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海洋观念(人类早期海洋观念有哪些)

江南官网app 2023-04-06 16:56 编辑:jing 59阅读

1. 人类早期海洋观念有哪些

(1)古代的废物利用

人类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着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人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建厕所用来积肥。印度等亚洲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粪便和垃圾堆肥的习俗。

早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就有人应用埋坑覆土的办法处理垃圾。18世纪,苏格兰大城市爱丁堡有将废物收集分类出售再利用的记载。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美国现在80%的人口在城市。

在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也在急剧加快,乡镇企业的兴起使非农业人口正在迅速增加。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三废”排放量日益加大,公害事件日趋增多,垃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环境保护开始受到社会公众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视,污染防治和废物利用技术迅速发展,大体形成一系列处理方法,成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2)现代的废物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由于废物放置场地紧张,处理费用高昂,石油危机的冲击使资源问题更加突出。

日本科技界首先提出了“资源循环”概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注意,废物资源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在立法上也可以看出由过去的消极处置转为积极利用的发展趋势。

例如,美国1965年制订了《废物处理法》,1970年修订成《资源回收法》,1976年又修订为《资源保护再生法》,明确规定各种废物特别是固体废物不准任意弃置,必须作为资源利用起来。

为了实现废物资源化,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利用废物的政策和措施,如建立专业化的废物交换和回收机构,从事废物的直接有效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80年代初就在全国布置了200个废物交换点,设立了3000个回收中心。

欧洲一些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大力发展跨国的废物交换体系。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最早着手与邻国奥地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合作,签订了废物交换协议。西欧共同体商工委员会于1978年建立废物交换市场。

北欧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建立了北欧废物交换所,促进了废物资源化的发展。

除了这些管理措施外,各国科技界还提出了许多废物利用的工艺,无论废气、废液还是废渣,均可在合适条件下转化为资源。

例如:城市垃圾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经过分选和加工,可作为煤的辅助燃料,也可经高温分解制取燃料油;某些废液与废料混合,经微生物降解可制取沼气和优质肥料;废烟尘中可回收像锗这样的高价金属材料;废渣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已很普遍了。

1972年中国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于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上得到确认,并写入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沿用至今,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民间到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

到1995年底,全国县级以上经营再生资源的公司(或称废品公司)有2800个,遍布城乡的回收网点有11.2万个,各种再生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厂有1500多家,从业人员约73万。

1950~1995年共回收各种废旧物资1775亿元,回收总量为3.5亿吨,包括冶金、化工、轻工、手工业等各行业的再生原材料,如废钢铁1.65亿吨,旧有色金属487万吨,各类陈旧化工原料1920万吨,废纸6300万吨,还有大量的可直接利用的旧物和身为无价之宝的历史文物。综合利用的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仅1981~1995年,由回收的废渣、废液中提炼出的有色金属达8.65万吨,产值100亿元;而从含金、银、铂族金属的废弃元件中就提炼出黄金4800千克、白银711吨、铂族金属1990千克。

(3)当前的废物利用

废物昨用事业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人类不会满足已有的成果。关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多侧重于在废物业已产生之后怎么对它们处理,这是一种尾端治理思路。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提出“清洁生产”新概念。

在1990年10月的坎特伯雷(英国)会议上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内容:清洁生产是对工艺和产品的预防性环境战略,旨在减少生产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对于和生产工艺,清洁生产着眼于节久原材料和能源,消除有毒原材料,并在一切排放物和废物离开工艺前,削减其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的战略重点是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即从原材料收集开始到产品的最终处置,要尽量减小负面影响。

发展清洁生产的战略思想,对废物的利用或资源化是一个重大进步,它拓宽了环境保护的视野,促进了变尾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全言位管理。

不过这是对新的工艺设计而言,而对地球上已积累的废物,其利用和资源仍很艰巨,即使这样,也仍然要用清洁生产的思想作指导,以免产生二次污染和新的环境问题。

几乎在清洁生产概念提出的同时,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案》,明确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概念。

它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却是一个行动指南,详细说明了污染预防体系和不同层次。它包括废弃物的清除、处理、回收、减少污染源和杜绝污染源。

最后这项“杜绝污染源”代表了污染预防新概念的最终目标。这个法案标志着保护环境新时期的开始,是继60年代以来化学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的产物,是人们孕育出的一个“新化学婴儿”。

