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海洋政策(日本海洋政策与大陆政策)

江南官网app 2023-04-08 04:00 编辑:jing 103阅读

1. 日本海洋政策与大陆政策

大家应该都听过“大海文明”——也叫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这两个名词,这其实指的是两种文化形态,而又和其所处的地理有关,前者往往国家都邻近海洋,而后者则一般依靠大河或者大江。

前者的代表国家是古希腊,近代则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而后者的代表国家则是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和中国。

第一,大海文明和大河文明的区别

这里要先说明一点,并不一定周围有海洋就一定是海洋文明,比如古埃及旁边有海洋,但它更多时候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有海洋,但主要是两河文明,我们中国同样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主要诞生于黄河,发展与长江,真的发展海洋已经是很现代的事情了,所以同样属于大河文明。

因此这境内是否有海洋或者大江大河只是一个基本条件,到底属于哪种文明,还要具体看得益于哪种文化。

在古代的农耕文化离不开灌溉,所以大河大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大河文明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一万年到五千年不等,就分别依据大河建立起来了聚集地,然后并逐步发展成城市。

这种文明有如下的基本特点,以农业为主,有神庙信仰,往往还会产生高度集权制的国家,人民也比较习惯固定的生活,喜欢稳定,注重防守,安贫乐道,但缺乏改革和主动出击的精神,除非逼不得已,不愿意冒险。

而海洋文明则恰恰相反,一般来说自己的国家不足以依靠农业就自给自足,所以必须要通过交易和贸易手段来各取所需,也不容易产生专制集权的帝国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城邦,比如地中海文明。

这种文明下的人民都富有积极改革和冒险精神,信守承诺,航海和商业一般都非常发达,文化模式也大多采取开放式,积极吸收和包容其余文化。

这两种文明其实各有所长,但总体看来,在过去的几千年相对来说都是大河文明占据优势,但是从最近几百年开始,海洋文明开始占据了上风,比如1840年大清朝的国门就被英国的“坚船利炮”给强行轰开,大河文明的封闭模式也被彻底终结。

第二,我们曾经强大,未来也必然会赶上

无须讳言,从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中,我们受尽了屈辱和压迫,之前过于安逸的生活以及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都让我们被海洋文明的强国给拉开了距离。

但是不能忘记我们历史上也有过强势的时期,最典型的莫过于盛唐,拥有鲜卑人和汉人双重血统的李家皇族,同样也具备了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双重优点,对内既能够稳定发展,和睦相处,对外也不乏进取精神,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长安就是世界的中心,远超如今的纽约洛杉矶。

而且当时的长安里面到底都是高鼻深目的异族人士,国家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毫无排斥,许多人都在朝廷做官,甚至都不想回去宁愿死在这里,如今的日本更是不知道派出了多少“遣唐使”来学习,他们的奈良如今都还是长安的缩略版。

而且我们国家同样也有漫长的海岸线,也一样可以发展商业,海航业,而且这些年来也都在迎头赶上,如今世界排名第二的GDP总量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而且未来势必会更加强盛。

2. 日本的海洋政策

1、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海洋水汽易深入。

3、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在日本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扩展资料: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1月平均气温北部-6°C,南部16°C;7月北部17°C,南部28°C。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3. 日本海洋问题

日本海最深度是海平面3,742米以下、而平均深度是海平面1,752米以下。位于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东南部是大和海盆,还有西南部的津轻海盆。日本海的东岸水深较浅,大陆架较宽;海的西岸,特别是朝鲜半岛附近的水域,大陆架的延伸只有约30公里左右。黑潮的一个分支进入此海域。

4. 日本海洋政策与大陆政策的区别

日本的季风气候有海洋性,韩国的季风气候有过渡性,中国的季风气候有大陆性。

影响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韩国周围海域面积较小,受海洋影响比日本弱一些;中国是沿海国,内陆面较大,季风气候有大陆性。

5. 日本海洋政策与大陆政策对比

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提出了实行大陆政策的北进和向太平洋扩张的南进同时并举的《国策基准》计划。

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谋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巩固日满国防,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并防范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

海洋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向南洋,特别是向外南洋方面,谋求我国民族的经济利益……”

6. 日本 海洋战略

提高人们海洋保护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增强海洋国土意识。

海洋也是国家领土(领海)。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海洋省。南海范围内的海岸带、海岛土地及其地下资源、海岛上层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水文气候资源、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水及其化学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底文物及其他遗弃物等都是国家国土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2.增强海洋经济意识。

自古以来,海洋就是一种经济载体。当今世界海洋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既是世界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又是未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因此海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

3.增强海洋资源意识。

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在陆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人类已经把未来的资源寄希望于海洋。因此,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增强海洋环境意识。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海洋环境的特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海洋环境的保护等,海洋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

5.增强海洋安全意识。

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全就不能发展。  不仅要树立"寸海不能相让"的意识,而且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的经营管理都必须有安全保障。

  1.强化海洋意识是国家振兴的战略需要,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着力点。海洋意识是确立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思想基石。海洋意识既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向海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构成国家和民族海洋政策、海洋战略的内在支撑。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从树立海洋意识开始。

  2.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是国家海洋科学决策的需要。受传统海洋意识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陆轻海、陆海分离发展的思想,民众缺乏海洋意识,导致海洋发展粗放式经营的多、精细型经营的少。

  3.增强海洋意识是国家海洋软实力建设的需要。海洋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海洋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海洋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吸引力、国民的整体形象等方面。

  4.增强海洋意识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海洋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的最后家园。目前,资源不足、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必须科学有效地开发海洋资源。要想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前提是具备科学的海洋意识。

  5.增强海洋意识是建设海南国际旅让海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什么是海洋意识---五大构成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五大需要| 建言"一带一路"|.

