布点打造自然湿地公园的雏形。

四、实行“刚柔并济”的生态空间管控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矛盾,要强化底线控制与弹性应对,明确刚柔并济的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建立健全生态空间相关的建设引导、生态补偿和动态调整机制。刚性管控,主要针对“2035总规”中确定的一类、二类生态空间,集中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按国家林草局批复和市绿化市容局工作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管理与发展、监督与考核机制。弹性应对,主要针对三类、四类生态空间,要划定限制建设区,为生态要素布局优化以及生态效益提升预留一定弹性。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要有效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配合市级部门推进市级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统筹区级自然保护地发展,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崇明行政区范围内共有5处自然保护地,包括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国家湿地公园。

6. 崇明区海洋管理事务所

上海崇明没有海洋公园,有的是著名的东滩观鸟湿地,每年冬季到来年春季是观赏候鸟的最佳季节,志愿者每年会过来宣传爱鸟护鸟的活动,他们会救助受伤的候鸟,提供玉米稻谷等食物,经过多年的鸟类保护,到东滩湿地过冬的鸟类就越来越多了。

7. 崇明海洋养护院地址电话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地处长江口与大海交汇处,位于上海的东面,现在有大桥相连。

下一篇:海洋人的节日(海洋人的感悟)
上一篇:灵川海洋乡特产(灵川海洋圩是哪一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