90年代以来,这个“婴儿”受到各方的关注并被赋予了不少好听的名字,如环境良性化学、绿色化学等。最后,美国环保局采用了绿色化学这一名称。

199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制订“绿色化学挑战计划”,以推动各界合作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用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这也把废物利用的观念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绿色化学是设计可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的,在技术上、经济上可用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环保局建立了专项基金,资助重要的有实用化前景的绿色化学研究课题。

同年,美国还设产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这是化学化工领域内唯一的总统奖,以表彰在绿色化学研究和开发中有杰出现献的单位和个人。

1996年和1997年均有5个项目(优新合成路线、优新反应条件、更安全化合物的设计、小型企业、学术研究)获奖。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效益,而且是化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它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改革现有的整个化学和化工。

因此,它是当代化学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无疑也是废物利用和资源化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2. 人类早期海洋观念有哪些特征

构建“和谐海洋”的理念是继2005年我国在联大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海洋问题的新认识和新要求,也标志着我国对海洋法发展的新贡献和新成就。

3. 人类对海洋的早期开发主要在于哪几方面

山川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的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从而使一部分陆地抬升,形成山川。

而海洋的形成普遍的说法是在地球早期受到许多陨石撞击,而这些陨石大部分的成分中含冰,在陨石撞击的同时也为地球带来了水,最后经过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海洋。而河流,在有了海洋后便有了降水,同时有一部分水在高山形成了雪,最后大部分的水和雪山融化的水在地势的差异下往低处流并汇聚起来最终形成了河流

4. 人类早期海洋观念有哪些特点

“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如同“河”是指黄河。江河的区别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① 地域上的区别(南“江”,北“河”) 比如中国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例如:长江、珠江、钱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漓江、丽江、九龙江等等。可见南方人一般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江”。 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为“河”,例如:黄河、淮河、渭河、经河、洛河、汾河、青河、辽河、饮马河、沁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等。可见北方人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河”。 人们对江河名称上的划分区域和传统南北划分略有不同 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浙江(含)以南多称“江”,以北多称“河”。这是南方北方对河流命名习惯上的区别。

② 规模上的区别(大“江”,小“河”) 虽然有地域的大致划分,但凡事没有绝对。人们在对河流命名时也会根据河流的大小规模来区别称之为“江”或“河”。 我们看看例外: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什么是“海”?在现代人观念里,是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做“海”,“里海”、“青海”、“洱海”之类称名传承至今。“海”是广大的,因此,它又可以指称具有“大”或“多”的意义特征的事物:可称“连成大片的很多同类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之“海”;可指“大的容量、口气“,如“海碗”、“海量”、“夸下海口”之“海”。值得注意的是,“海”还可以表示“国外的“,如“海棠”、“海枣”之“海”。与此相应,“海内”指中国之内,“海外”指中国境外,“海关”则是设在国境上的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显然,“海”的这种用法表明,人们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国与外国的分界线。这种奇特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浏览一下“海”的历史。 “海”曾经是方向的代名词,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尽头,所以可成为方向的名称。古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空间概念,答案可以从古人对于“海”字的声训中求得:“梅者,晦也。“"海者,晦暗无知也。”古人声训,意在揭示词语的得名因由。所以以“晦”释“海”,实际表明了这样一种历史事实:由于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对茫无际涯的大海,唯有望洋兴叹而不得知其详,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陆,所以便将它视为天下的尽头了。 华夏先民以为自己所居的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为天下的中心,故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而中国四周的异族则被认为处于大地周边,因为他们近于海,所以也被称之为“海”,古书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的说法。这样一来,“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国”的界限;“海内”、“海外”等一系列词语,实际上都是古人透过其有色眼镜来看“海”的观感表述。 什么是湖?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露天采矿场凹地积水和拦河筑坝形成的水库也属湖泊之列,称人工湖。湖泊因其换流异常缓慢而不同於河流,又因与大洋不发生直

5. 早期的海洋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前期词悠闲风雅,后期词凄婉悲怆。造成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的原因有五个方面,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靖康之难使她一下子国破家亡:她颠沛流离异乡,丈夫亡故,生活情感孤苦无依,促使她词风的转变,在婉约中又添豪迈奔放,词境开阔,格调凄婉悲怆。李清照后期的辛酸苦难与她早年的美满幸福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因此李清照创造出别具一格且流芳千古的易安词。

下一篇:南阳比亚迪海洋网(南阳比亚迪海洋网招聘)
上一篇:海洋大昌险(海洋大冒险攻略)
Baidu
map