  游岛的需要。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我们以开阔的视野走向世界,而海洋意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洋省,必须要有开发、利用海洋的观念。

  我国公民海洋意识的薄弱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比如,人们普遍认识到中国有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但对于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则知者甚少。在印制中国地图时,南海诸岛往往不与其他国土一起标示出来,而是压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国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反映传统大陆农业历史和文化的题材很多,反映民族海洋文化历史精神的题材却很少。甚至连中小学教育课本中反映海洋题材的内容也少得可怜。这和我们缺少对海洋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关。

鉴于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而海南应该走在前,做在前。

  1.海洋教育。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在孩子的头脑中印下了深刻的海洋意识,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就能得到普及。

  因此,依托公民教育,在孩子的知识体系中增添丰富的海洋知识,是普及、提高公民海洋意识的重中之重。对孩子进行海洋意识灌输应讲究阶段性、层次性、连贯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层次中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

  依据我省的现实情况,中小学的海洋意识教育可以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增加南海知识的教材,突出对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以及南海诸岛的介绍,形成新的"海洋国土"观。将中国领海的面积、权益、能源、矿产等作为重要讲授内容,尤其要强调南海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海洋对中华民族崛起的特殊重要性,形成新的海洋经济观、海洋权益观、海洋政治观、海洋发展观等。

  在高等教育中,可以加强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和学科,设立专门的海洋通识课,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系统讲授关于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权益、海洋立法、海洋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严格考核。在大学生中重点介绍南海问题的现状,强化海洋权益意识,启发学生认识到建立强大海防、建设强大海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新的海洋军事观。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级海洋管理人才的要求已十分迫切。建立起海洋综合人才和专家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委托国内外的机构培养高级海洋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省内高校也应该设立相关的专业机构,培养高级海洋管理人才。

南海问题涉及科技、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专业性强,加强高校海洋综合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海洋综合人才迫在眉睫。

  2.海洋宣传。要加强广大民众的海洋意识,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与媒体的通力合作,传播海洋知识、海洋信息。此外,还要繁荣海洋文学和海洋影视,通过大量的海洋文学作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海洋意识。

  海洋文学和海洋影视,是以海洋为题材、背景或根据在海上的体验写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实践表明,海洋文学和海洋影视的繁荣有利于进行海洋宣传,会大大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

  可以组织一些省内外的作家,创作一些以南海渔民、下南洋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拍摄一些南海诸岛的纪录片和以南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

  宣传海洋还可以出版一批介绍南海的通俗读物,方便普通群众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目前,在国内市面上介绍南海历史、地理、文化的通俗读物很少,这与世界其他的海洋大国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有很大的差距,应尽快出版一批介绍南海的通俗读物,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让民众认识南海、了解南海,增强对南海的情感,从而增强普通群众的海洋意识。

  3.海洋研究。世界各大国对于海洋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视的。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很薄弱。海洋研究是海洋教育和海洋宣传的基础,因此也是海洋意识的根基。所以,省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大力开展与海洋有关的各类科学研究,努力取得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科研成果。

  海洋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海洋历史文化的研究,包括近现代南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渔业、渔政、航运、海滩、海岛开发事业及相关人物的作用和事迹。

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海洋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我们应该依据海南的现实情况,大力挖掘整理,推陈出新,对资料和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及分析,抢救性地收集整理民间有关海洋生产、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的各种资料来加强及补充考证历史,再现海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史料在逐渐散失,比如对海南疍民的研究等,如不加紧收集和整理,日后再想研究就困难了。

  4.海洋旅游。当代旅游已成为人们健身益智的一种方式。在旅游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增长知识、学习文化,已成为游客的主要目的。这就使海洋旅游成为提升海洋意识的一种途径。

海洋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已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海南完全有条件在推广海洋旅游方面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应当积极论证,加快推进西沙旅游等海岛旅游路线,加大南海海洋科学考察和南海水下考古的力度,建设专门的南海博物馆,除了展示南海的自然风光和水产等项目外,还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来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5.海洋管理。民众的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往往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关系密切。

一般地讲,政府越是重视的事情,公民就越是重视。国家的海洋战略和海洋管理,并不单是政府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当国家强化海洋管理的时候,民众就会关注海洋。

政府加强海洋管理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提高海洋管理部门的行政级别,增加编制和投入,加快海洋地方立法,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积极防治海洋环境污染,规范管理海洋渔业生产,加强海事监管和海洋边界工作等。

下一篇:海洋森林旅游攻略(最具海洋特色的森林公园)
上一篇:海洋芒果蛋糕英文(芒果奶油英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